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容增;张国俊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胆道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4年10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胆道结石36例资料.结果36例全部手术成功,手术70~240 min,放置T管引流33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3例;术后有1例发生胆漏,经治疗后治愈;2例有肝内残余结石,于术后1个月经T管窦道用胆道镜取净结石.结论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后,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胆道结石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但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作者:黄栋;罗建强;梁中骁;黄顺荣;李辛平;潘金飞;邹全庆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术式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5年1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7例.结果87例异位妊娠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手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均保留了输卵管.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能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用氨甲喋呤(MTX)能起到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及少见异位妊娠也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文悫;高莉;周萍;谭毅;袁英;廖娅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对胸片阴性肺癌的认识.方法收集该院1992年3月~2004年7月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前胸片肺部无异常发现,纤支镜检查后诊断为肺癌的5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病灶位于左主支气管隆突旁1例,左下叶主支气管开口及右下肺主支气管开口各1例,左上叶尖、后段开口处1例,右肺主支气管壁1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癌.结论对于年龄偏大的咯血患者,不论胸片、CT是否有阳性结果,建议尽早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夏渝敏;何廷菊;钟德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对46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急诊内镜检查Forrest分级为Ⅰ级及Ⅱ级患者,初次均行内镜下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止血治疗,24 h内再出血患者予再次注射治疗并联合电凝或止血夹治疗.结果46例患者初次内镜下治疗均立即止血,24 h内再出血6例,再次内镜下治疗3例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初次止血率为86.9%,总止血率为93.5%.结论内镜下止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肯定,安全,提高了内科治疗效果,减少了外科手术率.
作者:侯华军;刘锦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胃镜直视下紧急取上消化道异物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经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危险异物78次.原则上各种胃镜均可使用,只要方法得当,器械合适,均能成功.结果该组78例经胃镜直视下取异物,全部获得成功.无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直视下取异物简便、安全、便宜有效,应作为消化道取异物的首选方法.
作者:杜培芳;姚佶华;韩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预防方法.方法2004年6月~2004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一病房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于手术结束时向腹腔内注入2 000mL乳酸林格氏液,按传统方法排出腹腔内残余气体,之后再将腹腔内液体引流.对照组(49例)仅按传统方法排出腹腔内残余气体.采用国际通用的10分视觉量表法观察两组术后6h和1~4d的肩痛的发生率、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术后出现肩痛症状者研究组有18例,占36.7%;对照组有27例,占55.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双侧肩痛的比例对照组27例中占25例(92.6%);而研究组18例中仅占7例(38.9%),其比例明显以对照组为高.肩痛出现的时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以术后6 h和术后3 d之内常见,肩痛的持续天数研究组为(1.8±1.3)d,对照组为(2.4±13)d,P=0.056.疼痛者日平均疼痛分值研究组为(2.9±1.4),对照组为(3.3±1.6),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的时间相似,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相似.结论肩痛是腹腔镜手术后的常见的并发症,手术结束前腹腔内注入液体协助排出腹腔内残余气体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肩痛的发生.
作者:连蕊;张郁蓉;于绍红;刘春华;周应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4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321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201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SH)24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51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45例,比较4种子宫切除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去除宫颈的2种术式明显多于保留宫颈的2种术式;术中出血LSH组少,LAVH组多,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恢复4种术式均良好.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4种术式都是安全可行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况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庆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肠镜对大肠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欧林巴斯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检查,两人操作法,不采用X线透视下引导.结果大肠镜检查7 395例,到达回盲部及回肠末端的成功率98.9%,并提示了18种结肠病变,其中以慢性结肠炎(55%),直结肠息肉(14%),直结肠癌(6.4%)为常见.大肠镜与X线钡灌肠在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0.2%.结论大肠镜检查是大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大肠镜明显优于X线钡灌肠,特别在大肠癌的诊断方面.
作者:林国伟;黄跃;李剑英;吴联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广元地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元市人民医院2000~2003年电子胃镜检查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 401例胃镜检查中,检出恶性肿瘤1038例,检出率为11.04%.其中食道癌548例,占52.79%;贲门癌235例,占22.64%;胃癌250例,占24.08%;其他恶性肿瘤(包括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及乳头部的恶性肿瘤)5例,占0.48%.近年来的上消化道三种主要恶性肿瘤检出率依次为2000年、9.00%,2001年、10.13%,2002年、11.02%,2003年、14.15%.而男性恶性肿瘤检出数为774例,检出率为15.59%;女性为264例,检出率为5.95%;男女检出率之比为2.62.各年龄段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依次为30岁以前,0.15%;30~39岁,1.45%;40~49岁,5.04%;50~59岁,15.65%;60~69岁,27.88%;70岁以上,40.96%.结论上消化道三种主要恶性肿瘤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以贲门癌上升为明显;男性恶性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
作者:杨广宁;李明泉;熊小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现将我科利用超声微探头(miniprobe sono-grapy,MPS)进行胆胰管内超声探测(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诊断胆胰疾病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陈天敏;钱俊波;丁文彬;王亚民;朱云松;葛振明;李玉明;陆华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URS)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URS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62例.结果一次碎石取石成功率为92.8%,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为62.5%(20/32),输尿管中段结石为97.7%(86/88),输尿管下段结石为99.1%(230/232).并发症主要为输尿管穿孔、撕裂、发热占1.1%(4/362).结论URS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损伤小,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好方法.
