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398例分析

蒋晓飞

关键词:胆管造影术,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间398例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40例,胆囊管内结石3例,胆道畸形54例,胆道损伤6例.均予相应治疗,无死亡.结论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能显著降低胆道结石残留和及时发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治疗腹部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诱因及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患者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诱因及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结果诱因包括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3例,严重腹腔感染或急性重症胰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8例.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8例,重度营养不良32例,低钾血症14例.呼吸衰竭发生在术后(4.08±2.45)d,机械通气维持时间(21.66±21.42)d.死亡33例(36.3%),撤机成功58例(63.7%).结论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应合理实施机械通气并调整撤机策略,避免机械通气依赖.及时处理原发病,有效控制腹腔感染,积极进行对症与支持治疗是影响机械通气成败的因素.

    作者:丁士芳;周炜;翟茜;陈晓梅;王可富;李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肝硬化合并胆道疾患的胆囊切除:附40例报告

    目的总结肝硬化胆囊切除的危险性及经验教训.方法对40例肝硬化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完成了胆囊切除手术.术中胆囊床破裂大出血4例,胆囊床广泛渗血11例;此15例应用带蒂大网膜填塞胆囊床止血术成功,术后未再出血.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多1例>10 000mL.6例术后出现腹水.无胆道损伤.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15d.结论术中出血和胆道损伤是肝硬化胆囊切除的主要危险;带蒂大网膜填塞胆囊床止血法是较好的止血方法.

    作者:陈波;何生;邓靖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老年人胆源性脓毒症影响因素分析

    为探讨老年人胆源性脓毒症影响因素分析,统计治疗胆石症经术后证实年龄在60岁以上1 80例,其中合并胆源性脓毒症30例.合并疾病:伴糖尿病6例,冠心病10例,脑血栓后遗症3例,慢支合并肺气肿4例.发病24h内手术18例(60.0%),24~48h内手术6例(20.0%),72h以上手术6例(20.0%).手术方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5例,其中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9例,同时行胆囊切除10例,胆囊造瘘6例;经内镜行鼻胆管引流(ENBD)5例.术后在保证外科疾病术后液体、能量的情况下,兼顾内科疾病的处理,输液速度控制在心、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3 mL/min.术后并发ARDS 2例,心肺功能衰竭6例,肾功衰竭6例,糖尿病昏迷4例,发病时间在术后24~48 h.死亡6例,死亡原因为心肺功能衰竭.24例痊愈出院.结论提示年龄、发病时间、合并内科疾病,尤其是冠心病、肺部疾病危险大.对老年胆源性脓毒症患者诊断及治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有效的抗菌素治疗,预防内科疾病加重,保持内环境稳定.

    作者:刘喜才;宋清斌;张灿刚;池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脾肿瘤56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年间56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39例,其中确诊为脾囊肿25例,血管瘤9例,错构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炎性假瘤1例,其中4例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和1例脾错构瘤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余均行脾切除术;除5例失访外预后均良好.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瘤2例,网织细胞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型1例;其中1例行坏死感染引流术,1例行脾胰体尾联合切除,其余均行脾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随访者8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3例,3年存活1例,4例手术后1年内死亡.脾脏转移癌5例,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主张行脾部分切除术.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周建平;董明;何怡欣;李继光;郭克建;田雨霖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抑癌基因FHIT和PTEN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为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与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原发性胆囊癌和25例慢性胆囊炎中PTEN和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示在胆囊癌中,FHIT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15/53)和43.4%(23/53),而在2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FHIT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22/25)和100%(25/2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P<0.05),而PTEN蛋白的表达则与Nevi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P<0.05).提示抑癌基因FHIT,PTEN的低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FHIT,PTE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作者:陈钢;徐迈宇;刘峰;易继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部多器官的快速整体切取与胰腺修整方法的改进

    笔者对供体腹部多器官整体切取及胰腺修整技术进行了改进.采用单腹主动脉灌注腹部器官,并在胰腺血管构建中重建胃十二指肠动脉.整体切取的器官移植后功能完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提示单腹主动脉灌注技术可以保证腹部多器官切取及联合应用的要求,胃十二指肠动脉的重建有利于胰腺血运的保证.

    作者:贺志军;齐海智;苗雄鹰;司中州;李一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3例,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44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17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胆囊部分切除4例,胆囊造瘘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8例,双侧胸腔积液1例,胃穿孔上消化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68例中67例痊愈,1例死亡.笔者体会,老年急性胆囊炎确诊后若无手术禁忌证当及早手术治疗.

    作者:陈占斌;邓伟均;雷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特点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结石伴发肝胆管癌的发生率为11.8%.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该合并症术前诊断困难,术前能明确诊断者仅占11.1%.根治性切除率仅占51.8%,根治性切除者预后较未切除者为好(P≤0.05).结论长期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易合并胆管癌,该病早期诊断困难,疗效差,预后不良,因此,肝胆管结石,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应及早手术.对于术中确诊为肝胆管癌者,应争取行根治性切除,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胡雪峰;袁喆;牟洪超;郭鹭;周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398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间398例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40例,胆囊管内结石3例,胆道畸形54例,胆道损伤6例.均予相应治疗,无死亡.结论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能显著降低胆道结石残留和及时发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蒋晓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意外胆囊癌的治疗

    回顾分析14年间8 10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中意外胆囊癌(UGC)31例的治疗情况.随访结果显示15例不同术式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平均生存2年,仅行内引流或外引流1 2例平均生存7个月.作者认为对MC中的UGC应积极行根治性切除术.

