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苇;关历;凌仲春;刘梦雪;杨晓雯;李健;沈小雨;金荣疆
目的:探究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的特点.方法:收集在2010年4月—2016年6月这个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过产前超声检查并且发现胎儿腹部存在囊性包块的病例92例,然后对这些病例中的胎儿在出生之前和出生之后所做过的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这92个存在胎儿腹部囊性包块情况的病例中,其中有三种情况为常见,他们分别是肠道闭锁畸形、肾多囊性发育不良以及卵巢囊肿,然后还有四种比较少见的情况:泄殖腔畸形、肾上腺囊肿、淋巴管囊肿和胎儿胆道囊性病变.结论:在胎儿孕育四到五个月的时候,可以通过超声检测检查出胎儿腹腔内是否存在囊性包块,并且可以根据包块的形状大小、它所处于的位置、它所存在的形态以及它的动态情况来对包块是如何产生的进行判断,根据以上信息也可以判断包块的性质.
作者:李正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MRI及MRCP技术在胆管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5例.对实验组患者采取MRI及MRCP技术联合检查,对参照组患者仅采取MRI技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查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胆管梗阻疾病患者予以MRI及MRCP技术联合检查,缩短了检验操作时间,提高了检出率,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梁正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比较经腹彩超及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子宫肌瘤的1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经腹彩超及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的数量及漏诊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阴道彩超检查出来的子宫肌瘤总例数高于经腹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超漏诊率为1.02%,经腹彩超漏诊率为4.59%,经阴道彩超漏诊率低于经腹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有助于提升子宫肌瘤检查的准确性,降低了漏诊率,能够准确发现病灶,降低就诊时间,应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洛桑丹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流产术后服用避孕药妈富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妈富隆组,常规组患者和妈富隆组患者各46例.常规组患者在进人工流产手术后休息,并实施助宫缩以及抗炎治疗;妈富隆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避孕药妈富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阴道流血情况以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妈富隆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流血量情况:妈富隆组患者术后流血正常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首次月经恢复情况:妈富隆组患者月经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人工流产患者在手术后服用妈富隆能够帮助患者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和流血量,同时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月经,有助于术后恢复,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延续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后好转出院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各5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延续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结果:6个月后,两组实际随访各54例.研究组锻炼依从性为98.2%,明显优于参照组的83.3%(P<0.05);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82.02±11.78)、(60.03±11.64),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65.2±18.52)、(50.30±14.37)(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实施延续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锻炼依从性,改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间范围为2015年9月—2017年2月,共10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n=52)与对照组(中医骨伤手法,n=52).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临床上治疗心脏疾病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不断丰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一部分心脏疾病患者的预后.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尚未有自己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治疗指南,因此患者在术后仍存在发生多种并发症的风险.本文对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接受该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整体护理进展,旨在为临床制定能够降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对策提供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胡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50例,均行彩超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对照,分析彩超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的胎盘植入的价值.结果:彩超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准确性为94.00%,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97.06%,阳性预测值为93.33%,阴性预测值为94.29%.结论:产前彩超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于早期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辛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放射技术主要是利用影响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帮助医生确诊的重要依据,目前,在各科室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心血管疾病的判断,肿瘤疾病的判断及治疗等等.在诊断病情时运用放射技术可以得出精准的结果,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资料,放射技术与医学临床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因此,探讨放射技术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提升放射技术在临床的使用率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病情判断的效率,可以避免临床诊断与患者病情不符的情况,减少设备对患者的辐射,降低医疗成本,环节医患关系等等.本文首先对放射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前放射技术在医学临床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优化放射技术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镇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50例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复杂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IPO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骨性愈合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对照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总优良率为72.00%,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超;苏敦鹏;韩增武;陈勇;王晓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析牙髓根尖周病采取口腔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牙髓根尖周病的患者268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多次根管治疗;后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的优劣.结果:干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6.6%,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炎症消退用时及恢复用时均少于常规组,P<0.05,有可比性.结论:牙髓根尖周病临床治疗中采取一次性口腔根管治疗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指导借鉴.
