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内镜序贯植入双金属支架治疗胆道并十二指肠恶性梗阻9例疗效观察

丁斌;孙辉;刘志国;潘阳林;张荣春;张林慧;黄蕊;王向平;郭学刚

关键词:金属支架, 胆道, 十二指肠, 恶性梗阻
摘要:目的 探讨经内镜序贯植入双金属支架治疗胆道并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胆道并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经内镜植入金属双支架,其中2例同时序贯植入十二指肠支架及胆道支架,2例先行植入胆道支架,出现十二指肠梗阻后再植入十二指肠支架,5例先行植入十二指肠支架,狭窄段扩张后再植入胆道支架,其中2例通过肠道支架网眼植入胆道支架 结果 该组9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内镜放置金属十二指肠支架及胆道支架均获成功,成功率100.0%,总有效率88.9% 结论 经内镜植入金属胆道支架及金属肠道支架对胆道恶性梗阻并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引流减黄效果明确,解除消化道梗阻,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此类操作对术者操作技巧要求高,建议在大型内镜中心完成.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脐襞在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脐襞(脐正中襞或脐内侧襞)在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6月,该科开展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120例,腹腔镜成人免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40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组手术时间(35.5±8.5)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0.4)d,疼痛持续时间(12±3.2)h,住院时间(4.0±1.6)d,住院总费用(7 642.8±684.3)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随访6~75个月,无复发.腹腔镜成人免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20.4±3.5)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0±0.3)d,疼痛持续时间(10±2.5)h,住院时间(3.5±1.5)d,住院总费用(4 530.2±100.5)元.术后随访6~ 60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应用脐襞修补成人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鹏胜;王汉宁;向国安;陈开运;高鹏;肖方联;肖金丰;余智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关节镜辅助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

    目的 对髌骨骨软骨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回顾以往文献报告,总结该病的治疗、预后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0年9月该院收治的35例髌骨骨软骨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并且为运动中髌骨一过性脱住受伤,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可吸收钉固定7例,PDS缝线固定3例,可吸收钉加PDS缝线固定24例,骨折块粉碎、压缩、无法固定而骨折块摘除1例,35例患者均行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随访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32例患者获得随访(可吸收钉固定5例,PDS缝线固定2例,可吸收钉及PDS缝线固定24例,骨折块摘除1例,3例失随访,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25.9个月,31例内固定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范围,无明显疼痛症状及髌骨习惯性脱位现象.结论 髌骨骨软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应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根据骨折块大小、位置及是否连同软骨下骨,行复位内固定术或骨块摘除,合并髌骨自发性脱位者应行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以纠正髌骨轨迹,降低髌骨再脱位几率,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作者:赵洪波;周宏艳;陈德生;杨军;窦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气腹与无气腹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气腹与无气腹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病例,其中气腹组184例,无气腹组2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中切除子宫重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中输血率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手术时间[(112.7±41.3)min vs(97.9±29.0)min]、术中出血量[(246±43.3)mL vs(213±69.2)mL]、血红蛋白下降[(22.6±6.8)g/L vs(19.5±8.3)g/L]比较无气腹组少于气腹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切除子宫重量[(494.6±246.1)g vs(291.3±130.7)g]气腹组大于无气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气腹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气腹组[(1.4±1.1)d vs(0.7±0.5)d],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无气腹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用于年龄大、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是气腹腹腔镜的重要补充.

    作者:初磊;樊伯珍;王建军;童晓文;李怀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认识.方法 报告2例T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TO好发于成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支气管镜下可见气管及主支气管前壁和侧壁多发质硬的结节突向管腔,后壁通常不受累.根据胸部CT及支气管镜下特征性改变可诊断TO.组织病理活检可见气道黏膜下骨性或软骨性结节形成,结节常可继发钙化.目前尚无计时TO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少数导致气道重度狭窄的惠者可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TO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较好,胸部CT、支气管镜有特征性改变,可以确诊.

