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误诊为子宫粘膜下肌瘤1例报告

杨清雅

关键词:
摘要: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是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肿瘤,约占子宫肉瘤的30%~40%,在临床上发病率低,早期超声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笔者于近日误诊1例为子宫粘膜下肌瘤,现报告如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使用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抽取来我院就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0例参与本次研究.对所有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将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作比较.结果:MRCP的检出率与临床病理的检出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腹部CT的检出率与临床病理的检出率作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与临床病理结石直径<8mm的检出率相比较,MRCP的检出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腹部CT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腹部CT和MRCP诊断,检出率均较高,但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比较,MRCP诊断较优,对于较小的结石MRCP诊断方法可清晰发现.

    作者:袁红梅;刘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鉴别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对超声鉴别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结果可分为良性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并分别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影像学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出现良性淋巴结的患者共计27例,通过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96.43%;出现恶性淋巴结的患者共计40例,通过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100%;1例待定.在所选择的68例患有颈部浅表淋巴结的患者之中,出现28例良性淋巴结患者,占比为41.18%;出现40例恶性淋巴结患者,占比58.82%.良性组在边界、大小、L/S<2、淋巴结门以及血流类型等方面均优于恶性组,两组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针对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采用超声鉴别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的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亚林;梁旭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头颅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成人头颅检查中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52例颅脑所描患者为探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双盲、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应用降低球管mAs方式,将正常剂量扫描作为对照组,将低剂量扫描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具体应用成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扫描图像的质量比对照组稍微低一点,可解剖细部结构和图像信息都满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无明显的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吸收剂量指数为33.56mGy,对照组的吸收剂量指数为59.66mGy,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成人颅脑进行检查时,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诊断成效十分明显,使辐射剂量有效减少,并降低辐射的损害程度,保证了扫描图像的质量,并降低不良事故的发生率,值得广泛采纳与推广.

    作者:尚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直肠癌肠旁淋巴结CT图像相关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直肠癌肠旁淋巴结CT图像相关影像学量化分析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148例疑似为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CT检查,并和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共计40人.经CT证实淋巴结转移共计22人.病理证实无淋巴转移的108例病患中,经CT证实30人无淋巴结转移.CT在非转移组以及转移组淋巴结检出率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就淋巴结检出率而言,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无论何种标准区分两组淋巴结,均能发现转移以及非转移淋巴结,单纯以大小为标准,区分淋巴结情况,证实两者重叠.转移性淋巴结中,密度均匀性不佳.非转移淋巴结中,密度均匀性强.前者密度比后者高,P<0.05.非转移淋巴结异质性为0.2224,明显比转移性淋巴结的0.3036异质性低,P<0.05.转移性淋巴结边缘毛粗糙,分形维为1.1345,非转移性淋巴结边缘光滑度高,分形维为1.0897,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淋巴结有无转移情况虽说存在重叠,但非转移淋巴结以及转移淋巴结在密度、分形维数以及异质性参数钻从存在差别.全面分析CT检查淋巴结分形维数、规格、异质性以及维度,可全面替身个CT直肠癌判断淋巴结转移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曲博;李海明;张翔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B超引导穿刺治疗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B超引导穿刺治疗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9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术治疗,观察组予B超引导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排卵恢复正常时间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月经及排卵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就及排卵率均高于对照组,再手术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B超引导穿刺治疗可有效缩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月经及排卵恢复正常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崔阿娜;张延军;李连霞;张延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影像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影像放射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首次CT诊断资料和治疗后复查的CT检查资料.结果:100例患儿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轻度脑损伤35例,中度脑损伤43例,重度脑损伤22例.给予本组患儿系统的治疗后,随访CT检查结果显示,轻度脑损伤患儿脑实质低密度影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颅内出血吸收,中度脑损伤患儿中,38例患儿脑实质低密度影范围明显缩小或消失,颅内出血吸收,其余5例患儿病情加重,与重度脑损伤患儿共同演变为脑积水、脑萎缩等严重病变,预后较差.结论:影像放射技术可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评,在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中发挥着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李成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尿碘水平与临床病理关系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尿碘水平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选2015年7月—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60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实验组);同时选同期60例甲状腺正常者(参照组),抽取所有入选对象的空腹晨尿,选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含量,分析尿碘水平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尿碘水平不受性别、年龄影响,(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尿碘中位数为156.2ug/L、甲状腺癌为150.1ug/L;甲状腺良性结节、甲状腺癌尿碘水平与参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甲状腺癌尿碘水平和甲状腺良性结节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甲状腺癌中淋巴转移患者的尿碘水平,比无淋巴转移患者更高,(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和碘营养相关性较低,高碘和甲状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甲状腺恶变应控制碘盐摄入量.

