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目的:探究超声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68例患者的下肢静脉分别进行X线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确诊率与X线造影的临床确诊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存在反流情况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高达73.33%,而股静脉不存在反流情况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仅为26.67%.结论:超声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北南;胡定祥;张波;范德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CT检查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C T检查的1147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 T检查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147例患者中,出现14起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22%,主要是药物外渗、坠床、护理差错等;护士因素、医院因素及患者因素是护理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为确保神经外科患者CT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重视护理人员培训,健全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患者健康宣教.
作者:高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提高对颅内不典型转移瘤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45例的临床资料、CT及MRI图像表现,分析误诊情况.结果:45例不典型转移瘤诊断正确28例,诊断错误17例,诊断符合率62.2%,错误率37.8%.诊断错误17例,分别误诊为肿瘤病变11例(64.7%,11/17)、血管性病变4例(23.5%,4/17)、炎性病变2例(11.8%,2/17).瘤周水肿在诊断正确组、误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误诊率较高,认识到其不典型CT及MRI表现,可降低误诊率,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江杰;吴莉;李俊;赵雯;韩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三大原因之一,发病率逐年提高,对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后循环缺血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后循环缺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主要综述后循环缺血研究现状.
作者:滕佳岐;王娟;郭龙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行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的效果.方法:75例患者(男5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18±29.37岁)在超声引导下行股动脉穿刺和行介入治疗.其中20行为下肢动脉介入治疗,27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28例行脑血管动脉瘤栓塞术.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操作时间为3±1分钟(范围2~4分钟).1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股沟穿刺部位小血肿,无其他穿刺相关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穿刺动脉狭窄闭塞以及动静脉瘘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动脉穿刺和建立介入治疗入路安全、有效,可以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常规应用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
作者:杨俊文;梁刚柱;张杨;江瑞洲;郭昌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M R I与C 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由2016年1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3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CT、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MRI在骨折部位、骨缺损、骨折移位、骨折粉碎显示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不同骨折分型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骨折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分型符合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M R I与C T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MRI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M R I与C 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10月本院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100例,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M R I和C T检查,同时将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MRI与CT检查法的准确性.结果:MRI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0%,明显比CT组的84.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MRI与CT均是比较常见的诊断方法,且两者的优缺点各异,但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明显优于CT,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谭淦纹;王玲;蔡曙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分析药事管理手段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效果.方法:选取两个时间段:2012年4月—2014年3月和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前者未实施药事管理手段,列为对照组,后者实施药事管理手段,列为观察组.对两个时间段我院合理用药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用药不合理概率为4.23%,对照组用药不合理概率为14.29%.实验组不合理用药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药事管理后,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高,有助于促进医院积极的发展,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红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肿瘤标记物C A125、C A153及C E 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病理确诊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甲组,36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乙组,40例健康女性作为丙组,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 A125、C A153及C E A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组C A125、C A153及C E A水平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乙组C A125、C A153水平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C A125、C A153及C E A单一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0.0%、42.5%、45.0%,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甲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7.5%,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记物CA125、CA153及CEA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作者:刘宇静;吴学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脊柱肿瘤、结核的鉴别诊断过程中,使用MRI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来我院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脊柱病变的47例病人,有23人为肿瘤,24人为结核,对病人进行M R I检查.结果:23位肿瘤病人检查结果显示,只有椎体部位病变的有6人;仅仅在附件发病的有2人;椎体、附件都发病的有15人.单个椎体受累的有1人,占比为4.17%;2个椎体受累的有18人,占比为75.00%;3个椎体受累的有3人,占比为12.50%;4个椎体受累的有2人,占比为8.33%.17人检查结果显示为椎间隙狭窄,占比为68.00%;有5人显示为椎间隙狭窄并伴随着部分消失的病变,占比为20.00%;有2人显示为形态正常,但存在信号异常,占比为8.00%;有1人显示为椎间隙消失,占比为4.00%.23位肿瘤病人没有出现脓肿;24位结核病人中有14人出现了脓肿,均为寒性,表现为流注状.T1W 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T2W I主要表现为高信号.结论:使用M R I检查方法基本能够诊断出病人的发病情况,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另外椎间盘不受累一般源自脊柱肿瘤,附件完整和椎间盘、软组织受累则一般源自脊柱结核.