    作者:邢西迁;魏星;刘艳红;李志东;肖谊;杨雅吉;吴绪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早期胃癌52例内镜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及窄带成像技术(NBI)、靛胭脂染色后病变及周边组织表现特征,对放大模式下病变黏膜微细形态分型并观察微血管形态,于病变处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部分经超声内镜检查后行大片黏膜切除术,并将整块标本再送病理检查,结合病理结果评价内镜下早期胃癌各种诊断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52例早期胃癌胃镜下表现各不相同,其中Ⅰ型16例,Ⅱa型14例、Ⅱb型5例、Ⅱc型10例,Ⅲ型7例;65.4%位于胃窦部(34/52)、15.4%位于胃角(8/52)、11.5%位于窦体交界(6/52)、7.7%位于贲门及贲门下(4/52).靛胭脂及NBI染色在放大模式下根据腺管开口形态诊断早期胃癌符合率分别为88.46%(46/52)、71.15%(37/5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病变黏膜微血管形态NBI染色明显优于靛胭脂.结论 内镜不同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指导内镜活检的准确性,在临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素丽;张建生;王鼎鑫;焦洋;张月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宫腔镜电切术在特殊类型稽留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在特殊类型稽留流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结合病史、B超及宫腔镜检查确诊的特殊类型稽留流产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行宫腔镜下稽留流产组织电切术;对照组28例,行清官术,清官后立即宫腔镜检查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30例患者宫腔镜电切术后完全切净者29例,完全清除率为96.67%;对照组28例,清宫后完全清除稽留流产组织仅13例,15例未清净者宫腔镜复查宫腔内仍有大量稽留流产组织,完全清除率为46.43%,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完全清除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分泌中期子宫内膜厚度研究组明显大于对照组;月经恢复时间研究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官腔镜电切术可能是治疗特殊类型稽留流产的佳方法,在特殊类型稽留流产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郭伟平;朱前勇;马保平;李夏;李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和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5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分ERCP+EST联合LC.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残余结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禁食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52例患者中,1例因胆总管狭窄球囊网篮无法通过取石失败,后改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例患者在LC术时因胆囊与大网膜横结肠广泛粘练而分离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3.8%,手术成功率96.2%.术中均未出现意外事件导致患者死亡.手术时间为(53.96±17.21)min,术中出血量为(17.93±5.72)mL,术后复查无残余结石.术后有4例并发轻度胰腺炎,给予非手术对症治疗后痊愈,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7.7%.术后禁食时间(2.31±0.94)d、排便时间(1.79±0.73)d、住院时间(3.74±1.52)d.结论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之一.

    作者:沈建伟;张立明;贾晓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下腰痛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下腰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 总结2008年11月~2009年12月采用PELD治疗下腰痛患者79例,其中普通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合并轻度椎间孔狭窄4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盘源性腰痛6例,所有椎间盘突出的均为包客型.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50 min;术后住院时间2~30 d,平均5.6d.无手术并发症及转为其他手术方式.随访12~25个月,平均19.3个月.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残余疼痛评分(VAS)分别是(8.75±0.25)、(4.12±0.51)、(3.86±0.43)分(p<0.05),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较术前加重.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70.9%,患者满意率63.3%.结论 PELD治疗下腰痛安全且近期效果良好,恰当的病例选择非常重要.

    作者:陈远明;王建;周跃;陈锋;周先明;黄民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口服滔罗特预防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选择性保胆取石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滔罗特)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患者共198例,均经微创保胆取石后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其中40例术后间歇口服滔罗特;其余158例术后未服用药物.术后随访2年并统计分析以上胆结石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结石复发率.结果 198例保胆取石术均获成功,口服滔罗特患者2年后胆绞痛、右下腹不适和腹胀症状相比未服药者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服药组结石复发明显减少(P<0.05).结论 保胆取石术后患者口服滔罗特对胆囊结石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作者:骆助林;陈理国;苗建国;闫洪涛;任建东;肖乐;田伏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比较

    电子胃镜是诊治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因其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多数受检者认为胃镜检查难以忍受,常因痛苦不适而拒绝必要的检查或复查,甚至因拒绝检查而延误病情.无痛胃镜是在胃镜检查的过程中,经静脉给予患者适当的镇静麻醉药物,减少了受检者的刺激反应,使其在镇静、舒适、无痛苦的状态下完成胃镜诊治的一种新技术.2010年3月~2011年6月行胃镜诊治术的87例患者给予异丙酚伍用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与同期行普通胃镜检查的134例患者进行比较,探讨无痛胃镜的安全性、耐受性、可行性及受检者接受程度.

    作者:陈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附26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2620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620例输尿管结石病例,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92.2%(2415/2620),其中上段一次性清除率为80.2%(510/636),中段为94.3%(671/712),下段为97.1%(1235/1272);术中中转行开放手术42例,输尿管狭窄置镜失败106例,结石移位至肾内57例,输尿管假道49例,输尿管穿孔61例,输尿管撕脱2例;术后无严重感染及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是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万旭辉;赖建平;陈善勤;付光华;李兴斌;甘道举;李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胶囊内镜定位诊断小肠恶性淋巴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乏力、气短7个月,腹痛、黑便6个月,加重3d”于2010年9月2日就诊.患者7个月前上楼后出现乏力,伴大汗,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红蛋白为54 g/L,给予输血治疗,好转后未进一步诊治.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阵痛,伴黑便,行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口服奥美拉唑治疗后好转.此后间断出现腹部不适.3d前再次出现乏力,伴黑便,遂人我院急诊,测血红蛋白45 g/L,给予输洗涤红细胞2u治疗.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消化病房.

    作者:周环;王轶淳;汪旭;孙明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66例胸部外伤的电视胸腔镜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胸部外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使用电视胸腔镜治疗的胸部外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6例全部病例均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按手术开始时间分为急诊手术,早期手术和晚期手术三组,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结论 选择合适的时机使用胸腔镜处理胸部外伤,使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部外伤的治疗中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可靠性.

