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昇
目的:观察宫颈疾病患者实施LEEP刀治疗的成效.方法:选取宫颈疾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是在2014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对于全部的宫颈疾病患者实施LEEP刀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统计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通过对患者展开三个月时间的观察,结果显示,手术成功率是96.77%;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是1~5min之间,平均时间是(2.5±0.5)min.所有的患者没有产生术中大出血、休克的现象,以及术后没有产生感染问题病例.结论:对于宫颈疾病患者实施LEEP刀治疗方案,可以获得到良好的成效,而且安全性更高,因而值得在治疗期间大量的应用.
作者:邓志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TG、TC、LDL-C、SBP、DBP降低(P<0.05).两组HDL-C增加(P<0.05).观察组TG、TC、LDL-C、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DL-C、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黎兴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患者共46例,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22例,调强放疗24例.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局部病灶控制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结果: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都有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局部控制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都能够极大的缓解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作者:陈鑫;丁广成;秦德华;李朋朋;时昌立;王一帆;孙艺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X线钡餐造影检查与CT检查在食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确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分别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阳性率情况.结果: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72.7%,明显高于CT检查诊断阳性率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检查诊断中晚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100.0%,高于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阳性率94.4%,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钡餐造影检查与CT检查在食管癌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相对较高,当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时应联合其他检查方法,以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正确率.
作者:陈爱敏;丰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就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超声造影(CEUS)与超声弹性成像(UE)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期间在我院行病理检查确诊为肝脏肿瘤的65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CEUS与UE进行检查,对比观察分析CEUS、UE检查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3例肝脏肿瘤患者经病理确诊为良性29例(46.32%)、恶性34例(53.97%),经CEUS、UE联合检查确诊为良性27例(42.86%)、恶性36(57.14%).其中病理检测为肝细胞癌25例(39.68%),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4.76%),肝血管癌17例(26.98%),肝转移癌18例(28.57%).结论:CEUS、UE两者联合用于鉴别肝脏肿瘤良恶性,能够切实提升肝脏肿瘤检测中超声的特异度与敏感度,CEUS、UE实现了有效互补,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李晶;杨淑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应用产程监护和护理对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产妇数量为47例,采用产程监测以及心理护理结合分娩护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产妇经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以及分娩护理之后,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产中出血量较少,仅有3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且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在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治疗期间,采用产程监测以及心理护理和分娩护理,有助于帮助产妇缓解分娩带来的疼痛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作者:吴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进行观察,探究分析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70例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而在观察组中则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加强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主要可分为咳嗽咳痰、舌后坠、呼吸遗忘、喉痉挛、水肿、呕吐反流误吸以及呼吸抑制,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采用加强护理干预的情况下,可显著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庆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区分患者的疾病特征,观察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之间乳腺癌的差异.结果:超声表现与病理诊断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病灶形状及边界方面的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超声影像图像分析,能有效对患者的分子亚型进行区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聪;李灵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对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患者,分别对患者行CT诊断与超声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CT组确诊结核性腹膜炎38例、癌性腹膜炎19例,超声组确诊结核性腹膜炎32例、癌性腹膜炎17例,CT组确诊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结论: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厉骏;彭拥军;冯波;程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液体平衡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影响性,以佳液体平衡管理策略,改善ARDS预后.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96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8)液体正平衡管理,研究组(n=48)液体负平衡管理,在入住ICU前、入住ICU72h后监测氧合指数、血乳酸、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指数、APACHEⅡ评分比较,观察两组在液体净入量和生活质量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在ICU住院时间、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后72h血乳酸、EVLWI、APAcHEⅡ评分均降低,氧合指数均升高,上述指标两组入住ICU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中心静脉压、MAP上则改善不显著,观察组血乳酸、EVLWI、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改善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第2~7d在液体净入量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上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的液体负平衡管理能有效保护ARDS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王文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尿碘水平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选2015年7月—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60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实验组);同时选同期60例甲状腺正常者(参照组),抽取所有入选对象的空腹晨尿,选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含量,分析尿碘水平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尿碘水平不受性别、年龄影响,(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尿碘中位数为156.2ug/L、甲状腺癌为150.1ug/L;甲状腺良性结节、甲状腺癌尿碘水平与参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甲状腺癌尿碘水平和甲状腺良性结节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甲状腺癌中淋巴转移患者的尿碘水平,比无淋巴转移患者更高,(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和碘营养相关性较低,高碘和甲状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甲状腺恶变应控制碘盐摄入量.
