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和干预

周军;杨敏全;俞晓雯;郭华;施莉琼;张小忆

关键词:起搏器, 人工, 抑郁症, 焦虑
摘要:[目的]了解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一年以内和一年以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患者60例,均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时间超过3个月.其中一年以内的患者24例,一年以后且经过健康教育干预的患者36例.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要求患者填写完成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照组为门诊体格检查的健康人30例.[结果]起搏组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起搏组一年以内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得分高于一年以后且经过健康教育干预的患者(P<0.05).[结论]与正常人比较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术后患者心理健康恢复.在随访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加中药治疗尿路结石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观察780例尿路结石行ESWL的疗效,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碎石术的进行,并对预防复发有积极作用.[结论]作好术前,术后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及预防结石复发的重要举措.

    作者:李利花;刘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Codman钢板颈椎前路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本院应用Codman钢板系统治疗颈椎疾患28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8例,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41(24~58)岁;颈椎外伤8例,按ASIA分级,A级1例,B级3例,C级2例,D级2例,脊髓型颈椎病19例,颈椎肿瘤1例.

    作者:曾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两种融合方法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105例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固定后椎间融合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1月手术治疗105例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手术治疗效果,其中59例行椎间融合术、46例行后外侧融合术.分别评价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及综合评分.[结果]随访12个月至34个月,椎体间融合组手术时间少于后外侧融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接近,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综合评分,椎体间融合组高于后外侧融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后行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优于后外侧融合术.

    作者:唐志辉;谢天喜;刘晓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霉酚酸酯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RNS患者应用MMF 1.5 g/d加小剂量强的松10 mg/d口服治疗.在治疗第8周观察24 h尿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肾功能.[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不良反应少见.[结论]霉酚酸酯是治疗RNS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癀片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新癀片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7年11月至2005年11月经治的80例SAT的临床资料.根据就诊时间将病人分为两组.单纯西药治疗43例为对照组(甲组),加口服新癀片的37例为治疗组(乙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为83.7%.[结论]新癀片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AT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肖旭平;周建波;李云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EGCG对氧自由基引起的神经细胞内β型淀粉样蛋白积聚影响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抑制氧自由基所致小鼠神经细胞内β型淀粉样蛋白(Aβ1-40)积聚及其机理,为EGCG治疗神经衰退性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体外分组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细胞,改变培养液中H2O2及EGCG的浓度,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细胞数,用双夹心法定量可溶性Aβ1-40.[结果]随H2O2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到18.2±1.8298%,细胞凋亡数及Aβ1-40增加(P<0.05);而EGCG可以抑制这种变化.[结论]EGCG可明显减少氧自由基所致神经细胞内Aβ1-40的产生和积聚,保护神经细胞,可能对预防神经衰退性疾病有一定作用.

    作者:杨曙;朱纲华;谢鼎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外伤性脑脊液耳鼻漏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耳鼻漏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本科10年间对56例颅底骨折伴耳鼻漏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观察与护理的体会.[结果]通过医务人员周到细致的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均停漏,伤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此类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意识、瞳孔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患者的合理体位,注意伤口周围及流出道局部的清洁,采取措施预防颅内压的增高,预防逆行性颅内感染.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各项治疗.

    作者:鲍慧;杨慧;杨梅;王丽;韩迎星;万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常规行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常规行静脉泌尿系造影(IVU)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2005年诊治的299例BTCC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BTCC伴发上尿路肿瘤的发生率为3.0%(共9例).其中4例(44.4%)在IVU上被发现,另有一例在IVU上怀疑存在上尿路肿瘤,后被证实为输尿管结石.BTCC瘤体距输尿管管口小于2 cm,可能增加伴发上尿路肿瘤的危险性.[结论]BTCC患者没有必要全部常规行IVU,但瘤体位于输尿管管口附近的患者应行IVU,而且多发或复发的患者应进行此项检查.

