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栩飞;郑凯;梁翀;卞红强;杨虎;余奕;杨俊;左楚清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27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开腹保守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对比观察3组治疗的临床疗效、输卵管复通率、受孕率及 再次宫外孕几率.结果 腹腔镜保守治疗组与开腹手术组及药物保守治疗组比较效果好,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高,再次宫外妊娠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不仅疗效肯定,而且提高了宫内妊娠率,降低了再次异位妊娠率,成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毛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大鼠腹腔镜不同气腹模型,探讨其对直肠癌Colo-320细胞种植转移的影响.方法 64只裸鼠分为4组,即开腹组、二氧化碳(CO2)气腹组、N2气腹组、无气腹组,每组16只,术前30 min于每只裸鼠腹腔内注入1×107直肠癌Colo-320细胞,建立大鼠腹腔镜不同气腹模型,3周后每组取10只处死,观察腹腔及各脏器的成瘤情况,剩余6只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腹腔镜不同气腹模型建立稳定,无大鼠死亡;各组裸鼠致瘤率:开腹组10/10、CO2气腹组10/10、N2气腹组9/10、无气腹组9/10,差异无显著性(p>0.05);裸鼠腹腔内瘤结节数、不同脏器成瘤率无气腹组低,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裸鼠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技术改进能够建立稳定的大鼠气腹模型;与开腹手术相比,CO2气腹和N2气腹并不增加直肠癌细胞在腹腔内以及对各脏器的侵袭转移能力,对致瘤裸鼠的生存时间无影响,而无气腹腹腔镜在减少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陶国全;王绍闯;刘东宁;葛恒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腹腔镜Roux-en-Y分流胃旁路手术在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中已被证明是一种疗效显著、持久的安全手术方式,也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流术式.该文通过几种减肥术式的比较,阐述了该手术的相关机制、患者的选择、疗效及并发症等,并对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胡友主;喻海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3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CDE)治疗胆道结石12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先行电子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或)EST,3~5d后行LC 85例;先行LC,5~7d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或)EST 5例;同时行LC和LCDE 38例.结果 128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3~7d拔管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漏胆、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结论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3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及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黄玉斌;卢榜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和开腹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年9月~ 2010年12月在余姚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以腹腔镜术者710例和开腹术者653例.测定术前24h、术后24、72 h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GR)、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介素(IL)-4和白细胞介素(IL)-6,并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病率.结果 开腹组术后24、72 h WBC计数、NGR、CRP、IL-4、IL-6均高于术前(P<0.05),腹腔镜组术后WBC、IL-4升高不明显(P>0.05),NGR、CRP在术后24 h有增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IL-6在术后24、72 h均升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 <0.05);IL-2在开腹组术后24、72h均下降,腹腔镜组在术后24h有下降,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早,镇痛用药少,术后病率低.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开腹手术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更适合患者.
作者:徐丽萍;马建婷;邵华江;杨秀儿;苏晓敏;沈荣乐;何刚;刘秋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腹腔镜在腹部刀刺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4年7月~2010年8月,接受腹腔镜诊断与治疗的腹部刀刺伤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凡存在休克征象、腰背部外伤、合并严重的颅脑损伤以及既往腹部手术史者均视为腹腔镜探查手术禁忌.结果 36例(50.0%)行非治疗性腹腔镜探查,22例(30.6%)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肝、脾脏外伤出血处理,结肠、胃壁、膈肌修补以及肠系膜、网膜血管损伤止血.共58例(80.5%)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余14例(19.4%),因显露不佳、操作无法完成或缺乏手术经验而中转开腹.所有腹腔镜诊治病例无死亡,除1例因遗漏小肠损伤外,无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技术是诊断和治疗腹部刀刺伤的有效外科手段.
作者:周程;夏辉;李福强;龚昭;胡思安;阮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5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行MPCNL.结果 该组35例均经1次穿刺即成功建立通道,31例行单通道取石,4例鹿角形结石行多通道碎石.一期行MPCNL治疗29例,二期MPCNL治疗6例.手术时间90~140 min,平均94.1 min,术中出血40~90mL,平均(62.6±14.2) mL.结石清除率87.8%( 29/35),二期碎石后总清除率为94.3%( 33/35).1例下盏结石残留,1例上盏结石残留,残留直径<7 mm.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9d,平均5.4 d.术后发热2例.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1个月,结石无复发.结论 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是有效、安全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
作者:徐谊朝;潘斌;郭泽雄;梁蔚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单极电凝与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对子宫肌细胞超微结构及机体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按术中止血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极电凝组30例、Ligasure组30例,记录两组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肛温、术前术后(24、48h)体温、术后排气排便的时间;随机抽取两组切除子宫标本各8个,标本取两侧宫角部与输卵管电凝离断部位,取焦痂下在光镜下观察未发生变化组织制作电镜标本,寻找共性组织改变摄片,了解两组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极电凝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Ligasure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Ligasure组(P<0.05).单极电凝组所有标本电镜下出现膜的破损,线粒体扩张,染色质边集、核浓缩或核碎裂、溶解.Ligasure组只有1例出现子宫肌细胞膜的破损,细胞器及细胞核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单极电凝对10mm外的凝切组织电镜下已发生了超微结构的改变,但这种热损伤的程度与Ligasure组相比,不影响术后体温及肠功能的恢复,使用时掌握正确的电流参数、作用住点、作用时间及作用终止指标,大程度地降低单极电凝的热损伤.
