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用于冠心病人胃镜检查术的临床观察

尹玉卿;李胜德;桑清文;刘焕成;张立功;关善辉

关键词:异丙酚, 胃镜检查, 冠心病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对冠心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内科确诊需行胃镜检查术的36例门诊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三组(n=12),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Ⅰ组1mg/kg,Ⅱ组1.5mg/kg,Ⅲ组2mg/kg.观察评定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记录用药前后及病人清醒后SBP、DBP、HR、SpO2和ECG变化.结果:麻醉效果优良率Ⅰ组91.4%;Ⅱ、Ⅲ组均为100%,明显优于Ⅰ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三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BP、SpO2均见下降(P<0.05或0.01).Ⅱ组较Ⅰ组用药后下降明显(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ECG显示:Ⅰ、Ⅱ组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Ⅲ组有3例S-T段下移>0.05mv,2例出现室性早搏.病人清醒后离院时间Ⅲ组明显长于前两组(P<0.05).结论:异丙酚对冠心病人胃镜检查术也是非常适用的.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与剂量、注射速度有关.剂量应控制在1.5mg/kg为宜.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中转开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主动中转开腹对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412例在腹腔镜下完成,中转开腹13例,中转开腹率3.1%.其中止血困难5例,未预计的卵巢恶性肿瘤3例,输尿管、膀胱损伤2例,盆腔严重粘连2例,腹膜代阴道失败1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遇到止血困难;未预计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损伤;盆腔严重粘连;实施新手术失败等超出术者处理能力时应适时主动中转开腹.

    作者:王春平;房木强;黄志欣;秦成路;罗光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内窥镜室人员职业安全探讨

    内窥镜是近年来医院普遍开展的一项特殊的检查,它包括胃镜、肠镜、气管、支气管镜、膀胱镜以及胆道镜等.因内窥镜检查的特殊性使得其工作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危害因素之中如传染性病毒和细菌、化学消毒灭菌剂、乳胶手套的危害等,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映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血管镜在下肢静脉癌性血栓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管镜引导下局部化疗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性血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应用血管镜具有直视下三维成像及活检功能的先进性,直视下及活检诊断癌性血栓,同时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对癌性血栓给予局部化疗与溶栓,插管后注入5-Fu 0.5g,天普洛欣50万u,再用5-Fu lg24h均匀滴入,拔管前再注入天普洛欣50万u.结果:血管镜直视下及活检病理切片诊断癌性血栓并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局部化疗和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性血栓是可取的,12条患肢中有9条72h内完全消肿,治愈率75%,有2条腿部分消肿,总有效率达到91.7%.结论:血管镜在诊断下肢癌性血栓是有价值的,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局部联合溶栓和化疗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栓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因癌细胞的生长未能有效控制,该治疗仅在减缓病情发展和减轻症状起到一定作用,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林少芒;姚燕丹;胡以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高危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在我国已广泛开展.但对于老年人,或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的病人仍持谨慎态度,对于高危人来说LC手术同样具有相当的安全性,且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胆囊良性疾病手术治疗的首选.现总结我们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以期增加大家对高危病人LC的认识.

    作者:于良;赵双虎;张宏哲;王峰;邓天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病人随机分为4组:门诊治疗组(A组)26例,门诊对照组(B组)23例,住院治疗组(C组)22例和住院对照组(D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AL治疗.观察4组患者的疗效.结果: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1),C组疗效也明显高于D组(P<0.01),而A组与C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有时出现短暂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心率增快.大部分病例经1~2次BAL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BAL治疗支气管扩张感染,具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安全和可靠的优点,值得在门诊病人中推广.

