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廷民;范颖英;李林生;陈香宇;李建生
目的 评价微通道经皮肾穿刺造瘘在处理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例移植肾输尿管尿瘘患者、2例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患者及2例移植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分别行微通道经皮肾穿刺造瘘,其中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同期行DJ管置入术,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DJ管置入术.待全身及局部情况改善后,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二期手术.结果 2例尿漏患者及1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经充分引流后治愈;1例尿瘘患者行二期移植肾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端缝合术,2例尿漏及1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二期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输尿管结石患者拔除DJ管后未再出现输尿管梗阻表现.手术均取得成功,9例患者血肌酐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随访4~ 79个月无复发.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穿刺造瘘处理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安全有效,可避免开放手术或为开放手术提供一个有利的手术时机.
作者:谢晋良;杨中青;周成;朱向荣;丁翔;陈志;齐范;顿金庚;张阳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腹腔镜在腹部刀刺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4年7月~2010年8月,接受腹腔镜诊断与治疗的腹部刀刺伤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凡存在休克征象、腰背部外伤、合并严重的颅脑损伤以及既往腹部手术史者均视为腹腔镜探查手术禁忌.结果 36例(50.0%)行非治疗性腹腔镜探查,22例(30.6%)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肝、脾脏外伤出血处理,结肠、胃壁、膈肌修补以及肠系膜、网膜血管损伤止血.共58例(80.5%)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余14例(19.4%),因显露不佳、操作无法完成或缺乏手术经验而中转开腹.所有腹腔镜诊治病例无死亡,除1例因遗漏小肠损伤外,无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技术是诊断和治疗腹部刀刺伤的有效外科手段.
作者:周程;夏辉;李福强;龚昭;胡思安;阮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将6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术中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垂体后叶素6 u+生理盐水10 mL,B组同法注射缩宫素20 u+生理盐水10mL,记录用药后的血压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手术经过顺利,无中转开腹者.垂体后叶素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正云;梁进;容健莹;李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无痛技术在困难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胆总管结石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5年7月~2009年12月185例在静脉麻醉下和120例咽喉局部表面麻醉下行困难ERCP取石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静脉麻醉下内镜下成功取石176例,失败9例,成功率95.1%,取石后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3.4%.咽喉部麻醉下内镜下成功取石例88例,失败32例,成功率73.3%,取石后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6.2%.结论 无痛技术在困难ERCP取石治疗中使用安全,能使取石成功率提高.
作者:常廷民;范颖英;李林生;陈香宇;李建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喉罩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年龄20 ~ 71岁,ASA Ⅰ或Ⅱ级患者,重度肥胖及张口困难者排除在外,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气管、支气管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Ⅰ组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Ⅱ组为对照组(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各组在麻醉检查期间MAP、HR、SPO2、RR变化,纤维支气管镜置入难易度,检查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MAP、HR、SPO2、RR与麻醉前比均有所下降(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检查期间两组SPO2与检查前比均有所下降,Ⅱ组比Ⅰ组下降更多(P<0.05),Ⅰ组纤维支气管镜置入比Ⅱ组容易,检查时间比Ⅱ组短(P<0.01),Ⅱ组有呛咳、鼻衄和憋气发生.结论 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检查提高检查的安全性及检查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顺富;陈雷;陈栋梁;鲁越军;楼静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复合芬太尼麻醉诱导下纤维支镜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颈椎损伤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颈椎损伤但脊髓损伤分级(ASIA)在C-E级的患者20例,年龄在20~65岁,ASAⅡ~Ⅲ级.所有患者均在麻醉前使用阿托品0.01 mg/kg肌肉注射.选择较通畅的一侧鼻腔的鼻咽部黏膜用2%利多卡因和麻黄碱混合液行表面麻醉同时收缩黏膜血管,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吸入七氟醚浓度为4% ~6%.10 min后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血浆儿茶酚胺浓度、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气分析,并同时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气道事件(SPO2<90%和喉痉挛)、气管插管时肢体和呛咳反应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在插管前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未见低氧血症和喉痉挛等不良气道事件发生.结论 七氟醚联合芬太尼麻醉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颈椎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方法可行,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公锦;周金萍;王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宫颈筋膜层次分离法子宫切除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在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患者110例.其中,腹腔镜下宫颈筋膜层次分离法子宫切除55例为研究组,行传统的腹腔镜子宫切除5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d体温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d体温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 腹腔镜宫颈筋膜层次分离法具有简单易操作、损伤小、并发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黄宇春;张月香;丁易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免气腹非全麻后腹腔镜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可行性.方法 86例均来自该院2006年6月~2010年8月住院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41例用可折叠软柄撑开器行免气腹非全麻后腹腔镜手术.同期对照组45例开展普通后腹腔镜手术.每例手术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高碳酸血症和恶心呕吐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了手术时气腹、全麻可能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和恶心呕吐并发症(P<0.05).结论 借助可折叠软柄撑开器开展免气腹非全麻后腹腔镜手术与普通后腹腔镜手术相比同样微创,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易于接受.且显著减少了原后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全麻可能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和恶心呕吐并发症.
