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二指肠液反流对大鼠食管上皮病理学、DNA异倍体和p53蛋白、 Glut1表达的影响及铝碳酸镁的保护作用

游军;陈曦;张正

关键词:十二指肠反流, 铝碳酸镁, DNA异倍体, P53, GLUT1
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十二指肠液反流对食管上皮的损伤,了解食管病变进程中某些标志物的表达,评价铝碳酸镁对食管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160只S-D大鼠,手术制作十二指肠液反流组(A、B组)和正常空白对照C组,A组管喂铝碳酸镁,B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0周处死大鼠,对食管上皮行病理学、电镜观察及DNA异倍体、p53、Glut1检测.结果:B组的炎症程度、Barrett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有1例食管腺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DNA异倍体及p53、Glut1的表达均高于A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液反流能损伤食管上皮,造成食管的多种病变:DNA异倍体、p53、Glut1的表达与这些食管病变有相关性;铝碳酸镁能保护有十二指肠液反流的食管粘膜,预防及减少因其所致的病变.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微粒型羟基磷灰石与固体硅胶联合应用整复鞍鼻68例体会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微粒型羟基磷灰石[PHAB]充填鼻根及鼻梁部,鼻尖及鼻小柱用固体硅胶联合完成隆鼻,取两者材料为优,弥补单一术后效果不足,且效果自然、逼真.在68例中,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丽萍;李世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与血清IGF-Ⅰ及EGF水平的关系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IGF-Ⅰ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测定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表皮生长因子(EGF),二组进行比较,再将糖尿病组分为骨质疏松组及非骨质疏松组,比较各项结果.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骨密度显著降低.BGP、IGF-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TR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GF略高于对照组(P>0.05).IGF-Ⅰ与BM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减低,IGF与糖尿病关系密切,是促进骨形成的因子,血中IGF水平的减少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发生;EGF亦可能参与其发病.

    作者:苗懿德;刘杰;苏琳;赵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放置与未放置腹腔引流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1350例,其中放置腹腔引流的216例.结果:引流组切口感染率为50.93%,未引流组为3.18%.其中单纯性阑尾炎引流组切口感染率为33.33%,未引流组为1.66%;化脓性阑尾炎引流组感染率为46.43%,未引流组为3.12%;坏疽性阑尾炎引流组感染率为56.25%,未引流组为20%;穿孔性阑尾炎引流组感染率为54.95%;未引流组为23.8%.以上两组比较均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结果提示无论何种类型阑尾炎,术后放置腹腔内引流都可增加切口感染率.

    作者:吴桂荣;吴小超;王俊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暂短性脑缺血发作与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及溶栓治疗

    目的: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表现,探索TIA治疗方法.方法:根据18例TIA发作时间不同行MR T2WI和DWI检测进行比较分析.针对16例DWI显示与体征相一致病灶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在18例TIA患者中,15例常规MR T2WI上表现无改变,而DWI均可见发生异常信号.1例在DWI上未显示异常信号,1例发作性缺血症状与DWI异常信号分布区不一致,1例T2WI上见部分大脑半球皮层稍高信号,而DWI可见大片高信号.17例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均明显改善(临床判定大多数采用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扬州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溶栓治疗后次日、6天后再次TIA发作2例.随访2~24个月,未见发生脑梗死者.结论:多数TIA患者呈现一过性症状脑梗死,应尽早行有效治疗.

    作者:朴明淑;付洁;刘春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围产儿尸检死因分析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产科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围产儿的死亡原因是复杂的,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产科因素,及出生后的治疗条件有关[1].为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找出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因素,为防治围产儿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10年来围产儿尸体解剖病理检验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袁淑芳;刘存;邱作成;李巧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D44V6MMP-9与甲状腺癌转移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v6与金属蛋白酶MMP-9在各种类型甲状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甲状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CD44v6及MMP-9的表达.结果:CD44v6与MMP-9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和81.6%,CD44v6与甲状腺癌转移与否并无直接关系,而MMP-9在有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明显较无转移组高.结论:CD44v6并不直接参与甲状腺癌转移过程的调节,而金属蛋白酶MMP-9的高表达则可能是甲状腺癌突破基底膜向周围转移的关键机制之一.

