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刘水平;刘红杰

关键词:美洛西林舒巴坦钠,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3.75 g,每12 h1次,疗程10~14 d,对照组静滴注射用(头孢他啶)2.0 g,第12小时1次,疗程10~1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8.8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和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高,安全性好.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经验,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高能量损伤所致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的病例临床观察平均19.4个月,骨折均愈合.Pnediand Allgawer Ⅰ型优良率100%,Ⅱ型优良率80%,Ⅲ型优良率67%.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对高能量损伤所致Pilon骨折,疗效确切,对软组织干扰小,可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

    作者:张光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96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对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适应症、撤机方法.方法:针对96例呼吸衰竭病人NIPPV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72例好转脱机,占75%;6例放弃治疗,占6.25%;18例死亡,占18.75%;其中改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11例,占11.46%;明显减少了气管插管的比例,降低了院内病死率.结论:NIPPV是各种呼吸衰竭治疗的有效手段,需掌握应用指征,NIPPV的床旁调整及撤机指征,NIPPV的床旁调整及撤机指征.

    作者:马政权;李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颈丛阻滞中应用

    目的:观察比较0.35%、0.5%罗哌卡因、0.25%布比卡因在颈丛阻滞中的使用效果,总结三者特性及安全性,辩析三者效果的异同.方法:6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0.35%罗哌卡因组(20例)、0.5% 罗哌卡因组(20例)与0.25%布比卡因组(20例) ,观察三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反应.结果:三组药物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罗哌卡因相对0.25%罗哌卡因、0.25%布比卡因术后镇痛效果更佳.0.35%、0.5%罗哌卡因组的镇痛持续时间短于布比卡因组( P <0.05),循环系统并发症少于布比卡因组( P<0.05).结论:二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与布比卡因相比镇痛效应相当,并发症少且恢复快,是安全、可行的,但0.5% 罗哌卡因相对0.35%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其副作用.

    作者:邓书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3.75 g,每12 h1次,疗程10~14 d,对照组静滴注射用(头孢他啶)2.0 g,第12小时1次,疗程10~1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8.8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和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高,安全性好.

    作者:刘水平;刘红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阿曲库胺与高频喷射通气在声带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阿曲库胺与高频喷射通气用于声带息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48例,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胺配合高频喷射通气的麻醉方法,手术全程监测血压(SBP/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及停药至意识恢复时间.结果:麻醉效果满意,在麻醉过程中SBP、DBP、HR有不同程度下降( 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 P>0.05).其中1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阿曲库胺与高频喷射通气是声带息肉切除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秀娜;李晓敏;刘有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1 a随访生存57例生存率(81.4%)死亡13例死亡率(18.6%).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减压充分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作者:潘国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超引导联合腹部监测介入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可靠性.方法:对24例未破裂异位妊娠行经阴道超声引导及腹部监测,穿刺异位妊娠包块,并注入氨甲喋呤.结果:介入治疗穿刺全部一次成功,治疗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氨甲喋呤是一种微创、高效、安全的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

    作者:胡兵;赵云;孙谨;陈亮;刘三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夏季使用折管的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预防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夏季使用中外导管发生折管的措施.方法:将儿科住院输液治疗患儿226例分为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1例).对照组使用未经处理的留置针及采用常用的穿刺进针角度、送管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使用经密闭冷冻10分钟的留置针及采用改进的穿刺进针角度、送管方法进行穿刺.在两组留置针中各随机抽取25根对其外导管表面采样作细菌培养.结果:两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进针效果、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25例样本培养标本均无菌生长.结论:使用经密闭冷冻过的留置针及采用改进的穿刺进针角度、送管方法可有效预防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夏季使用中折管现象的发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干燥密闭冷冻10分钟不会造成污染.

