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珍;支晨;蔡伟萍;李雪
目的 了解代谢综合征合并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口服抗凝血药物的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抗凝血药物知识问卷、抗凝血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对8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12周随访.结果 患者抗凝知识问卷总均分为(11.39±5.33)分,抗凝血药物治疗依从性总均分为(15.12±3.87)分,患者抗凝血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抗凝知识得分、既往病史、抗凝血药物种类、同时服用药物数量相关.结论 代谢综合征合并慢性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血药物的依从性总体不佳,有利因素是既往血栓事件和较高的抗凝知识得分,不利因素是口服华法林抗凝、同时服用7种以上药物和既往出血病史,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卫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肿瘤科临床护士对于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角色职能的认同程度及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为国内设置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必要性、应承担角色的职能以及培养对象的选拔条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认知状况调查与能力评价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11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科临床护士认同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临床实践者、教育咨询者、协调者、管理者、研究者5个角色职能,但认为自身的协调能力、临床实践相关能力、教育咨询相关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伦理决策能力与成为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尚有距离.结论 尽管肿瘤科临床护士对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角色职能较为认同,但是其对相应的自身能力评价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锻炼.
作者:赵艺媛;翁庚;路潜;丁玥;杨萍;庞冬;金三丽;陆宇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对灭菌包合格标识的认知情况和检查执行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795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灭菌包合格性的认知及检查执行情况的调查.结果 医生与护士对灭菌包合格性的认知与合格性检查执行情况均存在不足,且医生的认知与执行情况较护士差(P<0.01);科室性质与不同工龄的医护人员对灭菌包检查执行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人员对灭菌包合格性的认知不足,灭菌包使用前的合格性检查力度不够.应加强医护人员无菌包相关知识的培训,督促检查临床科室无菌包的管理和医护人员使用无菌包前的检查执行情况,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作者:赵远莲;周妮;周安婵;胡汝均;赵晶晶;吴明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应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肠造口患者病历中描述护理问题以及干预措施的记录,通过交叉映射法分别比较提取的记录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和干预系统之间的概念吻合程度.结果 从141份肠造口患者的病历记录中共提取出4 401条护理问题和干预措施,其中1 740条(39.54%)记录与奥马哈系统的概念完全吻合,2 325条(52.83%)部分吻合,336条(7.63%)不吻合.护理问题的分布集中在生理领域,其次是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心理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出现的护理措施涉及到奥马哈干预系统中所有干预方向的60.00%(45条)、干预类别的100.00%(4种).结论 奥马哈系统与肠造口患者病历记录的概念吻合度较高,可通过适当的调整应用于此类患者,指导其护理实践.
作者:陈飞;张咏梅;韦秀碧;陈幸幸;刘艾;任娜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造口患者进行信息化管理.方法 开发造口护理信息管理的应用软件,对76例造口皮肤并发症患者进行实践应用、基本信息收集、造口评分、造口皮肤并发症诊断及造口合并症诊断等.结果 76例患者经过干预,DET评分有明显降低(P<0.01),造口皮肤并发症前3位依次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60.53%),造口周围组织增生(21.05%),过敏性皮炎(15.79%).结论 该系统采用评估量化工具,可提供准确造口诊断,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建立造口人士信息管理.
作者:何晓花;朱畅惠;高雪钦;吴美华;陈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防止母婴同室新生儿呕吐的效果.方法 建立新生儿风险预警标识,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照护能力,保持新生儿正确卧位,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理论和应急能力培训,母婴同室配置多功能新生儿吸痰车.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溢乳呕吐发生率降低,产妇满意度提高(P<0.01);护理人员专科理论和应急能力提高(P<0.01或P<0.05).结论 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呕吐窒息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作者:王芳;刘曼华;陈建荣;薛莉莉;朱向华;王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新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3.0心脏病模块中文版对患儿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得分为(39.99±6.08)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家长年龄和家长文化程度(P<0.01).结论 新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较低,对家长应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尤其应对年轻家长以及低文化水平的家长投入更多的关注.
