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容;龚文魁;何妹仪;李志鹏;柳垂亮
目的 探讨经导向鞘(GS)引导的支气管内超声检查(EBUS)进行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和刷检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导向鞘经支气管镜插入并靠近周围型肺占位,插入超声微探头,一旦获得典型影像,撤出探头并在原位保留套管,经导向鞘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104例患者中细胞学诊断恶性65例,组织学诊断恶性46例,细胞学的阳性率、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2.5%、81.6%及83.7%,组织学的阳性率、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为45.2%、60.5%和71.2%,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敏感度和准确度.诊断CT扫描长直径≤3 cm、3~5 cm和>5 cm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5%、90.6%和87.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左上叶舌段病灶的诊断率(90.9%)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结论 EBUS-GS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细胞学和组织学结合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赵锐;包郁;周凌霄;王惬;黄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胃间质瘤的内镜超声特征、进行量化评分,评估胃间质瘤内镜超声量化评分系统对内镜下切除胃间质瘤手术风险的价值.方法 以无临床症状的、低度侵袭危险性的胃间质瘤为研究对象,应用内镜超声量化评分系统术前对内镜下切除胃间质瘤的风险进行评估,内镜超声量化评分为低度风险的患者选择内镜下切除.结果 21例内镜超声量化评分为低度风险的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除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0.2 cm×0.3 cm的胃壁缺损,经内镜下修补后愈合良好,余20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无病灶残留及复发情况.结论 根据胃间质瘤内镜超声量化评分评估系统能在术前评估内镜下治疗胃间质瘤的风险,可降低内镜下切除胃间质瘤的术中、术后出血及穿孔的发生率,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盛娟;伍瑞;左赞;张华杰;谢余澄;余福兵;郝玲;何夕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行肾盂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1年5月行肾盂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为开放肾盂切除手术组,共60例,治疗组为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行肾盂癌组,共62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指数(VAPS)与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观察两组在治疗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包括发热、血尿及感染等.结果 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治疗组发热、血尿及感染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行肾盂癌根治未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及微创且安全等优点.
作者:李毛毛;翁国斌;周守军;翁旭东;胡文豪;张逸;陈光耀;井元恒;许新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关节镜辅助下关节清理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该研究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关节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Medline(检索年限2002年8月-2012年8月),纳入比较分析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各类临床研究,以Graphpad Prism 5统计软件包及RevMan5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95%可信区间(CI).结果 该研究终纳入18篇文献,其中,12篇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共包括2 502个膝关节.Meta分析从总体上显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可改善各级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手术优良率大于60%;术前关节炎越严重,术后再次手术率也就越高.结论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中有效的、微创的治疗方法,对轻中度骨性关节炎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重度患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分型而治,可提高手术满意率.
作者:吴星火;伍振威;孟春庆;段德宇;杨述华;王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寻找一个操作简单的,有效的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方法,探讨插管全身麻醉下Hopkins内镜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院近期5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实施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下,应用Hopkins内镜取出异物.结果 50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取出异物,无1例发生窒息、脑缺氧性损害及喉痉挛等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7.2±3.0)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1.6)d.结论 经插管全身麻醉下Hopkins内镜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作者:吴家森;殷海;何引;刘柏松;郑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腹腔微型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联合输尿管镜辅助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结石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5月-2013年12月,1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结石患者术前行B超、KUB+IVU和CT检查明确结石的大小和位置,均行经腹腔微型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联合输尿管镜辅助肾盂切开取石术.术后1周复查KUB,术后3和6个月复查B超和IVP.结果 17例结石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的影像检查证实所有结石均被取净.平均手术时间195min,平均出血量3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d.术后4~8周拔除双J管.、术后3和6个月复查B超和IVP,均提示无吻合口狭窄.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腹腔微型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联合输尿管镜辅助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结石安全、有效且微创.
作者:陈志;王桂林;陈湘;齐琳;唐正严;何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头颈区骨成形术治疗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2012年2月关节镜治疗单纯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19例(21髋),男11例(12髋),女8例(9髋);平均年龄34.6(19~52)岁.关节镜下磨除凸轮样增生骨质,重塑股骨头颈区正常形态,同时清理损伤盂唇及软骨,对Ⅲ-Ⅳ级软骨病变行微骨折处理.术后3、6及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对术前术后α角的变化和随访期内髋关节Harris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4.6(31~70)个月.关节镜下证实全部病例均存在股骨头颈区凸轮样畸形和撞击,17例(19髋)发生髋臼软骨损伤,14例(16髋)存在髋臼盂唇损伤.α角由术前的平均(70.1±6.1)°减小为术后平均(45.4±5.1)°,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63.2±8.6)分,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分别为(71.5±6.0)、(78.4±6.4)、(82.5±7.2)、(81.8±8.5)和(83.1±8.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Harris评分持续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无病例进展到需全髋关节置换.结论 关节镜下骨成形术可改善股骨头颈区的正常形态,消除撞击因素,对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有满意的中期临床结果.
