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长勇;李庆辉;徐怡顺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是一种无结石的胆囊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没有明显的胆绞痛,常发生在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和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中.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且有增多的趋势.作者总结本院1990~2004年间经手术治疗证实的36例病例,对其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方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诊疗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28例产科急性DIC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发DIC的常见疾病为: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妊娠合并肝病、宫内死胎、子宫破裂等.治愈率82.14%,死亡率17.86%.【结论】要重视对产科急性DIC主要诱发疾病的防治,早期明确诊断,正确处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曹冬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为了促使AMI患者早日恢复活动和工作能力,自觉预防疾病的危险因素,以达到更好的生理、心理、职业状态,本科在对AMI患者的护理中运用了马斯洛的需要论[1],帮助患者满足需要,以恢复机体平衡,促进康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聂晚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一种常见病,多与慢性酒精中毒、大量应用激素、髋关节损伤、脂质代谢紊乱有关,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均欠满意.介入治疗是基于微创技术而开展的新方法,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针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过程给死骨一个可修复的治疗环境[1].它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近年来,本院应用放射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例10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聂其杰;陈燎原;杨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多囊肾去顶的可行性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21例后腹腔镜多囊肾去顶减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约40 ml,手术时间平均3 h,术后住院3~10 d,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性手术.
作者:马健;谭孝其;陈兴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LC病人30例,年龄25~54岁,分为芬太尼(F)组,小剂量瑞芬太尼(L)组和大剂量瑞芬太尼(H)组,每组10例.记录术前,气管插管前、后等时点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病人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管和回病房时间;评估拔管后即刻、30 min、1 h、2 h伤口疼痛程度.【结果】①H组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差异无显著性,且显著低于F、L组.②L、H组呼吸恢复、拔管、睁眼及回病房时间均早于F组.③L组于拔管后30 min、H组于拔管后1 h起VRS评分高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LC,有术后苏醒快的优点.瑞芬太尼0.75 μg/(kgmin)的速度持续输注在减少插管时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到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方面优于0.5 μg/(kgmin)的剂量.
作者:阮文燕;常业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高压氧治疗突聋的疗效曾有争议,主要是因为高压氧疗效的显著性与临床操作密切相关,集中体现在治疗时机,高压氧的剂量,以及其他辅助治疗.突聋病人常规治疗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下简称低右)治疗[1].本研究意在探讨低右与高压氧的联合应用对突聋的疗效.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480例(520耳)突聋患者随机选择240例为观察组(高压氧治疗同时静脉输入低右治疗)和240例为对照组(高压氧治疗不输低佑,其他相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金华;毕漫红;乐秀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高压氧治疗突聋时,采用加压阶段吸氧气操舱法与加压阶段吸空气操舱法的临床疗效.【方法】197例突聋患者分为两组,99例采用加压阶段吸空气操舱法,98例采用加压阶段吸氧气操舱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听力恢复率和耳鸣消失率为:加压阶段吸氧气法分别为97%和98%,明显优于加压阶段吸空气法的86%和8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眩晕康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压氧治疗突聋时,加压阶段吸氧气操舱法明显优于吸空气法,提倡在应用空气加压舱进行常规高压氧治疗时应在加压阶段吸入氧气.
作者:李译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有很多药物,但没有一种特效用药,亮菌甲素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从而达到消退黄疸和护肝的目的,作者用其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永红;何艳;王文龙;蒋永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经高压氧治疗后对肺部感染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8例经高压氧治疗和20例未曾经高压氧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儿肺部感染的复发率.【结果】高压氧组无一例肺部感染复发,20例未作高压氧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在1个月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肺炎不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且有预防复发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章馨;陈宝月;赵国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Pilon骨折是指涉及负重关节的胫骨远端骨折,近年来此类骨折多由交通伤、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所致,其骨折类型复杂,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加上踝关节的特殊解剖特点,处理比较棘手.除无移位骨折外,保守治疗疗效较差.现回顾本院从1996年1月至2003年6月间收治并得到随访的Pilon骨折患者42例,现就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时机进行比较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危胆囊结石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方法】对本院1998~2004年114例高危胆囊结石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例均手术治疗,其中LC87例,OC27例,发生各种并发症27例.【结论】高危胆囊结石病人有其特点,围手术期应完善术前检查,积极治疗并存病,选择佳的手术时期、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法,强调围手术期监护.
作者:彭长勇;李庆辉;徐怡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8年4月至2001年5月单纯血液灌流救治的中、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64例为对照组,2001年7月至2004年10月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救治的中、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61例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意识转清、抽搐完全停止的时间,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等指标,观察两组血清毒鼠强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上述观察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能减少病死率、缩短病程和住院天数.
作者:邓声莉;黄晓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甲状舌管囊肿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54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中,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下儿童者34例(62.96%),11~20岁者7例(12.96%),21~30岁者6例(11.11%),31岁以上者7例(12.96%).超声影像显示囊内液暗区清晰者37例,欠清晰者10例,混浊者7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44%.【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囊肿及瘘管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舌骨、甲状腺等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潘瑞喆;肖萤;廖锦堂;黄铁汉;谢萍;谭化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恶性胶质瘤包括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恶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难以治愈.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这些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均不理想.因为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且由于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不一,肿瘤往往容易复发.而高压氧能大大提高肿瘤内乏氧区的氧分压,增加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改善疗效.
作者:刘娟;肖平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时,作为甲状腺激素主要靶器官的心脏常受累,心电图检查多有异常,其类型各不相同.不典型甲亢,可以心律失常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但易误诊.为提高对甲亢患者心电图表现的认识,现将本院246例甲亢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唐学荣;罗毅;孔屏;肖涌;颜晓峰;张杰;周祥慧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KTP泪道激光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采用国产KTP泪道激光治疗仪,用带针芯的泪道探针探查泪道至阻塞处,拔出针芯再插入KTP泪道激光纤维,发射激光,疏通泪道.【结果】各种原因的泪道阻塞126眼,手术成功115眼,失败11眼,成功率达91.27%.【结论】KTP泪道激光可有效地治疗各种泪道阻塞.
作者:肖建雄;唐升学;鞠远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颅脑外伤性尿崩症国内文献报告较少[1,2],1993年7月至2004年2月本院收治颅脑损伤病人2 876例中,其中因颅脑外伤所致尿崩症13例,本文结合文献对该症的原因、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颉卫东;尤明丽;朱红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对3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饮食指导,指出严格饮食控制在治疗与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并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科学评估与饮食指导,取得满意的效果.认为饮食护理是促进康复及防止肾病综合征复发的必要措施.
作者:纪曼芬;蔡珊;方玉婵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摆型矫治器与J形钩联合应用矫治Ⅱ类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安氏Ⅱ类牙列拥挤患者,采用摆型矫治器配合J型钩和Ⅱ类颌间牵引实施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比较测量治疗前后上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的变化.【结果】上颌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的距离为(6.15±1.20)mm,大为9.13 mm,小为4.10 mm,上颌中切牙无显著变化.【结论】应用摆型矫治器配合J形钩和Ⅱ类颌间牵引,实现了磨牙的快速远中移动,无不良作用.
作者:谷永江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