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神经外科术后的临床应用探讨

张斌;李丹丹;李长锋;杨蕾;郑泽霖

关键词:内镜, 胃造瘘术, 神经外科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方法及其在神经外科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4例无法经口进食但胃肠功能正常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行PEG术.结果 14例PEG术均置管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一般状态明显改善,5例已拔管,其余带管3~8个月.结论 PEG能有效改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营养状态,是安全、有效、经济的经胃肠道营养方法.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在Mirizzi综合征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Mirizzi综合征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仔细解剖胆囊管上钛夹后切除胆囊,4例切断胆囊壶腹,残端用纤维蛋白胶+明胶海绵封闭,5例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残端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关闭,3例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5例出现胆瘘,引流1~3周胆瘘停止,拔除腹腔引流管痊愈.结论 在腹腔镜下手术或及时中转开腹手术,Mirizzi综合征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程守服;刘树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胃癌的超声内镜分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胃癌的超声内镜分期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33例早期胃癌和56例进展期胃癌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早期胃癌部分行EMR术,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或姑息手术,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7的表达.结果 早期胃癌患者的癌组织MMP-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的组织水平(P<0.02),且与胃癌的组织分型明显相关(P<0.01).2例黏膜层癌MMP-7表达强阳性的病例,行部分胃切除根治术,有1例发现淋巴结转移,但未被超声内镜发现.4例黏膜下层癌MMP-7表达强阳性的病例,3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超声内镜发现1例.结论 胃癌的超声内镜分期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表达相关,MMP-7高度表达的早期胃癌患者应行根治手术.

    作者:赖少彤;薛鸿鹏;邓兆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加或不加联合脏器切除的手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辅助下全胃根治术4例,其中联合结肠切除3例,联合卵巢切除1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其中联合脾、胰体尾部分切除1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2例,其中联合横结肠部分切除术1例.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380 min(350~410 min),近端胃切除236.2 min(210~259 min),远端胃切除273 min(250~310 min),全胃联合脏器切除410 min(370~4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全胃切除500 mL(400~600 mL),近端胃切除120 mL(50~170 mL),远端胃切除140 mL(70~20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 d(2~4 d),下床活动时间3.3 d(3、4 d),开始进流质时间3.9 d(3~5 d),近期疗效良好.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加或不加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技术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以取得和开腹手术相似的结果.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汪涛;孙念绪;刘青;龙赘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二孔法肾囊肿去顶术30例体会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二孔技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腋中线髂棘上2 cm切口,置入气腹针达腹膜后间隙,充气压力达14mmHg后置入1 cm套管,放入腹腔镜,利用镜体钝性分离腹膜后间隙,在腹腔镜监视下于腋前线肋下再置入一根1 cm工作套管,行肾囊肿去顶术共30例.结果 3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无皮下气肿,手术20~40min,平均住院4.5 d.结论 后腹腔镜二孔技术肾囊肿去顶术避免了操作钳与摄像镜相互干扰,少戳一孔,创伤进一步减小,操作更便捷,值得推广.

    作者:杨长庆;杨佐炎;王兴武;易飞;杨松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尿道结石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尿道结石的微创、有效、新方法.方法 向尿道内置入输尿管镜及气压弹道碎石 探针将结石击碎,用取石钳将>3mm碎石取出.结果 28例均一次性成功碎石,碎石率达100%,碎石3~35min,平均16血n.术后3d~1周复查,碎石全部排净,随访6个月无尿道狭窄、结石复发.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和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尿道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贵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 对急性上消化道病人采用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诊组)与非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非急诊组)两种方法.结果 急诊组的出血发现率高于非急诊组;两组的出血原因有差异;急诊组的胃镜下治疗机会多于非急诊组;急诊组的病人的止血时间和输血量均优于非急诊组;两组的死亡率相同.结论 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有价值.

    作者:曾庆贵;郑紫丹;邓媛;潘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结核性腹膜炎腹腔镜检查致结核性脑膜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腹痛、腹胀2个月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查体:腹部稍膨隆,左下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活跃.胸部X线片正常,腹部B超及CT示中量腹水,胃镜及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血沉31 mm/h,腹水为血性,连查3次脱落细胞均未见肿瘤细胞.为明确诊断,除外恶性肿瘤,于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脐下切口建立气腹,维持腹腔压力12 mmHg.见腹腔内广泛粘连,腹膜明显充血,满布白色粟粒样结节.

    作者:李海志;李志坚;李光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纵隔镜手术在纵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纵隔镜手术在纵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1月~2005年1月该科共为81例纵隔肿物患者进行了纵隔镜手术,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纵隔病变进行活检,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该组病人除1例外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98.8%(80/81).其中恶性病变37例(46.3%),良性病变43例(53.7%).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50.0%(40/80),术前误诊率50.0%(40/80).在术前误诊的病例中以良性病变多见,该组43例良性病变中,有60.5%(26/43)的患者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该组纵隔镜手术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1/81).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纵隔镜手术安全、可靠,对于临床上难以确诊的纵隔肿物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赵辉;刘军;李剑锋;李运;王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65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施行LAVH治疗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为(235.0±45.2)mL,术后排气时间为(27.5±6.4)h,术后住院时间为(4.8±1.3)d;术后伤口感染1例,未发生术后出血、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结论 LAVH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等良性疾病的理想术式.

    作者:曾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经皮肾穿刺腔镜下原位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腔镜下原位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8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腔镜下原位取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中,81例获成功,5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70 min,术中出血约45mL,平均住院8 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肾造瘘腔镜下原位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痛苦小,康复快.

