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齐晓兵;熊屹;唐良华;杨彦君;高旭旺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切除术, 针灸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分别采用针灸、经皮椎间孔镜、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灸治疗的60例L D H患者,每组20例;通过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和NaKai分级评定疗效.结果:三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C组(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灸治疗组)显著低于B组(经皮椎间孔镜组)(P<0.05),B组显著低于A组(针灸组)(P<0.05);根据N a K a i疗效评定A组术后优良率均为60%,B组术后优良率均为80%,C组术后优良率均为8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灸治疗LDH手术具有术后患者创伤小及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为治疗LDH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检查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50例,均行彩超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对照,分析彩超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的胎盘植入的价值.结果:彩超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准确性为94.00%,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97.06%,阳性预测值为93.33%,阴性预测值为94.29%.结论:产前彩超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于早期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辛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6例入院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能有效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X射线与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X射线与C 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45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C T检查的观察组23例和X射线的对照组22例,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情况是否符合及检查耗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与诊断结果符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耗时(14.73±2.12)min短于对照组耗时(20.06±3.4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临床诊断中应用CT检查优势较X射线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贲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述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型糖尿病已经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目前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绝大多数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卢苇;关历;凌仲春;刘梦雪;杨晓雯;李健;沈小雨;金荣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发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的CT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自发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的C 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1月—2017年8月23例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从41岁至71岁.结果:部位:肠系膜上动脉主干9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全部、单发分支9例;腹腔干、肝总动脉1例;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1例;脾动脉、肝总动脉1例;胃左动脉1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1例.(1)C T平扫均显示血管增粗,内见新月形或环形、条状密度增高;C T A示血管增粗伴管壁增厚无强化,管腔狭窄.(2)可合并内膜渗漏、破裂出血、缺血性肠病及继发夹层.结论:自发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的CT表现典型,CTA是诊断该病的快速、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 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本医院主要收治60例手术病理说明为急性阑尾炎腹部多层螺旋CT进行分析.可以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且还将多层螺旋CT表现手术和患者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针对临床上的一些病理,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 T诊断的可行性为85.45%.结论: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是非常清楚明确的,而且可靠性较高,值得本医院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分析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在影像诊断实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在影像诊断实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校实习医院影像学诊断中进行实习的学生,共90例,选择时间在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实习学生分为2个实验小组,研究组在教学实训中加入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对照组则予以常规实训方式,比较2个实验小组的实训课前、后的影像诊断能力评分.结果:经过2个实验小组的数据结果对比可得,研究组的实训课后的影像诊断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影像诊断实训中加入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可以有效提高实习人员的影像诊断能力,值得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胡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核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核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产科分娩的足月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新生儿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出生后24h内脑血流参数,分析疾病分度与预后关系,脑内静脉扩张及颅内出血检出率与疾病分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V d、V s水平高于观察组,R I水平低于观察组,随着疾病发展患儿预后情况越差,且脑内静脉扩张及颅内出血检出率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够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检出,可对患儿预后进行有效评估,该检查手段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均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孟令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脏彩超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评价的应用分析

    目的:心脏彩超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3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冠心病组,选取我院同期分析的37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人员均予以心脏彩超检查,观察两组人员左室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PFV)、左室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FV)、两者之比(E/A)、Tei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EPFV减低(P<0.05),APFV显著增高(P<0.01)、E/A显著减低(P<0.01)、Tei指数增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A值作为心脏彩超关键测量指标,联合Tei指数能更有效准确的评估左室舒张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田青;张菡;马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整体护理效果新进展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临床上治疗心脏疾病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不断丰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一部分心脏疾病患者的预后.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尚未有自己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治疗指南,因此患者在术后仍存在发生多种并发症的风险.本文对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接受该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整体护理进展,旨在为临床制定能够降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对策提供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胡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C T检测在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拟行CT灌注成像检测的患者54例,另选择正常来院体检者54例,进行分组研究,对比两组的门静脉灌注量、肝动脉灌注量、全肝总灌注量、达峰时间和肝动脉灌注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发现,肝纤维化患者的肝动脉灌注量明显低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除肝纤维化肝动脉灌注量外,肝动脉灌注量、达峰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严重时,门静脉灌注量、全肝总灌注量会随之降低,肝动脉灌注量、肝动脉灌注指数、达峰时间会随之增高,且不同阶段的肝纤维化滴注参数与肝硬化也具有明显差异.结论:CT检测能够有效地诊断区分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同时能准确了解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不同阶段的形态,能够有效地辅助医师进行确诊.