作者:张俊艳;张延红;张延军;王章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本文就舒适护理在C 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科接受C T增强扫描的108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则予以舒适护理,较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不良反应以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检查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对比参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为C 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检查成功率均有积极作用,还可提高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龚艳萍;褚安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修复术应用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前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修复的方法,后者实施常规的交腿带蒂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40.5±20.6)m i n、(19.5±4.3)d,对照组的分别为(180.5±25.2)m i n、(30.6±6.4)d;治疗组的皮瓣存活率、感觉与两点辨别觉恢复率分别为97.50%、85.00%、90.00%,对照组的分别为82.50%、65.00%、70.00%,两组间的各指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修复方案,患者恢复效果好,值得应用.
作者:张凤军;李迎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CT影像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价值评估.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C T影像扫描和增强扫描,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经C T影像诊断出32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18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影像诊断,能够确定患者的病症类型,且准确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相关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刘红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中所要采取特殊姿势提前模拟演练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2016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疾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31例,先后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6例;对照组依据常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辅以术中所需特殊姿势的术前模拟演练指导.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理恐惧度以及术中与术者配合的满意度.结果:术中患者心理恐惧度评分研究组(5.69±1.40)低于对照组(7.00±1.69)(P<0.05);术者对患者术中配合满意度评分研究组(7.31±1.20)高于对照(6.13±1.25)(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在术前进行术中手术姿势的模拟演练指导可提高患者术中的配合度,减低术中患者恐惧程度.
作者:徐淑梅;卫陈刚;单小耘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为更好地解决盆底器官脱垂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现阶段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方法:随着医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发展,盆底器官脱垂(P O P)的发病机制受到更多关注.以超声等为主导的各种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结果:在多种盆底影像学技术中,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能快速、准确地提供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像信息.结论: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对获取POP的完善信息,在临床上帮助医师更准确、全面地了解POP病理机制和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 C O S)的疗效及其超声检查特征.方法: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以肾虚痰湿为主要病机的PCOS的诊疗成就,结合超声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卵巢形态学改变与血流动力学信息,予以综述.结果: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论治PCOS确有明显疗效,且治疗前后卵巢超声参数差异显著.结论:补肾健脾疏肝调周应用于PCOS临床前景甚佳,结合现代超声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应用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大鼠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三叉神经痛成年雄性大鼠分组.对照组为空白组,未采取任何药物治疗,干预组应用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行为反应;干预前后大鼠疼痛阈值.结果:干预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行为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阈值相近,P>0.05;干预后干预组疼痛阈值显著提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大鼠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提升大鼠疼痛阈值,改善其疼痛行为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任刚;张继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乳腺肿块患者200例,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入我院并接受超声诊断,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100例.常规组患者用二维超声予以检查诊断,研究组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予以检查诊断.对两组患者检查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5.38%、准确度为95.00%;常规组通过二维超声检查诊断,敏感度为29.55%、特异度为81.13%、准确度为80.00%;组间数据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块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邸俊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奥扎格雷钠辅以活血抗栓汤内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使用奥扎格雷钠辅以活血抗栓汤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与血凝功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DL评分与血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奥扎格雷钠辅以活血抗栓汤内服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宏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甲状腺超声影像与TI-RADS(数据报告系统)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年龄及性别展开TI-RADS分级,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诊断的有效性.结果:TI-RADS分级对不同性别甲状腺结节判定的差异性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不同年龄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判定则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性别不会影响到TI-RADS分级,但年龄会产生影响,通过TI-RADS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超声诊断需对年龄因素充分考虑.
作者:文佳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