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附40例报告)

何跃明;吕新生;黄建华;艾中立;刘志苏;雷道雄;钱群;孙权;王波涌;江从庆;袁玉峰

关键词:胰腺炎/并发症, 真菌感染/并发症, 急性病, 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对比1994年1月~2001年12月SAP合并真菌感染(真菌组)和单纯细菌感染(细菌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真菌组40例,细菌组84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因、APACHE I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真菌组住院时间明显比细菌组长(P=0.044);糖尿病、SAPII级、多次手术、肠和/或胆瘘与真菌感染相关;真菌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细菌组(P=0.02).结论糖尿病、SAPII级、多次手术、肠和/或胆瘘是SAP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子;真菌组的死亡率明显增高.胰外器官真菌感染多见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不明原因的意识改变、大出血应高度怀疑真菌感染.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切除治疗胰头癌

    目的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肿瘤侵犯门静脉的胰头癌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的切除及门静脉对端吻合.结果门静脉阻断时间平均为26.7min(20~37min);同时清扫腹膜后重要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手术后6例顺利恢复;1例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经抗炎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侵犯门静脉系统的胰头癌,施行含门静脉在内的联合切除术可提高胰头癌手术切除率.

    作者:彭承宏;刘颖斌;吴育连;方河清;江献川;陆才德;史留斌;李松岗;唐喆;彭淑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治疗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和内镜治疗的32例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行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16例,胃大部切除及Billroth Ⅱ式胃空肠吻合术8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27例随访5月~8年,其中症状消失者20例,缓解者7例.结论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治疗本病较满意的外科手术术式,EST已成为治疗本病有效的新方法,但对憩室内乳头采用前法较安全.

    作者:王勇强;杨汉新;陈丽华;宋念;严修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胰腺缺血再灌注加微球栓塞诱导鼠胰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I/R)加微球栓塞对病理大鼠的胰腺癌形态学和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二甲基苯并蒽(DMBA)置入鼠胰腺尾部被膜下的实质内,待胰腺肿瘤形成后,随机分为4组:A组即正常对照组;B组即胰腺癌对照组;C组即胰腺癌缺血组;D组即胰腺癌I/R组;E组即胰腺癌I/R加微球栓塞组.14 d后观察病理改变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ISEL)检测凋亡指数(AI).结果 E组的AI与D组,C组和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E组肿瘤体明显缩小,与D组和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E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并且出现广泛的坏死和出血.结论胰腺癌缺血再灌注和微球栓塞可诱发肿瘤坏死,且其细胞凋亡的程度明显大于单纯的胰腺癌缺血组或胰腺癌缺血再灌注组.

    作者:SALEH A;Ahmed;秦仁义;邹声泉;裘法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胰头癌侵犯胰后大血管的处理

    目的探讨胰头癌侵犯胰后大血管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切除受侵犯血管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25例胰头癌及1例复发性十二指肠癌胰后大血管受侵犯者.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胰瘘4例,胆瘘2例,均经保守疗法治愈.无血管手术并发症发生.26例获随访2.5~6.5(中位时间4.5)年,平均生存期为5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1%,88.4%和57.5%.结论 (1)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作为术前诊断血管受侵犯的实用、可靠方法.(2)胰头癌侵犯血管时,应积极采用切除受侵犯血管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手术方法合理、安全、有效、可行,能提高5年生存率.

    作者:郑英键;邹鸿琪;尹美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AHN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病理改变.方法制作AHNP并ALI的动物模型,观察胰腺及肺脏的功能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模型制作后1 h胰腺出现肿胀、充血,12h后出现典型的AHNP病理改变,同时发现肺组织结构及功能改变,表现为PaO2明显下降、PaCO2升高,肺组织含水量增加,镜下可见肺间质及肺泡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出血,肺泡细胞出现空泡化、脱落及衰变等典型的ALI病理改变.结论该模型符合AHNP并发ALI的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AHNP并发ALI病理过程相似,可用于AHNP并发ALI的机理和药效评估的研究

    作者:罗昆仑;何振平;杨敖霖;李界明;韩本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GAP)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09例G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及结论按壶腹部有无梗阻及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将GAP分为4型并用不同方法处理:(1)轻症非梗阻型,以非手术治疗为主;(2)轻症梗阻型,自发病起观察约36 h,如梗阻仍未解除需早期手术,如梗阻解除则继续非手术治疗;(3)重症非梗阻型,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并按胰腺坏死是否并发感染决定其是否手术;(4)重症梗阻型,宜行EST及时解除梗阻,如无此条件,应在短期支持治疗后早期手术.注意:非手术治疗中如出现胆囊或胆道化脓性炎症宜早期手术;经非手术治疗度过急性期的患者,应限期手术解决胆石病.