    作者:胡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前负荷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利用心脏彩超探明左心室前负荷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者选取万年县中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接治的80例肾功能不全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他们透析前后的体重差为分组标准,即A组差小于2.5kg,共35例;B组差大于2.5kg,共45例.透析前后用心脏彩超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左心室的LVEF、E、A、E/A、LVEDD和LVESD进行评估,比较两次评估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A组在透析前后两次评估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B组透析前后两次评估的差异较大,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降低、A峰升高,E/A降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果左心室前负荷达到一定程度会对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影响显著,但不会对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产生影响.

    作者:何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MIP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50例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复杂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IPO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骨性愈合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对照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总优良率为72.00%,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超;苏敦鹏;韩增武;陈勇;王晓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工流产手术后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流产术后服用避孕药妈富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妈富隆组,常规组患者和妈富隆组患者各46例.常规组患者在进人工流产手术后休息,并实施助宫缩以及抗炎治疗;妈富隆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避孕药妈富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阴道流血情况以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妈富隆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流血量情况:妈富隆组患者术后流血正常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首次月经恢复情况:妈富隆组患者月经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人工流产患者在手术后服用妈富隆能够帮助患者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和流血量,同时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月经,有助于术后恢复,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硫酸镁与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硫酸镁与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8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硫酸镁及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血压指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与对照组69.77%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舒张压及收缩压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给予硫酸镁及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张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脑梗塞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脑梗塞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共46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共46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治疗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清CPR浓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TC、TG、HDL-C、LDL-C等各项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清C P R浓度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脑梗塞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刁瑞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病人的手术室护理

    目的:研究分许对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病人实行手术室护理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这段时间内到本院接受治疗的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病人中随机选取200名,按照入院日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病人100名,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综合手术室护理,将病人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质量指标进行对比、临床治疗指标:病人手术时长、可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感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病人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病情无好转的病人仅有2个,治疗有效率高达98%,对照组病情无好转的病人有21个,治疗有效率仅为79%,实验组病人的手术时长、可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短,疼痛感也较轻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室护理运用到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病人的治疗中,对于手术的成功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对于病人的术后恢复水平也有很好的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张帅赧;金亚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胃左动脉在胃癌患者术中的罕见分支模式:病例报告和简要文献综述

    目的:分析临床1例胃癌患者术中胃左动脉的罕见分支模式.方法:对我院1例胃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例胃窦癌患者存在重复的胃左动脉,给予结扎并切断处理,一周后好转出院.结论:重复的胃左动脉属于临床的罕见分支模式,临床发生率不高,更应该加强重视,做好及时的诊断,以及时进行临床处理.

    作者:王华;郝钦;邢国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部创伤的CT检查与临床中诊断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 T检查与临床中诊断作用.方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 T检查,探讨其诊断结果.结果:96例腹部创伤患者经过临床C T诊断后,对其中的78例采用手术治疗,另外18例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78例中,C T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6.15%(75/78),另外3例由于多发性损伤而导致诊断结果出现偏差.结论:应用CT诊断腹部创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曾幸萍;邓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采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结节诊治的40例患者,根据疾病分类将其分为甲状腺腺瘤组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采用高频彩超为两组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结节数目、结节周边和内部的血流信号、边界有无包膜存在均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之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高频彩为其进行诊断,诊断价值较高,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应用至临床上.

    作者:徐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