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信息技术在医院门诊服务的应用研究

王凌云

关键词:门诊流程, 医疗服务, 信息化
摘要:目的:通过对医院传统门诊流程弊端的研究,探讨基于医院信息技术的门诊流程改造,提高门诊服务效率。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门诊流程进行重组、再造,减少环节、分流高峰病人,构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低耗的门诊新流程。讨论:根据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探讨

    目的:闭合复位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08-1至2013-6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90例患者进行了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闭合复位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优良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4.37%),且术后1、3、8个月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优于闭合复位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

    作者:柴伟杰;康华;于欣;马红卫;张晓峰;李占良;沈洋;陈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与相关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作为研究组,同期接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分析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对两组对象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可知,父母任何一方有哮喘史、母亲孕期使用过致敏药、过敏体质、被动吸烟史、感染、气候变化、长期居住空调房间及刺激性气体属于危险因素,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又以过敏体质、父母哮喘史为严重。结论:支气管哮喘属于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遗传因素与体质因素属于为主要的因素,需充分做好健康宣教,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孟祥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八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与中医治疗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万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信息技术在医院门诊服务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对医院传统门诊流程弊端的研究,探讨基于医院信息技术的门诊流程改造,提高门诊服务效率。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门诊流程进行重组、再造,减少环节、分流高峰病人,构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低耗的门诊新流程。讨论:根据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作者:王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干预对Ⅱ型糖尿病(TZ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140例 TZDM 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多层次的指导与护理半年。结果:干预后患者非依从性的多项原因改进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或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TZDM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吴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80例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实施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80例,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氨氯地平片治疗)、试验组(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各40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降压有效37例(92.5%),高于对照组的30例(75.0%);经治疗后患者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采用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用药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保全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14年长沙县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14年长沙县24500名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结果,为该县以后针对妇女疾病制定针对性措施,研究符合我国国情和中国农村妇女的两癌筛查模式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将长沙县24500名农村妇女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对其开展“两癌”相关健康知识的普及,对妇女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妇女的宫颈筛查主要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相配合;妇女的乳腺筛查选取视诊、触诊、乳腺彩超和对应的乳腺钼靶检查进行。将调查资料和检查资料核对之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筛查妇女24500例,检出宫颈癌11例,检出率为0.04%;乳腺检查妇女2050例,检出乳腺癌3例,检出率为0.15%。结论:对农村妇女开展两癌筛查项目,有助于降低长沙县农村妇女两癌的发生率,提高当地妇女的健康水平,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采取长效机制将该项目继续开展。

    作者:陆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80例患者均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赵媛兰;陈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非罪犯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占30%以上,近来研究发现,多数PCI术后患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非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进展相关,且目前针对非罪犯血管的治疗策略尚无统一指南。本文就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非罪犯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王亚敏;李东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治疗的16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双盲法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均82例患者。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微波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利普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0%。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使用利普刀进行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可推广。

    作者:王博;陈荣;冯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脑瘫痉挛性马蹄畸形足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

    目的:针对小儿脑瘫痉挛性马蹄畸形足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方法以及其效果。方法:选取40例小儿脑瘫痉挛性马蹄畸形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应用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及康复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后,本组40例(60足)均获得足跟落地的无痛性跖行步态。结论:采用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应用于小儿脑瘫痉挛性马蹄畸形足患儿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天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设置对照和观察两组,随机地在2012年5月到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70例,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前70例为对照组,后7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换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再通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再闭塞率、血小板凝集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冠状动脉再闭塞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后LVEF和PA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柏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两年我院收治的各种妇产科疾病患者88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30例,需要进行紧急避孕的患者有27例,子宫疾病患者27例,其他妇产科疾病患者4例。对这些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她们的治疗效果。结果: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2%,需要进行紧急避孕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1.95%,子宫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3.58%,其他妇产科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65.58%。结论:对于妇产科疾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且毒副作用小,可以作为妇产科疾病的主要药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占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肺炎喘嗽治疗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肺为喘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儿科2013年6月~2015年2月接诊的86例肺炎喘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中医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护理路径表格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患儿短,住院费用明显较对照组少,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规范临床护理行为,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窥镜手术在FRS外科治疗中的地位

