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游离体21例体会

李晓声;周江南;雷光华

关键词:关节镜, 膝关节, 游离体
摘要:目的:介绍应用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内游离体的方法和操作体会.方法:连硬膜外麻醉下经膝前内、外侧入路置入镜头检查和器械操作,遵循一定程序进行关节镜检查以全面评估关节内部结构和避免遗漏游离体.镜下摘除游离体要全面查体、反复阅片,了解游离体的病因、性质、数目、大小、形态及位置,可运用膝关节屈伸活动和旋转角度的调整和进出水的控制,以利于捕捉游离体.必要时C型臂X光机透视判断游离体的位移情况,减少盲日性探查.结果:例随访6个月~28个月,平均18个月.16例关节疼痛消失;3例重度骨关节炎较术前疼痛明显减轻;2例大骨节病患者疗效不满意.所有患者未再发生关节交锁现象.结论:关节镜技术使检查和治疗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对于X线片不显示的游离体,甚至CT或MRI难以确认的游离体,皆可准确诊断并予摘除.关节镜手术具有对关节结构干扰小、组织创伤及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高危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在我国已广泛开展.但对于老年人,或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的病人仍持谨慎态度,对于高危人来说LC手术同样具有相当的安全性,且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胆囊良性疾病手术治疗的首选.现总结我们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以期增加大家对高危病人LC的认识.

    作者:于良;赵双虎;张宏哲;王峰;邓天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神经科疾病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神经系统疾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床旁应用便携式纤支镜对50例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吸痰或经鼻气管插管,同时取痰菌培养.结果:40例显效,10例有效,有效率达100%.痰菌培养39例,阳性率75%,准确性达86%.经鼻气管插管20例次,成功率100%.没有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神经科病房内,应用纤支镜治疗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是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成秋生;潘小平;曾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关闭术(附60例报告)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下疝环关闭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月1月~2000年12月采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关闭术60例,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岁.右侧48例,左侧12例,双侧6例.结果: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0min,平均20min.住院2~3d出院.术后随访1~5年,复发1例,复发率1.5%.结论:小儿腹腔镜下疝环关闭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剑;廖富强;陈矢明;张志刚;李志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初探

    目的:减少病人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恐惧、痛苦及精神创伤.方法:应用麻醉时间短、迅速清醒的得普利麻(Diprivan),门诊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观察病人检查前、检查中(给药后)及完全清醒后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记录给药至完全清醒的时间及清醒后离开检查室的时间.结果:30例受检查病人血压呈下降趋势,心率由检查前的增快可下降至检查前心电图水平,无任何不适应感觉,无痛苦及精神创伤,完全清醒后平均10min离开检查室.结论:对一些精神紧张、血氧分压低、高血压及老年病人,门诊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相对比较安全、无痛苦.尤其需反复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病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柳仓生;马宝璋;马景良;张伟;李卫萍;霍俊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神经内镜及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

    目的:总结微侵袭内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优缺点.方法:应用神经内镜及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囊性肿瘤、蛛网膜囊肿、脑室内囊肿、透明膈囊肿及脑脓肿共45例.结果:11例囊性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18例蛛网膜囊肿全部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脑室造瘘,症状(13/16例)明显缓解或消失,2例缓解,1例无变化;3例脑室内囊肿均切除,症状均消失;10例透明膈囊肿全部行囊肿-脑室造瘘,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9例,1例无缓解;3例脑脓肿行囊肿引流,症状均消失.并发症共7例,无伤残及死亡.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等优点,适用于囊性肿瘤、蛛网膜囊肿、脑室内囊肿、透明膈囊肿及脑脓肿等颅内囊性病变.

    作者:孟辉;冯华;王宪荣;高伯元;朱刚;林江凯;张礼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纤维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附82例)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8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取出结石69例,无结石10例,胆总管一期缝合79例,取石失败中转开腹3例;手术平均时间90min,平均出血50ml,术后第1天病人即可进食,2~3d下床活动,术后5d左右可以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一疗效好、安全性大的微创手术,只要胆总管结石取挣、肝外胆总管无狭窄,都可以一期缝合,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涛;彭祥玉;雷俊阳;赵国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术中球囊扩张胆囊管胆道镜检查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48例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的应用经验.方法:常规胆囊切除术后,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经扩张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结果: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48例,完成纤维胆道镜检查或取石44例,成功率92%,无残留结石发生.结论: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操作简便、安全,提高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的成功率,是胆总管探查的重要辅助手段,获得可靠效果.