作者:瞿兆奎;祁薇;杨岗林;吉剑波;吴大庆;许少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成人输尿管囊肿经尿道腔镜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成人输尿管囊肿经B超、IVU、CT和(或)MRU、膀胱镜检查确诊后经尿道等离子腔镜输尿管囊肿部分切除术(腔镜组)情况,并与12例常规开放手术切除组(开放组)比较.结果 24例患者均手术痊愈出院,术后肾积水减轻,1例输尿管反流,1例尿潴留,无其他并发症,平均随访2年未见复发.与开放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1),术后并发症输尿管反流、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囊肿部分切除手术难度小、创伤小、恢复快,是成人输尿管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曾立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通过腕关节镜对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Ⅰ D型损伤进行缝合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有急慢性外伤史的13例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病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7~35岁,平均26.6岁.关节镜下确诊为Palmer分型ⅠD型,并在关节镜下行TFCC缝合修复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利用Green-O' Brien功能评定方法.结果 优11例,良2例.结论 ⅠD型TFCC损伤可以通过关节镜下缝合修复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彭亮权;欧阳侃;陆伟;王大平;朱伟民;周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经单孔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06年~2010年6月,74倒手汗症患者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在电视胸腔镜下,光源杆及电凝棒经胸壁单孔操作,行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结果 74例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症状消失,无Honer's综合征及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38.52±9.24)rnin,随访8~24个月,无病例复发.结论 经单孔腔镜胸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汗症的微创手术.
作者:熊健宪;赖政洪;肖骏琦;罗志方;李章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肠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000年~2010年该院运用大肠镜检查118例HD进行观察,总结HD镜下表现、术前并发症的诊治.结果 118例患者中,经大肠镜检查考虑为HD者107例,HD术前并发症诊治:并发结肠炎97例;结肠溃疡11例;粪石10例,均内镜下碎石处理;内镜诊断并切除肠息肉7例.结论 大肠镜下HD结肠皱襞和肠腔直径有明显变化;可直观显示HD术前并发症,为充分术前准备提供依据.
作者:黄茂华;魏文琼;赵玉霞;代怡然;李春娣;罗正利;刘海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和开腹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年9月~ 2010年12月在余姚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以腹腔镜术者710例和开腹术者653例.测定术前24h、术后24、72 h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GR)、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介素(IL)-4和白细胞介素(IL)-6,并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病率.结果 开腹组术后24、72 h WBC计数、NGR、CRP、IL-4、IL-6均高于术前(P<0.05),腹腔镜组术后WBC、IL-4升高不明显(P>0.05),NGR、CRP在术后24 h有增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IL-6在术后24、72 h均升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 <0.05);IL-2在开腹组术后24、72h均下降,腹腔镜组在术后24h有下降,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早,镇痛用药少,术后病率低.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开腹手术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更适合患者.
