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1例临床分析

徐虹;李伟峰;黄文杰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多症
摘要:[目的]了解成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本院确诊成人LCH病例21例,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本组单系统受累20例,多系统受累1例,骨骼系统受累13例,占61.9%.经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随访12~60个月,无复发.[结论]成人LCH并不十分罕见,单发病灶者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多发病灶,应采取联合化疗与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复发.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浆细胞性乳腺炎26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正确率53.85%,误诊率46.15%;手术2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诊断困难;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杨志学;蒋国勤;王继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7例(3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开放复位可塑型钛钢板螺钉内固定,其中23例(27足)在伤后M h内急诊手术,6足SandersⅣ型骨折同时行距下关节融合术,15足骨缺损明显者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27例(31足)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25.3个月.参照Maryland评分,优15足,良12足,可4足.伤口感染1足,皮肤边缘坏死1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创伤性关节炎1足.[结论]开放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维汉;陈军;张跃云;赵和钦豪;罗大光;卢世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开放撬拔复位钛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在治疗方法上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在于手术与非手术以及采取何种固定两个方面.但恢复跟骨解剖形态、距下关节面平整以及矫正BOhler角应是共识.2000年始作者采用开放撬拔复位钛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文;齐秋长;杨俊;韩赛平;郑新;唐荣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纤支镜灌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纤支镜灌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按有无纤支镜灌洗将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期间每日床旁行纤支镜灌洗.对照组单纯有创机械通气.[结果]两组除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后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纤支镜灌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护理配合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湘;邓翊敏;吴桂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乳腺被膜松解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弥漫性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64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均行乳腺被膜松解术.观察其手术疗效,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患者术后乳腺结节均消失或缩小,疼痛消失,乳房无下垂.[结论]采用乳晕周围环形切口技术的乳腺被膜松解术治疗弥漫性乳腺囊性增生病,效果满意,乳腺下垂还可得到同步纠正,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杏初;张次秀;谢笃英;郭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国产气管支架治疗气管狭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气管支架治疗气管良恶性狭窄及气管纵隔瘘的疗效.[方法]对9例因恶性肿瘤(7例)及良性(2例)气管狭窄病人,在喷喉局麻下将导丝及导管通过狭窄段,用国产钛镍记忆合金支架,在电视监视下由导引置入,位置准确后释放支架.[结果]9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各置入支架一枚,呼吸困难、气管瘘等症状立即解除;随诊2~14个月,7例恶性肿瘤所致狭窄及气管纵隔瘘的患者,至随访时平均生存135 d,2例良性狭窄患者气管支架取出后狭窄段扩张良好,未发生再狭窄.[结论]采用气管支架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气道狭窄及气管纵隔瘘以及良性狭窄效果良好,手术过程简单、创伤小.

    作者:屈艺华;余永忠;陈春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以头痛发作为特征的孤立性霉菌性蝶窦炎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特征的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例霉菌性蝶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以头痛为主要症状,为单蝶窦发病,6例伴有明显鼻中隔畸形,术前检查及手术中均发现蝶窦口阻塞及窦腔内充满霉菌菌落,经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孤立性蝶窦炎多为霉菌感染所致,单侧蝶窦发病,头痛为其主要症状,CT及MRI是其重要诊断方法,手术是彻底根治霉菌性蝶窦炎的主要途径.

    作者:张云高;何志刚;刘健民;欧江勇;黄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压氧治愈红斑药疹合并感染一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反复右上腹胀痛10 d,加重24 h于2005年4月18日以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症急性发作入院.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因鲁米那钠过敏,术后d2出现固定性红斑药疹,水肿明显,并逐渐出现局部破溃,口服敏治林10 mg和扑尔敏4 mg每晚一次、氧化锌洗剂100 ml加扑尔敏10 mg 4支加地塞米松5 mg 4支外用,随后逐渐出现龟头及阴囊红斑并局部破溃,阴囊及龟头、包皮内板黏膜轻度糜烂,有淡黄色液体渗出,随即用雷氟诺尔1:1 000湿敷,静滴10%G.S 250 ml+Vit C 3g,10%G.S 10 ml+地塞米松5 mg静推日一次,效果不佳,并出现阴茎系带附近冠状沟小范围糜烂面,化验检查:WBC 14.5×109/L,考虑破溃后合并感染导致血象升高.故结合药物治疗行高压氧治疗.采用国产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 MaP,戴面罩吸纯氧60 min,中间吸空气10 min,每日1次.高压氧治疗两次后会阴部、右股内侧、右脚背部皮损、龟头冠状沟处糜烂面均较前干燥,阴茎系带附近冠状沟小范围糜烂面可见新肉芽组织,血象正常.5次后明显干燥,9次治疗后各处皮损基本愈合.

    作者:杜莲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儿童先天性斜肌麻痹的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儿童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47例,其中下斜肌断腱9例,下斜肌部分切除术(3~8 mm)35例,下斜肌部分切除+健眼下直肌徙后术3例.[结果]治愈33例(70.2%),有效12例(25.5%),无效2例(4.3%).[结论]下斜肌断腱、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操作简单,效果确切,能解决垂直斜度8△~20△,>20△者需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健眼下直肌徒后术.