作者:闫彩平;韩玉英;祝育德;邝国超;沈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喉罩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年龄20 ~ 71岁,ASA Ⅰ或Ⅱ级患者,重度肥胖及张口困难者排除在外,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气管、支气管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Ⅰ组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Ⅱ组为对照组(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各组在麻醉检查期间MAP、HR、SPO2、RR变化,纤维支气管镜置入难易度,检查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MAP、HR、SPO2、RR与麻醉前比均有所下降(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检查期间两组SPO2与检查前比均有所下降,Ⅱ组比Ⅰ组下降更多(P<0.05),Ⅰ组纤维支气管镜置入比Ⅱ组容易,检查时间比Ⅱ组短(P<0.01),Ⅱ组有呛咳、鼻衄和憋气发生.结论 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检查提高检查的安全性及检查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顺富;陈雷;陈栋梁;鲁越军;楼静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14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急诊病例,行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经肠镜放置支架均成功,无穿孔发生.腹腔镜下7例行直肠癌根治术,5例行乙状结肠癌切除术,2例行左半结肠癌切除术,均行一期吻合,术后1例出现肺部感染,无吻合口漏,无伤口感染,均恢复顺利.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时联合应用肠镜及腹腔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开琳;燕普;王继亮;李永生;曾建挺;韩高雄;帅晓明;陶凯雄;王国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无痛技术在困难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胆总管结石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5年7月~2009年12月185例在静脉麻醉下和120例咽喉局部表面麻醉下行困难ERCP取石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静脉麻醉下内镜下成功取石176例,失败9例,成功率95.1%,取石后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3.4%.咽喉部麻醉下内镜下成功取石例88例,失败32例,成功率73.3%,取石后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6.2%.结论 无痛技术在困难ERCP取石治疗中使用安全,能使取石成功率提高.
作者:常廷民;范颖英;李林生;陈香宇;李建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支原体感染与宫腔粘连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该内镜诊治中心194例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支原体阳性者132例为观察组(术后3个月支原体仍为阳性者70例为观察组Ⅰ,术后3个月支原体转阴组62例为观察组Ⅱ),术前术后支原体均阴性者6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Ⅰ、Ⅱ及对照组:中度粘连分别为34例、32例、30例,重度粘连分别为36例、30例、32例.观察术后月经改善、妊娠以及宫腔再粘连情况.结果 观察组Ⅰ中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妊娠率、再粘连率分别为47.1%、10.0%、26.5%,重度粘连患者分别为38.9%、3.4%、38.9%;观察组Ⅱ中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妊娠率、再粘连率分别为81.3%、50.0%、3.1%,重度粘连患者分别为70.0%、42.1%、13.3%;对照组中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妊娠率、再粘连率分别为90.0%、43.7%、6.7%,重度粘连患者分别为84.4%、38.1%、18.5%.观察组Ⅰ中度粘连及重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妊娠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Ⅱ和对照组,再粘连率均高于观察组Ⅱ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观察组Ⅱ中度粘连及重度粘连患者和对照组相比月经改善率、妊娠率及宫腔再粘连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支原体感染与宫腔粘连愈后有相关性,宫腔粘连患者术前及术后应积极治疗支原体感染.