作者:徐丽萍;马建婷;邵华江;杨秀儿;苏晓敏;沈荣乐;何刚;刘秋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 NBI)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白光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黏膜,记录病变的大小、范围,同时进行NBI分级.后应用1.2%碘液进行全食管染色,记录碘染色阳性部位大小、范围,并进行碘染色分级.对所有NBI阳性及碘染色阳性部位均取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他检查结果与之作对照.结果 ①应用白光、NBI模式及碘染色检查60例患者中共发现86个病变.其中白光模式下,高年资和低年资内镜医师对病变检出率分别为79.1%(68/86)和65.1%(56/86);应用NBI模式及碘染色后两位医师对病变的检出率相同,NBI模式均为86.0%(74/86),碘染色均为90.7%.②高级别黏膜内瘤变均主要表现为NBI Ⅰ级(79.1%)和碘染色Ⅰ级(84.7%),低级别黏膜内瘤变主要 表现为碘染色Ⅱ/Ⅲ级(78.0%).结论 与白光模式相比,NBI模式与碘染色均可增强病变的可识别性,能清楚显示病变轮廓和形态.能提高平坦型微小黏膜病变的检出率,同时也有效提高活检的准确性.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应用.NBI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解丽;王巧民;盛明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14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急诊病例,行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经肠镜放置支架均成功,无穿孔发生.腹腔镜下7例行直肠癌根治术,5例行乙状结肠癌切除术,2例行左半结肠癌切除术,均行一期吻合,术后1例出现肺部感染,无吻合口漏,无伤口感染,均恢复顺利.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时联合应用肠镜及腹腔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开琳;燕普;王继亮;李永生;曾建挺;韩高雄;帅晓明;陶凯雄;王国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引导下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效果.方法 在鼻内镜下采用低温等离子打孔射频消融治疗腺样体肥大46例.结果 随访1~2年,其中痊愈33例(71.7%);显效11例(23.9%);无效2例(4.3%).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具有微创、出血少的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世军;魏晓丽;李江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除了有电凝、氩气刀、套扎、硬化剂等止血外,内镜下金属夹止血也是较为广泛应用的止血手段之一[1].我院对44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金属夹止血治疗,止血迅速,成功率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斌;姚育红;胡光胜;戴勇;廖爱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不典型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 ~ 2010年收治的有异物吸入史不典型的支气管异物患者12例临床资料.结果 异物种类各异,主要以植物性异物为主(60%),胸部影像学无特异表现;骨性和金属异物可通过肺部三维CT提供异物的精确阻塞部位;所有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窥见异物,并通过各种活检钳、鄂口钳等取出异物,成功率100%.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对不典型支气管异物的诊疗价值甚高,但同样详细询问病史及辅助检查诸如三维胸部CT重建亦至关重要.
作者:杨艳娟;程德云;郑西卫;李芳;张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脐部双切口悬吊在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1月,对27例确诊为急性单纯性、化脓性和慢性阑尾炎患儿行脐部双切口悬吊腹腔镜阑尾切除、包埋术.术中脐环两侧各一个5mm切口,插入外径5.5 mm Trocar.镜下沿结肠带向盲肠顶端找到阑尾,从右下腹壁将2-0带针丝线刺入腹腔,丝线尾部留在腹腔外,便于后面打结及牵引.于阑尾根部近结肠侧(在距盲肠0.5 cm处)缝合阑尾根部浆肌,利用操作钳与尾部留在腹腔外的丝线打结并牵引,将阑尾提起显露系膜,带针2-0丝线缝扎阑尾,用超声刀紧贴阑尾切断系膜,再于结扎线远侧0.5 cm处切断阑尾,阑尾残端用超声刀电灼.另外从腹壁穿入4-0带针丝线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结果 手术时间20~45 (28.6±10.5 )min,术后排气时间4~12(10±4.5)h,术后住院时间4~5d.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近期并发症.随访1~8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瘢痕,脐部外形好.结论 脐部双切口悬吊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借助从腹壁传入的丝线可以做到阑尾根部缝扎和荷包包埋,是安全、有效、可行的阑尾切除方法之一,达到了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美容效果.
作者:段栩飞;郑凯;梁翀;卞红强;杨虎;余奕;杨俊;左楚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良性疾病的手术操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2月,该科开展两孔法胸腔镜治疗胸部良性疾病患者共87例.其中包括肺部良性疾病24例(肺叶切除9例、肺楔形切除15例)、气胸32例、纵隔肿瘤20例、食管疾病11例.均为完全胸腔镜操作.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117.6±22.4)mjn,术中出血(112.5±36.2)mL,术后住院时间为(5.6±2.2)d,胸腔闭式引流管拔出时间(4.8±1.7)d,手术费用与传统胸腔镜相当.无术中输血,中转开胸2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背部疼痛与感觉异常显著减轻.结论 两孔法胸腔镜治疗胸部良性疾病安全、可靠,患者痛苦更小,术后恢复快.较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操作更便利,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可作为胸部大多数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雷霆;李继良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