    作者:王晓松;葛春林;郭仁宣;郭克建;何三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例急性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施行胃空肠吻合加迷走神经干切断术,无手术并发症;1例施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行胃空肠吻合术,因同时伴有胆总管下段坏死,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及胆汁瘘,经非手术治疗痊愈.2例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要提高对急性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梗阻的认识,及时诊断.如需手术治疗,以行迷走神经干切断加胃空肠吻合为宜.

    作者:屈新才;肖谷欣;郑启昌;王春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附40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对比1994年1月~2001年12月SAP合并真菌感染(真菌组)和单纯细菌感染(细菌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真菌组40例,细菌组84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因、APACHE I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真菌组住院时间明显比细菌组长(P=0.044);糖尿病、SAPII级、多次手术、肠和/或胆瘘与真菌感染相关;真菌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细菌组(P=0.02).结论糖尿病、SAPII级、多次手术、肠和/或胆瘘是SAP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子;真菌组的死亡率明显增高.胰外器官真菌感染多见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不明原因的意识改变、大出血应高度怀疑真菌感染.

    作者:何跃明;吕新生;黄建华;艾中立;刘志苏;雷道雄;钱群;孙权;王波涌;江从庆;袁玉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阴囊内巨大脂肪瘤1例

    患者男,78岁.右侧阴囊无痛性,渐进性增大肿物伴下坠感3年.因影响行走于2001年1月10日入院.体查:右侧阴囊明显增大,右阴囊内可触及约20cm×15cm×14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无囊性感,无压痛,右侧睾丸附睾触不清,透光试验阴性.

    作者:高国珍;石长江;高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TNF-α,IL-1β在胰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在急性胰腺炎时对脑组织损害的影响,从而阐明胰性脑损害的发病机制. 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以建立鼠的急性胰腺炎模型,并用生理盐水,TNF-α,IL-1β,TNF-α加IL-1β等试剂预处理.5h后处死动物,检查胰腺、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 结果经炎性细胞因子预处理后,脑组织含水量,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显著增加(p<0.05),脑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加重;而各组胰腺炎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参与和促进了急性胰腺炎时脑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成俊;周亚魁;陈纪伟;史海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抑癌基因DPC4/SMAD4的缺失表达与胰腺肿瘤的关系

    目的综述DPC4/SMAD4的缺乏表达与胰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并综述成文.结果与结论 DPC4/SMAD4是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第18号染色体长臂18q21.1的位置.它编码的蛋白SMAD4参与了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细胞内信号传导.SMAD4是信号传递蛋白SMADS的功能活动中心.DPC4/SMAD4基因的缺失表达与胰腺癌发病密切有关.

    作者:唐朝晖;邹声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人SAP 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SAP具有如下特点:(1)病理变化异常迅速,病情急剧恶化;(2)伴发病多(57.6%),且多为心血管系统疾病;(3)休克出现早而多见(39.4%),极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4)并发症发生率高,特别是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高(93.9%);(5)死亡率高(本组保守治疗死亡率55.6%,手术治疗死亡率60%).结论老年SAP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确定老年SAP的治疗对策时必须充分重视其临床特点,尽可能采取非手术治疗;对确需手术治疗才能逆转病情的病例,应选择手术打击小、引流彻底的术式.

    作者:张继红;戴丽华;古立诚;陈国忠;吴良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发性毛细胆管破裂1例

    患者男,70岁.因突发上腹痛16h伴黄疸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8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30/85mmHg,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心肺(-).腹略膨隆,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卫,以右上腹为著,肝脾肋下来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白细胞9.5×109/L,中性0.92.尿常规:尿糖(+ + +),胆红质(+ +),蛋白(+ +).血淀粉酶934.9苏氏U/dl,尿淀粉酶614.9苏氏U/dl.立位腹平片:未见隔下游离气体,肠管轻度扩张积气影.

