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创伤的CT检查与临床中诊断作用分析

曾幸萍;邓勇

关键词:腹部创伤, CT检查, 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 T检查与临床中诊断作用.方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 T检查,探讨其诊断结果.结果:96例腹部创伤患者经过临床C T诊断后,对其中的78例采用手术治疗,另外18例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78例中,C T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6.15%(75/78),另外3例由于多发性损伤而导致诊断结果出现偏差.结论:应用CT诊断腹部创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处理方式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7年7月间我院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的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术后处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为目的的处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为目的的处理措施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处理,可显著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功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20例作为本研究中观察对象,患者的选取时间均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量不同病变的相关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灌注指数(PI)],将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的检查特点以及效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超声造影检查发现,肝脏良性病变患者的R T为(39.78±12.56)s、T T P为(49.67±15.33)s、m T T为(157.48±34.25)s,肝脏恶性病变患者的RT为(25.43±5.21)s、TTP为(33.31±7.48)s、mTT为(108.79±26.48)s,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各参数明显较肝脏恶性病变更高,P<0.05;肝脏良性病变的P I为(82.74±18.26),明显较肝脏恶性病变(147.85±43.55)更低,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预测值、敏感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对比存在较大差异,超声造影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5.00%,均较增强C T扫描更高(83.33%),P<0.05.结论: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疾病,采用超声造影诊断可从形态学、参数测量等方面反映患者的影像学信息,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甜甜;李竞;张立春;芦雪娇;孙锐;齐尧;梅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对脂肪肝与酒精肝患者的价值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脂肪肝与酒精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诊断,总结脂肪肝与酒精肝的发病情况.结果:200例患者中,脂肪肝30例(15.00%),酒精肝32例(16.00%).脂肪肝:男性发病率为10.48%,低于女性的20.00%,但二者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肝:男性发病率为19.05%,高于女性的12.63%,但二者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60/62).结论:在脂肪肝与酒精肝诊断中应用超声,可准确判断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参考,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谢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究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用于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用于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80例(共100个病灶),对其实施常规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将两者相互联合后的检查结果显示,三种不同检查办法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过程中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比常规超声的诊断价值高,而且将两者相互联合大大的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戴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产前超声诊断对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判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受产前检查后查出360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为研究对象,对360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孕周、超声诊断和产后证实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结果显示360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病症类型中,室间隔缺损76例(21.1%),肺动脉狭窄52例(14.4%),主动脉狭窄36例(10.0%),法洛四联症56例(15.6%),心内膜垫缺损28例(7.8%),单心房单心室24例(6.7%),三尖瓣下移20例(5.6%),三尖瓣闭锁20例(5.6%),房间隔缺损48例(13.3%),产后情况为室间隔缺损68例(18.9%),肺动脉狭窄52例(14.4%),主动脉狭窄32例(8.9%),法洛四联症52例(14.4%),心内膜垫缺损24例(6.7%),单心室和单心房20例(5.6%),三尖瓣闭锁20例(5.6%),三尖瓣下移20例(5.6%),房间隔缺损40例(11.1%),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高达91.1(328/360).结论: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出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具体类型,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该在临床诊断中加以推广.

    作者:刘穗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诊内科中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内科中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安排每日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安排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总有效率和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具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急诊内科中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积极有效,可广泛推广.

    作者:史君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垂体后叶素雾化吸入与静脉滴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雾化吸入与静脉滴入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60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垂体后叶素静脉滴入,观察组30例采用垂体后叶素雾化吸入,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采用雾化吸入相对于静脉滴入,治疗期间的安全新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家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6例入院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能有效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述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型糖尿病已经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目前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绝大多数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卢苇;关历;凌仲春;刘梦雪;杨晓雯;李健;沈小雨;金荣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疗效监测和预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在施以疗效监测以及疗效预测过程中,分析常规凝血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于临床施以输血治疗,依据有无表现出不良反应展开分组;分别设为A2组(未表现出不良反应80例)以及A1组(表现出不良反应10例).之后对A1组与A2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以及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同A1组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血常规指标改善程度对比,A2组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血常规指标改善效果尤为明显(P<0.05);同A1组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A2组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在开展输血治疗工作期间,合理开展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工作,对于治疗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可以进行有效监测以及预测,凸显常规凝血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佳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宫腔镜治疗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宫腔镜治疗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各33例,给予甲组患者采用传统清宫手术进行治疗,给予乙组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β-H C G恢复时间明显比甲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甲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的VAS疼痛评分均比乙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瘢痕子宫妊娠患者的手术、住院、β-H C G恢复时间,且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源CT定量测定心周脂肪对冠心病评估价值探讨

    目的:利用双源CT对心周脂肪组织(PAT)进行定量测定,探讨PAT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及对该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实验组,8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双源C T测定P A T的体积,就80例冠心病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与PAT定量测定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就两组患者的PAT体积进行对比,冠心病患者PAT体积显著大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且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PAT体积呈正相关,病变累及的血管支数与PAT体积也呈正相关.结论:双源CT通过定量测定的PAT体积,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较,可发现PAT体积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呈高度相关性,通过双源CT对PAT的定量测定,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评估,可用于有冠心病指征患者的早期检测.

    作者:钱伟伟;任燕;陈照徽;张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 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本医院主要收治60例手术病理说明为急性阑尾炎腹部多层螺旋CT进行分析.可以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且还将多层螺旋CT表现手术和患者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针对临床上的一些病理,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 T诊断的可行性为85.45%.结论: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是非常清楚明确的,而且可靠性较高,值得本医院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臭氧治疗,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VAS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相较于单纯使用臭氧,采用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能更有效患者患者疼痛状况,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华忠;余杰;尹红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分析以及医疗诊断等,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因此,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然后详细分析了核磁共振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注意事项.试图为临床诊断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作者:侯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部创伤的CT检查与临床中诊断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 T检查与临床中诊断作用.方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 T检查,探讨其诊断结果.结果:96例腹部创伤患者经过临床C T诊断后,对其中的78例采用手术治疗,另外18例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78例中,C T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6.15%(75/78),另外3例由于多发性损伤而导致诊断结果出现偏差.结论:应用CT诊断腹部创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曾幸萍;邓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间范围为2015年9月—2017年2月,共10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n=52)与对照组(中医骨伤手法,n=52).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频彩超诊断肛周脓肿的价值研究与分析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诊断肛周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8例疑诊肛周脓肿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医师根据高频彩超检测结果以及患者临床症状,制定手术治疗方法,分析高频彩超对肛周脓肿患者检出率,以及其成像特点.结果:经手术病理实验检测48例疑诊肛周脓肿患者,有45例患者确诊为肛周脓肿,其中高频超声检查出44例,高频超声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1.2%、97.8%,其中囊性及囊实混合型所占患者比例多,占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肛周脓肿患者,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并结合高频彩超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确定手术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俐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脑出血后昏迷应用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昏迷患者应用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依据治疗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应用醒脑静治疗,观察组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肿量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肿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肿量、格拉斯哥评分分别为(15.2±0.6)m l、(15.4±1.8)分,对照组为(24.9±1.4)m l、(10.8±1.5)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3±2.1)分,低于对照组的(13.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在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患者较醒脑静疗效更明显,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贵明;黎远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经CT诊断的临床探究

    目的: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经C T诊断的临床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 T诊断结果.结果:60例单发血肿比例是96.67%、多发血肿比例是3.33%、占位比例是75.0%;血肿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处,其次是丘脑部位,与其他部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不但可以清晰地检查到患者的血肿数量以及血肿部位,而且还能检测出血肿占位情况,操作简单便捷,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卫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