    作者:江兴堂;江毅芳;苏静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游离体21例体会

    目的:介绍应用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内游离体的方法和操作体会.方法:连硬膜外麻醉下经膝前内、外侧入路置入镜头检查和器械操作,遵循一定程序进行关节镜检查以全面评估关节内部结构和避免遗漏游离体.镜下摘除游离体要全面查体、反复阅片,了解游离体的病因、性质、数目、大小、形态及位置,可运用膝关节屈伸活动和旋转角度的调整和进出水的控制,以利于捕捉游离体.必要时C型臂X光机透视判断游离体的位移情况,减少盲日性探查.结果:例随访6个月~28个月,平均18个月.16例关节疼痛消失;3例重度骨关节炎较术前疼痛明显减轻;2例大骨节病患者疗效不满意.所有患者未再发生关节交锁现象.结论:关节镜技术使检查和治疗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对于X线片不显示的游离体,甚至CT或MRI难以确认的游离体,皆可准确诊断并予摘除.关节镜手术具有对关节结构干扰小、组织创伤及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李晓声;周江南;雷光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的问题及对策(附71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对71例腹腔镜胆管探查患者,比较其胆管切开方法的差别,观察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分析一期缝合胆总管的结果.结果:71例中70例取出结石,全部病人痊愈.胆管壁直接尖刀切开、电凝胆管壁上的小血管后以专用尖刀或弯剪刀切开胆总管、从胆管穿刺针眼处直接电钩钩开部分胆管壁、超声刀分离胆管前壁后从穿刺针眼处切开胆管等四种胆管切开方法以后二种方法为方便快捷.行术中胆管造影发现胆管结石11例,全部为术前超声检查及术中观察胆管直径在8~11mm者.9例一期缝合胆总管,发生胆漏2例(为22.2%),明显高于放置T管组.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电钩直接钩开胆管壁是为方便快捷的胆管切开方法:术中胆管造影应选择性使用;直接缝合胆总管胆漏发生率较高,应严格控制使用.

    作者:胡明彦;陈斌;田爱林;石正军;林学军;戴少华;王建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顺行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顺行输尿管镜取石治疗因ESWL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取石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4例此类病人采取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顺行输尿管镜取石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为一期取石,结石清除率100%,术中平均出血50ml、手术时间75min、住院8d,无大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顺行输尿管镜取石治疗ESWL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取石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既安全而且效果好.

    作者:刘靖辉;唐胜勇;李吉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一种新的腹腔镜下打结方法

    腹腔镜下打结不象传统开腹手术那样便捷,初学者常感困难.我们将腹腔镜腔内外打结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发明了一种新的腹腔镜下打结方法,操作简单,打结速度快,并于2001年4月~2001年9月,使用该方法完成腹腔镜子宫切除25例,附件切除10例,阑尾切除3例,手术均成功,提高了手术速度,无术后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永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对腹水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对腹水影响的可能原因.方法:筛选出46例确诊病人,进行套扎治疗1~2次,共56例次,并观察初次套扎与再次套扎者腹水产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次套扎者46例,腹水增加者18例,发生率39.1%;再次套扎者10例,腹水增加者8例,发生率80.0%.经x2检验,P<0.05.结论: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引起腹水增加的原因可能与套扎后门静脉压力升高有关.

    作者:徐建玉;李昌平;陈拥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2OOO例

    我院自1985~2000年共对26504例患者行内镜检查,检出各部位恶性肿瘤共2000例,均经活检或手术后大体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亚光;刘妍;崔彦芝;薛应才;张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异丙酚用于冠心病人胃镜检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对冠心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内科确诊需行胃镜检查术的36例门诊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三组(n=12),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Ⅰ组1mg/kg,Ⅱ组1.5mg/kg,Ⅲ组2mg/kg.观察评定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记录用药前后及病人清醒后SBP、DBP、HR、SpO2和ECG变化.结果:麻醉效果优良率Ⅰ组91.4%;Ⅱ、Ⅲ组均为100%,明显优于Ⅰ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三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BP、SpO2均见下降(P<0.05或0.01).Ⅱ组较Ⅰ组用药后下降明显(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ECG显示:Ⅰ、Ⅱ组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Ⅲ组有3例S-T段下移>0.05mv,2例出现室性早搏.病人清醒后离院时间Ⅲ组明显长于前两组(P<0.05).结论:异丙酚对冠心病人胃镜检查术也是非常适用的.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与剂量、注射速度有关.剂量应控制在1.5mg/kg为宜.