    作者:刘文勇;秦坚;戴谦诚;龚鼎铨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01例(187侧),术后系统换药,结合局部用药及鼻窦冲洗.结果:随诊6~18mo,其中治愈67例(66.3%),好转21例(20.7%),无效13例(13.0%).结论: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操作技术、术后系统换药,局部用药及冲洗,是提高内窥镜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曾立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下治疗

    目的:比较贲门失弛缓症的几种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使用Olympus GIF130电子胃镜、CRE球囊扩张器、A型肉毒碱、1%乙氧硬化醇,将21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行球囊扩张术、肉毒碱注射治疗及硬化剂注射.结果:硬化剂注射组每例平均注射2.67次,疗效明显差于球囊扩张组及肉毒碱注射组;但患者难以忍受球囊扩张所引起的剧烈疼痛,且危险性大.结论:LES内注射A型肉毒碱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安全可靠,不良反应极少;治疗费用低,且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郭世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简便雾化器加入2%利多卡因10ml雾化吸入局麻,与喉头喷雾器加入2%利多卡因咽喉喷雾3次,之后经环甲膜穿刺缓慢气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4~5ml的局麻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雾化吸入组麻醉时间为8~10nin,麻醉效果优良,优良例数为26,可和差例数为4,经环甲膜穿刺组麻醉时间为5~10min,麻醉效果优良例数19,可和差例数为11,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而且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患者易于接受,能减小操作对患者血压、心率、氧分压及心电的影响.结论:对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谭明旗;刘宏博;李晶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的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异丙酚、芬太尼後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观察BP、HR、RR、SPO2、病人入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病人术后感觉.结果:异丙酚对呼吸循环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均在正常范围;全部患者对手术经过均无痛苦回忆;术后病人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以异丙酚为主的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金娥;赵文翠;孙福先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宫腔内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TCR)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的临床经过、资源消耗情况、优点与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上述患者419例.其中DUB 89例,子宫内膜息肉98例,子宫肌瘤232例.267例行宫腔镜电切术,计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139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52例,宫腔镜子宫粘膜下及壁间内突肌瘤切除术76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组)152例.结果:TCR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尿道刺激症状,术后病率均较TAH组少,术后排气时间早,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宫腔镜手术的手术费高于TAH术,但抗生素、治疗费和其它费用低,每例的总医疗费也低.TCR组药费占医疗费的比例明显低于TAH组(16.63%:31.29%),手术费占医疗费的比例明显高于TAH组(44.67%:17.68%).结论:与TAH组相比,宫腔镜手术无切口,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100%在1d内排气,尿道刺激症状也少,术后病率低,使用抗生素少,药费低,占总医疗费的比例明显低于TAH术,总的医疗费也明显低于TAH术,因此宫腔镜手术还有价格上的优势,宫腔镜手术的效价比明显优于TAH术,故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将宫腔镜手术作为治疗有适应证宫内良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作者:夏恩兰;郑皖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微型超声探头在食管、胃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型超声探头(USP)在食管、胃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食管、胃疾病行USP检查并分析其特点.结果:经USP检查后确诊食管癌2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食管息肉2例,食管血管瘤1例,胃底静脉曲张4例,胃癌3例,胃息肉4例,胃平滑肌瘤4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胃壁外压迫4例.结论:USP检查能较好获得消化道管壁各层次的组织学影像特征,正确反映黏膜下肿瘤部位、大小、起源、深度及性质,判断癌肿侵犯深度,鉴别食管、胃疾病的良恶性,判断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后的疗效.

    作者:黄留业;周福润;刘运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BRG)的内镜诊断方法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46例具有返流症状的患者进行病史调查、内镜及组织学检查.结果:BRG内镜下多为全胃炎(58.8%),伴返流性食管炎(64.7%),消化性溃疡(47.1%)及有幽门变形及开闭失调(36.8%)者均较非BRG增多(P<0.05),内镜与组织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9.9%,在两者诊断不一致的患者中,部分属假性返流,部分为药物及酒精性胃炎.结论:内镜诊断BRG,需结合与返流相关的内镜影像及组织学综合分析,并重视病史的调查.