作者:王卫国;李子荣;岳德波;张念非;王佰亮;郭万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短时间(30s)气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总结术中配合体会.方法 回顾7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42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短时间气囊扩张术取石为观察组;36例乳头括约肌常规切开取石为对照组,观察取石成功率、术中机械碎石使用率和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取石成功率92.86%,对照组91.67%,机械碎石使用率分别为16.67%和19.4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出血和穿孔明显少于对照组,尤其是对照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胰腺炎和胆管炎两组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短时间气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对气囊扩张球囊短时间(30 s)注气加压可有效扩张乳头,减少出血、穿孔、疼痛及术后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靳明华;梁勇;李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ex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组(DR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PR组).记录麻醉前(T0)、静脉输注Dex后(PR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10 min(T1)、纤支镜进入前(T2)、进镜至声门部(T3)、气管内(T4)及术毕(T5)、术毕10 min(T6)、术毕20 min(T7)时的血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NT值.观察期间有无呛咳、气道痉挛、体动、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基础值(T0)相比,DR组MAP及HRT2及T6降低(P<0.05).与DR组及T0相比,PR组MAP及HR于T2时降低(P<0.05.DR组NT值于T1、T6低于于PR组.DR组低血压、呛咳例数及面罩人工辅助通气的次数少于PR组.结论 Dex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能为纤支镜检查提供较好的镜检条件,不良反应少,呼吸抑制作用弱,为纤支镜检查的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王美容;龚文魁;何妹仪;李志鹏;柳垂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虚拟色素内镜在小肠黏膜病损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将白光胶囊内镜获取的49例100处小肠病损图像,由两位内镜专家分别在FICE1、FICE2、FICE3及BF 4种条件下重建病损图像,并与白光胶囊内镜获取图像进行比较.Kappa系数评价两位专家判别结果的一致性.100处小肠病损包括39处血管病损、49处溃疡(糜烂)病损及12例处水肿(萎缩)病损.结果 采用FICE1、FICE2、FICE3和BF图像重建条件后,小肠黏膜病损图像质量提高率分别为77%(77/100)、74%(74/100)、41%(41/100)和39%(39/100),两位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程度分别为89%[k =0.833 (P <0.001),95%CI:0.741~0.925]、85%[k =0.764 (P <0.001),95%CI:0.654~0.874]、66%[k=0.486(P <0.001),95%CI:0.345~0.627]及79%[k=0.593(P <0.001),95%CI:0.438~0.748].结论 在常规SBCE-WL对小肠病损成像与表征不直观情况下,可使用虚拟色素内镜检查(尤其是FICE1),可将虚拟色素内镜检查作为常规白光SBCE检查的补充,用以评估难以解读的内镜图像.
作者:孔刚;刘虹;龚志军;郭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胸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选取行胸外科手术的86例Ⅰ、Ⅱ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全胸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3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D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及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出血量(202.32±52.24)ml、手术时间(182.32±15.25)min、术后疼痛评分(4.28±0.39)分、淋巴结清扫个数(11.23±2.52)个、带管时间(5.36±0.85)d和术后住院时间(8.92±1.25)d.经Cox风险模型显示,术前合并症(OR:4.285;95%CI:1.442-7.023)及手术时间(OR:4.398;95%CI:1.369-7.693)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28.9±3.8)个月,共有8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6.51%,78例满3年,其3年OS、DFS、LRFS、DMFS和复发率分别为79(95.18%)、32(38.55%)、22(26.51%)、25(30.12%)和12(14.46%). 结论 全胸镜手术治疗Ⅰ、Ⅱ期NSCLC创伤小、愈后可.术前合并症及手术时间是影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林富强;林超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2月,该院5例肾盂癌患者行经腹腔途径全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先行根治性肾切,然后沿输尿管向下游离至输尿管膀胱入口处,再将膀胱壁作袖套状切除,后用可吸收线缝合膀胱切口.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40~22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80~180 ml,平均120ml,术后住院8~12 d,平均10 d;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2~20个月,未见局部肿瘤复发及膀胱内肿瘤.结论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有效,采用一种斜仰卧位的体位就能完成从肾脏到输尿管全段切除的手术,手术操作空间大,视野暴露好,为微创治疗肾盂癌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瑞明;曹宇;吴学良;谢丹泉;陈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腹腔镜肝切除术临床资料,23例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5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切除术,1例行经右肾周间隙腹腔镜肝切除术.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未出现胆漏、出血和膈下脓肿等并发症.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历时(125.27±74.76)min,术中出血量为(425.04±285.50)ml,术后住院时间为(8.5±3.6)d.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时间128 ~ 245m in,术中出血量100 ~ 800 ml,术后住院时间7d.经右肾周间隙入路腹腔镜肝裸区转移灶切除手术历时150m in,出血量约200ml,术后住院时间12 d.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根据肝脏不同病变部位选择不同入路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吴振宇;胡浩;金昌国;欧阳才国;张利刚;高蔚;魏小军;安锋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对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2013年住院行内镜手术治疗的病例20例.男14例,女6例,失随访3例;年龄为2~14岁,平均7.6岁,分析术前、术后资料.结果 随访6个月~4年,平均18个月.有症状者12例8例消失,4例好转,1例症状好转,但记忆力无改善;无症状者5例术后记忆力及学习成绩好转.1例皮下积液,经抽吸及加压包扎后痊愈;15例囊肿明显缩小,2例无症状囊肿无变化.结论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下造瘘效果好,有症状者强烈推荐,无症状者可建议手术,也可继续保守观察.
