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指导腹膜透析感染后再植管术

陈一川;黄建

关键词:腹腔镜,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管
摘要:我科半年前在腹腔镜指导下成功地为1例多次感染的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实施了腹透再植管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胃镜检查时耐受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小儿胃镜检查时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对48例因上消化道疾病而行胃镜检查的患儿,在胃镜检查时观察耐受程度,同时观察患儿心率变化,心律失常、口唇紫绀、窒息、肺吸入、消化道穿孔和出血.结果:48例患儿在检查时耐受良好者30例(62.50%),耐受一般者11例(22.91%),耐受差者7例(14.59%),在胃镜检查时,各年龄组患儿心率明显快于检查前,有明显差异(P<0.05),3例出现口唇紫绀,吸氧后消失,1例出现心动过缓,检查后3分钟恢复正常.结论:胃镜受检患儿大多耐受性良好,只要配有经验丰富的专职工作人员,胃镜检查在小儿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作者:张西亮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106例上叶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目的:了解上叶肺不张常见病因及纤维支气镜检查对明确诊断的重要性 .方法:用纤维支气管镜对106例上叶肺不张的病人行气管腔内检查,结合活检、刷检、抗酸染色等.结果:101例纤支镜检查明确病因学诊断,确诊率101/106(95.3%).右上叶肺不张发生率(63%),总体高于左上叶(37%).中老年组上叶肺不张发生率(76%)高于青年组(24 %).中老年上叶肺不张以恶性肿瘤(67%)为主,炎症(15%)次之,结核(8.6%)较少见;青年人以炎症(48%)为主,结核(16%)、肿瘤(12%)次之.肺癌所致上叶肺不张以中老年男性居多47/ 54(87%),以鳞癌居首位42/54(77%),.结论:纤支镜可对上叶肺不张作出病因学诊断,确诊率高.中老年上叶肺不张多数由肺癌所致,鳞癌居首位,青年人上叶肺不张以炎症为主. 纤支镜在诊断病因同时尚可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张家春;袁玉如;朱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转运途中SPO2监测

    目的:观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病人转运途中SPO2的变化.方法:于术毕围拔管期连续监测SPO2,并重点观察转运途中1,2,3,4,5min内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500例中有26例SPO2降至≤90%,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2%.结论:拔管后至离手术室前充分吸纯氧不能完全防止转运途中病人缺氧,尤其应强调老年或肥胖患者转运途中继续吸氧治疗,以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作者:邵雪泉;程李健;赵柯敏;姚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83例肺不张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纤支镜)检查在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对临床及X 线诊断为肺不张的患者383例行纤支镜检查,并对经纤支镜确诊的342例右中叶肺不张及41例左舌叶肺不张的病因,部位及年龄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342例右肺中叶肺不张中炎症233 例,占68.1%,肿瘤57例,占16.7%,结核40例,占11.7%,其余12例,分别为异物3例,外压所致9例.41例左舌叶肺不张中肿瘤20例,占48.8%,炎症13例,占31.7%,结核5例 ,占1 2.2%.以上两种肺不张以老年人多见.结论:纤支镜检查是确定肺不张病因的主要手段 ,并能指导肺不张治疗.临床上对原因不明的肺不张均应及时行纤支镜检查.

