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曹显宇;罗佳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艾滋病(AIDS)弓形虫病和脑内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AIDS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脑内结核组和弓形虫病组,给予所有患者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观察病变特征,比较正常与病变部位周围水肿区、实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结果:两种疾病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水肿区、实质区FA值和ADC值差异明显(P<0.05);比较病灶部位实质区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艾滋病合并弓形虫病及脑内结核患者DTI,可提高诊断效果,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杨文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掌握医患沟通的能力,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多数医学生缺少有关医患关系的知识,渴望获取医患沟通的技巧.超声教研室对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包括超声专业知识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通过让学生了解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讲解,将枯燥难懂的专业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每周见习课,模拟诊疗场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角色扮演,达到专业知识复习以及医患沟通体验的双重效果;教师运用各种授课时机,不断灌输医患沟通的技巧,师生互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严格管理学生的实习轮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工作,不断增强医患沟通的信心,实现教学的良好效果.
作者:贾志莺;张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对比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接收80例患有小儿疝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各40例,对照组患儿对其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儿则对其采用微创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自主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等都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小儿疝气患儿采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式值得被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承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在治疗消化性肠溃疡中的效果,为临床合理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180例消化性肠溃疡活动期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A(泮托拉唑)、B(奥美拉唑)、C(埃索美拉唑)三组,每组各60例,三组均采用传统三联疗法进行基础治疗,同时分别加用泮托拉唑、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结果:C组埃索美拉唑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显著高于A、B、组,(P<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主要不良反应均较少且轻,组间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联疗法配合埃索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肠溃疡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建议临床推广试用.
作者:石建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疑似胎儿畸形产妇共1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次采用二维超声诊断和联合四维超声诊断,每组93例产妇,对两组产妇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筛选佳诊断检查方法.结果:观察组产妇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0.91%,对照组产妇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为58.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出具有各自的检查优势,建议临床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胎儿畸形诊断检出率.
作者:胡玉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53例,分别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的单一诊断和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诊断,对两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三种方法均可检出腕关节损伤情况,但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的方法可对腕关节损伤患者取得更好诊断效果.
作者:边澜涛;秦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彩超、CT平扫以及增强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6例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分别采取彩超、CT平扫与增强CT检查,观察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和重症胰腺炎的检出率.结果:CT平扫检查、增强CT扫描检查急性胰腺炎阳性率(94.74%、97.37%)均高于彩超检查(84.21%)(P<0.05),CT平扫、增强CT扫描检查急性胰腺炎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增强CT扫描检查的检出率(42.32%)高于CT平扫(26.32%)、彩超检查11.84%,CT平扫检查率高于彩超检查,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诊断应用彩超、CT平扫与增强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联合应用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使用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抽取来我院就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0例参与本次研究.对所有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将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作比较.结果:MRCP的检出率与临床病理的检出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腹部CT的检出率与临床病理的检出率作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与临床病理结石直径<8mm的检出率相比较,MRCP的检出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腹部CT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腹部CT和MRCP诊断,检出率均较高,但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比较,MRCP诊断较优,对于较小的结石MRCP诊断方法可清晰发现.
