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贵茹
本文报告1989~1999年收治的阑尾粘液囊肿及粘液性肿瘤22例,占同期阑尾切除标本的0.097%,40岁以上患者多见,症状以腹痛、腹胀、右下腹包块为主,术前诊断较困难,B超、钡灌肠检查有助于阑尾粘液囊肿的诊断,完整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作者:梁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的术前、术后血气分析对比及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病人的血气分析对比.结果二氧化碳气腹病人术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病人术后对比也无差异(P>0.05).结论二氧化碳气腹对于大多数手术病人尤其是对选择期手术病人而言是安全的,术中的高碳酸血症也是暂时的,一过性的和可耐受的.
作者:孙一凡;沈树权;朱新伟;马睿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细粒棘球绦虫病是我区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性别,细粒棘球绦虫病的治疗目前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摘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防止感染.采用95%酒精注射内囊,治疗体表细粒棘球绦虫病取得良好效果,临床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那色;南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如果能使人们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就能促进机体康复,从而减少复发机会.我科是消化专科,收治各类消化性溃疡疾病,针对各方面实施健康教育,达到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惠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九胃泰颗粒对胃粘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1ml胃饲诱发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模型并用三九胃泰颗粒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上皮细胞的增殖改变,参与催化生成胃粘膜损伤修复信号分子一氧化氮(NO)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三九胃泰颗粒、胃苏颗粒、养胃冲剂及丽珠得乐治疗组大鼠胃粘膜损伤的指数(UI)均显著低于无水乙醇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尤以三九胃泰颗粒治疗后为甚(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三九胃泰颗粒、胃苏颗粒、养胃冲剂及丽珠得乐治疗组大鼠胃粘膜PCNA标记的阳性细胞量、iNOS的阳性表达均有高于无水乙醇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趋势,尤以三九胃泰颗粒治疗后为甚(P<0.05).结论三九胃泰颗粒能促进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修复.
作者:张万岱;姚永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作为系谱广、恶性程度高的实体瘤,目前除少数早期肿瘤治疗效果尚可外,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整体治疗效果极差,转移快,极大危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机制-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成为了热点,针对肿瘤相关基因和基因产物为靶点设计的抗肿瘤治疗方案不仅在实验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临床治疗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昆;张兴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几年前在急性胰腺炎时行ERCP内镜检查被认为是禁忌,因为造影本身是刺激,会增加胰管内压力诱导急性胰腺炎.然而,目前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尽早ERCP/EST有利治愈疾病意见已经为较多的医师接受.我们观察了一些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林惠华;陈志坦;孙士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年前,胃病的血瘀及血瘀证研究在我国还是冷门,可以说当时落后于日本.从发展趋势看,深入、广泛开展胃病瘀血研究十分必要和紧迫,否则我国的研究将落后于世界[1].令人鼓舞的是近10年我国消化界较广泛地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
作者:罗珠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OEA(Oleylethanolamide)是一个脂肪化合物,是在植物和动物的细胞中产生的,被认为在细胞信号过程中发挥功能.现在,用大鼠所做的研究表明,这种分子有可能会激发大脑中控制食欲的区域,产生一种厌食效应.腹膜内注射OEA会引起食物摄取减少.
作者:黄颖;任军;潘伯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近12年间,胃镜诊断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方法对930例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性别、年龄、溃疡部位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14.9%,930例消化性溃疡中,男性755例,女性175例,其中胃溃疡26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03例,复合溃疡60例.50岁以前发病占79.25%.胃溃疡的部位分布为胃角>胃窦>胃体>幽门管>胃底贲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部位分布为大弯>前壁>后壁>小弯>球后.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胃溃疡的高发病率约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晚10年,胃溃疡的部位分布以胃角、胃窦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部位分布以大弯、前壁多.消化性溃疡的男女之比为4.4∶1,性别差异显著.