作者:吴裕忠;刘士贵;王谷丰;张峻;肖茂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126例急腹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探查对腹腔镜的确诊率、治愈率和中转开腹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腹腔镜确诊率为95%,治愈率95%,中转开腹率为6%.结论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具有确诊率高、损伤小等优点,但还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探查手术.
作者:陈昆;朱智辉;谢开汉;刘朝晖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sophageal tracheal combitube,ETC)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优缺点.方法选择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各50例,分别在全麻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TT组)和插入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组),并全程监测MAP、P、SpO2、ECG、R、PETCO2、PPEA及PEEP,并作统计处理分析对血液动力学和呼吸参数的影响.结果二组病人监测各时段的SpO2、PETCO2无明显差异(P>0.05).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及清醒拔管时TT组的MAP、HR明显高于ETC组(P<0.05),插管后至手术结束时ETC组的PPEAk、PEEP明显高于TT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ETC可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全麻时的气道维持,具有操作时心血管反应轻、术后喉痛、咳嗽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刘玖昀;王希颖;杨勇明;刘秋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切开和开窗术失败后再次ERCP的技巧和价值.方法对310例标准EST失败者改作前切开和开窗术.结果改作前切开和开窗术后仍有42例不能成功,但间歇5~7d后32例获得成功.结论标准EST和前切开、开窗术失败后,间歇5~7d再行ERCP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增加.
作者:郭英辉;张啸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关系.方法采用珠海珠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幽门螺杆菌诊断试纸检测Hp.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Hp阳性率45.46%,病理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Hp检出率低,是因为胆汁反流造成不适宜Hp生长的微环境,也有人认为一定量胆汁可杀灭Hp,Hp检测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王其山;苏若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及其疗效.方法对骨关节106例(111膝)施行关节镜清理术,随访8个月~4.5 a.结果术后随访经综合评分疗效优良率90.1%,差3.6%.结论关节清理术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适应证的选择、技术操作及关节病变处理是治疗关键.
作者:梁家龙;闫飞;张湘生;施向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对气道内异物存留患者进行诊治.方法采用(Pentaxeb-1830 G型)电子纤维镜直视局麻下操作行异物摘除.结果患者经纤维镜直视下摘取异物14例,2例经确诊后转胸科手术治疗.结论纤支镜下诊治摘取气道内异物,是一项要求准确度高,操作精细的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张亚林;杨佳丽;李琼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的疗效.方法将近两年来住院的16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中失血量、术后病率和住院日比较明显少与传统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对机体内环境干扰少,在腹腔镜下行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较安全,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赵素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在泌尿系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输尿管镜诊断和治疗的5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497例,失败16例,总的成功率为96.90%;输尿管镜用于单纯诊断38例,用于治疗输尿管疾病459例,其中输尿管结石331例,输尿管狭窄24例,医源性输尿管双J管滞留46例,尿道狭窄5例,尿道结石11例,逆行输尿管插管、双J管置入共42例.发生并发症例7例,占1.41%.结论输尿管镜应用范围广,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大价值.
作者:郭小林;叶章群;杨为民;刘继红;张旭;庄乾元;陈志强;周惜才;周四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表面结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关系,以提高对小病灶的检出率及大肠息肉的实时诊治水平.方法对84例121枚大肠息肉用0.4%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形态,在根据工藤法基础上增加了混合型,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L、ⅢS、Ⅳ及混合型为腺瘤性息肉,Ⅵ、ⅤN型为癌变,比较息肉腺管开口形态与大体形态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带蒂息肉多为Ⅰ、Ⅱ型(14/18),ⅢL、ⅢS、Ⅳ、ⅤI、ⅤN及混合型主要为亚蒂和广基息肉(70/103),Ⅵ、ⅤN型均伴有糜烂或溃疡;小于1 cm息肉多见于Ⅰ、Ⅱ型(37/42),Ⅲ、Ⅳ、Ⅴ及混合型多大于1 cm(69/79);89.2%(108枚)的息肉位于直肠至脾曲结肠,各型与其发生部位无关.炎性、增生及幼年性息肉中非瘤性形态分型81.8%,瘤性形态分型18 2%;腺瘤中非瘤性形态分型3.1%,瘤性形态分型96.9%.分型判断瘤性和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96.9%和81.8%,特异性为85.1%和95.7%,其诊断准确性为90.9%.结论黏膜染色结合放大内镜分析大肠息肉腺管开口形态,能有效鉴别大肠非瘤性息肉、腺瘤和癌,在检查过程中实时地选择性处理大肠息肉.
作者:张志镒;吴正奇;米登海;卢林芝;石淑琴;赵光源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