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霞
目的: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发外科疾病行手术治疗时的护理特点与措施.方法:对32例外科手术患者伴有肝病和糖尿病时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32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成功,并发症低于其它文献报道,手术病死率为0%.结论:应用系统原理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护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是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的.
作者:汪巧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急性脑卒中患者常常伴有各种形式的心脏异常,现就我院2001~2003年3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心综合症的128例患者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预后及预防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苗志宏;巩志连;杜晓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solid-cystic-papillarytumor.SCPT)为少见的胰腺肿瘤.本文报道1例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探讨其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
作者:韩影;刁文卓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重症肌无力是常见的原发性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常见原因为获得性自身免疫异常,称为获得性重症肌无力,少见原因为遗传性神经肌肉接头异常,称为遗传性重症肌无力.
作者:刘晓波;李光勤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对移植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同种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对供体大鼠吸入外源性CO(1%CO+21%O2)30 min,及离体供肝CO处理2 h后再行肝移植.术后动态观察受体大鼠存活时间、移植肝功能水平变化,术后3~5天切取部分移植肝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O-1的表达水平.结果:供体大鼠吸入外源性CO及离体供肝经CO处理后可延长移植肝存活时间,受体平均存活18天,而对照组平均存活仅7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可明显改善移植肝功能.HO-1在移植肝组织中表达与受体大鼠存活有明显的相关性,以原卟啉锡抑制HO-1的表达则可使受体鼠平均提前2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外源性CO应用于供体大鼠的吸入及供肝的体外CO处理措施,能够减轻移植物炎症反应,改善移植肝功能,延长受体鼠存活时间,对移植肝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夏仁品;卢实春;武聚山;张劲光;伏志;赵春惠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缠绵难愈,易逐渐发展加重,甚至残废,笔者于2000~2003年5月采用中药自拟方舒痹散治疗5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来平;吴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我院自2001年以来,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白细胞减少症7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际海;董海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乳腺癌是威胁广大妇女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尚未有十分满意的乳腺癌预后判断指标,1987年,Slmon等发现,C-erbB-2的扩增在乳腺癌中发生率很高,并指出基因扩增与预后差及淋巴结转移有关[1],另有许多报道表明C-erbB-2基因增殖和过度表达成为乳腺癌预后重要因素之一[2-5].Wright等人发现,用免疫组化确定癌蛋白的过度表达是仅次于淋巴结转移,具第二位预后意义的指标.PCNA表达亦为肿瘤细胞失调状态下的一个标记.本文结合临床资料研究C-erbB-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同时观测PCNA染色同C-erbB-2过表达之间的关系.
作者:徐贵颖;单征;蔡勇;齐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伴随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保健费用的增长,护士与病人及家属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了.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颁布,医疗事故举证倒置这种形势下,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在促进病人康复,获得良好预后存在分歧,如对护理技术操作的满意度,对护理效果的认识等,这些分歧都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得到解决.本文拟多年的护理经验就护患沟通谈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闵改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自2001年5月~2003年5月,应用自拟降糖散配合西药胰岛素增敏剂或其它降糖药治疗Ⅱ型糖尿病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刘旭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结节性硬化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神经综合症.病例改变为神经胶质增生硬化结节,发生于大脑皮质、基底节及脑室室管膜下,小脑、脑干及脊髓少见.临床以皮脂腺瘤、癫痫及智力障碍为特征.诊断可根据典型皮肤症状、癫痫发作及智力低下不难做出,颅脑CT的典型改变更有助于确诊.我院于2004年经临床和CT检查确诊1例,报告如下.
作者:石功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近年来,腹部实质器官联合移植,如肝肾、肝胰、胰肾等联合移植,由于患者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凶险,再加上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创面大,围手术期处理棘手,开展例数较少,成功经验不多.我院自2001年10月~2003年9月共完成4例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桂荣;杨晓燕;姚琳;张玉兰;胡娩贞;白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桥梁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的同时,也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注重与理论结合,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实验技能培养.为今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强和改进药理学的实验教学,下面谈谈近年来我们开展药理学的实验教学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作者:劳建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纳络酮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窒息缺氧制备心脏骤停的动物模型,在光镜下观察大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时,不同剂量纳络酮对脑组织的影响.结果:大剂量纳络酮对脑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纳络酮能明显改善心脏骤停时脑缺血性损害,大剂量纳络酮的脑保护作用优于小、中剂量的纳络酮,因而有利于脑复苏.
作者:谷莉娜;董均树;余剑华;刘晓亮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和实践中,发现X机在曝光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套温度剧增的故障现象,经总结,有以下几供参考.
作者:王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及对照组102例.治疗组用盐酸纳络酮2.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用脑活素1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每日一次两组均治疗14天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结束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结果:治疗1疗程结束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减分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盐酸纳络酮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盐酸纳络酮能促进脑梗塞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明显.
作者:张厚云;高东;朱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间收治18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结果: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腹部B超和CT等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4.4%.本组18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其中并发脾窝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对胸背,腹部外伤患者应仔细检查,严密观察.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B超及CT检查可使患者获得满意诊断.
作者:夏仁品;黄建文;吴娟;刘源;卢实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血液流变学在医学上应用是血液的表观粘度和比粘度与疾病间的关系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变形性和聚集性与疾病的关系.本试验检测49例高血脂病人,观察他们的血流变指标的变化,并与41名正常人对照来分析探讨血流交学在高脂血病上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桂焕;曹君亮;王延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甘草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80%的中医处方含有甘草,而甘草次酸注射液也是肝病科常用的药物,但就甘草或甘草次酸在临床上发生的不良反应目前国内还未受到重视,现就有关事宜作如下论述.
作者:赵玉霞;刘灿坤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使用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后急性尿酸盐肾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2年4月~2004年8月210例使用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后发生17例急性尿酸盐肾病术前,术后的临床表现和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10例使用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病人在手术后24 h发生急性尿酸盐肾病17例,发生率约8%.病人术前,术后平均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尿酸明显高于术前(P<0.01).手术前后肌酐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血糖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压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17例心脏手术后急性尿酸盐肾病病人中死亡2例.结论:使用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后可发生急性尿酸盐肾病,其发生可能与术后一定程度的溶血,高血糖以及低心输出量有关.术后血尿酸的连续监测,早期诊断,及时的干预可改善预后.
作者:李亚滨;吴兆龙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