    作者:苏湘慈;周锐;申海燕;苏湘利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4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口服Niflec.观察服药过程中排便情况,肠腔清洗效果和气泡存在情况.服药前和结肠镜检查结束后分别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和电解质测定.结果:两组病人在服药后约1~1.5h开始排便,排便3~5次后即可接受肠镜检查,清洁肠道的有效率均为100%,无1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头痛等不良反应.两组在排便时间,肠腔清洗效果和实验室指标变化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于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安全有效,准备时间短,不需要饮食限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徐美东;何国杰;高卫东;张轶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通气比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不同吸呼比(I:E)对肺功能的影响,确定佳通气比.方法: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人身体状况分级标准,选择ASAⅠ~Ⅱ级LC患者 45例,全麻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为3组:Ⅰ组按Ⅰ:E=1:2通气,Ⅱ组按I:E=1:1.5通气,Ⅲ组按I:E=1:1通气,观察麻醉后气腹前(T0)及气腹后5min(T5)、10min(T10)、 15min(T15)、30min(T30)时血压(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气道压(Paw)、胸肺顺应性(COM),每组选5例在T0和T30作动脉血气分析.结果:Ⅰ~Ⅲ组气腹后BP、HR、Paw显著升高(P<0.01),10min内达峰值,顺应性显著下降(P<0.0 1),气腹后30min各项参数接近气腹前水平.Ⅱ、Ⅲ组在气腹后各点BP、Paw较Ⅰ组显著升高 (P<0.05),顺应性显著下降(P<0.05).血气分析:气腹后PaO2显著下降(P <0.01),PaCO2显著升高(P<0.01),PH值Ⅰ、Ⅲ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LC术中选择I:E=1:2通气对肺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李宪营;赵长青;郭曲练;师爱青;王向兵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肺癌的术前分期和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方法:组 7例行颈部纵隔镜术(其中1例行右前斜角肌淋巴结活检),2例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结果: 确诊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5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胸腺鳞状细胞癌1例,结核1例.合并胸膜破裂1例,切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电视纵隔镜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活检的准确性,同时也方便了术中配合和教学,应该广泛普及和开展.

    作者:杨劼;谭家驹;叶国麟;古卫权;李文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腹腔镜指导腹膜透析感染后再植管术

    我科半年前在腹腔镜指导下成功地为1例多次感染的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实施了腹透再植管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一川;黄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气管切开患者支气管肺灌洗的治疗体会(附32例报告)

    目的:提高气管切开1周以上合并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肺部感染的治愈率.方法:用纤维支气管镜经气管切开处进行支气管肺灌洗,报告32例灌洗前后胸片,血气分析结果,与同期同病种未做支气管灌洗的患者对照.结果:经支气管肺灌洗治疗者,肺部病变吸收较未进行支气管灌洗者快,血气分析:血氧分压为80mmHg.未灌洗者在同时期内血氧分压小于75mmHg ,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未吸收.结论:支气管肺灌洗不失为一种时间短、见效快、特别是在治疗肺不张方面有其独到优点的方法.

    作者:屈霖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

    目的:探索神经内窥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运用德国蛇牌神经内窥镜治疗37例高血压脑出血.结果:与单纯颅内血肿抽吸治疗方法相比较,运用神经内窥镜可直视下快速、彻底清除血肿,治疗组血肿完全吸收平均天数为(15±3.8)d,对照组血肿完全吸收平均天数为(1 8±4.7)d.结论:神经内窥镜下做此手术可避免盲目穿刺损伤脑组织,较单纯颅内血肿抽吸治疗好.

    作者:李朝武;涂明义;聂海岭;成勇;丁宇慧;袁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经内镜金属夹钳夹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探讨内镜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Olympus GIF130电子胃镜及Olympus钛夹(MD850型)及推送器(HX-5LR-I).结果:既时止血率达100%,无1例出现再出血和并发症;9例患者共用金属夹21枚,平均每例2.1枚.结论:经内镜金属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高,创伤小,适应症广,并发症少,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肯定.

    作者:郭世斌;谭育红;马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代胃镜进行小儿上消化道检查

    我们将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略加改装,代替胃镜给一小儿检查,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15个月,体重14kg,2001年8月30日,因吞咽后即吐进行性加重半月入院,第二胎足月顺产,产后无饮食异常,营养好,发育正常.查体:无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胸部无畸形,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无包块,肝脾不肿大,四肢活动正常,X线上消化道钡餐透视: 双肺及纵隔无占位表现,食道中下段呈鼠尾狭窄,黏膜结构消失,局部蠕动差,少量钡剂尚可通过,有胆B超等检查无异常.

    作者:马德堂;欧阳罗芬;杨建平;于平;李梅;杨恭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不置T管非气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

    目的:探讨非气腹装置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应川价值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对24例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在非气腹状态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非气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以往往气腹下相同的手术比较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要慎重选择手术适应症.

    作者:杜国盛;许红兵;邹一平;李为民;杜继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改良式腹腔镜下成人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目的:介绍改良式腹腔镜下开展成人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应用.方法:使用腹腔镜配合一次性腹腔闭合器及自制带线钩针行荷包内环口周边腹膜缝扎,配合使用巴德补片(BARD Compos ix)治疗成人斜疝32例.结果:本手术方法安全性高,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无需缝线,无并发症,无复发,术后少疤痕,美容效果好.结论:本手术方法比传统的成人斜疝手术方法有明显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何荣佳;师天雄;缪建航;廖家莲;陈彩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6例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并非少见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症状顽固,一般保守治疗难以奏效.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内镜下扩张治疗已成为有效的方法.自1995年以来,我们对36例患者行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导如下.