作者:张常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深静脉血栓(DVT)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尤其是手术后患者.美国统计资料约占手术后患者15%.现将我科收治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方法、护理程序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阮瑞霞;张素青;刘小明;车向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超声对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6例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阐明了胆囊隆起样病变的大小,回声对其病理分型的价值.结论超声影像对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术前诊断有很的实用价值.
作者:刘桂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洛赛克20mg隔日一次口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方法门诊病人随机分A、B二组,A组用洛赛克20mg隔日一次,B组洛赛克20mg每日一次口服,分别于第2、4、6周观察病人症状改善情况,第8周复查胃镜,观察食管粘膜情况.结果二组治疗后第二周症状改善情况B组优于A组(P<0.01),但第6周二组疗效相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8周胃镜结果显示两组食管粘膜好转情况一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洛赛克20mg隔日一次口服能有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作者:闫国华;董玉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的手术入路,总结经腹全胃或上半胃切除联合或未联合多脏器一期切除治疗胃恶性肿瘤手术的经验.方法分析自1995年底至今109例各类型贲门癌,胃底体癌以及残胃癌行全胃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胃切除74例,上半胃切除35例,联合脏器一期切除24例,术后随访91例,随访率84%,随访时间为6~60月,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2%、24%.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佳方法,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至关重要.
作者:郭志义;李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IRI,HP)是上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现就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斯锞;刘芙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解析活血化瘀疗法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本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一剂,30d/l疗程;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丽珠得乐,654-2,左旋米唑、地塞米松、吡呱酸连用30d/l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44%),好转28例(56%);对照组治愈6例(12%),好转44例(88%).远期疗效:经2a随访治疗组治愈22例中复发7例占32%;好转28例复发19例占68%;对照组治愈6例中复发3例占50%;好转44例中复发31例占70%.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治愈率,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远期复发率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全部病例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等项指标的测定,其结果提示;本文病例于治疗前血液粘稠度均增高,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刘光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以发烧头痛5d,尿少3d,腰腹部胀痛1d就诊,患者6d前无原因出现高烧,体温38℃以上,伴有明显的头痛.当地乡村医生疑为上感,给予先锋霉素,病毒唑静滴,体温有所下降,但不能巩固,第3d患者出现腹胀,尿量明显减少,每日约100ml左右,当地医生考虑血溶量不足,给加大补液量,每日3000ml以上,尿量仍无增加,患者出现面部轻度浮肿,腹胀较前加重.第6d出现腰腹部胀痛难忍转来我院,急诊科化验尿,白细胞卅,潜血卅.尿素氮(BUN)26.42mmol/L,肌酐(Cr)754.40umol/L.
作者:刘占稳;闫国华;张彦;姚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及治疗.方法采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乳头旁憩室部位并胆胰疾病.全组行胆囊切除21例(24.4%),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20例(23.2%),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胃空肠吻合术(BillrothⅡ)15例(17.4%),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14例(16.3%),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取石16例(18.6%).全组病人术后匀加服胆胰和胃冲剂.结果全组86例,在随访的78例中临床治愈68例,占87.2%,明显好转10例,占12.8%.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密切,多见于老年人,依据病人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术后加服胆胰和胃冲剂效果较好.
作者:付庆江;王保强;曹立瀛;郭振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徐某,女,70岁,因上腹部不适,消瘦半年,加重1个月于2000-06-10入院.病人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阵发性上腹部钝痛、食欲不振、间断性大便发黑.无嗳气、返酸,无呕吐,无黄疸、发烧;无进食阻挡感.
作者:王玉双;马月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超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报道5例经手术证明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所致急腹症的B超诊断价值,着重探讨2例无膈下游离气体球溃穿孔的临床表现与B超的关系,结果膈下游离气体,膈下或肝前区液体聚集,胃肝隐窝出现残片或液体,直接发现穿孔点等是B超诊断十二指肠球溃穿孔的症像.结论B超在球溃穿孔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胜翔;夏建国;陆晓晔;王玲;朱顺和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