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急性腹痛的护理效果

陈菊萍;段丽雪

关键词:外科急性腹痛, 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方法和护理措施以及相应效果.方法:将60例外科急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60例急性腹痛患者的观察可获得100%的初诊正确率;对急性腹痛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模式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分别达到83.87%和96.77%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的58.62%和82.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外科急性腹痛患者进行仔细有效观察可以提高诊治效率,采取急诊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及护理.方法:将自2014年12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法进行治疗并采取低血糖方法措施的护理干预,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护理干预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3.75%,显著优于未进行护理干预患者的15.00%,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为此我们进行本文内容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鑫;薛碧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ICU中的应用进展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目前临床为重症监护室(ICU)中危重症患者提供良好的内平衡的重要手段,具有高通透性、生物兼容性好等特征,在国内外临床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本文将着重从疗效分析、使用剂量以及注意事项三方面围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ICU的治疗进展做出分析,以为该治疗方案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提供帮助.

    作者:严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甲状腺瘤围术期进行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甲状腺瘤患者的围术期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瘤患者共82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1倒)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心率及血压异常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心率及血压异常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使患者的身心状态得到大幅度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密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采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试验组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有效率为76.9%,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儿喘憋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表明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在使用红霉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奇霉素,将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且有利于改善惠儿的临床症状,可推广使用.

    作者:李玉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意义

    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超声检查及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将其与20例剖宫产后正常妊娠(无切口处假腔)的女性进行对照,比较其二维声像图与血流变化上的区别.结果:观察两组受检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可见剖宫产后正常妊娠的女性均有宫腔内异常回声的存在,而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仅有2例有宫腔内异常回声,同时,其孕囊与剖宫产切口间的距离显著短于正常妊娠女性,而切口处肌层厚度则薄于正常妊娠女性,包块处血流阻力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女性,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并给予合理处理,且操作无创、简单易行,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案.

    作者:刘慧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外科急性腹痛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方法和护理措施以及相应效果.方法:将60例外科急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60例急性腹痛患者的观察可获得100%的初诊正确率;对急性腹痛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模式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分别达到83.87%和96.77%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的58.62%和82.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外科急性腹痛患者进行仔细有效观察可以提高诊治效率,采取急诊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菊萍;段丽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重症天疱疮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重症天疱疮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皮肤科住院部就诊的64例重症天疱疮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分别实施常规方法(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组)进行临床治疗护理,并就两者的治疗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结果:经过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0.63%)和护理总满意度(93.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87%,78.12%),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重症天疱疮的临床治疗护理方法.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基于临床路径的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目的:比较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基于临床路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产生的影响,阐明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来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生49例作为研究对象,25例为试验组,24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取案例教学,针对实习生对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和知识掌握程度对两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实习生对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来看,试验组满意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从课堂检验成绩来看,试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及格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显著(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从实验结果来看,学生的满意程度大大提高,值得广泛积极推行.

    作者:朱卫波;庄丽娟;段慧英;宋秋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自2012年12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为研究对象,对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主要检查指标值均恢复正常,体征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检查应进行多项内容检查,以区别于相似症状的其他病症;在治疗时采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色甘酸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并需对因食物因素加重病情的加以食物控制.

    作者:郭丽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8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与试验组(19例),以常规手段治疗对照组患者,试验组则接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情况予以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4.8%,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7%,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治疗中应用喜炎平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确诊的150例患者,按照研究方案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与常规西药组.常规西药组子常规西药治疗,中西结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之上按照其中医诊断分型给予中药汤剂配合使用,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中西结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0%;常规西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单独使用西药治疗临床治愈率高,具有在临床上推广价值.

    作者:张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20例,按照就诊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检查期间观察组的疼痛度、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开展舒适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减轻其疼痛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静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宫腔填塞纱条预防及治疗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用于预防及治疗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2016年剖宫产术中行宫腔填塞术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宫角妊娠、巨大儿、瘢痕子宫、臀位、先兆子痫、产程异常、瘢痕子宫及双胎妊娠.结果:其中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在1000~ 1300ml)15例,出血量在500~ 1000ml的有52例,出血量小于500ml的有68例,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达88.89%.结论:宫腔填塞纱条在预防及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效果确切,操作简单、见效快,费用低,可以在临床中尤其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作者:樊慧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整体化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整体化护理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行盆腔手术的30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下降.

    作者:蒋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INTERTAN顺行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骨折.治疗上尽早行外科手术固定已成共识手术的关键是在骨折愈合前期提供一种坚强且稳定的桥连装置,使患者尽早下地活动,减少病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采用INTERTAN顺行髓内钉治疗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对21例行闭合复位INTERTAN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3例需扶拐行走,2例因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不能下床.结论:说明闭合复位INTERTAN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内固定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张立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在新生儿颈部源于梨状窝瘘的急性脓肿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超声在新生儿颈部源于梨状窝瘘的急性脓肿中的应用,结合临床表现和临床治疗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2009年至2016年入院治疗的颈部源于梨状窝瘘的急性脓肿患儿.结果:9例患儿肿块均在颈部左侧.肿块均为囊性,呈类圆形,囊液透声差,较浑浊,囊壁厚,其中5倒向右越过中线,压迫气管,4例接近气管.9例对甲状腺左叶均无炎性浸润,肿物周围软组织均增厚,回声增强呈炎性改变.9例患儿在急性期中均未手术治疗,待患儿症状控制缓解后行食管吞钡造影检查确诊本病,再行手术治疗均诊断为梨状窝瘘.结论:在新生儿颈部源于梨状窝瘘的急性脓肿中,超声可作为首选的辅助检查,待患儿呼吸困难症状得以控制,病情得到缓解,炎症消退后再行CT、食管造影等检查,与超声作为有益的互补,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为后期进一步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郭峻梅;樊伟;韩文彬;潘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效果

    目的:为有效治疗重症病毒性肺炎急性期患者,探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用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药物进行冲击治疗,检测用药前后患者炎性指标水平情况,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用药后治疗组改善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85.4%,治疗组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白介素-2(IL-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指标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患者炎症消失快、治疗效果佳.

    作者:王新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心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eyer评价、巴塞尔(Barthel)指人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金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0例旱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发现,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0%,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PaO2 、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早产儿的通气效果,提高患儿的PaO2,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芸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植皮加封闭式负压引流一期修复烧伤创面4例

    目的:探索植皮加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一期修复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例烧伤患者,采用植皮加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一期修复烧伤创面.结果:本组4例患者术后皮片均未发生漂浮,也无伴行压力损伤及创面感染等并发症,肢体末端无血运障碍或异常出血现象.创面均愈合良好,皮片色泽、质地均较好结论:植皮加VSD一期修复烧伤创面,与单纯植皮治疗方法相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VSD技术在处理创面时,不仅遵循了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的原则,而且透气性好,全方位持续引流,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产物,刺激肉芽生长,超过了自身皮肤和软组织覆盖所具有的代谢功能.

    作者:丁江;孙鲁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