    作者:陈小楠;吴斌;卜仁戈;闻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术前三天麻醉医师查房对小儿麻醉及手术进程效果的影响

    [目的]了解术前连续3 d麻醉医师查房对不同年龄段小儿对麻醉和手术合作程度的影响,并以此评价小儿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的心理稳定程度.[方法]随机选择149例择期短时手术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3 d开始逐日麻醉医师查房,对照组则常规术前1 d访视患儿.分别分2~4、4~8、8~12岁三个年龄段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在清醒无痛状态下完成麻醉和手术的例数及比例.[结果]2~4岁年龄段两组无差异.4~8岁年龄段、8~12岁年龄段不能在清醒无痛状态下完成麻醉和手术的例数和比例,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内8~12岁年龄段亦低于4~8岁年龄段(P<0.05).[结论]术前连续3 d麻醉查房可明显缓解4岁以上小儿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小儿对麻醉和手术合作程度,改善小儿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心理稳定性.

    作者:董维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fformin)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84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500 mg,3次/天,连续3个月,采取自身对照,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睾酮(T)、雄烯二酮(A2),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月经恢复率为60.7%(51/84),排卵率42.9%(36/84),妊娠率25%(21/84),用药后空腹胰岛素和雄激素水平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血中雄激素水平,并能一定程度恢复生育功能.

    作者:祖月娥;李爱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喉罩通气对老年人全身麻醉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人全身麻醉时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老年(》60岁)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麻醉诱导后置入第三代喉罩;插管组:麻醉诱导后以气管插管维持通气.记录两组诱导前(TO)、置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喉罩置入或气插管即刻(T2)、之后5 min(T3)、拔气导管或喉罩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在麻醉前、插管后5 min、术毕、拔管后5 min 4个时点抽取颈内静脉血标本,测定皮质醇水平.[结果]同插管组比较,喉罩组在插管后即刻、拔管后HR、MAP均低于插管组(P<0.05);两组术后皮质醇浓度较麻醉前均升高(P<0.05);拔管后皮质醇浓度插管组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同气管插管比较,喉罩通气用于老年人全麻可减轻应激反应、且使用简单、安全有效,是很好的通气方式.

    作者:喻晓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型不合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及Rh血型不合的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得率及不去除红细胞或血浆用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干细胞采集程序对14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供者进行采集,其中ABO血型主要不合5例,次要不合6例,主要次要均不合2例,Rh血型主要不合1例.供者循环收集的细胞成分按供者外周血的红细胞比容(HCT)和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作相应调整.输注前从产品袋中留取标本检查有核细胞计数、MNC比例、CD34+细胞计数和台盼蓝拒染率.回输时对受者采取使用糖皮质激素、水化、碱化、利尿等保护措施.[结果]供者均经2~3次采集收集到足够的有核细胞直接回输给受者.共采集PBSC 30次,平均每次获得有核细胞5.65×1010,单个核细胞占96%~98%.CD34+细胞数平均为6.52×106/kg,细胞拒染率均为100%.ABO血型主要不合、主要、次要均不合及Rh主要血型不合的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终体积均为50 ml,产品中含压积红细胞3~7 ml,ABO血型次要不合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中含血浆15~25 ml,不去除红细胞及血浆,直接回输给受者,无一例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造血均获得重建.[结论]采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通过调整参数采集血型不合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减少血型不合的红细胞,可以获得足够的干细胞数量并安全用于移植.

    作者:肖毅;张东华;张义成;黄伟;黄亮;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长沙某社区老年人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关系探讨

    大量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2],与高脂血症亦密切相关.而体重指数常被作为判断是否肥胖的一个指标.

