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利;盛芝仁;周红娣;陈燕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应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肠造口患者病历中描述护理问题以及干预措施的记录,通过交叉映射法分别比较提取的记录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和干预系统之间的概念吻合程度.结果 从141份肠造口患者的病历记录中共提取出4 401条护理问题和干预措施,其中1 740条(39.54%)记录与奥马哈系统的概念完全吻合,2 325条(52.83%)部分吻合,336条(7.63%)不吻合.护理问题的分布集中在生理领域,其次是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心理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出现的护理措施涉及到奥马哈干预系统中所有干预方向的60.00%(45条)、干预类别的100.00%(4种).结论 奥马哈系统与肠造口患者病历记录的概念吻合度较高,可通过适当的调整应用于此类患者,指导其护理实践.
作者:陈飞;张咏梅;韦秀碧;陈幸幸;刘艾;任娜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在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102名临床护士通过“书写表达积极情绪”的方式进行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干预8周后护士主观幸福感总分和自我效能感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对护士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有促进作用,也为护理管理者加强对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支持提供了思路.
作者:田荣辉;蒋维连;胡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肿瘤医院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现状与同情心疲乏程度,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肿瘤医院456名临床一线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和同情心疲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医院护士职业价值观评分为(111.43士10.53)分,同情心疲乏评分为(103.03±9.31)分;职业价值观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与同情心疲乏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肿瘤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着重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降低同情心疲乏程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康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迈尔斯布里格性格测试对年轻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初步探索迈尔斯布里格性格测试用于年轻护士管理的理论依据,为管理者实施个性化管理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迈尔斯布里格人格特征测试表-M版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96名年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格类型的年轻护士工作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在社会或专业上的交流、交往机会”和“对工作的支配及参与决策的机会”两个维度上,不同性格类型的年轻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护士工作满意度呈中等偏下水平,迈尔斯布里格性格测试反映了性格特征能够影响年轻护士工作满意度,建议利用迈尔斯布里格性格测试实施因人而异的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稳定护理团队.
作者:郭丽;孙黎惠;单信芝;孙红;薛彩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新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3.0心脏病模块中文版对患儿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得分为(39.99±6.08)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家长年龄和家长文化程度(P<0.01).结论 新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较低,对家长应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尤其应对年轻家长以及低文化水平的家长投入更多的关注.
作者:郭云霞;吴霞;岳新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代谢综合征合并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口服抗凝血药物的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抗凝血药物知识问卷、抗凝血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对8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12周随访.结果 患者抗凝知识问卷总均分为(11.39±5.33)分,抗凝血药物治疗依从性总均分为(15.12±3.87)分,患者抗凝血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抗凝知识得分、既往病史、抗凝血药物种类、同时服用药物数量相关.结论 代谢综合征合并慢性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血药物的依从性总体不佳,有利因素是既往血栓事件和较高的抗凝知识得分,不利因素是口服华法林抗凝、同时服用7种以上药物和既往出血病史,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卫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个案管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12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患者接受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和随访期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验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手术个案管理,有助于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作者:张玉琴;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造口患者进行信息化管理.方法 开发造口护理信息管理的应用软件,对76例造口皮肤并发症患者进行实践应用、基本信息收集、造口评分、造口皮肤并发症诊断及造口合并症诊断等.结果 76例患者经过干预,DET评分有明显降低(P<0.01),造口皮肤并发症前3位依次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60.53%),造口周围组织增生(21.05%),过敏性皮炎(15.79%).结论 该系统采用评估量化工具,可提供准确造口诊断,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建立造口人士信息管理.
作者:何晓花;朱畅惠;高雪钦;吴美华;陈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护理人员手卫生的质量对于医院控制感染相当重要.文章阐述了目前影响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的主要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作者:温慧敏;林平冬;李嫣然;冷英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养老机构护理管理现状,探讨提升养老护理管理的可行对策.方法 对成都市31所养老机构进行走访调研.结果 分级护理标准不统一,分级护理管理缺乏科学性;护理质量评估工具、评估者及评估内容缺乏统一标准;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结论 成都市应建立、完善养老护理服务规范,加强养老护理管理,促进养老护理质量提升.
