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首次失败原因分析

李美荣;叶观瑞;李运福;潘思波;黄燕金;陈钦寿

关键词:胆道镜, 残余结石, 失败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胆道镜首次结石取净率.方法:对6年272例胆管残余结石病人术后首次胆道镜取石情况作一分析探讨.结果:272例胆管残余结石病人,共行胆道镜镜检查取石300例次,首次结石取净率达87.13%(237/272),影响首次结石取净率的原因是胆道镜取石术中漏诊、术中出现并发症、机器故障、胆镜取石盲区、肝内胆管狭窄并巨大结石.结论:提高胆道镜首次结石取尽率的关键是防止手术并发症、避免术中胆道镜漏诊、减少取石器械故障、提高取石技巧.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检查诊断536例结核性腹膜炎分析

    目的:评价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在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1983年~2001年536例腹腔镜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27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检查并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98.3%),有6例气腹失败(1.1%),有3例因腹腔镜检查时肠管损伤行剖腹肠管修补术(0.6%).在536例病例中,渗出型有67例(12.5%),粘连型有183例,(34.1%),干酪型286例(53.4%).粘连型腹腔镜检查失败率和并发症均明显高于渗出型和干酪型.结论:腹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诊断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惠成;梁志清;常青;史常旭;张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CT仿真内镜诊断结肠息肉样病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技术对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取离体猪结肠标本,在肠内壁缝系一定数量息肉标本,行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成像,然后标本送内镜室,行电子内镜观察,比较二者结果.结果:实际标本数16个,电子内镜发现标本16个,与实际相符,CT仿真内镜发现标本18个,比实际标本多2个.结论:CT仿真内镜在诊断结肠息肉样病变的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它具有无创,安全,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而且随着相关软件的完善,以及检查人员的经验积累,CT仿真内镜必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邱维加;何卓凯;刘泓基;卢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气管内笔套金属环1例

    1 临床资料男性,17岁,学生,住院号358531;因咳嗽、咳痰、咯血8年,加重4月,于2003年3月10日入院.

    作者:刘为舜;刘玉全;任思群;余元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328例残胃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残胃病变的规律、特点及可能有效的检查、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2001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残胃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内镜诊断残胃病变共328例,BⅡ氏手术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和残胃溃疡、残胃癌发生率显著高于BⅠ氏手术(P<0.05),倒次全切术术后残胃复发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Ⅰ氏和BⅡ氏手术(P<0.01),贲门癌和食管下端癌术后的残胃复发癌发生率显著高于胃癌(P<0.01).结论:严格掌握胃手术适应症、注意术式的选择、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和常规活检、常规口服抗胆汁返流和保护胃粘膜药物可能早期发现残胃癌,改善残胃病变预后.

    作者:赵亮;刘军;沈磊;沈志祥;罗和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纤维支气管镜注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研究

    耐多药肺结核主要由于患者间断治疗、疗程不足或有的医务人员用药不当造成.本研究用纤支镜局部用药+全身化疗与单纯全身化疗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蒲德利;唐国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解痉催眠镇痛法无痛肠镜

    目的:前瞻性研究解痉催眠镇痛法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预约的肠镜检查按患者要求分入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用药组)先静注山莨菪碱解痉,8min后作催眠镇痛,2min后肠镜检查;丙组未用药作对照.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均能与术者对答,术毕可下床扶行.用药组肛门松驰,肠镜检查时安静,术后对肠镜检查过程有痛苦回忆者在5%以下.用药后20min内心率上升较用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则肛门紧闭,其中93.8%表情痛苦或呻吟,术后有痛苦的记忆.结论:解痉催眠镇痛法可安全有效地用作门诊病人的无痛肠镜检查.

    作者:黄冰;陈圣和;陈寿根;王彩平;吴建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改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MLC)的设计与应用.方法:不增加特殊器械,用普通丝线在腹腔内结扎胆囊管和胆囊血管,减小剑突下切口.结果:454例LC术中应用丝线结扎、77例剑突下切口改为5mm,无因此而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不增加特殊器械的打结式MLC方法简便、安全、经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许跃明;程云霄;葛敦钧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胆管炎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992~2001年间135例因胆石引起的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行鼻胆管引流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及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改善中毒症状,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引流术后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确诊率,减少胆道残留结石.结论:鼻胆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可减少手术盲目性,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新俊;孙志为;金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尿道汽化治疗老龄高危女性膀胱颈梗阻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膀胱颈(TUVBN)治疗老龄高危女性膀胱颈梗阻(BNO)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老龄高危女性BNO的TUVBN临床资料.结果:汽化后1~3周内恢复自行排尿6例,延长至5~6周恢复自行排尿2例.不能恢复自行排尿而间歇导尿1例.术前慢性尿潴留组汽化后尿动力学指标和恢复自行排尿能力均优于术前急性尿潴留组.结论:应选择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属代偿期的老龄高危女性BNO行TUVBN疗效较好.汽化膀胱颈深度和尿道长度应有可视参照物标定和遵循个体化原则以免发生汽化并发症.注意同时发现和处理腺性膀胱炎.

