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成像在结直肠肿瘤术前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

冯长明;徐慧慧;官皓天;霍英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组织病理学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结直肠肿瘤术前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经过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结直肠肿瘤的38例患者,对结直肠肿瘤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实施行手术前的MRI检查,对T1FSE,T2FRFRE序列进行应用,然后用行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和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对照,评价肠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在诊断结直肠癌总体准确率上为91.67%(33/36),过诊断率为8.33(3/36).对于评价结直肠癌周围淋巴转移方面,MRI的敏感度达到了73.7%(14/19),准确度为72.22%(26/36),特异度为70.58%(12/17).结论:MRI能够比较全面的对区域淋巴结等情况进行评价,而对于评判肠壁肿瘤浸润上,其的准确率也非常的高,而对于评判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上,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右心室双出口的价值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右心室双出口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右心室双出口行多切面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检测的患者20例,对右心室双出口心脏结构进行诊断并予以超声图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DFI较准确的检出右房异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镜像右位心等心内并存畸形.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诊断右心室双出口价值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意义.

    作者:彭慧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随机抽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就开腹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对照组,n=30)与腹腔镜下行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观察组,n=30)对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穿孔缝合修补术来说,腹腔镜下行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表现特点,分析其影学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在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共收治1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行外科手术治疗,且手术证实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对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均在术前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进行探讨.结果:1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中4例位于前颅窝,4例位于中颅窝,2例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2例位于右顶部,11例肿瘤形状为波浪分叶状,1例为类圆形.9例肿瘤在T1WI上为等低信号,3例为略高或高信号,10例在T2WI上表现为混杂性高信号,2例等低信号,DWI显示8例为等低信号,4例为略高信号.有7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4例与脑膜窄基底相连,2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在CT、MRI的检查中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征象,综合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可为术前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陆宇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劣差异

    目的:研究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进行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组(43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43例),采用SPSS19.0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3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以下称穿刺组)手术时间(45.2±7.1)h、住院时间(13.3±4.9)d明显短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组)的(129.3±10.1)h和(21.4±6.3)d,穿刺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和脑积水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术组,穿刺组术后3月ADL分级明显优于手术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在老年高血压脑患者中应用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可以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张忠;曹显宇;罗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病情观察在放射科CT检查流程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总结病情观察在放射科CT检查流程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600例住院患者,对其病情进行观察总结,并将观察分为检查前、检查中与检查后三个阶段,同时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严格的护理方案与个体化的病情观察方式,观察病情的CT扫描结果.结果:检查前、检查中与检查后的观察项目分别为3项、4项与3项,护理人员依据相应的观察项目为患者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论:将病情分类进行观察能够有效的确保CT检查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检查效率.

    作者:王思月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鉴别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对超声鉴别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结果可分为良性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并分别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影像学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出现良性淋巴结的患者共计27例,通过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96.43%;出现恶性淋巴结的患者共计40例,通过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100%;1例待定.在所选择的68例患有颈部浅表淋巴结的患者之中,出现28例良性淋巴结患者,占比为41.18%;出现40例恶性淋巴结患者,占比58.82%.良性组在边界、大小、L/S<2、淋巴结门以及血流类型等方面均优于恶性组,两组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针对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采用超声鉴别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的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亚林;梁旭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乳腺癌筛查检查的6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使用乳腺B超的20例患者设为A组,将使用钼靶检查的20例患者设为B组,将使用乳腺B超联合钼靶检查的20例患者设为C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诊断准确几率.结果:A、B、C三组患者在经过检查后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5.00%、60.00%、90.00%,A、B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于A、B两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两者联合使用后其诊断准确率可显著提高.为此,在乳腺癌筛查中应推荐乳腺B超联合钼靶检查.

    作者:焦瑞爽;王品;李丽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患者剖宫产术后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孕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产次分为非瘢痕子宫组与瘢痕子宫组各40例,瘢痕子宫组经为再次行剖宫产术患者,非瘢痕子宫组为初次行剖宫产患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6个月上环情况以及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结果: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瘢痕子宫组更高,在剖宫产术后6个月上环率比较,瘢痕子宫组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在新生儿体质量与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非瘢痕子宫患者,瘢痕子宫患者再次行剖宫产分娩时,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后子宫恢复速度较为缓慢,相比于首次行剖宫产分娩者而言,上环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吕淑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析西门子Avanto 1.5T磁共振故障分析与处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确保相关设备的稳定运行,对其出现的故障问题应尽快予以解决,因此,本文选择西门子Avanto1.5T磁共振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故障原因、检测方式、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进行了重点研究,这对于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易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使用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抽取来我院就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0例参与本次研究.对所有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将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作比较.结果:MRCP的检出率与临床病理的检出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腹部CT的检出率与临床病理的检出率作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与临床病理结石直径<8mm的检出率相比较,MRCP的检出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腹部CT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腹部CT和MRCP诊断,检出率均较高,但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比较,MRCP诊断较优,对于较小的结石MRCP诊断方法可清晰发现.

