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素贞;钱广明
目的:探讨开腹肌瘤与腹腔镜下肌瘤剔除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常规组采用开腹肌瘤剔除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治疗,并对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临床治疗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都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治疗效果显示,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治疗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并且术后患者并发症概率较低,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诊疗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门诊内镜室检查、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无痛胃肠镜诊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镜诊疗.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痛胃肠镜具有适应性好、痛苦少、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选用时应酌情进行选择.
作者:丁湘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本县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产后大出血患者5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同时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结果:分析发现产后大出血常见的原因为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及软产道损伤;在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方面,分娩1次和分娩2次的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1次的产妇相比,分娩3次以上的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概率更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科学、合理的治疗,全部5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并无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对高海拔地区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产后大出血的预防非常重要.
作者:乔永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小儿慢性咳嗽的效果.方法:将小儿慢性咳嗽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病因情况,分析不良反应,并比较不同年龄段诊断结果.结果:40例患儿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后显示慢性感染15例,喉-气管-支气管软化1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7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例,喉软骨发育不良2例,结核1例;婴幼儿与学龄前小儿在病因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40例患儿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后仅有3例一过性不良反应,如鼻出血、低氧血症等,均比较轻微,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小儿慢性咳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明确病因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戴聪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方面的提升作用进行观察.方法:在我院呼吸内科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需行动脉采血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中任选200例,任取其中100例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采血,而其余100例患者则为观察组,采血中行品管圈活动.对采血综合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采血成功率为43.00% (43/100),观察组为82.00% (82/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运用于老年患者动脉采血中,可提高采血成功率.
作者:陈聘怀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持续有创颅内压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监测,观察组患者应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脱水药物用量等指标.结果:6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OS),观察组评估良好比例为73.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4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内的脱水剂用量为628g(s=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2g(s=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率、减少脱水药物用量,更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冯磊;张传东;韦继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总结硬膜外麻醉配合全程导乐陪伴对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愿参加本研究且拟行自然分娩的产妇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全程导乐陪伴法,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剖宫产率为14.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84% 在缩宫素用量、麻醉药用量方面,试验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产程显著缩短,产后出血量也大幅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配合全程导乐陪伴有利于减轻产妇痛苦,缩短产程,减少麻醉药和缩宫素的用量,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刘大民;邱碧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老年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从各医院选取44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结果:老年肺结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短促、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主要类型为浸润型,其中存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肺尘埃沉着病、糖尿病、近期有肺结核接触史患者居多.给予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好转,并发症主要有肺气肿、肺心病、气胸和动脉硬化.结论:为了有效控制老年肺结核,要根据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疾病特点来制订预防对策,以提高肺结核的防治效果.
作者:陈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不同手术时机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间牧治的6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均在发病48h内手术(n=32),B组则在48h后手术(n=36),均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提示A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在发病48h内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汪永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70例急性胆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和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陈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胆道镜术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9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系列治疗,均行影像学、胆道镜等检查以及经T管胆道冲洗,T管胆道镜治疗和消炎利胆片的使用;术中系列治疗,采用胆道超影,胆道镜清除结石,解除狭窄;术后系列治疗,术后胆道镜取石,胆道外引流管持续灌注冲洗,溶石液溶石治疗.结果:术中胆道镜等系列治疗应用后,使手术残石率为78%降低为20%,经术后胆道镜等系列治疗,终残石率为2% 结论:对肝胆管结石患者只有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才能提高并改善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胆道镜外科技术在系列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术前做必要的检查,使术者对患者的手术难度即有全面的把握,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可以使手术的难度降低,极大地提高了诊疗效果.
作者:陈培生;陈谷;郑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影响门诊静脉输液护患关系的因素及对策.方法:收取10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将患者按照不同的对策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策,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对策,将两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对策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20.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总满意度(92.00%)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70.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影响门诊静脉输液护患关系的因素,再实施综合对策,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能显著减少护理纠纷发生率.
作者:曾健葵;邓兴红;黄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对阑尾炎手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118例阑尾炎接受手术患者,随机划分成常规组59例与改进组59例,前组对患者进行术后普通护理措施.后组早期辅助护理干预措施,观察首次离床及整体住院时间、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改进组患者首次离床与总体住院时间均较短,改透组较长,比较差异显著(P<0.01);改进组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较好,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接受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而言,做好疼痛护理,与患者保持积极沟通,让其意识到早期离床的重要性,大部分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评分较高且首次离床活动及整体住院时间较短.
作者:贾才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诊治的3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1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及术后影像学指标对比结果,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程度轻等优点,较传统开放式治疗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肖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7年1月54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解痉、化痰等治疗,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真菌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黏液痰栓消失时间、肺部斑片影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曲霉菌特异性IgE水平.结果:干预组研究对象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黏液痰栓消失时间、肺部斑片影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红细胞沉降率、曲霉菌特异性IgE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干预组红细胞沉降率、曲霉菌特异性IgE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改善血清学指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兰;姚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探究防范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采用回归性调查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89例职业暴露医务工作者的人员结构、科室归属以及暴露发生的类型、病种、工作环节,使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例职业暴露中,护士发生率高,占46.07%,其次为医生和实习护士,分别占25.84%和15.73%;普外科和骨科医务人员发生率居首位,分别占14.61%和11.24%;暴露病种主要以乙型肝炎为主,占38.20%;暴露发生的类型以一次性注射器伤为主,占29.21%;职业伤发生的工作环节主要以处置医疗废物和拔除静脉输液针居多,分别占26.97%和20.22%.结论:被调查医院职业暴露医务工作者以护士为主,主要的暴露类型是锐器伤,可通过规范医疗及护理技术操作,改变错误的行为,落实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从而降低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所带来的危害.
作者:阿扎提·阿拉依丁;陈忠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研究,对照组采取肝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均随访1年以上,对两组患者临床术后结石残留率与随访1年的复发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率与随访1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术应用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可以减少术后结石残留率,并降低随访期间复发率,值得借鉴.
作者:李万岱;戈亚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慢性胃炎应用奥美拉唑结合气滞胃病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 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得糖尿病合并慢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给予西药奥美拉唑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A组比较,B组总有效率95.5%、治愈率84.4%均高于A组(P<0.05),无效率4.5%低于B组(P<0.05),两组缓解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结论:西药奥美拉唑结合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糖尿病合并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
作者:成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症状及顸后.方法:本文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CUI NHI)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资料中主要包含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发病历程、具体的肿瘤大小、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随访结果:患有PCUI NH]的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没有明显的特征,参与研究的患者有临床表现为腹痛的有30例(75.0%),表现为贫血的有22例(55.0%),表现为食欲不振的有19例(47.5%).结论:患者的临床分期与肿瘤大小是影响PCUI NHI预后的主要因素,另外,要想不断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就必须创建一套科学的治疗方案,进而提升PCUI NHI的预后质量.
作者:邹立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这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搭配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通过治疗,有效29例,好转10例,1例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通过治疗,有效14例,好转14例,12例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疾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张华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