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青;郭团魁;张永立
目的:分析对老年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用药护理、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下采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1.78%,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8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极易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现象,一旦出现这类现象,就会造成患者的康复效果大打折扣,无论是对身体健康还是对疾病的康复都会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而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虑的心理,对患者的恢复有极大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孙学军;牟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乌梅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型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乌梅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0%,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乌梅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万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深入分析灸盒配合中药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中药治疗,观察组行灸盒配合中药治疗,两组患者均行对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系统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灸盒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并配合相应的对症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从瑞霞;高茜;刘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开始抗病毒治疗出现不同不良反应的36名患者按照治疗号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8例,在同样的医疗环境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联合给予积极心理支持,转介同伴支持,家庭随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各种药物反应,提高依从性。
作者:吴革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食品理化检验指于实验室内通过物理与化学手段,借助专业测量工具及设备,对食品营养、安全与卫生实施常规进行检验,其中包括动物、植物性食品,以及调味品与食品添加剂等。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进行控制,是为提升食品检验其准确度,提高食品安全性,本文就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对策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夏小平;占波;胡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苄星青霉素在妊娠期梅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2~2014年确诊的妊娠期梅毒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妊娠期应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抗梅毒治疗,治疗2个疗程的孕产妇作为治疗组,未进行规范治疗或未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更好,分娩正常新生儿例数更多,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概率较低,死胎与流产的发生率也更低(p<0.05),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苄星青霉素对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与新生儿的死亡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化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预防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择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的产妇68例,所有产妇均为产后出血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明显优于参照组;干预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以上结果可见,对产后出血患者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得到的护理效果的差异较大,与治疗效果、患者的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医院感染各个环节的细节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高危环节进行重点督查管理。结果:血液净化相关医院感染率控制在1.5%以下,无交叉传染病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医院感染高危环节的重点管理是控制相关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郭瑞敏;周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7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体温下降时间以及惊厥好转时间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复方小儿退热栓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还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贾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评价运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72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患者使用干扰素栓进行治疗,实验组36例患者使用保妇康栓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宫颈炎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86.11%)显著高于对照组(69.44%),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63.89%)和对照组(66.67%)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秦志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比索洛尔对于改善心功能及预后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9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35例观察组与34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比索洛尔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半年,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并将患者相关的左心室结构以及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58.8%,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LVEDd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LVEF均比治疗之前有了显著的上升(P<0.05),两组患者的FS以及心血排量均有一定的上升,但两组患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比索洛尔能够有效的改善其心功能,进一步减缓心率,若患者长期服用比索洛尔,则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立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比较两组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25/30),疗效差异显著(P=0.046, X2=4)。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这2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雨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四种含抑菌涂层导尿管与普通硅胶导尿管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抑菌效果比较与分析。方法:1、将各导尿管节段置于两种含一定浓度致病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溶液的试管中进行连续恒温细菌培养,逐日观察和采集从当天到28天的溶液变化。2、提取原始态导尿管上的有效抑菌物质测定含量并进行“等同抑菌效果”的平板试验。结果:普通硅胶导尿管无抑菌效果,四种含抑菌涂层导尿管初始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菌种不同也有差异,延长时日则之间差异明显,三日后则仅存一种管有抑菌效果,并保持到28天。结论:1、普通硅胶导尿管不具有抑菌效果;2、四种主流含抑菌涂层导尿管有三种在三天内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三天后只有AM导尿管抑菌效果较明显,且能达到28天。
作者:周克东;冯凤钜;李忠泽;高芹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肝性脑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取120例肝性脑病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60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的60例肝性脑病患者则进行品管圈活动。将观察组和对照组肝性脑病患者在非计划性拔管效果进行比较,并同时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管理办法后,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概率少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肝性脑病非计划拔管具有重要影响,非计划拔管率显著减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唐述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针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处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依据,使急性酒精中毒的清酒效果得到提高。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具体急救处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102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经过相应的急救措施治疗后,均已恢复意识,其恢复时间在5~10h内不等,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后100例患者均已健康出院,其余2例患者因为合并其他疾病入住相应科室进行积极治疗。结论:针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采用急救处理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使患者的中毒症状得到有效并且迅速的缓解,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毛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而试验组49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79.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8.2%显著低于对照组26.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复发率也较低,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朱君;张文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两年我院收治的各种妇产科疾病患者88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30例,需要进行紧急避孕的患者有27例,子宫疾病患者27例,其他妇产科疾病患者4例。对这些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她们的治疗效果。结果: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2%,需要进行紧急避孕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1.95%,子宫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3.58%,其他妇产科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65.58%。结论:对于妇产科疾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且毒副作用小,可以作为妇产科疾病的主要药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占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降低动态心电图伪差的相关护理措施,从而为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工作提供较多的参考资料。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回顾,并总结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其出现伪差的几率。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100例患者中出现伪差的共有3例,伪差率为3%。结论:强化护理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工作,并提供更多个性化健康方案指导,就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现象的出现。
作者:吴言丰;王淑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2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6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1.6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发生1例便秘,2例失眠,1例头晕头疼,临床不良反应6.66%,对照组患者临床发生3例便秘,2例视物模糊,4例失眠,1例头晕头疼,临床不良反应16.67%,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理想,不良反应率低,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唐德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强化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T2DM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强化胰岛素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强化胰岛素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滴注。艾塞那肽组皮下注射艾塞那肽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体重及血浆胰岛素峰值(AIR)、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I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强化胰岛素组体重明显升高(P<0.05),而艾塞那肽组体重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且低于对照组和强化胰岛素组(P<0.05)。强化胰岛素组、艾塞那肽组的AIR、Homa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及艾塞那肽均可用于T2DM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控制血糖水平,是临床T2DM治疗的较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刘晶;马奕;杨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