作者:郭云霞;吴霞;岳新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建立胃肠外科快速康复项目小组和多学科专家团队,举办快速康复外科循证课程、召开多学科协调“圆桌会议”,并以循证指南为指引,为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提供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照护.结果 术前禁食禁水、术后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缩短(P<0.01),鼻胃管、腹腔引流管留置率降低,鼻胃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留置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P<0.01或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吴茜;马晶晶;陈静娟;施雁;龚美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前,广泛应用的输液器具工作原理为重力输液,在转运途中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同步移动并高举液体,给灾害救援带来不便,并造成人力浪费;而微量泵需要电力支持,很难满足灾害救援中大批量伤员紧急转运的要求.为此,设计制作了一种便携式正压力输液装置.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珍;支晨;蔡伟萍;李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助产士门诊实施孕期体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评估孕妇孕12周前、孕28周、孕36周体质量和膳食摄人情况,对孕妇实施针对性饮食指导及体质量管理.结果 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巨大儿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 助产士门诊对孕妇实施孕期体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巨大儿与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素英;代小维;曾晓华;孟翠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医院网络平台研发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系统,构建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审核反馈、动态警讯处理、现场追踪、汇总分析等流程的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的模板,实施不良事件的闭环管理.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及重复发生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处置时间缩短(P<0.01或P<0.05).结论 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系统为护理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谢萍;周慧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在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102名临床护士通过“书写表达积极情绪”的方式进行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干预8周后护士主观幸福感总分和自我效能感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对护士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有促进作用,也为护理管理者加强对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支持提供了思路.
作者:田荣辉;蒋维连;胡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养老机构护理管理现状,探讨提升养老护理管理的可行对策.方法 对成都市31所养老机构进行走访调研.结果 分级护理标准不统一,分级护理管理缺乏科学性;护理质量评估工具、评估者及评估内容缺乏统一标准;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结论 成都市应建立、完善养老护理服务规范,加强养老护理管理,促进养老护理质量提升.
作者:张一敏;陈玥颖;夏向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极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改革极早产儿家属探视制度,指导极早产儿父母参与基础护理,对家属实施相关知识教育,实施阶段性评估和心理护理,做好出院及随访指导.结果 产后1个月极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评分下降,极早产儿家属相关护理知识掌握评分提高(P<0.01);出院1个月门诊再就诊率下降(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极早产儿及家属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极早产儿的家庭照护.
作者:马盼盼;李杏良;刘亭君;高玉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住院患者中,因疾病和手术需要绝对卧床患者较多,患者大小便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皮肤破损,甚至压疮;频繁搬运患者也存在加重病情的危险.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普通床单元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良,设计了一种方便大小便管理的新型床单元,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宇;沈思雯;徐琳;陈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县级综合公立医院急诊护士遭受医院暴力事件的状况.方法 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对江苏省6所县级公立医院的179名急诊护士遭受的医院暴力事件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96.65%的急诊护士在过去12个月中遭受过医院暴力,多为辱骂和威胁.发生医院暴力地点多为急诊抢救室、输液中心,时间多为前夜班,施暴的原因多为对护士的技术不满意、候诊时间长、不合理要求被拒绝;医院暴力事件发生后护士的应对方式多为忍让回避、耐心解释,大多数护士感觉委屈、气愤和工作热情下降等.结论 县级公立医院急诊护士的医院暴力发生率较高,管理者必须予以重视,注重预防并积极干预,从而降低医院暴力的发生率,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作者:樊霞云;孙国珍;陈娟;环小琴;石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护理人员手卫生的质量对于医院控制感染相当重要.文章阐述了目前影响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的主要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作者:温慧敏;林平冬;李嫣然;冷英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个案管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12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患者接受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和随访期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验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手术个案管理,有助于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作者:张玉琴;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机构设立诊前预检中心新型门诊护理服务形式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设立诊前预检中心,由护士参与管理,利用医生诊疗前患者等候时间向其进行健康教育、基本病史采集、检查资料整理、诊前常规检查安排、分诊、咨询等护理服务.结果 患者对诊前预检中心的服务满意度均达到100.00%,患者门诊挂号≥6次的患者比率减少(P<0.01),术前准备时间缩短(P<0.01).结论 诊前预检中心创新了门诊护理服务形式,使患者就医流程更顺畅,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专科角色功能.
作者:黎丽;黎娟;鲁燕平;李平英;龙佑群;卢光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作用.方法 将300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气、深呼吸,并于训练期间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测量呼吸困难情况及耐受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呼吸困难得分、心率、6 min步行距离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收缩压改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呼吸训练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作者:杨满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