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赧;金亚丹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连续护理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连续护理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接近,不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连续护理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曾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 T联合M R I检查在脑梗塞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来我院受检的疑似脑梗塞患者78例,全部受检者均依次接受CT、MRI检查,且其随后经随访均证实为患有脑梗塞.对单一CT检查及CT联合MRI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及对不同发病时间脑梗塞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T联合MRI检查检出基底节区23例,脑干5例,额叶10例,颞叶14例,枕叶12例,小脑8例,共计72例,脑梗塞检出率92.31%.单一C T检查检出基底节区18例,脑干0例,额叶7例,颞叶12例,枕叶8例,小脑5例,共计20例,脑梗塞检出率64.10%,C T联合MRI检查脑梗塞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CT检查(P<0.05);CT联合MRI检查对发病时间<12h及12~24h脑梗塞检出率较单一C T检查高,C T联合M R I检查对发病时间24~72h及>72h脑梗塞检出率与单一C T检查比较差异较小(P>0.05).结论:临床应用CT与MRI联合检查的方法可提高脑梗塞早期诊断准确率,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志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消癌平联合T 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2例,按照病例编号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TP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消癌平联合TP治疗.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第一疗程、第二疗程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评,以及癌症改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癌症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消癌平联合TP治疗方案能够改善癌症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 T在肋骨细微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肋骨细微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36例,采用多层螺旋C T诊断.对两组患者检出率、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检出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肋骨细微骨折诊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检出率与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值得院方推广与应用.
作者:强光刘;佘敏;杜训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彩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3乳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分别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组)和二维超声(对照组)实施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误漏诊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效果理想,降低了漏误诊率,有利于缓和医患矛盾,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姜云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剖析骨折诊断用X线、C T与M R I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骨折病患120例,所有病患都接受X线、C T与M R I检查.对本组120例病患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不同方法检查的敏感度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20例病患共360处骨折,其中X线显示骨折数245处,C T显示骨折数355处,M R I显示骨折数358处.分析后发现,X线显示骨折的敏感度显著低于C T与M R I,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C T显示骨折的敏感度和M R I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M R I不仅能显示骨折,还能显示脊髓损伤32例、骨挫伤110例、关节腔与关节囊积液31例、骨折累及软骨24例、韧带损伤51例.结论:针对X线与C T无法显示的韧带、骨髓与软骨等损伤,MRI均能显示,并且MRI在诊断骨折合并症与骨折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也明显高于CT与X线.
作者:程柳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和观察晚孕孕妇经会阴超声检测的宫颈长度等相关参数,对孕妇生产时间、产程等的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会阴超声检测的320例晚期孕妇,观察检测的宫颈管长度、宫颈漏斗宽度等相关参数,并随访孕妇妊娠结局,分析宫颈各参数与孕妇临产时间、分娩方式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管长度小于25mm晚期孕产妇共172例,其中选择了自然顺产的113例(65.69%),剖宫产的59例(34.30%);测得的宫颈管长度大于25mm晚期孕产妇共148例,其中选择了自然顺产的106例(71.62%),剖宫产的42例(28.37%).结论:针对晚期孕妇行会阴超声检测,可测得宫颈管长度、宫颈漏斗的宽度,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孕妇临产时间进行预测,从而也有助于孕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因此经会阴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价值重大.