    作者:金洪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用活检钳行小儿气道内异物摘取82例

    我院1994年5月~2002年9月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用活检钳进行小儿道内异物摘取82例,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吕燕平;沈绚梅;张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热凝治疗会厌囊肿

    1996年8月~2002年8月,我科采用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热凝术治疗会厌囊肿4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利;肖来华;刘建功;裴文兴;赵晓宇;曹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治疗重症胰腺炎后腹腔脓肿

    目的:试用腹腔镜治疗重症胰腺炎后腹腔脓肿.方法:应用腹腔镜行腹腔探查后,寻找胰周及后腹膜脓肿,腔镜下切开脓腔,抽吸脓汁、钳取部分坏死组织、置管引流,有严重营养不良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结果:共6例、脓肿9个,右侧腹壁1个、胰周8个,均1次置管成功.置管时间6~109d,术后住院时间5~19d,自行脱管致23mm残余脓腔1例,余5例造影无残腔后拔管,无手术远期并发症.结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治疗重症胰腺炎后腹腔脓肿,手术损伤轻,节省住院时间和费用,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作者:高鹏;徐小东;黄海云;王斌;马云涛;蔡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ERCP对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ERCT及B超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并将ERCP与B超、CT对胆总管下段疾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例均由ERCP确诊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中胆总管结石41例、胆总管癌6例、壶腹部癌5例、胰头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2例、胆总管胆泥沉积1例.ERCP对结石及肿瘤的诊断分别为97.5%、90.9%与CT66.6%、33.3%;B超58.5%、36.3%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ERCP可清晰地观察整个胰胆管形态,对胆道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林琪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诊治盆腔脓肿10例分析

    目的:使盆腔脓肿得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有效治疗,防止近期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寻求佳诊治方法.方法:对10例确诊或怀疑盆腔脓肿者进行腹腔镜术,镜下进行盆腔粘连松解、输卵管积脓引流、逆行冲洗、病灶清除、盆腔冲洗等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10例患者很快明确诊断同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体征迅速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结合抗生素是目前诊治盆腔脓肿的佳有效方法.

    作者:孙信;薛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部外伤的腹腔镜诊断与治疗

    目的:分析腹腔镜诊断与治疗腹部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自1995年8月~2001年8月,对具有剖腹探查指征的50例腹部外伤使用腹腔镜诊断,并根据镜检结果决定镜下治疗或中转开腹手术.结果:45例腹外伤于镜下作出正确诊断,11例于镜下作治疗性手术,12例可免治疗性处理;27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7例为腹腔镜辅助开腹或手助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8例,全组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诊治腹外伤具有创伤性小、安全可靠、诊断率高并有效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腹部外伤的病例.

    作者:黄华;徐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及复发的预测因素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复发率,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治疗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应用球囊扩张治疗并随访半年以上,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性别、年龄、病程、食管大径、球囊扩张直径、球囊扩张类型及扩张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率为100%,复发率为23.3%,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年龄及病程两方面存在差异,病程的回归系数为-1.358(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病程是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治疗后复发的唯一预测因素.

    作者:夏忠胜;朱兆华;钟英强;陈为宪;李楚强;王凌云;莫旭艳;陈勉穗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下消化道出血急诊结肠镜检查250例临床分析

    目的:下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以往的观念在下消化道出血急性期时,肠镜检查及钡剂灌肠常为禁忌,近几年来,我院对250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方法:常规大肠清洗,应用日本富士200型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结果:250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中,90%的病人及时明确了诊断,并及时进行了有效的治疗.结论:实践表明急诊肠镜检查对尽早明确诊断,争取手术时机起到重要作用,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急诊结肠镜检查250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萍;黄重发;李新建;朱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微血栓形成的研究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中的微血栓.并分析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标本来源和病变范围与微血栓的关系.方法:用抗CD-61单抗和MSB纤维素染色检测40例溃疡性结肠炎(其中手术标本9例,活检标本31例)和12例结肠癌切出标本的正常结肠组织中的微血栓,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标本来源和病变范围与微血栓的关系.结果:40例UC有14例微血栓阳性,其中手术标本9例中有6例阳性,对照组全阴性,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标本(实际上可能是疾病严重度)与微血栓有关,其比值比OR为11.667,P=0.0179.结论:微血栓形成可能是UC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贺国斌;欧阳钦;陈岱云;李俸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及临床分析

    胃大部分切除后常有许多并发症的发生,现就我院1979~2002年对残胃258例检查结果及完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安海;赵逵;文学铨;熊弦;刘同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部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通过38例手术及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术后腹腔粘连的规律,并介绍了造气腹的方法和分离粘连的手术技巧.结果:38例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均成功地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不应再列为手术的禁忌证.

    作者:罗奎;曹扶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