    作者:陈维顺;张选均;钟燎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的问题及对策(附71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对71例腹腔镜胆管探查患者,比较其胆管切开方法的差别,观察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分析一期缝合胆总管的结果.结果:71例中70例取出结石,全部病人痊愈.胆管壁直接尖刀切开、电凝胆管壁上的小血管后以专用尖刀或弯剪刀切开胆总管、从胆管穿刺针眼处直接电钩钩开部分胆管壁、超声刀分离胆管前壁后从穿刺针眼处切开胆管等四种胆管切开方法以后二种方法为方便快捷.行术中胆管造影发现胆管结石11例,全部为术前超声检查及术中观察胆管直径在8~11mm者.9例一期缝合胆总管,发生胆漏2例(为22.2%),明显高于放置T管组.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电钩直接钩开胆管壁是为方便快捷的胆管切开方法:术中胆管造影应选择性使用;直接缝合胆总管胆漏发生率较高,应严格控制使用.

    作者:胡明彦;陈斌;田爱林;石正军;林学军;戴少华;王建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游离体21例体会

    目的:介绍应用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内游离体的方法和操作体会.方法:连硬膜外麻醉下经膝前内、外侧入路置入镜头检查和器械操作,遵循一定程序进行关节镜检查以全面评估关节内部结构和避免遗漏游离体.镜下摘除游离体要全面查体、反复阅片,了解游离体的病因、性质、数目、大小、形态及位置,可运用膝关节屈伸活动和旋转角度的调整和进出水的控制,以利于捕捉游离体.必要时C型臂X光机透视判断游离体的位移情况,减少盲日性探查.结果:例随访6个月~28个月,平均18个月.16例关节疼痛消失;3例重度骨关节炎较术前疼痛明显减轻;2例大骨节病患者疗效不满意.所有患者未再发生关节交锁现象.结论:关节镜技术使检查和治疗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对于X线片不显示的游离体,甚至CT或MRI难以确认的游离体,皆可准确诊断并予摘除.关节镜手术具有对关节结构干扰小、组织创伤及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李晓声;周江南;雷光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胆源性腹痛的EUS检查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急性胆源性腹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日产Pentax彩色多谱勒线阵型内镜超声,对15例符合急性胆源性腹痛临床表现,但经B超、CT检查而不能确诊的患者行EUS检查.结果:EUS检查15例中,8例单纯胆总管单个结石、4例胆囊及胆总管泥沙结石、3例胆囊及胆总管浓缩胆汁(果冻状),均得到手术证实.结论:EUS对原因不明的急性胆源性腹痛是有诊断价值的,尤其对B超和CT检查胆总管及左右肝管不增宽的患者更有意义.

    作者:吴杰;舒细记;胡伟;李红燕;贾业贵;王综颖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2OOO例

    我院自1985~2000年共对26504例患者行内镜检查,检出各部位恶性肿瘤共2000例,均经活检或手术后大体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亚光;刘妍;崔彦芝;薛应才;张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内镜下HLE注射治疗Dieulafoy病

    目的:介绍并探讨内镜下HLE治疗Dieulafoy病的方法,总结、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内镜下注射高渗盐水+利多卡因+肾上腺素(HLE)治疗Dieulafoy病.结果:我院消化科自1997年3月~2001年10月对10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HLE注射治疗,其中Dieulafoy病18例,占16.82%,达到了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内镜下HLE注射是治疗Deulafoy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建平;沈云志;蒋伟;茹佩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主动中转开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主动中转开腹对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412例在腹腔镜下完成,中转开腹13例,中转开腹率3.1%.其中止血困难5例,未预计的卵巢恶性肿瘤3例,输尿管、膀胱损伤2例,盆腔严重粘连2例,腹膜代阴道失败1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遇到止血困难;未预计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损伤;盆腔严重粘连;实施新手术失败等超出术者处理能力时应适时主动中转开腹.

    作者:王春平;房木强;黄志欣;秦成路;罗光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