    鼻内镜检查在 FRS 的诊断、术后和药物治疗随诊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清楚、明确地显示疾病的现状以及治疗、失败和疾病复发。但对内镜鼻窦手术在 FRS 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英国著名鼻内镜外科医师Lund曾作如下叙述:作为一个治疗阶段,内镜鼻窦手术在 FBAFRS 和部分选择性的 CIFRS的外科治疗中值得大力推荐。然而,当病变的范围使得鼻内镜技术不能成为好的治疗手段时,应该随时意识到术者自身的局限性。Lund 的意见对于指导是否选择内镜鼻窦手术极为重要。

    作者:郑国胜;禹桂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研究两种教学模式结合在检验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应用在检验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校2012级检验核医学专业本科班6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13及检验核医学科本科班71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应用进行教学。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综合考核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检验核医学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与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钱爱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比索洛尔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作用

    目的: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比索洛尔对于改善心功能及预后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9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35例观察组与34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比索洛尔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半年,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并将患者相关的左心室结构以及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58.8%,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LVEDd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LVEF均比治疗之前有了显著的上升(P<0.05),两组患者的FS以及心血排量均有一定的上升,但两组患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比索洛尔能够有效的改善其心功能,进一步减缓心率,若患者长期服用比索洛尔,则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立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

    目的::深入探讨在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治疗中,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排卵功能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3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患者的治疗中,中医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刘爽;关付磊;李宏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比较吉妮节育器与T型节育器的避孕效果

    目的:比较分析吉妮节育器与T型节育器的避孕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站收治的放置节育器的妇女24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吉妮组和T型组,每组122例,分别放置吉妮节育器以及T型节育器。对全部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放置成功率、移位率、脱落率、带器妊娠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后,吉妮组放置成功率为95.90%(117/122),明显高于T型组的77.05%(94/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妮组放置失败率为4.10%(5/122),明显低于T型组的22.95%(28/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0%(15/122),明显低于T型组的36.89%(4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型节育器比较,吉妮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好,放置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应用。

    作者:袁金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子宫穿孔的发生原因诊断处理和预防方法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子宫穿孔的发生原因诊断处理和预防方法;方法:我院于2010年~2015年1月共行宫腔镜电切术2015例次,术中给予腹腔镜或(和)B超监护,术前1晚在阴道后穹窿放置200μg米索前列醇或者放置宫颈扩张棒,根据具体的手术目的和指征来进行手术操作;结果:手术共有11例患者发生子宫穿孔,子宫穿孔发生率为0.55%,放置器械引起的6例(其中扩宫时穿孔4例,置镜时穿孔2例),电切电极导致的穿孔5例。11例子宫穿孔患者均为术中发现,其中腹腔镜监护发现子宫穿孔3例,B超监护发现子宫穿孔4例,宫腔镜先于B超监护发现子宫穿孔3例,患者先发生临床症状,之后经过B超检查发现子宫穿孔1例。完全子宫穿孔患者8例,子宫不全穿孔3例。宫腔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和宫腔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并没有发生子宫穿孔;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发生子宫穿孔3例,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发生子宫穿孔1例,宫腔镜子宫粘连切除术发生子宫穿孔4例,宫腔镜宫腔异物取出术发生子宫穿孔3例。结论:在宫腔镜电切术的操作中,应该对扩宫进行有效控制,并在直视下进行置镜;手术类型和临床术者的经验会直接影响子宫穿孔的发生。术中给予腹腔镜、B超监护能有效预防子宫穿孔,然而却不能对子宫穿孔进行完全防止。

    作者:杨淑敏;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