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胡赛;马菊花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肾造瘘术中建立人工肾积水方法在输尿管插管困难的无积水肾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9例逆行输尿管插管困难的无积水肾结石患者,采用留置导尿并通过尿管灌注生理盐水,同时静脉给予速尿(呋塞米)20 mg,形成人工肾积水,在B超引导下行肾盏穿刺,建立经皮肾盂通道行碎石取石术.左侧6例,右侧3例.铸型结石3例,单发结石4例,多发结石2例.结石长径2.0~4.5 cm,平均3.5 cm.结果 9例均穿刺成功,术中出血40~400mL,平均150mL,建立通道时间10~25min,平均16min,无1例输血,无结肠、肝、脾及肺损伤.术后恢复好,留置尿管1周,拔除后7例可通畅排尿.结论 对于无肾盂积水输尿管置管困难的肾结石患者,建立人工肾积水后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盂穿刺成功率较高,是解决无积水肾结石微创手术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海;满立波;李贵忠;何峰;黄广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2例起源于黏膜层的食管息肉;34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4例起源于黏膜下层,包括脂肪瘤2例,食管囊肿1例,孤立静脉瘤1例(内镜下呈蓝紫色,未予处理).根据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性质及病变大小决定行内镜下EMR或ESD治疗,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病变大直径0.4~2.5 cm,平均1.45 cm.29例行内镜下EMR治疗,6例病变大直径超过1.5 cm者行内镜下ESD治疗,ESD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30min.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考虑穿孔可能性大未予内镜下治疗.2例术中出血较多,经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氲离子凝固术治疗及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无术后出血,无ESD穿孔.所有EMIL、ESD切除病变全部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1.5及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可指导黏膜下肿瘤的治疗.大多数食管黏膜下肿瘤行EMR治疗简便、安全,对于痛灶较大、EMR难以完整切除的病变行ESD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食管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作者:张蓉;李传行;高小燕;罗广裕;林世永;李茵;徐国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行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的6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均1次穿刺成功,其中49例一期手术清石完全,一期结石清除率72.06%(49/68);19例行二期手术,二期结石清除率为82.35%(56/68).12例残余结石患者中7例因残余结石暂时不影响肾功能而动态观察,5例患者给予ESWL术,均将残余结石粉碎排净.1例术后输血600mL,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肾结石具有安全、高效、便于操作、结石清除率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晓;张志国;李龙;汤华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底部应用纤维胆道镜进行取石,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结果 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经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且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是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的良好方法.
作者:韩高雄;帅晓明;曾长江;潘志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3月,为8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结果 保胆成功74例,中转LC 9例,无胆漏、胆管出血,无中转开腹,无死亡.手术历时60~220 min.术后住院3~5 d.随访保胆成功的74例患者6~18个月,无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施行腹腔镜胆道镜保胆息肉摘除术是一种简便、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郭文学;许洪斌;李甲辰;陈峰;庞少军;翟喜超;王世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局部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气管、支气管良性狭窄患者,根据狭窄部位、长度,选择不同型号的球囊导管,实施球囊扩张术.对球囊扩张后疗效、肺功能改善、并发症以及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对30例患者进行球囊扩张,平均接受球囊扩张术(2.4±1.2)次,扩张后气管、支气管管径较前明显增大,症状明显缓解,即刻疗效达100%,术后狭窄段气管支气管直径、气促评分、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随访4~53个月.远期疗效达80.0%.结论 局部麻醉下经纤支镜引导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气管狭窄是一项安全、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海旺;王国安;吴宏成;沈世茉;张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加防石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的作用.方法 将420例患者随机分成手术组、西药组和综合组,手术组单纯采用取石治疗,西药组在术后加服熊去氧胆酸1年,综合组则再加用推按运经仪治疗2年.结果 结石取尽率98.6%,综合组胆囊壁变薄、收缩功能增强,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至消失,结石复发率下降,且与手术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取除结石、保留胆囊,综合方法可防止结石复发.