    作者:欧阳雯;陆伟;张其忠;郑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我院8年来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A0PP)328例,其中A0PP致中间综合征(IMS)14例(4.27%),现将14例IMS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高建德;米大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四头绷带的制作及应用

    在过去眼科手术后,垫上敷料用胶布固定.病人感觉不舒服,摘胶布时还给病人带来痛苦,有时还固定不稳,自1998年我院在眼科术后使用四头绷带,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军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纳洛酮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现状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抑制体内B-内啡肽物质的释放,解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促进其意识苏醒,并逆转呼吸衰竭的发生.近10多年来,纳洛酮在急救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在中毒方面、脑梗死、急危重症、新生儿窒息、复合麻醉催醒等急救中效果显著,现就该药临床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作者:刘麦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先天性小肠纤维包裹症1例报告

    患者男,33岁,主因反复发作全腹胀痛20年,再发12小时入院.20年来腹痛反复发作,入院12小时前再次发作,性质同前.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不向它处放射,无腰痛,伴恶心,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作者:赵振国;张凯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士在工作中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护

    掌握感染控制和预防的方法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应接受训练的内容,是在护理过程降低护士和患者之间任何疾病传播的一个概念.不论诊断或推测的传染状态怎样,预防的概念适用于任何护理环境中的任何人.预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马纯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三种方法预防尖锐湿疣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A)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人数仅次于淋病,居第二位,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增长快的性病.虽然现在临床上治疗CA的方法很多,但其治疗后平均40%的复发率[1]使得疗效很不理想.我科从1999.1~2000.10月应用三种不同方法,预防尖锐湿疣复发,以期寻找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改荣;刘庭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川.一年多来我们应用通心络治疗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耀明;黄惠泉;宋丽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完全胃肠外营养护理的体会

    完全胃肠营养(TPN)是通过消化道以外的途径为病人提供全面充足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以达到预防或纠正热量,蛋白质缺乏所至的营养不良的目的.本文报告60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开展TNP疗法的护理.通过严密的观察与护理,60例无1例发生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败血症.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在于:(1)加强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导管感染:(3)加强观察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作者:陈光琼;李天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

    自20世纪90年代,随着肺炎病原学的变迁,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1].我院2000.11~2002.10月共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仁兵;魏洪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Posterior Stabilized Knee Arthroplasty,简称PSKA)治疗膝关节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5.7~2000.7月,共计PSKA(Insall-BursteinⅡ,或Scorpio)52例(60膝),男8例(9膝),女44例(51膝),其中双侧8例.年龄34~78岁,平均63岁.术前诊断膝关节OA50膝,RA7膝,AS2膝,创伤性关节炎1膝,伴骨质缺损7膝.术前X线测量膝内翻畸形34膝,膝外翻畸形5膝,屈曲畸形28膝,无畸形8膝,有膝关节手术史5膝.47例(55膝)随访7~60 mo,平均31 mo.结果:根据H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术前平均45分,术后平均87分,活动范围(ROM)术前平均86°,术后平均115°,其中优:31膝,良:18膝,中:4膝,差:2膝,手术优良率89%.结论:PSKA可增加膝关节ROM和大屈曲度,并限制其向后半脱位.它不但用于原发的膝关节疾病,还应用于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髌骨并发症在PSKA常见,应给予重视.

    作者:李为;殷建华;周乙雄;窦宝信;张洪;周一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齐墩果酸防治抗痨药再次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为了防治抗痨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简称药肝)再次发生,使抗痨顺利进行,我院在抗痨治疗病人中,待其肝功能治疗恢复正常后,按原方案重新全程化疗,同时服用齐墩果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业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癌误诊1例的教训

    患者男,76岁,因下肢关节疼痛伴纳差,乏力2月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近2月来,出现下肢关节疼痛,以膝关节疼痛明显.

    作者:李桂云;孙广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手术中急性动脉导管肺动夹层动脉瘤形成两例报告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年龄1.5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衰入院.

    作者:周庆玲;陈忠堂;陈庆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管疾病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6例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在临床中与其他急症尤其食管疾病易混淆发生误诊.我院1995~2002年共收治17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有26例经食管和(或)食道钡餐检查证实为食管疾病,现分析如下.

    作者:徐洪山;张红;邱作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开发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