作者:申爱荣;王宝金;杨敬敬;杨淑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宫颈筋膜层次分离法子宫切除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在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患者110例.其中,腹腔镜下宫颈筋膜层次分离法子宫切除55例为研究组,行传统的腹腔镜子宫切除5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d体温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d体温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 腹腔镜宫颈筋膜层次分离法具有简单易操作、损伤小、并发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黄宇春;张月香;丁易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 NBI)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白光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黏膜,记录病变的大小、范围,同时进行NBI分级.后应用1.2%碘液进行全食管染色,记录碘染色阳性部位大小、范围,并进行碘染色分级.对所有NBI阳性及碘染色阳性部位均取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他检查结果与之作对照.结果 ①应用白光、NBI模式及碘染色检查60例患者中共发现86个病变.其中白光模式下,高年资和低年资内镜医师对病变检出率分别为79.1%(68/86)和65.1%(56/86);应用NBI模式及碘染色后两位医师对病变的检出率相同,NBI模式均为86.0%(74/86),碘染色均为90.7%.②高级别黏膜内瘤变均主要表现为NBI Ⅰ级(79.1%)和碘染色Ⅰ级(84.7%),低级别黏膜内瘤变主要 表现为碘染色Ⅱ/Ⅲ级(78.0%).结论 与白光模式相比,NBI模式与碘染色均可增强病变的可识别性,能清楚显示病变轮廓和形态.能提高平坦型微小黏膜病变的检出率,同时也有效提高活检的准确性.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应用.NBI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解丽;王巧民;盛明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舌根部位病变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10月鼻内镜系统辅助下舌根部肿物切除术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舌根囊肿5例,血管瘤2例,神经鞘膜瘤1例,乳头状瘤3例,脂肪瘤1例,鳞状细胞癌4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鼻内镜系统辅助下完成切除手术,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系统辅助舌根部位病变切除具有入路直接、操作可视及副损伤小等优点,可能成为一种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秦晓威;刘江涛;姜琳琳;李慧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经单孔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06年~2010年6月,74倒手汗症患者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在电视胸腔镜下,光源杆及电凝棒经胸壁单孔操作,行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结果 74例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症状消失,无Honer's综合征及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38.52±9.24)rnin,随访8~24个月,无病例复发.结论 经单孔腔镜胸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汗症的微创手术.
作者:熊健宪;赖政洪;肖骏琦;罗志方;李章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腔手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5年开展的鼻泪管阻塞患者经鼻内镜下行泪骨、上颌骨额突造口,鼻腔泪囊开窗法或吻合扩张法手术治疗45例(47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6~ 12个月,治愈41眼,占87.23%;好转1眼,占2.13%;无效5眼,占10.64%.结论 该手术适应广泛:慢性或复发性泪囊炎、泪囊黏液囊肿、外伤性鼻泪管阻塞等,只要有可探及并可实施造口操作的泪囊结构均适合此手术.以鼻腔泪囊开窗法为佳.对于小泪囊、泪囊粘连或分隔形成等,可行引入扩张管或扩张纱条即吻合扩张法手术.该手术方法明显好于于鼻外内眦切开法.
作者:刘振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脐部双切口悬吊在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1月,对27例确诊为急性单纯性、化脓性和慢性阑尾炎患儿行脐部双切口悬吊腹腔镜阑尾切除、包埋术.术中脐环两侧各一个5mm切口,插入外径5.5 mm Trocar.镜下沿结肠带向盲肠顶端找到阑尾,从右下腹壁将2-0带针丝线刺入腹腔,丝线尾部留在腹腔外,便于后面打结及牵引.于阑尾根部近结肠侧(在距盲肠0.5 cm处)缝合阑尾根部浆肌,利用操作钳与尾部留在腹腔外的丝线打结并牵引,将阑尾提起显露系膜,带针2-0丝线缝扎阑尾,用超声刀紧贴阑尾切断系膜,再于结扎线远侧0.5 cm处切断阑尾,阑尾残端用超声刀电灼.另外从腹壁穿入4-0带针丝线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结果 手术时间20~45 (28.6±10.5 )min,术后排气时间4~12(10±4.5)h,术后住院时间4~5d.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近期并发症.随访1~8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瘢痕,脐部外形好.结论 脐部双切口悬吊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借助从腹壁传入的丝线可以做到阑尾根部缝扎和荷包包埋,是安全、有效、可行的阑尾切除方法之一,达到了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美容效果.
作者:段栩飞;郑凯;梁翀;卞红强;杨虎;余奕;杨俊;左楚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23例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中慢性蝶窦炎4例,蝶窦囊肿9例,霉菌性蝶窦炎6例,颅咽管瘤1例,脑膜瘤1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均行CT、MRI及鼻内镜检查,根据不同病变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结果 20例行鼻内镜手术者术后随访6个月~1年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鼻内镜检查窦腔黏膜光滑,引流通畅.2例蝶窦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痊愈.结论 CT及MRI检查在蝶窦病变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鼻内镜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对蝶窦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则需行介入治疗.
作者:杨洪斌;李秋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用于装标本采集器和活检钳的一次性包装袋(已申请专利,专利号:201120168247.6以下简称一次性包装袋)在支气管镜活检后对患者术后发热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地观察和分析从2009年5月~2011年5月呼吸科住院患者支气管镜活检术后使用与不使用一次性包装袋发热的几率.结果 共统计233例住院患者,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活检患者112例,活检术后出现发热32例(28%),发热超过24 h者8例(7.1%);使用一次性包装袋患者121例,术后出现发热患者27例(22%),发热超过24 h者2例(1.6%),使用一次性包装袋患者术后长时间发热率低于不使用者(P<0.05).结论 一次性包装袋的使用可以减少患者支气管镜活检术后长时间发热的发生率,使用方便,减少交叉感染,值得推广.
作者:刘卫庭;李再清;杨润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