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挖出术的术式改进

徐春阳;刘华;马峭岩;袁文芹

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 阻断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挖出的术式改进.方法选择42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后再挖出肌瘤.结果该术式术后6h开始进食及下床活动,术后住院3~5d,无出血、感染、中转开腹、肌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先阻断子宫动脉后挖肌瘤这一新术式的改进,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微波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微波灼扩方法及效果.方法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病人在内镜下进行微波灼扩治疗.结果本组所有病例经微波治疗后,狭窄处扩张至原开口直径的2倍以上(8~12mm),术后进食基本通畅,生活质量提高.经随访3~18个月,疗效持久、稳定.结论微波治疗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红岩;高社干;冯笑山;陈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达芬霖与肾上腺素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目的探讨达芬霖与肾上腺素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达芬霖、肾上腺素分别在鼻内窥镜手术应用中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观察出现反跳性鼻腔黏膜充血肿胀的时间和例数,并进行对比讨论.结果在达芬霖应用前后,30例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在肾上腺素应用前后,30例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差异也无显著性,60例手术均在1~3h内完成,达芬霖组无1例出现反跳性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肾上腺素组有6例出现轻微的反跳性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达芬霖组平均出血量248 rL,肾上腺素组平均出血量120 mL,P<0.05.结论达芬霖、肾上腺素作为鼻黏膜血管减充血剂和麻醉辅助药,常规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用肾上腺素优于用达芬霖.

    作者:张世平;邓小梅;冯汉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8例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总结

    目的探讨38例肥胖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02年2月~2004年4月在我院就诊有手术指征和手术意愿的肥胖妇科患者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腹腔镜手术的38例,行开腹手术的31例.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体温恢复快、导尿时间短、进食早、排气快、下床活动早、WBC改变小、住院时间短,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腹腔镜组切口愈合良好,开腹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结论腹腔镜手术在肥胖妇科病人中的应用与开腹手术比较,充分体现了其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黄文蓉;王宁宁;郭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上腹部手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再次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7月间施行的有上腹部手术史的48例LC病例(A组)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进行的无上腹部手术史的100例LC病例(B组)进行对比.结果A组有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4%),B组有1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1%);平均手术时间:A组(68.6±15.7)min,B组(38.6±5.4)min,P<0.01;平均住院天数:A组(5.12±0.61)d,B组(4.96±0.48)d,P>0.05.两组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对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病变,LC是安全、有效的,仍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靖;梁平;杨彤翰;黄小兵;刘锡能;左国华;丁生才;李洪艳;韩克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静脉复合麻醉加局部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自2003年7月~2004年7月,我科对20例住院患者在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时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黏膜局部麻醉,辅以面罩吸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斌;汪卫星;崔恩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诊治子宫穿孔18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子宫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视腹腔镜对18例子宫穿孔进行诊断,16例经腹腔镜下诊断并行治疗,2例中转开腹手术.结果腹腔镜诊断并治疗子宫穿孔成功者16例,占88.89%,其中2例因并发其他脏器损伤中转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子宫穿孔,降低误诊率,减少不必要的剖腹探查.

    作者:范翠芳;林静;吴晓玲;朱顺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巴曲酶与凝血酶联合应用成功救治支气管扩张大咯血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主因间断咯血3 d,突然大咯血约700mL急诊人院.查体:T36.5℃,P100次/min,R25次/min,BPl50/90mmHg.精神差,全身皮肤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不黄,对光反射灵敏,颈软,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度一致,双侧语颤无增强及减弱,叩诊双肺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双下肺可闻及哮鸣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病史12a,高血压病史5a余.

    作者:马跃东;龙海;党红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挖出术的术式改进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挖出的术式改进.方法选择42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后再挖出肌瘤.结果该术式术后6h开始进食及下床活动,术后住院3~5d,无出血、感染、中转开腹、肌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先阻断子宫动脉后挖肌瘤这一新术式的改进,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春阳;刘华;马峭岩;袁文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井下矿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

    井下矿工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发病率较高.实践中发现这类患者病情较重、缓解较慢、进展较快,为探讨其原因,了解气道内的改变,我们近年来对16例此类患者做了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乐志;杨仁恒;张群;绪桂贤;李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属支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43例健康志愿者的肝中静脉主要属支与胆囊床的解剖学关系.结果不是所有的肝中静脉均延伸至胆囊床附近,其中23例肝中静脉属支与胆囊床不在同一扫描平面;21例肝中静脉属支直接粘附于胆囊床,直径大为3.6mm;10例肝中静脉属支距胆囊床仅1.Omm,直径大为3.Omm.结论粘附于胆囊床的粗大肝中静脉属支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卫中;沈洁;谢觉醒;朱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管裂孔疝的内镜诊断及鉴别

    目的提高内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认识,探讨内镜诊断的依据及鉴别方法.方法对122例经内镜诊断的食管裂孔疝病人的镜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食管裂孔疝的主要特征是胃囊上出现膈裂孔压迹.食管旁型病人Z线至门齿的距离无缩短;滑动型病人的Z线至门齿距离较正常人为短(P<0.01).结论胃囊上出现膈裂孔压迹是内镜诊断食管裂孔疝的主要依据,正确判断食管胃交界部位是其与Barrett仕食管的鉴别要点.

