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正发;党胜春;范昕;朱霆;瞿建国;王旭青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急性肾衰竭病例88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接受以抗感染、对症处理等为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接受常规治疗+前列腺素 E1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肾功能恢复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少尿总时间、血肌酐及尿素氮恢复时间等肾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肾衰竭,疗效显著,当推广应用。
作者:周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其中40例手术过程中采用的全身麻醉,为全身麻醉组;另外40例应用的硬膜外麻醉,为硬膜外麻醉组,对全身麻醉患者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几种药物实施麻醉;对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应用罗哌卡因、阿托品、麻黄碱几种药物实施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心率、动脉压、认知功能等参数。结果:实施麻醉24小时之后,全身麻醉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监测量表评分为:(27.1?0.8)分;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监测量表评分为(29.5?0.6)分,两组患者麻醉24小时后的精神状况检测量表评分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心率、动脉压等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麻醉24小时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要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喻泽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估低分子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02月至2014年02月我院ICU住院的24例诊断为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12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12例。对照组早期用广谱抗生素,补充循环血容量,抑酸保护胃黏膜,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器官支持与保护,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注射,q12h,疗程7d,如有明显出血倾向、低凝状态或患者死亡,立即停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DP)、乳酸、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和28d病死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PT、APPT、FDP及D-二聚体差异无显著性(р>0.05);乳酸和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р<0.05);患者DIC发生率、MODS发生率与28d病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р<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临床应用安全,其应用价值需要继续观察研究。
作者:咸其宏;孙修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应用在检验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校2012级检验核医学专业本科班6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13及检验核医学科本科班71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应用进行教学。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综合考核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检验核医学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与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钱爱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评价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8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采取沙丁胺醇雾化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克买尔古丽·艾比布拉;木塔力甫·阿布都热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常规社区护理管理与综合社区护理管理在小儿腹泻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腹泻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综合社区护理管理,比较分析2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及脱水纠正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社区护理管理应用于小儿腹泻病,能有效提高的临床效果,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对于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4例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将4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实验组22例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昏迷指数,利于预后。
作者:张金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前往血站献血的800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的范畴中,所有对象均接受针对性的护理管理;以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800例样本作为对照,未接受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血液报废率和满意度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采血过程中应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在胃癌中的表达,并且初步探讨其与病人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环氧化酶2在胃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胃组织相比,胃癌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临床病理参数分析显示环氧化酶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TNM分期明显相关。结论:环氧化酶2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
作者:毛正发;党胜春;范昕;朱霆;瞿建国;王旭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碳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交替漱口预防ICU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区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ICU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口腔护理中应用口泰液,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碳酸氢钠和制霉菌素液交替漱口来进行口腔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0%(1/50),对照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2.0%(6/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 ICU 患者中应用碳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交替漱口来进行口腔护理,能让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鹏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消化道病变患者中的诊断意义,特别是为空、回肠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81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末发现病灶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12例发现小肠病变,胶囊内镜检查中末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是无创性,可视性检查,小肠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图雅;刘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探讨临床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回顾性分析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通过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为临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防止斑块脱落,避免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作者:桑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儿童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儿72例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非感染性疾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和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的PA值低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CRP值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 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5.00%。CRP 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83.75%。细菌感染组经抗生素治疗后,P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检测可以用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动态变化可用于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用药指导。
作者:龚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八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与中医治疗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万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传统门诊流程弊端的研究,探讨基于医院信息技术的门诊流程改造,提高门诊服务效率。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门诊流程进行重组、再造,减少环节、分流高峰病人,构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低耗的门诊新流程。讨论:根据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作者:王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乌梅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型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乌梅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0%,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乌梅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万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效果与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34例)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焦虑、不适症状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组间数据对比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情况,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行舒适护理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舒适感,对患者预后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L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 EBN,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BN有效促进LC患者术后康复,改善心理健康。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分析妇科千金胶囊和缩宫素、环丙沙星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流产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环丙沙星并注射缩宫素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妇科千金胶囊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远远高于对照组(8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采用西药缩宫素和环丙沙星而言,采用中药妇科千金胶囊和西药环丙沙星、缩宫素治疗药物流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巧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所诊治的14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本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应用伤椎置钉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在伤椎椎体高度及Coob角方面没有巨大差异(p>0.05),在手术后12个月内及将内固定取出是,治疗组患者的伤椎椎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oob角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著,远期Coob角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更稳定,内固定失败率更低。
作者:李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