    作者:余艳芳;杨敏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早期测定血糖水平对判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作用

    目的:讨论早期测定血糖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预后的分析.方法:对118例经CT/MRI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其中血糖正常组70例,血糖受损组46例,入院后次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分别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糖受损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P<0.01),血糖升高组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与血糖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1).结论:早期测定血糖水平可作为判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估计预后情况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超;许旭昀;候凯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Mirizzi综合征18例治疗体会

    Mirizzi综合征是由于胆囊颈管或胆囊结石持续嵌顿和压迫,引起肝总管狭窄或梗阻,导致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综合征.该病临床较为少见且其术前诊断较困难,Pemberton等认为其约占胆道手术的0.7%~1.4%[1],我院1995~2005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CXCL16与动脉粥样硬化

    趋化因子(chemokines,CK)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迄今发现的巳逾60个,可分为CC、CXC、C及CX3C 4个家族和诱导性及组成性两类.CXCL16是近年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损伤部位的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同时也是一种膜结合蛋白,起到清道夫受体的作用[1].它属于CXC家族,同时具有CC家族和CX3C家族趋化因子的特征,它包含跨膜区和黏蛋白样结构.我们从CXCL16的基本特征、病理生理功能尤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牟鑫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院前急救中影响心肺脑复苏效果的因素

    心肺脑复苏是指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1].心脏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为心脏急症中严重的情况.50%以上发生在院前,且多在症状发生后2 h内死亡.因此,院前心肺复苏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陈立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严重腹部损伤117例的治疗体会

    严重腹部损伤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现就我院从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严重腹部损伤患者117例进行分析.

    作者:于南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网络药房将走向何方

    探讨网络药房的现状和监管机制.提出建立国内各相关部门协调监管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实行网络药房认证机制、加强网络药房舆论宣传等一系列监管方法.提高合法网络药房公信度,保障社会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程龙;孟锐;王丽娟;张国睿;杜思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自拟中药方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150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拟中药方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的300例异位妊娠患者,用自拟中药方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了150例,为治疗组;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了150例,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保守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①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对照组为81.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②血β-HCG3500~5000 IU/L 和血β-HCG100 0~3500 IU/ L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52.9%和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③包块为3~5cm和<3 cm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4.5%和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④妊娠天数>49 d和<49 d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结论:自拟中药方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较好;影响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因素与体内血β-HCG水平显著相关,而与包块大小及妊娠天数无明显关系.

    作者:李玲;郭冠荣;曾凡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过程中护患双方有效沟通的意义与启示

    目的:探讨在临床护理中如何有效进行护患沟通, 促进双方交流, 规避医疗纠纷,分析护患沟通带给护理人员的启示与促进意义.方法:通过明确护患关系的各自任务与特点,观察分析主题影响因素,阐述护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以深刻刻画和理解护患沟通对护患关系的影响,以实践分析和实施成果为源,诠释护患沟通对于护理人员的重要意义及作用.结果: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护患沟通的改善与科学理解,使患者缓和、平静的配合护理工作,从主观和客观双方面接受治疗与康复过程及现实.同时,通过护患沟通的操作与设计以及探讨、构思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知识积累欲望,促进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结论:充分、融洽、科学的护患沟通, 促进了护患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促进治疗与康复过程的有效性,提高了医护工作人员职业能力和学习积累能力,对于做好护理工作和构建和谐护理工作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董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部控制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控制门诊医院感染,提高门诊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抽查2007年~2009年门诊诊断室医务人员的手、听诊器、血压计袖带、使用中的75%酒精与门诊重点科室医务人员的手、物品表面、无菌物品、空气、使用中的戊二醛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门诊诊断室医务人员的手、听诊器、75%酒精监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计袖带监测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门诊重点科室:门诊手术室、门诊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物品表面、空气监测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无菌物品、戊二醛监测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门诊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婴幼儿病毒性脑炎32例的早期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总结32例发病在72 h内婴幼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调查我院儿科新近1 a来收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结果: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惊厥为主.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的异常率分别为37.5%、78.1%、18.8%.结论:婴幼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特点,各项辅助检查以脑电图异常率高,但其他检查各具优势,需综合运用.

    作者:吴永忠;盛学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与护理方法.方法:46例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管理,间歇性导尿的应用.结果:在脊髓损伤的任何时期,预防泌尿系统的感染,管理和训练排尿功能都至关重要.结论:做好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与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和改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彭铭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激素替代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激素替代疗法是妇女健康的必要保护措施,认识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优缺点,对激素替代疗法患者的患者选择.

    作者:杨桂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