    作者:谢辉忠;唐黎明;刘义武;刘猛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提高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26例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手术麻醉效果,探讨了术前准备、麻醉选择与维持、术中监测与管理、气腹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麻醉并发症.结论 合理的围手术期麻醉处理可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安全顺利进行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

    作者:王锷;旷满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诊断及治疗性ERCP在肝胆管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进行生长抑素预防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研究.方法 42例胆胰疾病患者同时进行了ERCP、B超和CT检查;ERCP和EST诊治肝胆管结石64例75例次;62例次患者分别于ERCP和EST术前和/或术后应用奥曲肽或施他宁后检测血尿淀粉酶.结果 B超诊断率为26.20%;CT诊断率为66.70%;ERCP诊断率为97.60%.75例次行ERCP或EST,成功70例次,失败5例次,成功率93.33%.36例EST中,胆总管单发结石14例;多发结石19例;33例取石成功.胰管显影30例,占40.00%.8例术后放入鼻胆管引流(ENBD).并发症为ERCP和EST后胃肠道出血2例(2.67%),急性胆管炎1例(1.33%),急性胰腺炎2例(2.67%).用奥曲肽后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17.24%和34.48%;用施他宁者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18.75%和25.00%;对照组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64.71%和70.58%.奥曲肽组和施他宁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显著减低(P<0.01和P<0.05);施他宁组与奥曲肽组相比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淀粉酶血症主要发生在术后6 h内.结论 ERCP诊断胆胰疾病准确率高,EST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奥曲肽和施他宁可以减少术后患者血、尿淀粉酶的升高.

    作者:吴子刚;叶红军;李伏娥;张秋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局部麻醉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分析该院2005年8月~10月采用局部麻醉下应用B超引导穿刺行MPCNL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人11例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获得较好疗效,B超引导穿刺全部成功,均采用单通道,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局部麻醉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建国;杨秀书;孙兆林;王元林;刘军;张聪健;孙倩;陈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纤维结肠镜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附11例报告)

    目的 探讨纤维结肠镜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中应用结肠镜完成11例,其中5例根治切除乙状结肠癌及息肉肠段,6例根治切除直肠癌.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 纤维结肠镜配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有助于结直肠病灶及切缘的准确定位,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同时,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和吻合质量,弥补了腹腔镜手术的缺陷.

    作者:高洁贤;黄时杰;袁一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癌

    国外GAGNER曾经报道10例腹腔镜下Whipple手术[1],国内开展腹腔镜下胰头癌切除术尚少.近我院成功地对1例胰头癌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荣;黄顺荣;梁中骁;罗建强;李辛平;刘天奇;潘金飞;黄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神经外科术后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方法及其在神经外科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4例无法经口进食但胃肠功能正常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行PEG术.结果 14例PEG术均置管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一般状态明显改善,5例已拔管,其余带管3~8个月.结论 PEG能有效改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营养状态,是安全、有效、经济的经胃肠道营养方法.

    作者:张斌;李丹丹;李长锋;杨蕾;郑泽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儿童下尿路结石16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儿童下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儿童下尿路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结果 15例在输尿管镜直视下1次操作成功,1例膀胱结石患者因尿道狭窄无法进镜而改开放手术,成功率80%.术后结石1~3 d排净.无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取石术是治疗儿童下尿路结石理想、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星明;任胜强;邬旭明;袁鹤胜;蔡雅富;桑乾宏;方建军;梁宇;王强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病人作为试验组,另26例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病人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和术后72 h采血,送检CD3、CD4+、CD4+/CD8+、IgG、IgM、IgA、C3和C4.结果 在试验组中,CD3细胞和CD4+细胞的百分比、CD4+/CD8+比值和C3在术后24h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0.05),IgG在术后72 h亦较术前下降(P<0.05);试验组各免疫指标手术前后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ETBAA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作者:吴东波;王存川;胡友主;陈鋆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膝关节镜下清理修复术治疗大骨节病的研究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修复术治疗大骨节病膝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31例大骨节病患者,按郭巨灵的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20例,Ⅳ期9例.关节镜下摘除游离体;修整破损的半月板、剥脱的软骨;切削增生的滑膜;打磨股骨髁间窝、内外髁及胫骨平台的骨赘;在软骨破损骨裸露处钻孔.结果 29例随访2年,主观指标:患者自我评价,显效28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客观指标:疼痛指数;关节活动度;行走范围;30°、60°单腿站立.除关节活动度外其余客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修复术对治疗大骨节病膝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易智;凌鸣;罗振群;常彦海;雷海军;马战胜;李建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膨宫介质5%葡萄糖在宫腔镜手术中对患者电解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中,5%葡萄糖作为膨宫介质时,因手术类型的不同,对患者电解质影响的差别.方法 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患者91例,按手术类型的不同分为5组,于术前、术后采静脉血测定血清钠、氯、钾、糖及血浆渗透压等指标,并记录手术时间、膨宫介质吸收量,结果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除术后血糖升高外,血钠、血氯、血钾及血渗透压均较术前下降,术后发生低钠血症者共21例,中重度低钠血症主要在TCRA、TCRE及TCRS术后发生,液体吸收差别提示TCRS、TCRE多,TCRP吸收少,相应的血生化变化在TCRS大,TCRP小.结论 5%葡萄糖为膨宫介质在TCRS、TCRA、TCRE手术可能引起体液失衡,而TCRP相对则比较安全.

    作者:关明飞;冯淑英;陈湘云;梁玉萍;陈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