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及MRI诊断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及误诊原因分析

江杰;吴莉;李俊;赵雯;韩丹

关键词:颅内转移瘤, 不典型, CT, MRI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提高对颅内不典型转移瘤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45例的临床资料、CT及MRI图像表现,分析误诊情况.结果:45例不典型转移瘤诊断正确28例,诊断错误17例,诊断符合率62.2%,错误率37.8%.诊断错误17例,分别误诊为肿瘤病变11例(64.7%,11/17)、血管性病变4例(23.5%,4/17)、炎性病变2例(11.8%,2/17).瘤周水肿在诊断正确组、误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误诊率较高,认识到其不典型CT及MRI表现,可降低误诊率,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OCT与传统检查方法应用于狼疮性肾炎所致干眼症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传统检查方法应用于狼疮性肾炎所致干眼症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54例狼疮性肾炎所致干眼症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4例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均108眼,分别予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泪河高度(TMH)及面积(TMA)、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以及干眼症症状询问.结果:研究组TM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TMH、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B U T以及干眼症主观症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O C T应用于狼疮性肾炎所致干眼症诊断中的效果优于传统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高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观察其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性脑梗死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ADL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有利于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恢复功能,提升康复效果.

    作者:王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沙利度胺与化疗用于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应用沙利度胺+化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探究沙利度胺+化疗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7日—2017年5月12日本院诊治的白血病病患100例纳入本文研究,按照病患治疗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常规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化疗治疗,其余50例患者纳入治疗组行沙利度胺+化疗,对常规组和治疗组的疗效展开分析.结果:治疗组90.0%患者治疗有效,常规组60.0%患者治疗有效,治疗组治疗有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存有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病患行沙利度胺+化疗,可提升病患治疗有效率,可推广.

    作者:胡花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研究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 C O S)的疗效及其超声检查特征.方法: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以肾虚痰湿为主要病机的PCOS的诊疗成就,结合超声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卵巢形态学改变与血流动力学信息,予以综述.结果: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论治PCOS确有明显疗效,且治疗前后卵巢超声参数差异显著.结论:补肾健脾疏肝调周应用于PCOS临床前景甚佳,结合现代超声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M R I与C T诊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选取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接受MRI与CT检查,对比手术结果,观察MRI与CT检查的检出率.结果: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结节、椎间盘游离M R I总检出率为98.98%,C T总检出率84.69%,M R I检出率明显高于C T,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 R 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比C T更高,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可以互补,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检测的准确率.

    作者:罗谞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X线平片与CT影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X线平片与C T影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58例,将其按照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X线组和C T影像组,每组分别29例.X线组患者采用X线片检查,C T组采用C T影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时间、检出费用和检出率.结果:X线组患者的检出时间(2.45±0.82)min,检出费用(110.25±21.25)元,检出率68.96%;CT影像组患者的检出时间(9.58±1.21)min,检出费用(328.21±35.21)元,检出率96.55%,可见CT组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X线组,但其检出时间和检出费用也要高于X线,P<0.05.结论:X线片在脊柱爆裂性骨折中的检出率低于C T检查,但其检查费用和检查时间相对较低,在临床应用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作者:方艳琼;张政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分析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和研究清热解毒的疗效方法以及应对记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患有颈部肿瘤的患者,并且对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进行模拟化清热解毒方法医治.对照组进行常规医疗方法.观测记性放射口腔黏膜中辐射剂量以及黏膜炎状态等方面的数据结果急性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重视计量的应用,显示试验组高出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毒方法可以延缓口腔黏膜炎产生的时间,另可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蒋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并对其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例,将其作为A组,随后选取同期入院的体检人员30例,将其作为B组,所有受检人员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后对其结果进行总结.结果:A组患者内膜正常率较比B组更低,比对颈动脉斑块检出比例,A组高于B组,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比对A组和B组受检人员的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A组患者的斑块以软斑和混合型斑块为主,B组受检人员的斑块以稳定性斑块为主.结论:颈动脉斑块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可以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和防治奠定基础.

    作者:孙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 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6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2例则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的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综合对比两组护理干预结果可知,观察组32例患者中出现感染、贫血、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总数,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32例患者,且组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也相应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降低患者分娩期并发症情况,切实强化预后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综合推广应用.