    作者:张光全;徐荣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胆肠吻合不放支撑引流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不放支撑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比较52例高位胆管空肠吻合不放支撑引流管患者(A组)和56例放置支撑引流管患者(B组)的临床治疗恢复过程、术后随访和再手术情况.结果 A组的胆瘘发生率为5.8%(3/52),B组为3.6%(2/5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禁食、治疗用药和住院时间A组较B组短(P<0.01);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水电紊乱A组较B组低(P<0.05).术后随访A组和B组的胆管炎发作、结石再发、腹腔粘连和再次手术分别为4.4%,20.4%(P<0.05);2.2%,8.16%(P>0.05);4.4%,20.4%(P<0.05);2.2%,16.3%(P<0.05).B组的8例再手术中有4例再发结石,5例次胆肠吻合口炎性增生、硬化.结论改进和提高胆肠吻合技术,不放支撑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近远期疗效佳,患者易接受.

    作者:范作升;李杰;李兆然;居建华;杜守业;王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低压CO2气腹下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探讨低压CO2气腹条件下对老年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对40例老年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低压气腹(A)组和常压气腹(B)组,分别建立1 0mmHg和1 5mmHg气腹后开展LC,检测术前及术后24h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示:(1)两组患者均较顺利完成手术.(2)术后24h时,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查示肺活量、用力肺活量、1秒率、呼气流速峰值及大分钟通气量(MVV)均显著低于术前24 h时(P<0.01,P<0.05).(3)术前及术后24h时,除A组手术前后MVV差值显著高于B组外(P<0.05),其他指标的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4)动脉血pH,PaO2及PaCO2在手术前后及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低压CO2气腹条件下行LC可能改善老年患者肺功能,但这种改善作用是有限的,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并不大.

    作者:刘琰;倪勇;王成友;张敏杰;黄文坚;杨新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探讨

    分析15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资料.15例胆总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直径1.0~2.0 cm,胆管壁略厚,无水肿,取尽结石并明确胆管下端畅通后,不放T管直接一期缝合.术后均未发生胆瘘或黄疸等并发症,疗效满意.笔者就基层医院在缺乏胆道镜辅助的情况下如何正确把握一期缝合的指征作一初步的探索,认为基层医院在恰当选择病例、正确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一期缝合术式.

    作者:王维冬;龚长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努力提高胆囊癌的诊治水平

    原发性胆囊癌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因其预后极差而倍受关注.当前诊治中令人困惑的问题仍然是早期病例少,术前误诊高,切除率低,预后黯淡.

    作者:石景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防治

    对近8年来收治3 520例腹腔镜切除术后并发胆漏1 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5例均经腹腔引流治愈.腹腔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关键在预防,放置引流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绍忠;周荣军;陈曼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与治疗(国内文献综述)

    综述国内有关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的文献.结果显示医源性胆管损伤主要发生在胆囊切除术.加强对胆管损伤的预防,充分掌握胆管损伤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和有效处理是降低胆管损伤危害的关键.

    作者:李树吉;张秀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儿小网膜囊状淋巴管瘤1例

    患者男,3岁.因间歇性腹痛1个月余入院.体查: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磁共振检查示:右腹腔巨大良性囊性占位,性质待定.彩超检查示:肝肾间隙探及一大小约90mm×43mm×78mm的囊性包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可见许多分隔光带,呈多房状,囊内液区透声尚可;与胆囊及胃紧挨但边界清楚.择期在全麻下行手术.术中见囊肿位于小网膜,呈多房状,大小约15 cm×10cm×5 cm,囊壁透明菲薄,内含淡黄色清亮囊液,与肝左叶脏面包膜、胃小弯、贲门及食管下段右侧粘连致密,并于胃、胰之间(网膜囊内)突向下方,胃左动静脉被包绕其中,遂行囊肿切除术.

    作者:林得志;周松;郑硕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附41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1997~2005年收治的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病死率等资料,其中早期手术13例,非手术治疗后中转手术5例.治愈33例,治愈率80.5%.其中手术治疗18例,治愈12例,手术治愈率66.7%;非手术治疗23例,治愈21例,非手术治愈率91.3%.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应强调以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对有早期手术指征和中转手术指征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龚爱民;康健;田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12例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有高热19例(17.0%),黄疸8例(7.1%),右上腹包块11例(9.8%),腹膜炎体征26例(23.2%);并发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1例(9.8%),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例(4.5%),感染性休克6例(5.4%).112例均手术治疗,术中发现9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胆囊坏疽79例,坏疽并穿孔16例,穿孔者占16.8%;17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中胆囊坏疽8例,坏疽并穿孔 9例,穿孔者占52.9%.112例中行胆囊切除术86例,胆囊大部切除术18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5例,胆囊造瘘术3例.治愈104例(92.9%),死亡8例(7.1%),治愈104例中出现术后并发症9例(8.7%).病理报告均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结论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应尽早诊断,合理处理并存病,应争取在起病后24h内(或入院后的短时间内)内急诊手术,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力;王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犬胆管腔内放射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γ射线对犬BCL-2基因的影响及其与胆管壁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将103钯(103pd)放射性支架和普通支架分别植入犬的肝外胆管内;取出胆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γ射线诱导的胆管壁凋亡增殖平滑肌细胞中的BCL-2基因,并检测凋亡细胞数量,计算机图象检测系统检测两组胆管腔面积.结果 103pd支架组胆管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较普通支架组为弱;BCL-2基因低表达组犬胆管出现增殖平滑肌细胞明显凋亡;肝外胆管无明显狭窄;BCL-2基因高表达组胆管未出现增殖平滑肌细胞明显凋亡,而肝外胆管有明显狭窄.结论实验犬BCL-2基因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和细胞对辐射敏感性有关;103pd放射性支架通过降低BCL-2基因表达,促进胆管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肝外胆管狭窄.

    作者:何贵金;鞠光;高沁怡;许书河;高红;姜维国;蒋涛;戴显伟;马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