作者:李中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C T检测在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拟行CT灌注成像检测的患者54例,另选择正常来院体检者54例,进行分组研究,对比两组的门静脉灌注量、肝动脉灌注量、全肝总灌注量、达峰时间和肝动脉灌注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发现,肝纤维化患者的肝动脉灌注量明显低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除肝纤维化肝动脉灌注量外,肝动脉灌注量、达峰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严重时,门静脉灌注量、全肝总灌注量会随之降低,肝动脉灌注量、肝动脉灌注指数、达峰时间会随之增高,且不同阶段的肝纤维化滴注参数与肝硬化也具有明显差异.结论:CT检测能够有效地诊断区分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同时能准确了解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不同阶段的形态,能够有效地辅助医师进行确诊.
作者:胡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在影像诊断实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校实习医院影像学诊断中进行实习的学生,共90例,选择时间在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实习学生分为2个实验小组,研究组在教学实训中加入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对照组则予以常规实训方式,比较2个实验小组的实训课前、后的影像诊断能力评分.结果:经过2个实验小组的数据结果对比可得,研究组的实训课后的影像诊断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影像诊断实训中加入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可以有效提高实习人员的影像诊断能力,值得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胡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阴癌术后调强放疗借助自制的截石位托架摆位固定技术.方法:采用自制的截石位托架进行外阴癌术后的放疗摆位.结果:应用自制托架摆位的患者体位舒适性好,克服了传统摆位治疗时移位的不足、体位难固定,提高了靶区剂量,减少摆位误差,保证了外阴癌患者的放疗质量.结论:此方法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疗效可靠,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苏婷;梁卫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比较X线和双源C 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确诊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双源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X线和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结果: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高于X线检查(97.5%vs 81.2%,98.8%vs 87.5%),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高于X线检查,临床上可优先选择双源CT检查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作者:甘晓晶;周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螺旋CT、锥形束CT与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从2015年5月—2017年3月64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借用螺旋C T、锥形束C T以及M R I对患者进行诊断,对比分析这三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检查后发现,螺旋CT和锥形束CT不能将关节盘清楚地显示出来,MRI可以将关节盘清晰完整地显示出来;锥形束CT能清晰地将髁突显示出来,其他两种方式髁突显示的清晰程度较差;三种检查方式检测出的关节间隙并无任何差异.结论:临床上应优先选用螺旋CT或者锥形束CT对髁突骨质病进行检查,选用锥形束CT对骨小梁的结构进行检查,选用MRI对关节盘进行检查,在检查关节间隙时,选用三种检查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
作者:钟洪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脂肪肝与酒精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诊断,总结脂肪肝与酒精肝的发病情况.结果:200例患者中,脂肪肝30例(15.00%),酒精肝32例(16.00%).脂肪肝:男性发病率为10.48%,低于女性的20.00%,但二者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肝:男性发病率为19.05%,高于女性的12.63%,但二者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60/62).结论:在脂肪肝与酒精肝诊断中应用超声,可准确判断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参考,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谢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心电图和冠脉造影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非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冠脉造影检查.当患者病症发作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包括ST段压低、QRS时限和ST段下移等.结果:S T段下移幅度未超过1毫米的概率明显低于S T段下移幅度超过1毫米,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 R S波时限超过100ms的概率明显超过QRS波时限未超过100ms患者的,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导联数未超过6个的概率明显低于S T段下移导联数超过6个的,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Q R S波时限超过100ms、ST段下移超过1毫米和ST段下移导联数超过6个,可知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十分严重,预后出现不良情况,值得院方推广.
作者:黄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确切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设置为实验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42例,设置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人员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两组记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LVDd水平与对照组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LAD水平较对照组水平高,而LVEF水平较对照组水平低,且差异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断时,心脏彩超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错查漏查风险,对于疾病的准确诊断有重要意义,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桂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