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菊
护理人员手卫生的质量对于医院控制感染相当重要.文章阐述了目前影响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的主要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作者:温慧敏;林平冬;李嫣然;冷英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作用.方法 将300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气、深呼吸,并于训练期间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测量呼吸困难情况及耐受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呼吸困难得分、心率、6 min步行距离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收缩压改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呼吸训练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作者:杨满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养老机构护理管理现状,探讨提升养老护理管理的可行对策.方法 对成都市31所养老机构进行走访调研.结果 分级护理标准不统一,分级护理管理缺乏科学性;护理质量评估工具、评估者及评估内容缺乏统一标准;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结论 成都市应建立、完善养老护理服务规范,加强养老护理管理,促进养老护理质量提升.
作者:张一敏;陈玥颖;夏向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应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肠造口患者病历中描述护理问题以及干预措施的记录,通过交叉映射法分别比较提取的记录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和干预系统之间的概念吻合程度.结果 从141份肠造口患者的病历记录中共提取出4 401条护理问题和干预措施,其中1 740条(39.54%)记录与奥马哈系统的概念完全吻合,2 325条(52.83%)部分吻合,336条(7.63%)不吻合.护理问题的分布集中在生理领域,其次是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心理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出现的护理措施涉及到奥马哈干预系统中所有干预方向的60.00%(45条)、干预类别的100.00%(4种).结论 奥马哈系统与肠造口患者病历记录的概念吻合度较高,可通过适当的调整应用于此类患者,指导其护理实践.
作者:陈飞;张咏梅;韦秀碧;陈幸幸;刘艾;任娜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肿瘤科临床护士对于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角色职能的认同程度及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为国内设置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必要性、应承担角色的职能以及培养对象的选拔条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认知状况调查与能力评价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11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科临床护士认同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临床实践者、教育咨询者、协调者、管理者、研究者5个角色职能,但认为自身的协调能力、临床实践相关能力、教育咨询相关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伦理决策能力与成为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尚有距离.结论 尽管肿瘤科临床护士对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角色职能较为认同,但是其对相应的自身能力评价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锻炼.
作者:赵艺媛;翁庚;路潜;丁玥;杨萍;庞冬;金三丽;陆宇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在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102名临床护士通过“书写表达积极情绪”的方式进行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干预8周后护士主观幸福感总分和自我效能感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对护士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有促进作用,也为护理管理者加强对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支持提供了思路.
作者:田荣辉;蒋维连;胡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母乳喂养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订母乳喂养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版和孕产妇版,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结果 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得分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提高(P<0.01或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助于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有助于纯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作者:魏硕华;李艳玲;朱桂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实施人工耳蜗治疗患儿父母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制订健康教育内容,建立合理的院内、院外健康教育方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对两组患儿父母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患儿父母症状自评量表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在出院当天及出院后1个月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P<0.01);医学应对问卷中回避因子出院1个月时评分,时间、交互及组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人工耳蜗患儿父母的负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刘霞;陈海燕;夏英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新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3.0心脏病模块中文版对患儿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得分为(39.99±6.08)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家长年龄和家长文化程度(P<0.01).结论 新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较低,对家长应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尤其应对年轻家长以及低文化水平的家长投入更多的关注.
作者:郭云霞;吴霞;岳新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肿瘤医院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现状与同情心疲乏程度,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肿瘤医院456名临床一线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和同情心疲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医院护士职业价值观评分为(111.43士10.53)分,同情心疲乏评分为(103.03±9.31)分;职业价值观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与同情心疲乏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肿瘤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着重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降低同情心疲乏程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康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县级综合公立医院急诊护士遭受医院暴力事件的状况.方法 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对江苏省6所县级公立医院的179名急诊护士遭受的医院暴力事件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96.65%的急诊护士在过去12个月中遭受过医院暴力,多为辱骂和威胁.发生医院暴力地点多为急诊抢救室、输液中心,时间多为前夜班,施暴的原因多为对护士的技术不满意、候诊时间长、不合理要求被拒绝;医院暴力事件发生后护士的应对方式多为忍让回避、耐心解释,大多数护士感觉委屈、气愤和工作热情下降等.结论 县级公立医院急诊护士的医院暴力发生率较高,管理者必须予以重视,注重预防并积极干预,从而降低医院暴力的发生率,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作者:樊霞云;孙国珍;陈娟;环小琴;石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扁平化护理模式下对低年资护士任责任护士的风险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对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发现实施扁平化护理模式病房中低年资护士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通过制度修订与落实,改变培训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等措施进行风险控制,比较控制前后低年资护士风险发生情况.结果 在实施风险控制后,低年资护士护理风险发生率下降(P<0.01),患者评估缺陷风险发生率较风险控制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 应用扁平化护理模式降低了低年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和质量.