    作者:贾新明;梁祖兰;王瑞尧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外伤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内窥镜与放射介入的联合运用,对诊断、治疗外伤后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例外伤后内窥镜反复检查不明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作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在确定出血部位后,作灌注及栓塞介入治疗.结果:4例放射介入治疗,1例手术局部血管缝扎术,止血成功,1例因大出血休克死亡.结论:在内窥镜反复检查不出的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及时作放射介入,弥补了内窥镜诊断治疗的不足,提高止血成功率,也为外科手术提供了先决条件.

    作者:罗贵松;文燕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管切口即时缝合339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管切口即时缝合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根据胆道镜检查情况结合美国BARD公司胆道扩张导管、耐高压球囊导管、胆道内涵管和BOSTON公司产斑马导丝施行Oddi括约肌扩张术.胆道镜检查结石取净胆总管下端通畅或Oddi括约肌狭窄扩张满意后,根据胆总管下端通畅程度分级确定采用何种即时缝合;即直接缝合胆管切口(N或0级),球囊扩张后直接缝合胆管切口(0~1级),胆囊管细导管引流、鼻胆管引流(ENBD)或球囊扩张后经胆囊管细导管引流(1~2级),胆道内涵管引流或胆道支架引流(2~3级).胆管切口4~0或5~0可吸收缝线即时缝合.Winslow孔附近常规放置多孔腹腔引流管观察渗漏情况.结果:339例中321例手术获成功(结石取净、胆总管下端通畅、即时缝合术后无胆漏);4例残石经内镜乳头切开术(EST)或内镜乳头扩张术(EP BD)取石治愈;11例胆漏9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2例加做ENBD治愈;2例胆囊管细导管脱落胆汁性腹膜炎再次腹腔镜放置胆囊管细导管和腹腔引流管1例治愈,放置T形管和腹腔引流管1例治愈;1例晚期胰头癌术后15d死于胆道感染导致肝肾功能衰竭.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结石取净胆总管下端通畅或Oddi括约肌狭窄扩张满意后,根据胆总管下端通畅程度分级施行不同方式的即时缝合术,这一术式是较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安平;鲁美丽;田刚;宋安宁;易斌;陈先林;高珂;刘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十二指肠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目的:探讨鼻胆引流术(ENBD)治疗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意义,并分析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经B超、CT、ERCP诊断为阻塞性黄疸的18例患者行ENBD,并分为急性胆管炎组(10例)和非胆管炎组(8例),观察术后体温、腹痛、黄疸及肝功能的变化及胆汁引流的情况.结果:急性胆管炎组9例引流通畅,炎症得以有效控制,1例由于引流不佳症状减轻后复发;非胆管炎组1例病人术后出现发热、腹痛、淀粉酶增高,1例患者脱管后出现胆管炎症状,重新插管,6例引流通畅;所有患者在1~7d后胆红素及肝酶明显下降,3~1 4d后进行择期手术,及EST治疗.结果:ENBD对梗阻性黄疸病人合并急性胆管炎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对无胆管炎的梗黄病人,ENBD可以预防插管后合并感染,并有效减黄,为择期手术变成可能,但部分病人仍存在引流不畅、脱管、术后感染等情况,仍需加强无菌操作及术后护理.

    作者:殷健;吴志强;侯鹏;陈立新;唐小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复发性顽固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肺科学常见的急症之一,而复发性顽固性气胸已成为内科的一大难题.现报告我们对17例复发性顽固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治疗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孔晖;杨瑞安;赵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例早期胃癌病人均行内镜检查、黏膜染色、病理检查、小探头超声检查,证实为早期胃癌后,行黏膜切除术.结果:5例患者中4例得到完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提示切除断端仍有癌细胞残留,7d 后重新做残蒂部黏膜扩大剥离术,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小探头超声对病变深度的判断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具有决定性意义.

    作者:黄留业;周福润;刘运祥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