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不同手术疗法的效果对比

李超;康锦;李永乐;高岩;恩和

关键词:胫骨Pilon骨折, 经皮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摘要:目的:了解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另选取46例相同疾患者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各自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2.6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2%、15.2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0.2d(s=0.3)、50.5d(s=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胫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减少了软组织手术损伤,可促进骨伤愈合,属于理想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胆结石再次手术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究肝胆结石再次手术的临床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2例肝胆结石再次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手术后观察患者情况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10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中未出现异常情况,患者围术期未出现死亡等情况,102例均得到恢复;在并发症方面,102例患者中16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68%.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结石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清除结石方法,并且在手术中按照规范进行严密操作,防止胆道损伤,保证患者顺利恢复.

    作者:赵孝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改良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系统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改良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系统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肝外胆管系统结石患者84例分两组,传统组进行传统手术;改良组给予改良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时、胆管缝合耗时、出血、术后通气时间和肝外胆管系统结石手术成功率、胆瘘、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肝外胆管系统结石手术成功率和传统组无显著差异(P>0.05).改良组胆瘘、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患者术时、胆管缝合耗时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出血、术后通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系统结石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和缝合胆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汪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对胆结石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胆结石患者88例,依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4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干预措施,对比两纽后期生活质量、手术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健康、人际、生理功能、精神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满意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好转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面护理的应用缩短了手术用时,提高了后期生存质量及满意程度.

    作者:贾才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掌骨骨折患者7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较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运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临床对策.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在经过对症治疗后,治愈48例,治疗感功率48%;有52例死亡,死亡率52%.结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率极高,合并基础疾病、受累器官数目多以及身体素质差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有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董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二次定位法与传统定位法在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探讨二次定位法与传统定位法在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微创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红蓝球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微创治疗中采用传统定位法,试验纽在微创治疗中采用二次定位法,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和有效率.结果:试验组的病死率3.33%(1/30)和对照组的病死率率20.00%(6/3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有效率90.00%(27/30)和对照组的有效率60.00% (18/3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定位法相较,二次定位法在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陈本阳;贝玉章;李宇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处理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分别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应用椎体成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后观察两个组别疗效的差异.结果:通过随访得知,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明显的优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明显,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曹李华;廖红波;段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妊娠中期完全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妊娠中期完全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妊娠中期完全性前置胎盘病患50例的临床资料,用抽签法将之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都予以羊膜腔注射药物治疗,试验组同时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分析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引产成功率为100.0%,比对照组的72.0%更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产前、产中与产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感染率为0,术后再次妊娠率为60.0%,再次妊娠前置胎盘率为6.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0%、36.0%、3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妊娠中期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可提高引产成功率,减少术后出血量,预防感染,改善预后.

    作者:赵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8F-FDG PET/CT显像SUVmax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SUVmax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经18F-FDG PET/CT检查且手术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52例,其中腺癌18例,鳞癌17例,腺鳞癌11例,其他类型6例;临床Ⅰ期12例,Ⅱ期25例,Ⅲa期15例,利用SPSS17.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病灶大小及所测的SUVmax值与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的大小为0.5~12.5cm,平均大小2.5cm(s=1.9);SUVmax为0.5~18.3,平均9.2(s=4.6).在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相同的情况下,原发病灶越大,SUVmax越高,二者显著相关(r=0.721,P=0.000).且病灶的SUVmax越大,肿瘤的分期就越高(r=0.452,P为0.00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SUVmax值能够反映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活性,SUVmax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愈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邓燕云;滕才钧;韦建林;蒋艳萍;王国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恶性肿瘤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79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9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的检测结果正常,占40.22%,107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中至少有1项存在异常,占59.78%;179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共检测565项,其中153项异常,异常率为27.08%.结论:肿瘤标志物在肿瘤高危人群筛查、早期发现、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方面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但组织特异性差,检测阳性率,不能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只能辅助诊断恶性肿瘤.

    作者:雷世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中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0%(P<0.05).结论: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味的方式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清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目的:本文对内科心脑血管患者住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在我院住院心脏血管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对内科心血管住院的患者感染部位、感染发生率和感染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结果:在整个统计结果中,感染率为10.8%,为突出的是呼吸系统;住院的时间一般要超过30d,年龄为60岁以上,而且心功能差,合并基础疾病病,侵入性操作等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感染组的病死率要大于非感染组的.结论:在内科心血管住院患者中感染发病率非常高,这和许多因素是有关的;应该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避免感染的可能.

    作者:管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MRI与CT检查在肩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在肩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26例肩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肩关节骨折48例,肩关节软组织损伤78例,患者均进行MRI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肩关节损伤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其检查满意度情况.结果:MRI检查对肩关节骨折检出率为75.0%,高于CT检查68.8%,差异不显著(P>0.05);MRI检查对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检出率为85.9%,高于CT的29.5%,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患者满意率为95.2%,高于CT检查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较CT对肩关节损伤检出率较高,尤其对肩关节软组织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选择.

    作者:李海军;杨华菁;刘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效果

    目的:探讨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试验组为双号(45例),对照组为单号(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心理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提高护理的效果,改善患者焦虑的情绪,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作者:彭应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药擦浴用于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中药擦浴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自然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擦浴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的阴道出血量、乳汁分泌、疲乏状况及子宫下降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擦浴用于产妇的产后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减少产后出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江洁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接受诊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有80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者在腹腔镜下采用直肠癌根治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其临床疗效和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腹胀持续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指标均多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情况方面,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的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使手术创伤有效减少,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此依据为胃动素和胃泌素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袁建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体位对术后失血及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体位对术后失血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将下肢抬高45°,并将膝关节屈曲45°,连续维持2d,对照组维持膝关节伸直位.结果:观察组在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48h血红蛋白、术后48h膝关节周径以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活动度、输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将下肢抬高45°,并将膝关节屈曲45°,连续维持2d,能够有效减少围术期失血量,降低膝关节肿胀的风险,有利于促进功能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建忠;覃大海;向自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9例异位妊娠患者,对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计算经阴道超声诊断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后其中输卵管环型共有30例,诊断符合率为93.7%:真妊娠囊型有45例,诊断符合率为95.7%;不均质包块型有15例,诊断符合率为93.7%;包块破裂型有4例,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通过经阴道超声诊断对异位妊娠进行诊断发现诊断符合率很高,在该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极高,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支瑞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持续血液净化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对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划分四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A组以乌司他丁治疗,B组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方法,C组为联合治疗方法,对四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并对比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FiO2)、肺血管通透性(PVPI)、血管外肺水(EVLWI)等指标.结果:住ICU时间、通气时间比较,A、B、C三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A、B、C三组住ICU时间、通气时间比较,C组少于A组、B纽(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CVP、PaO2/FiO2、PVPI、EVLWI指标改善情况,A、B、C三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C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A组、B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血液净化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对于患者肺血管通透性的改善可起到显著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张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120例,比较患者配戴前、配戴3个月、6个月、1年、2年后的角膜内皮细胞相关参数及角膜厚度.结果:配戴3个月、6个月后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及配戴1年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变异系数与配戴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配戴前后患者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戴1年后患者的六角形细胞比率较配戴前明显降低,配戴2年后患者的细胞变异系数较配戴前明显升高,六角形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影响较小,长期配戴的安全性仍需继续观察.

    作者:孟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