陆洋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心理负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利用所收治的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采用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心理负担的临床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极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2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6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1.6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发生1例便秘,2例失眠,1例头晕头疼,临床不良反应6.66%,对照组患者临床发生3例便秘,2例视物模糊,4例失眠,1例头晕头疼,临床不良反应16.67%,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理想,不良反应率低,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唐德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指在消化内镜下对消化道的某些病变进行全层的大块黏膜切除,初用于消化道难以确诊的病变进行大块活检〔1〕。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如源于粘膜层、粘膜下层的病变可采用EMR切除。我院近年来应用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患者144例,效果满意,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利青;郭团魁;张永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理念,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理念,对2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有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947,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理念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秦洪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给予对照组头孢他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6.00%>76.00%);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皮疹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4.00%<8.00%;2.00%<6.00%;6.00%<14.00%)。两组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明显,可加快患者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银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划分为两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1%,明显低于观察组96.4%,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依从性为78.6%,明显低于观察组96.4%,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可提升患者依从性与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展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病人学习造口护理需求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对53例登记在案可随访造口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引导患者说出护理需求,进行聚类分析,归纳需求维度,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生活习惯适应70例次、自我护理造口28例次、问题应对98例次、社交36例次、情绪53例次、社会支持27例次;女性情绪相关需求例次率高于男性,造口时间<1年者生活习惯适应、自我护理造口、问题应对需求例次率高于造口时间≥1年者,结肠造口问题应对、情绪护理需求例次率高于回肠造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生活习惯适应、自我护理造口护理学习需求属普通技术性需求,不受性别、造口部位影响,而问题应对、情绪护理、社交开始增多;这与原发病性质、造口需求有关;应建立系统性的自我护理群共享,针对不同人群,做好针对性指导工作,有预见性制定、落实指导计划,化被动为主动。
作者:徐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内服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高致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产后不同程度出血的高龄初产妇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其单一危险因素以及独立风险因素。结果:35例产后出血的高龄初产妇出血量在500ml~1000ml者25(71.43)例,≥1000ml者10(28.57)例。造成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单一危险因素分别为:流产史10(28.57)例、高血压8(22.86)例、前置胎盘6(17.14)例、巨大儿3(8.57)例、子宫收缩乏力3(8.57)例、软产道裂伤3(8.57)例、凝血功能障碍2(5.71)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为其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前置胎盘和子宫收缩乏力为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危险因素的重视,做好产前预防工作。
作者:刘唐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与血脂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与显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健;包随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特征。方法:对收治2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从今年l月至11月,有二十八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仅1例出血3500mL,行子宫切除,其余均保留子宫,捆扎子宫动静脉,缝子宫切口顶端,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的结扎,宫腔修复整形,宫颈环扎术。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对母婴安全能构成严重威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为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和剖宫产出现率关键,应当加强孕期保健和监测工作,针对产后出血做好抢救准备能够尽量确保母婴生命的安全。
作者:蒋艳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隐性失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0例(20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0)及对照组(n=1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隐性失血、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止血带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围术期隐性失血,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匡苏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效果与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34例)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焦虑、不适症状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组间数据对比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情况,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行舒适护理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舒适感,对患者预后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而试验组49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79.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8.2%显著低于对照组26.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复发率也较低,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朱君;张文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两年我院收治的各种妇产科疾病患者88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30例,需要进行紧急避孕的患者有27例,子宫疾病患者27例,其他妇产科疾病患者4例。对这些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她们的治疗效果。结果: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2%,需要进行紧急避孕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1.95%,子宫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3.58%,其他妇产科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65.58%。结论:对于妇产科疾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且毒副作用小,可以作为妇产科疾病的主要药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占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其中40例手术过程中采用的全身麻醉,为全身麻醉组;另外40例应用的硬膜外麻醉,为硬膜外麻醉组,对全身麻醉患者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几种药物实施麻醉;对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应用罗哌卡因、阿托品、麻黄碱几种药物实施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心率、动脉压、认知功能等参数。结果:实施麻醉24小时之后,全身麻醉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监测量表评分为:(27.1?0.8)分;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监测量表评分为(29.5?0.6)分,两组患者麻醉24小时后的精神状况检测量表评分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心率、动脉压等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麻醉24小时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要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喻泽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四种含抑菌涂层导尿管与普通硅胶导尿管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抑菌效果比较与分析。方法:1、将各导尿管节段置于两种含一定浓度致病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溶液的试管中进行连续恒温细菌培养,逐日观察和采集从当天到28天的溶液变化。2、提取原始态导尿管上的有效抑菌物质测定含量并进行“等同抑菌效果”的平板试验。结果:普通硅胶导尿管无抑菌效果,四种含抑菌涂层导尿管初始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菌种不同也有差异,延长时日则之间差异明显,三日后则仅存一种管有抑菌效果,并保持到28天。结论:1、普通硅胶导尿管不具有抑菌效果;2、四种主流含抑菌涂层导尿管有三种在三天内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三天后只有AM导尿管抑菌效果较明显,且能达到28天。
作者:周克东;冯凤钜;李忠泽;高芹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0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患者进行分组,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64.81%,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更高,对相关病理知识的了解更深入,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欢;程友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的100名痤疮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刚入院和出院后的心理情绪分别用各项情绪量表进行评估并作出比较。结果:通过各项情绪量表发现患者出院后心理产生的自卑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比出院前甚至比同样进过医院治疗痊愈但未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要弱。且此次探讨分析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具有积极的效果,与此同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度,提高了临床上护理的工作质量。
作者:秦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碳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交替漱口预防ICU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区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ICU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口腔护理中应用口泰液,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碳酸氢钠和制霉菌素液交替漱口来进行口腔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0%(1/50),对照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2.0%(6/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 ICU 患者中应用碳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交替漱口来进行口腔护理,能让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鹏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