作者:胡建利;盛芝仁;周红娣;陈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前,广泛应用的输液器具工作原理为重力输液,在转运途中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同步移动并高举液体,给灾害救援带来不便,并造成人力浪费;而微量泵需要电力支持,很难满足灾害救援中大批量伤员紧急转运的要求.为此,设计制作了一种便携式正压力输液装置.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珍;支晨;蔡伟萍;李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哈尔滨市4所医院263名临床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及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总均分为(3.94士0.46)分,共情能力总均分为(2.74士0.37)分.医院等级、观点采择是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受其共情能力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多途径为护士创造再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其共情能力,进而提高其临床沟通能力.
作者:刘丽双;杨玉辉;徐文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个案管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12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患者接受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和随访期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验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手术个案管理,有助于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作者:张玉琴;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于实训的基础护理学教学对大专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52名大专护生,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7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式,试验组采用基于实训的基础护理学教学,实施前后分别用支持性沟通量表测评两组大专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结果 实施教学后试验组大专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教学后试验组大专护生人际沟通能力高于实施前(P<0.01或P<0.05).结论 基于实训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大专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作者:段艮芳;何海燕;周万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造口患者进行信息化管理.方法 开发造口护理信息管理的应用软件,对76例造口皮肤并发症患者进行实践应用、基本信息收集、造口评分、造口皮肤并发症诊断及造口合并症诊断等.结果 76例患者经过干预,DET评分有明显降低(P<0.01),造口皮肤并发症前3位依次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60.53%),造口周围组织增生(21.05%),过敏性皮炎(15.79%).结论 该系统采用评估量化工具,可提供准确造口诊断,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建立造口人士信息管理.
作者:何晓花;朱畅惠;高雪钦;吴美华;陈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对灭菌包合格标识的认知情况和检查执行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795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灭菌包合格性的认知及检查执行情况的调查.结果 医生与护士对灭菌包合格性的认知与合格性检查执行情况均存在不足,且医生的认知与执行情况较护士差(P<0.01);科室性质与不同工龄的医护人员对灭菌包检查执行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人员对灭菌包合格性的认知不足,灭菌包使用前的合格性检查力度不够.应加强医护人员无菌包相关知识的培训,督促检查临床科室无菌包的管理和医护人员使用无菌包前的检查执行情况,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作者:赵远莲;周妮;周安婵;胡汝均;赵晶晶;吴明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防止母婴同室新生儿呕吐的效果.方法 建立新生儿风险预警标识,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照护能力,保持新生儿正确卧位,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理论和应急能力培训,母婴同室配置多功能新生儿吸痰车.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溢乳呕吐发生率降低,产妇满意度提高(P<0.01);护理人员专科理论和应急能力提高(P<0.01或P<0.05).结论 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呕吐窒息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作者:王芳;刘曼华;陈建荣;薛莉莉;朱向华;王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极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改革极早产儿家属探视制度,指导极早产儿父母参与基础护理,对家属实施相关知识教育,实施阶段性评估和心理护理,做好出院及随访指导.结果 产后1个月极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评分下降,极早产儿家属相关护理知识掌握评分提高(P<0.01);出院1个月门诊再就诊率下降(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极早产儿及家属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极早产儿的家庭照护.
作者:马盼盼;李杏良;刘亭君;高玉先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