    作者:向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划为实验组,采用多普勒彩超心动图检测划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中,下壁心肌梗死检出17例、右室心肌梗死检出14例、非Q波型心肌梗死检出3例,共检出34例,检出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漏诊率为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临床诊断中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的检出率更高,相较于心动图,敏感性、精确性更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振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G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 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9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均经临床证实,均行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C 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G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的诊断准确率94.87%(37/39)高于CT检查74.36%(29/39),漏诊率5.13%(2/39)低于C T检查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诊断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情况,为临床及时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与传统分期治疗效果探究

    目的:将耳环式引流的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与传统分期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进行对比,探究两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实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个研究组.其中一组采用传统分期手术,另一组采用一次性脓肿根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肛门功能正常比例为85%,远高于对照组的60%,功能失禁比例为15%,低于对照组的40%;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评分低、生活质量评分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和传统分期手术相比,耳环式引流的一次性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更佳,具有恢复快、创伤小、一次性疗效确切的优点,有利于改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优先选用.

    作者:牟洁霏;李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结节的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结节的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到78例乳腺小结节病灶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BI-RADS在四类以上行超声诊断以及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比较超声诊断与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灵敏度、准确性,并观察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小结节节的诊断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灵敏度、准确性明显高于超声诊断,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小结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BI-RADS四类以上乳腺小结节个体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可有效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灵敏度、准确性.

    作者:李岳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干预8周后,采用SSPI量表及SQL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S S P 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 Q L S分量表评分及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与常规护理效果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孟令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疾病类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除了躯体症状之外,冠心病的患者情绪变化尤其是焦虑抑郁症状为常见,严重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和预后.

    作者:彭雪梅;王慧;田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儿童胸部CT检查中不同防护方法对性腺部位散射线的防护

    目的:研究与分析儿童胸部CT检查中不同防护方法对性腺部位散射线的防护.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需接受胸部C T检查的60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覆盖式铅片防护,观察组采用全包裹式铅片防护.观察比较两组性腺部位所受体表剂量.结果:观察组体表剂量为(0.07±0.03)m S v,对照组体表剂量为(0.10±0.05)m S v,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胸部C T检查中采用全包裹式铅片防护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覆盖式铅片,且前者能对扫描野以外的散射线进行有效防护,同时还能减少其所产生的辐射剂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群国;沈兰;刘永秀;何禹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7例甲状腺滤泡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减少甲状腺滤泡癌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7年7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癌的27例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甲状腺滤泡癌以实性为主(96.3%,26/27),多呈低回声(63%,17/27),内部回声不均匀(100%,27/27),常伴粗大钙化(44.4%,12/27)及周边声晕(63%,17/27),其中声晕厚薄不均更具特征性,内部血流信号多较丰富(59.3%,16/27).结论:甲状腺滤泡癌肿瘤以实性为主,回声多为低回声,也可呈现等回声或高回声,但内部回声不均匀,肿块内部常有粗大钙化和丰富血流信号,周边可伴有声晕,若声晕厚薄不均则更提示恶性可能.

    作者:王慧;丁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甲状腺消融的应用与进展

    超声引导技术在各个科室的临床治疗上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这是由于超声引导技术具有快捷、简单且能够实现实施跟踪等应用优势,其术前疾病诊断与微创治疗等多项技术也标志着现代化医学发展的整体性趋势,本文则针对超声引导技术在甲状腺消融方面的治疗与应用展开了研究与分析,对超声引导甲状腺消融治疗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何志忠;李霞;陈俊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9例,通过超声心脏轴测定方式及心脏四腔观法来实现高危胎儿及正常胎儿比例的判断,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不同诊断方式在高危胎儿及正常胎儿比例的诊断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重要作用.

    作者:李金姿;李红梅;王冬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床旁DR摄影对新生儿气漏的诊断及疗效评估

    目的:研究新生儿气漏时床旁D R摄影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对2015年5月—2017年1月52例出现气漏的新生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所有患者均拍摄了胸部前后仰卧位X线片(D R),其中5例加拍水平侧位,48例患儿之后进行多次胸片随访,其中还有5例进行了胸部CT扫描.结果:X线胸片(治疗前)表现:新生儿气胸22例,肺间质积气18例,纵膈积气12例,其中5例同时存在新生儿气胸及肺间质积气,6例同时存在肺间质积气及纵膈积气,2例存在气胸及纵膈积气,1例存在气胸、肺间质积气及纵膈积气,2例还出现心包积气,治疗后:好转38例,加重8例,2例死亡.结论:新生儿气漏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加深认识可提高诊断准确性,短期胸片随访可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作者:吴美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