    作者:夏旭;胡宁东;袁海云;刘秋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完全腹腔镜下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根治术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手术因囊肿分离困难而中转开腹,其余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41.3±52.1)min,术中出血量为(215.7±57.4)mL,术后1例患者发生腹腔出血,再次开腹手术止血,其余1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胆漏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7.4±1.8)d.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根治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对有经验的术者来说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壁美观等优点.

    作者:阳书华;黄明文;罗志强;殷香保;周凡;王恺;邹书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肝外伤的临床体会

    目的 研究腹腔镜在肝外伤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院于2010年01月~2010年12月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外伤11例,腹部闭合伤9例,其中交通事故5例,挤压伤3例,坠落伤1例;刀刺伤2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4例,合并小肠破裂2例,脾破裂1例,横结肠挫伤1例.参照Moore分级标准: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1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同时在腹腔镜下予以处理.结果 用腹腔镜完成治疗10例(其中1例用手助器完成),1例中转开腹,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手术时间为50~180 min,平均手术时间70min.1例患者出现胆漏,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技术对肝脏外伤的诊治具有独到的价值,适时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外伤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马永;卞建民;曹红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U-100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治疗胆总管下段较大结石的手段.方法 18例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下端较大结石(≥1.5 cm)的患者,不切开胆总管,采取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行U-100碎石后,再将胆总管结石取出的方法.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30~80 mL,住院天数4~6d.结论 结合采用U-100碎石技术,可提高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术的取石成功率.

    作者:方路;邹书兵;刘流;娄思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0年6月治疗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00例,其中A组宫、腹腔镜联合治疗25例、B组官腔镜治疗25例,C组腹腔镜治疗25例,D组开腹手术治疗25例.比较各组术后输卵管再通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少于其他3组,而D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高于其他3组,A组宫、腹腔镜联合组输卵管再通率为88.64%,高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A组宫内妊娠率高,而异位妊娠率低.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成功率高,可作为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江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术后24h内疼痛的量化分析与处理

    目的 量化评估输尿管镜术后24h内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其原因并依量化程度给予相应处理.方法 收集该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输尿管镜术后187例患者的疼痛资料,通过线形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AS)量化疼痛程度,分析疼痛原因并给予有效处理.结果 输尿管镜术后24 h内患者多有肾区、输尿管行径区、下腹部疼痛,一般为轻、中度疼痛.术后24 h内疼痛165例(88.2%),VAS疼痛评分为(3.87±1.63)分,手术时间为(50.85±23.03)min,治疗后总VAS值为(1.08±0.99)分.依据量化程度,分析其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均能缓解.结论 输尿管镜术后24h内疼痛多与手术操作有关,疼痛量化程度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治疗前后疼痛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据疼痛量化程度,正确分析原因,大多经心理指导和药物辅助治疗后缓解.

    作者:张小马;方军;龚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术相关肠穿孔的临床分析

    目的 加强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关肠穿孔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ERCP诊疗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该院以及在国内医学刊物公开发表的ERCP相关肠穿孔的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ERCP相关肠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 累计收集具有完整资料的ERCP诊疗术患者31 184例次,累计68例次发生肠穿孔,发生率为0.22%.穿孔发生部位分布:球部、降部、输入攀、输出攀、乳头周围及不明部位;穿孔发生的原因有:乳头切开32例,胆管内导丝置入14例,拉直镜身13例,插入7例,毕Ⅱ式术后4例,脊柱畸形2例,支架2例及不明原因1例.结论 ERCP相关肠穿孔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治疗性ERCP、十二指肠镜操作不当、非常规操作、脊柱畸形等;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提高术者的操作技术,尤其是相关的治疗技术,细致、规范操作是防止ERCP相关十二指肠穿孔的重要措施.

    作者:梁运啸;梁列新;农兵;张国;卓文金;潘咏;王彩英;覃惠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内镜序贯植入双金属支架治疗胆道并十二指肠恶性梗阻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内镜序贯植入双金属支架治疗胆道并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胆道并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经内镜植入金属双支架,其中2例同时序贯植入十二指肠支架及胆道支架,2例先行植入胆道支架,出现十二指肠梗阻后再植入十二指肠支架,5例先行植入十二指肠支架,狭窄段扩张后再植入胆道支架,其中2例通过肠道支架网眼植入胆道支架 结果 该组9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内镜放置金属十二指肠支架及胆道支架均获成功,成功率100.0%,总有效率88.9% 结论 经内镜植入金属胆道支架及金属肠道支架对胆道恶性梗阻并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引流减黄效果明确,解除消化道梗阻,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此类操作对术者操作技巧要求高,建议在大型内镜中心完成.

    作者:丁斌;孙辉;刘志国;潘阳林;张荣春;张林慧;黄蕊;王向平;郭学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