作者:袁红梅;刘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乳腺肿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经过病例学诊断之后,根据肿瘤性质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良性组(29例)和恶性组(2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进行诊断和检查.结果:在微钙化、内部回声不均匀、回声衰减、边界不清晰等特征以及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评分方面,恶性组和良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良性组肿块SR值为(2.53±0.98),恶性组肿块SR值为(5.76±2.74),通过比较可知,良性组显著低于恶性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可以通过对肿瘤组织微血管评估,获取诸多信息,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高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中收治的20例臂丛神经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结果:根据两组成像结果,轴位T1WI、T2WI及斜冠位T2WI在臂丛神经椎管内段及追歼孔段的成像效果好,STIR/long TE、DWIBS在显示臂丛神经干的成像效果好,臂丛神经节前损伤在W2WI横轴位和斜管位显示效果好,T1WI能够特异性的显示出血及血肿信号,STIR/longTE、DWIBS显示节后神经损伤病变的效果好.结论: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病变检查中采用磁共振常规扫描与神经成像结合,能有效的定位定性,对诊断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马晓涵;陈清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共96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均经过了阴道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查,在这个基础上也实施了基础的腹部超声多普勒检查,重点探讨患者在接受了超声诊断及病理检查后的结果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者有88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误诊患者有8例,误诊率为8.33%,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是93.75%、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是95.83%、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8.96%、萎缩性子宫内膜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88.54%、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76.04%.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符合者有57例,诊断符合率为59.38%,误诊患者有39例,误诊率为40.63%,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64.53%、60.42%、63.54%、48.96%、53.13%.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其准确度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超声、MRI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接诊的32例疑似胎盘植入患者为观察对象,均提供超声、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图像特点等.结果:共32例疑似胎盘植入患者,经病理检出11例胎盘植入患者,MRI敏感度81.81%(9/11)、特异性95.23%(20/21)、诊断指数0.75、误诊率0.05%(1/20);超声敏感度90.90%(10/11)、特异性95.23%(20/21)、诊断指数0.85、误诊率0.04%(1/21),两者诊断指数均>0.4且两者特异性、敏感度、误诊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MRI在胎盘植入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两者对胎盘植入诊断不可相互替代,需结合两者图像特征,作出正确诊断,尽早治疗疾病,提高妊娠质量.
作者:罗丹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疾病中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MRI诊断方式,研究组采取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准确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中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阙永盛;杨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检查与乳腺X线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资料.结果:超声、乳腺X线及二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77.3%和90.7%.结论: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简便、价廉,超声在肿块型乳腺癌诊断准确率较高,乳腺X线对钙化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若两种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作者:丁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银杏二萜内酯对脑血管栓塞支架植入术后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行脑血管栓塞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ADL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栓塞支架植入术后应用银杏二萜内酯后,可减轻脑血管损伤程度,且不会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周林国;尹丽丽;邵泽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患者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共计选取48例患者,均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就诊时间段:2016年1月开始,2017年1月停止.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是两组,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实行不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组间数据,计算出相关性χ2、t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清总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总蛋白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田建军;邓龙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洛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肿瘤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4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胃癌43例,其中不染色10例,较均一染色14例,边缘环状染色19例;大肠癌17例,不染色4例,较均一染色6例,边缘环状染色7例.结论:针对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使用洛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闻世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X线钡餐造影检查与CT检查在食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确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分别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阳性率情况.结果: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72.7%,明显高于CT检查诊断阳性率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检查诊断中晚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100.0%,高于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阳性率94.4%,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钡餐造影检查与CT检查在食管癌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相对较高,当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时应联合其他检查方法,以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正确率.
作者:陈爱敏;丰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膝关节损伤方面应用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3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磁共振检查,并分析其检查结果以及磁共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次30例入选患者均顺利实施了磁共振检查,检查发现患者的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和骨质损伤等情况,与关节镜和手术对比得出磁共振检查其损伤的准确率为100%.结论:在膝关节损伤方面应用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患者情况,同时诊断准确率高达100%,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翠钰;梁伟智;牛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MRI)在脑肿瘤术前语言皮质定位以及臂丛损伤后上肢及手对应脑皮质区域功能改变情况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3例主侧板球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和27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同时选择15例正常人员作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2月—2017年4月间来院诊疗、体检人员.采用R-fMRI对患者进行扫描,比对相关结果.结果:L-fMRI敏感度为42.9%,R-fMRI为57.1%.L-fMRI特异度为68.8%,R-fMRI为93.8%.B组患者右侧手运动区与辅助运动区连接系数为(0.257±0.062),明显低于左侧系数值,且B患者整体系数值均低于对照组人员,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fMRI针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语言皮质功能定位的敏感度较低,但能够对全臂丛根性撕脱患者脑皮质重塑过程进行监测.
作者:杨晓菲;乔一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