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双印
目的:对比分析在临床中超导可视下无痛人工流产与常规盲视下无痛人工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本院接收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14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0例,试验组患者行超导可视下无痛人工流产,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盲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比较两组患者进出宫次数、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并发症、进出宫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行超导可视下无痛人工流产可有效降低对患者子宫的伤害,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罗孟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盐酸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对老年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术后睡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进行椎管内麻醉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麻醉基础上静脉持续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来起到镇静的效果,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睡眠状况.结果:术前评估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麻醉有辅助镇静的作用,对老年行椎管内麻醉术的患者术后睡眠功能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25例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中25例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可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其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富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CT和MRI对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并分析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副神经节瘤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CT诊断和MRI诊断,对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CT和MRI均能够对副神经节瘤患者起到一定的临床诊断效果,CT的诊断检出率为75%,MRI诊断检出率为7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T诊断可更好地显示肿瘤和周围组织关系,MRI可反映肿瘤组织学成分的不同.结论:对副神经节瘤患者使用CT以及MRI诊断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CT诊断可更好地显示肿瘤和周围组织关系,MRI可反映肿瘤组织学成分的不同,在实际的诊断中可将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联合,以期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作者:韦霞俊;苏文兵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脊柱结核病患106例,依据患者治疗手术指征及自我治疗意愿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53例,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53例,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时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椎体骨性融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减少患者创伤,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椎体骨性快速融合.
作者:蔡军;吴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脊柱手术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骨科脊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规范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3.37分(s=0.69)]低于对照组患者[4.63(s=0.81)],护理满意度(92.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脊柱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小于2cm小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了常规超声诊断方法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小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3.5%,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79.1%,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超声诊断比较而言,超声弹性成像在小于2 cm小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诊断准确率高,非常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向惠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治疗的7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分为一般组和综合组,各36例,一般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综合组在常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在相同的护理周期内,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治疗,一般组患者的血糖为5.7mmol/L (s=3.0),综合组患者的血糖为7.1mmol/L (s=2.0),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组相比,综合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明显的提高,综合组高达94%,而一般组仅有55%,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稳定糖尿病患者病情,提高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薛静;段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无主机血透临床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急慢性肾衰并发症3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并总结33例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基本信息.结果:通过对资料信息整合,本次研究所纳入的33例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接受无主机血透治疗之后,心悸、呕吐、恶心、胸痛等临床表现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各项有关指标均得到一定的缓解.结论: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应用无主机血透方案进行治疗,有效、安全、操作简便,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的佳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作者:阿丽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因急性腹痛就诊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法,为以后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抽取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24日至我院消化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20~80岁)33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造成急性腹痛的病因较多且比较复杂,涉及内科、外科(包括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临床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综合患者的发病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准确找到病因,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率,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刘春;陈日龙;严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经验,降低漏诊率、误诊率.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收治的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有获得性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各种原因导致的制动/长期卧床、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液黏度升高.36例均有呼吸困难,其中34例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仅有2例休息时亦感气促,胸痛2例,咯血1例.所有患者均有D-二聚体升高.合并深静脉血栓20例,早期漏诊30例,误诊1例.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
作者:彭庆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静脉补液等治疗,并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消旋卡多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总有效率;大便频率、性状复常时间、止泻时间、72h大便量;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大便频率、性状复常时间、止泻时间、72h大便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炎症因子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常规抗病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效果确切,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炎症状况,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英;石梅兰;周润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1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1例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的踝关节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 ~ 24周,平均愈合时间15.7周.术后1年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91.1分(s=5.7),其中优23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3.6%.结论: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仁崇;唐健;阎海威;谢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体检的511名体检者的所有临床资料,所有受检人群均实行甲状腺彩超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结果:研究发现人群检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3.67%,其中女性患者检出率58.67%,男性患者检出率41.32%,<30岁人群检出率低15.65%(80/511),50 ~59岁检出率高19.92%(153/511),30 ~39岁检出率18.39%(94/511)、40~49岁检出率17.22%(88/511)、>60岁检出率18.78%(96/511).结论:在人群体检中存在比较高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受检样本的年龄、性别等会对检出率造成影响,在健康体检中需要广泛应用甲状腺彩超检查.
作者:李迎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付费模式下,医院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减轻垫付压力,采取内部控制费用的方法,促进医疗、收费等方面的合理性,在维护医、患、保三方关系的基础上,配合做好临床及患者的服务管理.医院通过内部控制费用,促进了医疗质量的规范提升,还提高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使医院在医疗竞争中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王淑月;胡银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痛患者中选出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冠心病效果确切,减轻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鹿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8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并监测用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0%)略低于时照组(14.29%),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效果较为理想,优于单方用药,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刘新生;冯恩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在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我病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痊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预防性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痊愈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许华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方法:搜集贵港市中心血站采血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机采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结果:25例发生献血反应,其中轻度20例,占80.0%;中度4例,占16.0%;重度1例,占4.0%.献血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睡眠不足加上过度疲劳,以及空腹献血,分别占到44.0%(11/25)、40.0% (10/25),其次为晕车后献血,占4.0%;精神心理因素,占4.0%;皮下血肿,占4.0%;枸橼酸钠进入体内引起口唇发麻或手足抽搐,占4.0%.结论:机采献血既关系献血者的健康,又关系我国机采献血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献血者的身体检查,提高采血技术,减轻疼痛,营造一个舒适的献血环境,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韦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以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及高压氧辅助治疗;试验组(60例)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周后,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患者(5.0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给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薛军;牟科杰;蒋勇;崔荣周;邓雷;邹福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