作者:李健;郭绍举;张竞超;李志新;张宇光;郑绍文;黄明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04年4月~2009年4月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介入治疗15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术,将导管插入子宫动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监视下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对出血血管进行栓塞.结果 13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均达到有效止血,且保留了子宫,无1例死亡.发热及栓塞后综合征为栓塞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不需特别处理.结论 血管介入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具有快速、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保留子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月香;黄宇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胸腔镜辅助下胸部小切口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方法、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月.本院应用胸腔镜辅助下胸部小切口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7例,淋巴结结核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应用胸腔镜胸部小切口手术完成,无进一步扩大切口,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病理除1例为淋巴结结核外,其余7例均为食管平滑肌瘤.随访时间3~48个月,无复发.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胸部小切口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符合小手术,小切口的要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
作者:赵昌学;宋艳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方式和适应证.方法 5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微创保胆取石术,于胆床底体表投影位置切开皮肤3、4 cm,分层切开入腹,提起胆床底部经穿刺证实后切开胆囊1、2 cm,进入胆道镜,用取石网将胆囊内结石全部取净,对于超过2 cm的结石或胆囊颈部嵌顿性结石,用钬激光击碎后再行内镜取石.仔细检查证实胆囊管通畅,胆囊切口用可吸收缝线连续全层缝合及浆肌层包埋,无1例留置引流管.结果 10例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患者手术顺利,无出血及胆漏,无中转胆囊切除.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65min,术后住院7~12d.1例伤口脂肪液化,经换药、抗感染、行Ⅱ期缝合后痊愈,1例术后18个月后复发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 严格的病例筛选,确切的胆囊功能检查,熟练而细致的胆道镜检查和治疗,配合钬激光碎石,施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痛苦轻,此方法既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又祛除了病因,值得推广.
作者:朱新吾;严军;黄浩;黎明;许兴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癌变率极高的大肠扁平隆起、平坦、凹陷型及广基浅表性病变进行常规电子大肠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下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用0.4%靛胭脂直接喷洒行黏膜染色.于染色肠镜下观察病灶腺窝开口类型.按工藤分类法判断浅袁型大肠肿瘤小凹形状.局部黏膜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或其中加入少量美蓝、甘油果糖,根据黏膜隆起征判断是否行黏膜切除术.观察切除率及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中1次切除(EMR)22例,分次切除(EPMR)4例,其中1例病变创面行夹子缝合.1例并发内镜治疗后便血,行急诊大肠镜检查电烧后止血.2例黏膜层癌病变,内镜治疗后有1例患者本人仍要求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另1例长期内镜随访24个月,未见局部再发及转移.所有患者均无治疗后穿孔、感染.结论 使用普通电子染色内镜也可使病灶范围显示清楚,同时观察腺管开口,判断是否行黏膜下切除肿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郝卫东;孙长征;李殿环;马忠超;李温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对ECV304血栓蛋白(TM)合成的影响.方法 ①临床研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19例为研究组,同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9例为对照组,于术前及手术结束时各抽静脉血测TM含量.②实验研究:研究组及对照组各8例,取手术前后血清作为介质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ECV304,测定血清作用后ECV304细胞液中血栓蛋白的含量变化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①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栓蛋白含量的手术前后差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研究组及对照组手术前后血清加入细胞培养液后,其上清液中的TM浓度较血清中基础TM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的不同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作用后,细胞有变圆、退缩脱落现象.结论 ①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不增加受术者血栓蛋白的产生.②腹腔镜及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均不增加受术者血清对ECV304合成血栓蛋白的影响.
作者:顾晓琴;任慕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改善传统开放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后的美观效果,探讨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5月~2008年1月对7例甲状舌管囊肿怠者行内镜辅助下颏下小切口入路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整切除囊肿和瘘管,切口长度1.5~2.0 cm,手术时间(51.14±12.03)min,手术出血量(8.43±4.79)mL.术后病理均符合甲状舌管囊肿,术后无血肿、气肿、吞咽障碍等并发症,无中转手术病例.所有患者均对颈部小切口的美容效果满意,随访14~5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可减低手术的侵袭性,术后相对美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内镜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可作为甲状舌管囊肿手术患者的一种新选择.