    作者:夏澍;谭茗月;蔡玲;于江南;成扶真;陶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二次肾移植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二次肾移植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6例二次肾移植病例,对二次移植的效果及切除与保留失功肾、距首次移植的时间对二次移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二次肾移植与首次移植的1、3、5年病人存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3、5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下降,二次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上升,以慢排为主;保留和切除失功肾及距首次移植时间对二次移植人/肾存活率及排斥反应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二次移植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首选治疗措施,其急排和慢排发生率较首次移植明显升高.失功肾的保留及距首次移植时间时排斥反应及人/肾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光策;闫天中;张翥;陈铸;屈淼林;赵润璞;陈潇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术式选择.[方法]2001年9月至2007年1月,本院对135例输卵管妊娠根据妊娠部位及患者生育要求及意愿行输卵管切除术70例,输卵管开窗术65例.[结果]输卵管切除术组手术时间:(30.5±8.7)min,术中出血量(15.7±4.5)ml,术后住院时间:(3.5±0.5)d,术后血β-HCG 7~14 d降至正常,无并发症;输卵管开窗术组手术时间:(60.8±10.3)min,术中出血量(78.5±3.8)ml,术后住院时间(7.5±0.8)d,术后血β-HCG 7~14 d降至正常,术后并发持续性异位妊娠1例,12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输卵管切除术组60例,无再次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开窗术后65例,术后行输卵管造影响检查,42例通畅,25例宫内妊娠,3例同侧输卵管再次妊娠.[结论]输卵管切除术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出血少,并发症少,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卵管妊娠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杨秋花;周永来;金波;杨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6个月婴儿复发性扁桃体周围脓肿1例报告

    1 病历扁桃体周围脓肿是扁桃体周围间隙的一种化脓性感染,由Celces首次描述和治疗,好发于青壮年,儿童和老人少见.现查文献,世界上报道年龄小的为4个月的婴儿,我国报道年龄小的为9个月的婴儿.现报道一例6个月扁桃体周围脓肿患儿,一个月内复发两次,资料如下:

    作者:罗欣友;李赟;赵斯君;敬云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Integrinβ1、EGFR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观察β1整合素(Integrinβ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及在肿瘤侵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ACC,根据病理学诊断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ntegrinβ1、EGFR在A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Integrinβ1、EGFR在A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5%(33/80)、73.75%(59/80);②Integrinβ1和EGFR表达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间均有差异(P<0.05);③Integrin[31和EGFR表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ntegrinβ1、EGFR表达与ACC的侵袭有关.

    作者:杨美兰;曾亮;邓亚平;刘志红;陈森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CPT-11,irinotecan)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伊立替康150 mg/m2静脉滴注d1,d8,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2次/天,d1~14,治疗24例术后曾接受过OXA+5-Fu/LV,HCPT+5-Fu/LV方案化疗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结直肠癌,每3周重复,至少完成2个周期.[结果]全组共化疗108周期,平均4.5周期/例.24例化疗后完全缓解(CR)1例(4.2%),部分缓解(PR)10例(41.7%),疾病稳定(SD)10例(41.7%),疾病进展(PD)3例(12.5%),有效率(RR)45.8%.中位生存期11.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62.5%)、迟发性腹泻(58.3%)、手足综合征(33.3%),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高,毒副作用可较好耐受.

    作者:邹文;马进安;邱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自体脾组织移植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脾组织移植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6例行脾大部分或全脾切除术,另B组34例行脾大部分或全脾切除术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术后腹腔引流量、血浆免疫球蛋白和Tuftsin蛋白浓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血浆免疫球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感染、腹腔引流量与血浆TuFtsin蛋白浓度均有明显差异,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能明显减少术后感染,是治疗严重外伤性脾破裂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颜奇志;黄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的诊断及治疗(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6例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患者的症状、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16例患者(16只眼)均为急性前葡萄膜炎,葡萄膜炎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2岁,均有葡萄膜炎复发史,双眼受累者10例(62.5%),均为单眼交替发病.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葡萄膜炎平均持续时间为4周.X线检查均有轻重不等的骶髂关节炎改变,13例患者HLA.B27阳性(81.3%),经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后14只眼佳矫正视力≥1.0.[结论]对于合并有腰骶痛及关节症状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进行X线及HLA-B27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经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滴眼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张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