    作者:尹玉卿;李胜德;桑清文;刘焕成;张立功;关善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简便雾化器加入2%利多卡因10ml雾化吸入局麻,与喉头喷雾器加入2%利多卡因咽喉喷雾3次,之后经环甲膜穿刺缓慢气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4~5ml的局麻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雾化吸入组麻醉时间为8~10nin,麻醉效果优良,优良例数为26,可和差例数为4,经环甲膜穿刺组麻醉时间为5~10min,麻醉效果优良例数19,可和差例数为11,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而且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患者易于接受,能减小操作对患者血压、心率、氧分压及心电的影响.结论:对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谭明旗;刘宏博;李晶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胃镜下见双幽门1例报道

    1病例资料 男,65岁,农民,因反复上腹胀痛伴呃气及消化不良2月来我科就诊.既往史:20+年前曾有呕血、解柏油样便史,以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给予相应治疗,病愈,未行胃镜检查;无手术史.

    作者:杨建兴;牟晓霞;曾佐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微型超声探头在食管、胃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型超声探头(USP)在食管、胃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食管、胃疾病行USP检查并分析其特点.结果:经USP检查后确诊食管癌2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食管息肉2例,食管血管瘤1例,胃底静脉曲张4例,胃癌3例,胃息肉4例,胃平滑肌瘤4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胃壁外压迫4例.结论:USP检查能较好获得消化道管壁各层次的组织学影像特征,正确反映黏膜下肿瘤部位、大小、起源、深度及性质,判断癌肿侵犯深度,鉴别食管、胃疾病的良恶性,判断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后的疗效.

    作者:黄留业;周福润;刘运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腔镜在困难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复杂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某些手术技术细节.方法:对一组连续13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76例由于反复或急性炎症导致局部病变复杂,不同程度增加LC的难度.所有病人均在全麻下接受气腹LC.结果:4例(2.9%)中转开腹.其余术后恢复顺利,第4~5d出院.随访2~1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腹腔镜应用于复杂或高难度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能更充分地发挥LC的微创优势.

    作者:杨学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关闭术(附60例报告)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下疝环关闭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月1月~2000年12月采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关闭术60例,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岁.右侧48例,左侧12例,双侧6例.结果: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0min,平均20min.住院2~3d出院.术后随访1~5年,复发1例,复发率1.5%.结论:小儿腹腔镜下疝环关闭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剑;廖富强;陈矢明;张志刚;李志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配合体会

    腔镜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能把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起来,达到治疗、美观,微创的效果.由于颈部器官解剖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手术气腹空间小,操作难度大,要求操作者要有熟练的镜下操作技巧及相关的良好配合.

    作者:熊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Olympus TJF-240型及Fujinon ED-200XU型电子十二指肠镜、黄斑马导引丝、聪明刀等对116例患者进行ERCP/EST治疗,其中并发症有胰腺炎(8/116),胆管炎(2/116),出血(3/116)皮下气肿(1/116)等,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病因分析及治疗.结果:回顾116例EST的体会,结合文献,总结EST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结论:通过提高EST的综合操作水平,并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EST的并发症.

    作者:梁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纤维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附82例)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8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取出结石69例,无结石10例,胆总管一期缝合79例,取石失败中转开腹3例;手术平均时间90min,平均出血50ml,术后第1天病人即可进食,2~3d下床活动,术后5d左右可以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一疗效好、安全性大的微创手术,只要胆总管结石取挣、肝外胆总管无狭窄,都可以一期缝合,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涛;彭祥玉;雷俊阳;赵国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