作者:郭明明;蔡谦;黄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优劣.方法 术中切开胆总管后应用胆道镜探查肝内外胆管有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和应用各种器械取石.解除狭窄.结果 术中胆道镜可以取出大部分的结石.结论 术中胆道镜是术中进行探查、取石、避免结石残留的重要手段,应该得到充分重视,有些病例应用胆道镜后可一期缝合胆管.但不宜进行过长时间的术中胆道镜操作.
作者:吴刚;白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3月26例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前常规进行螺旋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确定肾孟肾盏结构、结石位置、佳穿刺路径等,在B超引导下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 26例患者行PCNL 28例侧,其中结石所在侧Brodel型肾脏22例侧,Hodson型肾脏6例侧.合并肾积水15例(57.69%).单通道手术23例,双通道手术3例.经肾上盏建立通道1例,经中盏23例、下盏5例.第12肋下穿刺16例次,第11肋间穿刺13例次.一期PCNL20例,结石总清除率75%,二期取石3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1例孤立肾肾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者,结石寻找困难,因病情危重行经皮肾造瘘术.一期PCNL无术中、术后大出血需输血者,无胸膜、腹腔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5~240min,平均(117±68)min.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为B超引导下的PCNL提供更加精确的穿刺径路,有助于减少手术出血,避免穿刺损伤周围脏器,提高结石清除率.
作者:王志勇;宋雪;于满;杨慧祥;马光;吴敬;徐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尼龙绳圈通过操纵把手经内镜套扎于息肉根部并加高频电切除.结果 该组19例共21枚胃肠道宽基或粗蒂息肉均能成功一次性套扎加高频电切除,术后1周复查示蓝色圈套完全脱落,成功率为100%.所有病例术中未见渗血、术后未见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法对胃肠道息肉的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王皓;周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鼻息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以95例190侧Ⅲ型鼻窦炙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128侧(67.4%),好转50侧(26.3%),无效12侧(6.3%).95例190侧患者中,并发纸样板损伤6侧(3.2%),鼻腔粘连或闭塞21侧(11.1%),出血>400mL者3侧(1.6%).结论 Ⅲ型鼻窦炎鼻息肉炎症重,正常解剖结构缺失或改变,导致手术风险增大,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仔细寻找并确定解剖定位标志,处理好病变的中鼻甲和完整切除钩突,术前术后配合类固醇药物可促进炎症消退,提高治愈率.
作者:林海;陈贤明;赵敏;甄泽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肘关节病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和临床疗效.方法 21例肘关节病患者,化脓性肘关节炎2例,剥脱性骨软骨炎5例,骨关节炎伴游离体形成8例,肱骨小头骨软骨炎伴肱桡关节滑膜嵌入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检和镜下处理,随访48~12个月.结果 根据HSS肘关节评分系统,优17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5.2%.结论 肘关节镜能治疗多种肘关节病,如:各种关节炎、游离体等,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及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闫飞;王忠远;张湘生;刘傥;黎志宏;邵云峰;漆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8年12月以来开展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其中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15例,平均手术时间65min;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27例,平均手术时间75min.两组中分别有6例未用抗生素,分别占40%和22.2%,均无1例感染,无1例胆漏.平均住院时间4.9d.术后1个月内B超检查结石取净率97.6%.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有利于术中选择佳术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郁林海;顾春飞;顾士荣;徐国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1.1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以胸闷、气短2年余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气管居中,双侧胸廓对称,左侧第3前肋以下呼吸动度及语颤音消失,听诊可闻及肠鸣音,右肺及左侧第3前肋以上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作者:马胡赛;马菊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