作者:宋海民;张震宇;蒋秋华;胡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1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17岁,学生,系腹痛伴呕吐及腹泻20余天入院.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主要位于脐周,以夜间痛为主,弯腰可缓解;就诊于校医院,予输液治疗4d(具体不详)后腹痛暂时缓解.之后再次出现脐周痛,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及腹泻黏液稀水样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粪便常规和隐血:RBC 2、3个/HP,WBC++,隐血阳性;考虑为感染性腹泻,予蒙脱石散3.0g 2次/d、黄连素0.2 g3次/d及氨曲南2.0g 2次/d等治疗2d,症状缓解.
作者:董佳慧;孙耕耘;洪汝涛;时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的手术方法,介绍手术中的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10月31例行完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无需左侧肝门血流阻断,使用内镜下切割闭合器处理肝蒂,肝断面使用百科钳(Biclamp)止血.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出血量50~300 ml,术后平均住院为5d.结论 使用腹腔镜下切割闭合器和Biclamp,腹腔镜左肝外叶的切除简单易行,有望在区县级医院推广.
作者:席浩;王保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大小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进行ERCP取石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07年8月-2011年11月入院治疗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直径的柱状气囊分为10及15urn两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胰腺炎、胆管炎及结石复发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在EPBD下取石成功,其中,两组取石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2年胆管炎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保证取石成功、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选用直径更小的气囊进行EPBD,可以减少患者胆管炎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
作者:吕尚东;王爱东;胡鹏;郭雪芳;方哲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室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疗效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收集总结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脑积水患儿,进行脑室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者106例.结果 术后1周临床症状明显缓解66例(61.3%),出院时症状缓解91例(85.8%),头部CT复查95例(89.6%)较术前脑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15(14.2%)例脑室无明显变化,其中10(9.4%)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5(4.7%)例术前昏迷合并脑积水的患者术后仍昏迷.结论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合理地使用脑室镜,熟练的手术配合能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阳燕青;刘寰;肖格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C-反应蛋白(CRP)与HRCT并结合临床用于诊断弥漫性肺疾病(DL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1月-2013年6月接受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并行血CRP监测的257例具有临床和病理诊断资料DLD患者.结果 257例DLD患者中行TBLB确诊138例(53.85%),病理诊断包括其中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IPF)50例,肺泡癌10例,肺结核15例,结节病10例,癌性淋巴管炎10例,肺泡蛋白沉积症5例,过敏性肺泡炎8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5例,结缔组织肺病10例,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12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肺病及结核血CRP明显升高.结论 TBLB对弥漫性肺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好,创伤小,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之间的统一和协调对临床难确诊的弥漫性肺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CRP对一些间质性肺病诊断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依据.
作者:贾建军;刘瑞娟;王留新;李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随访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在该院内镜中心行随访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共52例,普通胃镜下观察胃黏膜形态后行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分别在染色后黏膜着色不良区、周围染色正常区、普通胃镜下可疑病灶以及周围正常区各活检2块,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染色后52例均出现局部黏膜着色不良,在黏膜着色不良区活检的104份组织标本,其中90份标本提示有肠上皮化生,14份标本提示慢性炎症;周围染色正常区活检的104份组织标本中,4份标本提示有肠上皮化生,100份标本提示慢性炎症.普通胃镜下可疑病灶活检的104份组织标本,其中64份标本提示有肠上皮化生,40份标本提示慢性炎症;周围正常区活检的104份组织标本中,6份标本提示有肠上皮化生,98份标本提示慢性炎.染色胃镜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8.5%(46/52)、特异性为50%(3/6)、阳性预测值为86.5%(90/104)及阴性预测值为96.2%(100/104);而普通胃镜分别为:69.2%(36/52)、18.8%(3/16)、61.5%(64/104)及94.2%(98/104).染色胃镜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较普通胃镜高,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6和P<0.001).结论 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有助于提高肠上皮化生的靶向活检阳性率.
作者:沙杰;朱炳良;徐丽芳;高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