    作者:杨慧玲;陶利娟;王曦琅;熊师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黑斑息肉综合征一例报告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以消化道错构瘤性息肉和黏膜、肢体色素沉着为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院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吴梦涛;王晨龙;张小桥;范西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4年8月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良26例,占38.3%;中残12例,占17.6%;重残11例,占16.2%;植物状态3例,占4.4%;死亡16例,占23.5%.[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监测,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能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姜宜练;陈军;林喜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尼莫地平、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尼莫地平基础上加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对照组(30例)仅口服尼莫地平.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未见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夏陈婕;陈光美;李瑾娜;汪玉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51例川畸病的诊断分析

    川畸病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易侵犯冠状动脉和心脏而危及生命,也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主要原因之一.此病诊治的早晚直接关系着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本院1999年3月至2005年3月川畸病51例诊断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文湘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AF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段及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患者行AF内固定系统治疗,全椎板减压21例,半椎板减压者20例,未减压11例,植骨52例.[结果]所有病例伤椎椎体复位良好,脊柱生理曲度恢复,随访8~18个月,平均12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12例,D级18例,E级11例,其中24例神经功能提高1级,2例提高2级.[结论]AF内固定系统较适合于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治疗.

    作者:郭光宇;刘志远;朱武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发现,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内膜的侵蚀不足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1].滋养细胞的生理功能包括增殖、分化和迁延(侵蚀)能力,其生物学行为与有高度侵蚀性的肿瘤细胞相似,因此又被称为假恶性细胞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介导滋养层细胞和肿瘤细胞侵入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胎盘的发育需要源自胎儿的滋养层细胞和母体子宫复杂的相互作用,滋养层细胞侵入母体子宫内膜是胎盘建成的关键步骤.其整个过程包括滋养细胞的粘附、基质的溶解和细胞的迁移.其中,基质的溶解扫清了物理屏障,是侵蚀的关键环节.滋养细胞穿过基底膜及侵入细胞外基质(ECM)要求对其中重要成分如各种胶原(Ⅰ~Ⅴ型)、基质糖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以及蛋白多糖进行蛋白酶解.滋养细胞有穿过基底膜(BM)的能力,并能分泌一组蛋白水解酶,其中只有MMPs能消化内膜细胞外基质[3],研究也证实,MMPs能分解多种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并可被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特异抑制[4],水解Ⅳ型胶原的MMP-2、MMP-9及TIMP-1,TIMP-2在细胞滋养层细胞的侵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易旺军;王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28例角膜深层栗刺异物摘出体会

    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共收治角膜深层栗刺异物28例(28眼).对不同种类的角膜深层栗刺异物采取了不同的摘出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建康;袁志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改良微型腹腔镜小儿疝高扎术50例临床体会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脐上皱一个戳孔,内环处皮下间隔进针法行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0例.[结果]一侧疝手术时间10~15 min,平均12 min.双侧疝平均18 min.患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愈合后腹部无瘢痕.随访1个月至2年,无一例复发,未见阴囊血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皮下间隔进针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可靠,适应范围更广,创伤更小,美观效果更理想.

    作者:王劲;叶亮;杨宏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IgA肾病患者扁桃体摘除术后突发血尿明显加重2例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IgA肾病与扁桃体的慢性感染有一定联系,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期间对97例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进行扁桃体摘除,发现2例患者于摘除术后24~48 h出现突发血尿明显加重,其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东;刘虹;彭佑铭;杨新明;刘伏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47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炎性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器官受损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将入院后确诊伴有脓毒症的CAP患者47例为脓毒症组,不伴有脓毒症的CAP患者50例为非脓毒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及凝血功能等,并观察其伴随的基础疾病和脏器受损情况.[结果]两组在伴有的基础病,生化指标异常以及脏器功能受损等方面相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结论]CAP患者在合并有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差时易发展成脓毒症;在出现脓毒症后其血生化指变改变明显,且更易发生脏器功能损伤,应在临床中给予重视,及时干预.

    作者:曾晓辉;周世彦;王平;祝益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血管性疾病,动脉瘤未破裂前大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故大多数颅内动脉瘤都在第一次破裂出血后通过检查而发现,一经明确诊断绝大多数动脉瘤均需手术治疗以避免第二次出血,因为动脉瘤第二次、第三次出血后病死率和残废率将大大增加.如何防止从明确诊断到手术成功夹闭此一阶段动脉瘤破裂,一直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手术室是直接参与动脉瘤治疗的重要组成科室,以往仅只关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问题,在回顾分析本院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相关资料后,作者发现部分患者动脉瘤的破裂发生在术前当晚和入手术室后至手术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内,其中与护理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情绪波动、恐惧、各种麻醉前的有创刺激等,为此作者提出围手术期护理的概念,并希望能避免这部分患者术前动脉瘤的破裂,其研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廖伟锋;刘秋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