作者:张一敏;陈玥颖;夏向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助产士门诊实施孕期体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评估孕妇孕12周前、孕28周、孕36周体质量和膳食摄人情况,对孕妇实施针对性饮食指导及体质量管理.结果 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巨大儿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 助产士门诊对孕妇实施孕期体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巨大儿与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素英;代小维;曾晓华;孟翠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防止母婴同室新生儿呕吐的效果.方法 建立新生儿风险预警标识,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照护能力,保持新生儿正确卧位,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理论和应急能力培训,母婴同室配置多功能新生儿吸痰车.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溢乳呕吐发生率降低,产妇满意度提高(P<0.01);护理人员专科理论和应急能力提高(P<0.01或P<0.05).结论 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呕吐窒息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作者:王芳;刘曼华;陈建荣;薛莉莉;朱向华;王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银屑病患者被歧视经历及其对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40例银屑病住院患者进行患病情况、被歧视经历、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 50.00%的患者有过因银屑病而被歧视的经历,并且病情严重、有出血、暴露部位有皮损的患者更容易被歧视.有被歧视经历的患者屈服维度得分高于没有被歧视过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无被歧视经历的患者(P<0.01).结论 银屑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被歧视经历,并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引起社会和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方玲琍;晏晓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于实训的基础护理学教学对大专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52名大专护生,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7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式,试验组采用基于实训的基础护理学教学,实施前后分别用支持性沟通量表测评两组大专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结果 实施教学后试验组大专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教学后试验组大专护生人际沟通能力高于实施前(P<0.01或P<0.05).结论 基于实训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大专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作者:段艮芳;何海燕;周万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压疮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两种预防指南要求床头抬高角度存在冲突,分别为30°~ 45°和30°.为了解决临床工作者体位管理时的困惑,深入研究机械通气患者理想的床头抬高角度,文章就抬高床头45°、30° ~45°、≤30°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压疮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为临床工作者在管理同时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压疮风险的机械通气患者时提供建议.
作者:刘树佳;芦桂芝;王晓慧;曹婷婷;郑天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住院患者中,因疾病和手术需要绝对卧床患者较多,患者大小便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皮肤破损,甚至压疮;频繁搬运患者也存在加重病情的危险.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普通床单元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良,设计了一种方便大小便管理的新型床单元,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宇;沈思雯;徐琳;陈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医院网络平台研发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系统,构建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审核反馈、动态警讯处理、现场追踪、汇总分析等流程的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的模板,实施不良事件的闭环管理.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及重复发生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处置时间缩短(P<0.01或P<0.05).结论 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系统为护理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谢萍;周慧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扁平化护理模式下对低年资护士任责任护士的风险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对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发现实施扁平化护理模式病房中低年资护士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通过制度修订与落实,改变培训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等措施进行风险控制,比较控制前后低年资护士风险发生情况.结果 在实施风险控制后,低年资护士护理风险发生率下降(P<0.01),患者评估缺陷风险发生率较风险控制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 应用扁平化护理模式降低了低年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和质量.
作者:胡建利;盛芝仁;周红娣;陈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机构设立诊前预检中心新型门诊护理服务形式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设立诊前预检中心,由护士参与管理,利用医生诊疗前患者等候时间向其进行健康教育、基本病史采集、检查资料整理、诊前常规检查安排、分诊、咨询等护理服务.结果 患者对诊前预检中心的服务满意度均达到100.00%,患者门诊挂号≥6次的患者比率减少(P<0.01),术前准备时间缩短(P<0.01).结论 诊前预检中心创新了门诊护理服务形式,使患者就医流程更顺畅,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专科角色功能.
作者:黎丽;黎娟;鲁燕平;李平英;龙佑群;卢光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极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改革极早产儿家属探视制度,指导极早产儿父母参与基础护理,对家属实施相关知识教育,实施阶段性评估和心理护理,做好出院及随访指导.结果 产后1个月极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评分下降,极早产儿家属相关护理知识掌握评分提高(P<0.01);出院1个月门诊再就诊率下降(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极早产儿及家属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极早产儿的家庭照护.
作者:马盼盼;李杏良;刘亭君;高玉先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