    作者:金铁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同时行绝育术80例报告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行输卵管绝育术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3月~2004年3月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同时行腹腔镜绝育术的情况.结果在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行绝育术均取得成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同时行绝育术是可行的,并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节省费用,减轻患者的病痛,特别是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腹式绝育术,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唐晖;叶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非门脉高压性呕血312例病因分析

    目的对312例非门脉高压性呕血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呕血24h内进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结果非门脉高压性呕血中消化性溃疡为首要病因(55.8%),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22.4%).胃黏膜下血管病变、食管病变及上消化道癌也是引起该类出血的原因之一.结论非门脉高压性呕血病因仍以消化性溃疡为首,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黏膜下血管病变,各种伴幽门通过障碍,食管病变的上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大量呕血,临床医师应给予重视.

    作者:张媛;朴熙绪;付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脐尿管畸形的应用价值 (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脐尿管异常疾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总结已实施腹腔镜下切除先天性脐尿管10例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术后效果满意,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脐尿管病,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安全可靠,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运芳;阮翊;卢占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359例子宫肌瘤的手术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1359例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和各组患者年龄、术后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药物费用.结果1 359例病例手术中腹腔镜手术占25.90%、开腹手术占63.20%、宫腔镜手术占10.89‰腹腔镜手术比例从2000年的14.89%上升到2003年的33.64%,开腹手术从2000年的73.40%下降到2003年的55.84%.肌瘤剥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采用腹腔镜手术,其术后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药物费用与开腹术相比,均差异显著.结论子宫肌瘤手术有多种术式选择,1采用妇科内镜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李莉;施永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粘连松解结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强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对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强直的价值.方法对13例膝关节僵硬患者在关节镜直视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并早期CPM锻炼,观察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改善程度.结果本组13例,随访6~32个月,平均14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平均增加72°,无发生髌骨骨折、伸膝无力、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处理膝关节僵硬是一项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技术,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能有效减轻或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形成,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卢华定;蔡道章;王昆;金文涛;曾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镜检查中反流性食管炎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中反流性食管炎及其相关因素如食管裂孔疝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胃镜检查资料,检出符合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及其它与食管炎相关的病例,分析各种病例检出情况、临床特点及合并症.结果反流性食管炎167例,检出率3.85%;食管裂孔疝101例,检出率2.47%;其中反流性食管炎合并食管裂孔疝66例(39.52%),而食管裂孔疝中61.68%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并不全梗阻37例(22.16%),胆汁反流7例(4.19%),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2.39%),残胃6例(3.59%).另外,反流性食管炎中有20例(11.97%)患者表现为贲门松弛.食管炎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较单纯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年龄明显增大,前者58.88岁,后者40.03岁.合并食管炎的食管裂孔疝患者反酸、烧心症状的发生率较单纯裂孔疝高.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与很多因素有关,食管裂孔疝为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病因,随着年龄增大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率增加、尤其是老年人伴有反流症状的更要引起注意.

    作者:杨晓梅;沈皓;马世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免疫功能变化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系统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22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腹腔镜组(L组)和传统开腹组(O组),每组1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72 h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Th1、Th2细胞含量、Th1/Th2及IL-2、IL-6含量,检测术前、术后24 h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结果术后24 h,L组Th1细胞含量高于O组(P<0.05);术后24、48、72 h,L组Th2细胞含量低于O组,Th1/Th2高于O组(P<0.05);术后48 h,L组IL-2含量高于O组,术后24 h L组IL-6含量低于O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吞噬细胞百分数、吞噬指数较术前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系统免疫功能的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作者:王汉兵;陈月园;扬承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200例分析

    目的评价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水平.方法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冠状位或/和水平位).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及激素,记录手术方式、术中病变及处理方法、术后换药、窦腔引流和术腔上皮化时间,术后全部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其中Ⅰ型、Ⅱ型(Ⅰ、Ⅱ期)106例,治愈106例(100%).Ⅱ型Ⅲ期40例,治愈32例(80%),Ⅲ型54例,治愈34例(63%).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安全性好.但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必要的,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规范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杨国存;胡建文;曾一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疗效分析

    目的应用史赛克电视腹腔镜及手术器械,选择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进行各种手术操作,消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松解盆腔粘连,恢复子宫附件的正常解剖位置,或进行子宫切除术+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方法在腹腔镜下进行电凝、电灼、剪、套扎手术,对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通过随访以观测治疗效果.结果症状消失者占96.90%,不孕症患者中妊娠率80%,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配合应用丹那唑治疗不易复发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长华;崔艳艳;周芬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