作者:莫慧;李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腹部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输卵管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1例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超声诊断仪分别经腹部全面扫查后再经阴道进行进一步扫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37%,经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误诊2例,漏诊0例,经腹部超声误诊5例,漏诊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提高早期输卵管妊娠的诊断率,误诊漏诊率低.
作者:谷娜;高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取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47例)、对照组(43例),前者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者予常规护理,对比与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肛门的排气时间为(1.39±0.35)d、住院时间为(7.33±1.72)d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患者的康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恢复较好.
作者:李娇;金秋霞;兰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以胎儿仰面为标准体位再进行超声诊断时,对胎儿进行心脏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孕妇300例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按照孕妇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50例孕妇.对照组胎儿均为非标准体位,而实验组胎儿均为仰面标准体位,分别对其进行心脏超声图像检查,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统计心脏畸形检出率.结果:实验组胎儿的心脏畸形检出率为12(8.00%),而对照组胎儿的心脏畸形检出率为2(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仰面位为胎儿标准体位进行超声诊断心脏畸形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作者:张先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比超声与钼靶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不同直径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通过病理确诊151例乳腺肿瘤(159个病灶),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超声和钼靶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者在不同直径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和钼靶BI-RADS分类检查对于小于1cm及非肿块型的病变钼靶BI-RADS分类较超声的准确性高,对于直径1cm~2cm的肿块诊断准确性较一致,大于2cm的肿块超声BI-RADS分类较钼靶准确性高.结论:超声与钼靶BI-RADS分类系统对不同直径的乳腺肿块各有优势.
作者:赵青;纪甜甜;赵献萍;翟虹;牟洋;苏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与于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总数量为68例,本次研究中,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然后将其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就检查结果的准确率而言,良性甲状腺瘤诊断准确率为95.23%,恶性甲状腺瘤诊断准确率为96.15%,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差距不明显,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在血流分布、回声、边界钙化、纵横比以及声晕方面,良性甲状腺瘤和恶性甲状腺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的时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与病理检查相近,这就表明,该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因此,该诊断技术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诊断工作当中.
作者:蔡彬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在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6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宫腔镜检查、可视下病灶摘除、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生症83例,子宫内膜息肉86例、宫腔粘连21例,子宫内膜炎4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子宫瘢痕处憩室16例,宫内节育器8例,子宫内膜癌2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及宫颈管的形态结构,明确异常子宫出血者的病变部位,同时可疑部位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
作者:周勤英;李巧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急性附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普外泌尿烧伤科确诊的38例急性附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诊断,总结其诊断效果与优势.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示显示,病变位于左侧者21例,位于右侧者13例,位于双侧者4例;存在附睾尾部增大者25例,弥漫性增大者7例,头部增大者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急性附睾炎中诊断效果确切,有助于清晰显示附睾结构、大小、形态等,同时可直观患者病变处血流动力学表现,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依据,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白蓉;韩静;魏云;周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应用的临床作用.方法:150例胸痛患者,通过临床的诊断确诊有78例患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观察组;另外的72例经查并无特异性质的改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质量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肌红蛋白的灵敏程度显著高于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质量(P<0.05);肌钙蛋白的特异性程度显著高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质量(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质量的检测,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和灵敏性,具有较明显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安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表现特点,分析其影学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在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共收治1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行外科手术治疗,且手术证实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对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均在术前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进行探讨.结果:1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中4例位于前颅窝,4例位于中颅窝,2例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2例位于右顶部,11例肿瘤形状为波浪分叶状,1例为类圆形.9例肿瘤在T1WI上为等低信号,3例为略高或高信号,10例在T2WI上表现为混杂性高信号,2例等低信号,DWI显示8例为等低信号,4例为略高信号.有7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4例与脑膜窄基底相连,2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在CT、MRI的检查中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征象,综合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可为术前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陆宇政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