作者:卢凤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比较X线和双源C 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确诊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双源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X线和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结果: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高于X线检查(97.5%vs 81.2%,98.8%vs 87.5%),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高于X线检查,临床上可优先选择双源CT检查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作者:甘晓晶;周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硫酸镁与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8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硫酸镁及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血压指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与对照组69.77%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舒张压及收缩压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给予硫酸镁及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张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四维彩超对胎儿畸形及智力发育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438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二维彩超及四维彩超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胎儿各类畸形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颈部半透明带厚度(N T)检出情况.结果:四维彩超检测畸形正确率显著高于二维彩超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NT值者畸形诊断率也明显高于正常NT值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明显高于二维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彩超可明显提高胎儿畸形及智力发育诊断效果,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分析胎儿整体情况,可在产前检查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邓春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42例,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腹部B超组与阴道B超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阴道B超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77%,明显高于腹部B超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81.69%,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阴道B超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与腹部B超检查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董晓娟;王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在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治疗中应用奥氮平与阿立哌唑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10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一组51例,参照组采取奥氮平治疗,治疗组采取阿立哌唑治疗,观察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参照组大,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精神状态的评分、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评分均发生改善,治疗组改善的情况相对显著,与参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的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治疗中应用阿立哌唑治疗时,临床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王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对急腹症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90例急腹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对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病理以及临床诊断,90例患者中阑尾炎患者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12例,胆囊炎患者10例,胰腺炎患者8例,肠梗阻患者11例,其他疾病患者29例.多排螺旋C T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8.89%,有误诊患者1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诊断,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无任何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朱玉英;刘桂香;孟凡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维吾尔医辨证症候分型的影像学.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3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维吾尔医辨证症候对其进行分型,并以X线、CT、MRI检查来对其检查.分析维吾尔医辨证症候分型的影像检查结果与治疗策略.结果:在X线、CT、MRI检查中对膝骨关节炎的维吾尔医辨证症候分型进行加以肯定,并将其作为治疗的理论基础,疗效确切.结论:膝骨关节炎的维吾尔医辨证症候分型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能够确认其分型的准确性,为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作者:海里力?吾甫力卡森;阿地?阿合毛拉;帕尔哈提?热甫开提;茹克亚?库那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等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50例,所有患者于就诊24h内接受心电图检查,由3名或以上专业医生针对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为S T段下移并T波低平或倒置15例,ST段正常并T波低平或倒置5例,以及ST段抬高并病理性Q波和T波倒置25例和T段抬高并胸前导联R递增不良5例;非ST段抬高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率为5.00%,低于ST段抬高患者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心肌缺血、损伤、坏死这一过程时可具有明显的心电图表现,可通过心电图变化进行病情诊断;且具有ST段抬高表现的患者更易引发心律失常,可根据心电图改变给予对症治疗.
作者:赵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用于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80例(共100个病灶),对其实施常规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将两者相互联合后的检查结果显示,三种不同检查办法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过程中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比常规超声的诊断价值高,而且将两者相互联合大大的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戴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分析以及医疗诊断等,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因此,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然后详细分析了核磁共振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注意事项.试图为临床诊断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作者:侯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CT影像诊断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该病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诊断办法的效果.结果:在40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6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13例患者为颅骨骨折;与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诊断准确率为100%.两种诊断方法并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 T影像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达100%.结论:颅脑外伤应用C T检查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马晓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6月,冠心病患者114进行研究,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进行斑块的定性以及定量分析,采血进行血清h s-C R P检验,进行指标的对比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hs-CRP<20mg/L钙化组织高于hs-CRP≥20mg/L,纤维脂肪组织比重低于hs-CRP≥20mg/L组,出现斑块破裂者CRP(30.4±7.1)mg/L高于其他患者(23.7±5.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破裂hs-CRP佳截断值28.6mg/L,灵敏度为80.0%(8/10),特异度73.1%(76/104),符合率73.7%(84/114).小管腔面积处EEM(13.1±1.3)mm2与hs-CRP存在中相关性(r=0.474,P=0.02),小管腔面积处斑块负荷(61.3±8.4)%,与hs-CRP存在强相关性(r=0.710,P=0.00).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一定程度可反映斑块的的性质、破裂风险、斑块负荷,联合血管内超声辅助诊断冠心病,判断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刘莹;王洪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心电图和冠脉造影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非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冠脉造影检查.当患者病症发作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包括ST段压低、QRS时限和ST段下移等.结果:S T段下移幅度未超过1毫米的概率明显低于S T段下移幅度超过1毫米,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 R S波时限超过100ms的概率明显超过QRS波时限未超过100ms患者的,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导联数未超过6个的概率明显低于S T段下移导联数超过6个的,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Q R S波时限超过100ms、ST段下移超过1毫米和ST段下移导联数超过6个,可知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十分严重,预后出现不良情况,值得院方推广.
作者:黄山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