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玲;原军红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且病程在3月内.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V A S)评价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1月、3月的VAS评分均降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且病程小于3个月行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好,有适应症的患者可选择早期治疗.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反流性食管炎应用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简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占41例.其中一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单一使用法莫替丁治疗(单一组),另一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联合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8%,相较于单一组显著更优(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烧心积分为(0.86±0.57)分、反酸积分为(0.87±0.68)分、胸骨后灼痛积分为(0.23±0.51)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单一组,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树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肺结节患者分别开展常规剂量CT扫描工作以及低剂量CT扫描工作加以疾病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肺结节患者分组;对照组:常规剂量CT扫描;观察组: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节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优良率(100.0%)同对照组肺结节患者(98.3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同对照组肺结节患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肺结节患者,临床分别选择对其开展常规剂量CT扫描工作以及开展低剂量CT扫描工作,终均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诊断优良率,并且终获得的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基本一致,但是选择开展低剂量CT扫描工作,可以将对患者产生的辐射量加以有效降低.
作者:温竞;吉玉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妊娠应用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全部患者都利用超声进行检查,包括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分析检查结果.结果:50例患者经腹部彩超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8%;经阴道彩超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2%;混合型患者占12%;不均质团块型患者占40%,胚囊型患者占48%.结论:超声检查对子宫瘢痕妊娠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能够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确保患者尽早接受临床正确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赵丽娜;武新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自由体位分娩孕妇的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以来,选取86例有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将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一组为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VAS评分、出血量、分娩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对自由体位分娩孕妇有良好的效果,应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丛龙青;林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门诊分诊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门诊62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结果:优质护理组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优质护理组护理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3.23%、0.00%、0.00%和25.81%、29.03%、22.5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中优质护理措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评分,降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
作者:戴芬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探究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患中选择8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各40例.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美托洛尔及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可得到良好效果,但卡维地洛的疗效更为显著,故可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主要介绍北京F78-IIIA型300MA X线机的安装、接线与调试.
作者:黄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妊高症产妇,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效果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观察组为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可显著提高对血压的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和预后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就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作以探讨.方法:依据手术室内是否采取护理路径干预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采取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T0、T1、T2时间点H R、M A P、血糖、H E、E、皮质醇水平以评估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两组HR、MAP、血糖、NE、E、皮质醇指标在T1时间点的水平高于T0时间点水平,前述各项指标T2时间点低于T1时间点(P<0.05),前述各项指标水平观察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通过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能得到有效缓解,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汤纯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比较妇产科疾病应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分别对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依据,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56/60),其中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妊娠与盆腔附件炎性的准确率达到了100%.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6.67%(40/60),显著低于阴道超声检查(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妇产科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必要时可采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杨学红;张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质量.方法:全面收集和整理财政部历年颁发的单位内部控制相关文件,通过分析总结出各自的作用,梳理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内容,增强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操作性.结果:掌握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方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工作.结论:编制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有利于反映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
作者:何亚男;于润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0年2—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方法清除血肿,观察组行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8%、死亡率2%,对照组患者血肿清除率80%、死亡率22%,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势显著.结论:应将锥颅血肿碎吸术应用到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张冯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SI)在测定肝脏硬度与肝脏病理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受试者,通过SSI检查、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分析检出结果得出二者相关性.结果:肝穿刺活检病理分级显示S1、S2、S3、S4例数分别为40例、40例、17例、3例,S S I检查显示患者肝脏硬度分期F0、F1、F2、F3、F4分别16例、34例、31例、13例、6例.将数据纳入统计学检验显示,肝脏硬度与组织活检病理之间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r为0.619,提示二者之间有正相关性.结论:经S S I所测得干在肝纤维化程度和肝脏病理之间相关性较好,有利于动态监测肝脏纤维化进程,帮助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立锋;陈微微;沈丽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阴道炎疾病患者在门诊妇科治疗期间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门诊妇科接受治疗的阴道炎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妇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阴道炎治疗期间门诊妇科护理服务满意度、阴道炎症状消失时间、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阴道炎治疗期间门诊妇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2%,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差异显著(P<0.05);阴道炎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期间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10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炎疾病患者在门诊妇科治疗期间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建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析综合护理服务应用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2015年7月1日—2016年11月30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成两组,24例/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情绪评分、止血时间以及贫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42.13±1.20)分,抑郁评分为(41.52±1.36)分,止血时间为(5.10±1.21)天,贫血发生概率为4.1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服务应用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不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阴道出血症状,在降低贫血发生概率、缓解不良情绪方面效果也较佳.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时限性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科救治停留时间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0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12月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54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救治的停留时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对照组停留时间为40.91±21.83分钟,实验组为30.29±14.78分钟,两组患者急诊救治停留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时限性绿色通道服务流程进行管理,能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进一步提高绿色通道救治的高效性.
作者:赵绮华;管癸芬;谢佩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利福喷丁联合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参考文献查询、对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医学周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中,利福喷丁和利福平在治疗肺结核方面临床治疗效果相关的参考文献进行选取,并使用相关软件对参考文献展开Meta分析.结果:经过相关筛选,共选用参考文献5篇,在5篇参考文献当中包括600位肺结核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有301位,并且观察组患者采用利福喷丁进行肺结核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有299位,对照组患者使用利福平进行肺结核治疗.通过相关计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灶吸收治疗效果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痰菌转阴、空洞闭合的治疗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肺结核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利福喷丁的治疗效果要比利福平好,能够更快速的让患者进行恢复,值得被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6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受到外伤24小时内进行头颅CT扫描和并行CT计分,并得到CT图像计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实验组实施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CT计分将患者的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轻型<5分,共13例;中型5分~10分,共21例;重型>10分,共36例.中型实验组患者预后重度残疾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型和重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采用颅脑损伤CT计分,可更好的为患者的手术指征提供依据,并实施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王安帮;马小虎;董发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进程中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构建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结合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与对照组患者(79.6%)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进程中效果良好,可以使护理服务更加程序化,节省更多资源,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尤思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