    作者:王斌;许元弟;吴宝音;曹双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脾外伤脾部分切除术中的改进

    目的探讨采用脾部分切除治疗脾外伤时的安全有效而方便的方法.方法对16例GallⅢ级外伤性脾破裂病人采用脾动脉干束带式阻断、锐性楔形离断法行脾部分切除术.结果脾动脉干阻断至脾部分切除结束时间为30~40min,保留脾脏颜色正常,保留原脾的1/3~2/3体积,术后无继发性出血,16例均治愈.结论在行脾部分切除时采用脾动脉干束带式阻断、锐性楔形离断法具有控制出血彻底、不损伤胰尾、操作方便、手术简单、时间短、术后无继发性出血等优点;尤其是伤及脾门处的损伤较手控法或钳夹法更具优势.

    作者:吴文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胰腺癌细胞凋亡与bcl-2,bax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的bcl-2和bax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与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对30例胰腺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胰腺癌切片中的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同时应用TUNEL法测定胰腺癌细胞原位凋亡情况.结果高分化腺癌的凋亡指数(AI)为(5.70±1.21)%;中低分化腺癌为(6.80±2.01)%.AI与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关系(r=- 0.5583,P<0.05 ).结论 bcl-2和bax在胰腺癌细胞凋亡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吴晓康;吴育连;郑樟栋;吴荣进;楼善贤;王丽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胎肝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

    目的探讨胎肝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效果,以及胎肝细胞移植诱导糖尿病受者鼠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胰岛细胞组及肝细胞胰岛细胞联合移植组.将SD胎鼠的胰岛细胞移植于受者浆膜下,观察受者鼠的糖尿病病情变化及免疫状态.结果移植后58.8%(20/34)动物糖尿病得到缓解.联合移植组移植胰岛细胞存活期较胰岛细胞组明显延长(P<0.01);移植后1周,联合移植组血清胰岛细胞肽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细胞组和糖尿病对照组(P<0.01);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联合移植组显著低于胰岛细胞组(P<0.001).结论胃浆膜下是大鼠胰岛移植较理想的移植部位;肝细胞移植可以明显延长移植胰岛细胞的功能存活期,并诱导受者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

    作者:李小荣;陈道瑾;吕新生;韩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经腹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目的探讨经腹行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2例,女9例.年龄15~52岁.病程1~20年.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X线钡餐检查均见食管下段、贲门呈鸟嘴样狭窄.手术均经腹完成,食管肌层切开4~6cm,贲门胃底肌层切开约0.5~1cm,再用1号丝线仔细修补食管裂孔和膈食管韧带.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早期并发症.随访17例,痊愈14例,好转3例.并发有反流性食管炎2例.结论改良Heller手术可以经腹完成,比经胸手术有明显的优点,无需附加抗反流手术,但必须用丝线仔细修补食管裂孔和膈食管韧带.

    作者:宋庆青;张应荣;周政;王雅军;魏端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7例AP患者入院后即行常规治疗加全身较大剂量山莨菪碱及中药煎剂治疗,对腹痛、腹胀控制不佳或出现肾功能、血液动力学异常等25例(加强治疗组)加行1%利多卡因经肾脂肪囊入路封闭胰周区域加稀碘复液灌肠术.结果 77例AP 患者均痊愈,平均住院天数 (9±2.5)d,无转化为重症AP 者,未出现并发症者;其中3例胆源性AP病例由于感染控制不佳而行手术治疗.结论上述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防治AP的继续发展,患者预后好、住院时间短.

    作者:孙君军;郑启昌;吕红霞;朱天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害18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诊断.方法对18例SAP并发ALI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次动脉血气分析中,同时伴有低氧血症19例次(41.3%);不同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38例次(82.6%).全组因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2例(11.1%).结论 SAP病人易发生ALI,当并发ARDS和MOF时病死率明显升高.

    作者:刘亚光;潘建军;牛力春;严琦敏;宋波;李阳;张文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对鼠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外源性类生长抑素善宁治疗后SD大鼠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变化. 方法诱导大鼠胰腺癌模型, 模拟临床使用善宁治疗鼠胰腺癌, 于治疗后的第14d获取标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胰腺癌细胞凋亡状况.结果善宁治疗后, 胰腺癌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增高,但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善宁对胰腺癌肿瘤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延光;冯来运;冯上利;肖莉;刘正人;秦仁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