    作者:袁红梅;刘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谈急救120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急救120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重要性.方法:从2014年1月1日起,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中选出急救中心派出的急救车抢救病人数100例,与非专业人员(病人家属、路人)送往医院抢救病人数100例.具体分为车祸重伤、心肌梗死、晕厥、农药中毒四大类,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四种紧急突发情况抢救成功率二者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救120在紧急医疗救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救援中,应该加强急救知识,优化急救120的服务,真正发挥120的作用.

    作者:王虎;顾迎东;秦晓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析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

    目的:探究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老年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借鉴.方法:对72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作检测(细菌培养)试验(药敏)对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获得病原菌164株,被分离出120株(以G-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药敏试验结果为:分离出来的病原菌对青霉素、氨卡青霉素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对第三代头孢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等敏感率较高.结论:在老年呼吸道感染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是常见的主要病原菌,其它的病原菌还有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病原菌都有比较广泛的耐药性.

    作者:梁菲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在附睾炎(急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急性附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普外泌尿烧伤科确诊的38例急性附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诊断,总结其诊断效果与优势.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示显示,病变位于左侧者21例,位于右侧者13例,位于双侧者4例;存在附睾尾部增大者25例,弥漫性增大者7例,头部增大者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急性附睾炎中诊断效果确切,有助于清晰显示附睾结构、大小、形态等,同时可直观患者病变处血流动力学表现,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依据,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白蓉;韩静;魏云;周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1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保证了健康的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金凤;韩瑞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洛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肿瘤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4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胃癌43例,其中不染色10例,较均一染色14例,边缘环状染色19例;大肠癌17例,不染色4例,较均一染色6例,边缘环状染色7例.结论:针对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使用洛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闻世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讨联合应用经阴道彩超和经腹部彩超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阴道彩超和经腹部彩超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于所有妇产科急腹症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35例):选择经腹部超声检查方法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疾病诊断;观察组(35例):选择经阴道彩超+经腹部彩超方法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终就两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35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完成疾病诊断后,表现出疾病误诊以及疾病漏诊的患者例数均为1例,诊断符合率为94.29%;对照组35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完成疾病诊断后,表现出疾病误诊以及疾病漏诊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例以及4例,诊断符合率为80.00%;同对照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诊断符合率(80.00%)对比,观察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诊断符合率(94.29%)提高程度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经阴道彩超+经腹部彩超方法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符合率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提高,从而对急腹症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做出保证.

    作者:李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乳腺X线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检查与乳腺X线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资料.结果:超声、乳腺X线及二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77.3%和90.7%.结论: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简便、价廉,超声在肿块型乳腺癌诊断准确率较高,乳腺X线对钙化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若两种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作者:丁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疼痛中西医康复治疗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疼痛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2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以及肌肉萎缩情况.结果:患者均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康复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螺旋CT与DWI技术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螺旋CT与DWI技术应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诊治的50例肺部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在接受病理检查前均接受螺旋CT检查及DWI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影像学技术对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与DW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W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发现恶性病变患者ADC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检查及其ADC值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其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均优于螺旋CT检查,可作为肺部良恶性病变早期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延军;崔阿娜;李连霞;张延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提高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专科知识对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目的:探索加强社区医师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对提高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分别从通州区两个社区觅子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各自的糖尿病管理团队,随机把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对照组,觅子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管理组.同时,各社区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200名.对管理组社区团队实行糖尿病规范化培训,形式包括(1)每年四次的培训班(1年),(2)区医疗中心每月派高年主治医师对社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疑难病例诊断治疗方面的指导.(3)管理组社区糖尿病管理团队成员需每年1次,3个月的区医疗中心进修学习.同时每年糖尿病专科知识考核1次.患者随访1年,测试指标包括,每3月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复查血脂,尿AC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规范管理率,综合达标率.结果:管理组患者的达糖化血红蛋白标率从17%提高到53%,综合达标率从12%上升到49%,规范管理率从30%到75%,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管理组社区医疗团队糖尿病专科知识考核(80分以上达标率)从20%到80%,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区医疗中心对社区医疗团队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团队糖尿病管理水平,更能规范管理社区糖尿病患者,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刘俊英;张红;王旭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