    作者:莫慧;李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析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

    目的:探究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老年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借鉴.方法:对72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作检测(细菌培养)试验(药敏)对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获得病原菌164株,被分离出120株(以G-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药敏试验结果为:分离出来的病原菌对青霉素、氨卡青霉素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对第三代头孢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等敏感率较高.结论:在老年呼吸道感染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是常见的主要病原菌,其它的病原菌还有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病原菌都有比较广泛的耐药性.

    作者:梁菲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每组各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抗生素西药药物治疗、内服中药联合外洗的方式治疗,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慢性盆腔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药联合外洗方法进行治疗比采用单纯的西药抗生素治疗副作用更小,大大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俞永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1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保证了健康的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金凤;韩瑞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夹层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

    目的:探讨夹层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方法:选取230例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医院治疗的夹层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进行胸部扫描,然后对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出来的图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将诊断的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结果方面,多层螺旋CT的检查结果与DSA的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在诊断患者的主动脉夹层的累及范围、腔内血栓、血管壁钙化以及血管壁破裂等情况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螺旋CT扫描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夹层动脉瘤患者病情进行评价,对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病变的范围进行定位,此种技术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国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评估

    目的:分析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80例肝癌患者(85个病灶),射频消融治疗后给予增强MRI、超声造影、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和常规超声检查,对消融灶的垂直经和大长径进行测量,观察比较测量结果.结果:在消融灶的垂直径、大径、大面积方面,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检测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超声造影、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能对消融灶边界进行清晰显示,对消融灶大小进行准确判断,能对肝癌射频消融疗效进行准确评价,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真;黄生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0T磁共振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原发直肠癌的诊断与术前T分期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3.0T磁共振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原发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且术前行MRI检查患者共73例,分别将MRI平扫成像和MRI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的T分期进行判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MRI平扫成像准确判断T分期51例,总准确率为69.86%,MRI平扫联合DWI成像准确判断T分期68例,总准确率为93.15%,一致性优与MRI平扫成像(kappa值0.890vs0.589,P<0.05).结论:MRI平扫联合DWI成像在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判断中优势明显,能为临床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诊断.

    作者:高雅鹏;强永乾;张少波;邓秦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研究与分析血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00例糖尿病患者,随后按照标准对这5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这500例患者均前往我院眼科进行眼科常规体检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连影术检查,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DR的分期,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临床前期、非增生期以及增生期.临床前期有患者165例,非增生期有患者196例,增生期有139例,随后观察三个时期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以此来观察血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在DR的三个时期,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三个时期的患者的甘油三酯指标的数值均比正常标准高.三个时期的患者的总胆固醇的异常率差异明显(P<0.05),其他指标的数值的异常率差异不明显(P>0.05).且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在不同时期均表现出异常情况,且随着患者的病情的严重性而改变.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候应该注意血脂代谢的变化.

    作者:卓悦;蔡霞;马清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等渗甘露醇联合低张剂在小肠CT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联合低张剂在小肠CT成像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30例,根据患者年龄及胃肠道蠕动情况,给予2.5%等渗甘露醇溶液2000ml分次口服,患者出现便意时肌注低张剂山莨菪碱20mg,然后继续服完所要求的溶液量.后行小肠CT成像,观察胃及各部肠道充盈情况.结果:胃及各组肠道能够充分舒展充盈良好,肠袢排列有序,胃肠道管壁,管腔,粘膜皱襞、肠系膜及周围结构关系清晰显示,提高了病灶检出率.结论: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联合低张剂能很好扩张肠道且该法简单易行,无痛苦,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唐琴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乳腺癌筛查检查的6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使用乳腺B超的20例患者设为A组,将使用钼靶检查的20例患者设为B组,将使用乳腺B超联合钼靶检查的20例患者设为C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诊断准确几率.结果:A、B、C三组患者在经过检查后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5.00%、60.00%、90.00%,A、B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于A、B两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两者联合使用后其诊断准确率可显著提高.为此,在乳腺癌筛查中应推荐乳腺B超联合钼靶检查.

    作者:焦瑞爽;王品;李丽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究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情况,为临床医学提供诊断经验,帮助患者尽快确诊,接受专业医学治疗.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资料120例,作为此次试验探究的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三组,每组人数均为30例.并对这三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试验,将三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彩色多普勒超声(US)组、MRI组以及US联合MRI组(也称为联合组),US组30例患者采取US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测,而MRI组则采用MRI的检测形式检查患者身体,US联合MRI组患者采取US联合MRI的检测形式.一段时间检测结束之后,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分析和比较得出有效结论.结果:对患者进行US联合MRI检查的患者乳腺癌患者其确诊率为93%,明显高于US组以及MRI组的78.9%和88.7%.而且对患者进行MRI的检查形式其奇特异度明显高于进行UD检查的患者,二组的数据结果分别为88.0%和64.0%.而且采用MRI检查的形式其误诊率也明显低于US组,两组数据分别为12.0%和36.0%.而联合治疗组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都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检测方式的其他两组.联合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7%、88.0%、93.0%,而US组这三者的数据分别为87.0%、64.0%、78.9%,MRI组这三者的数据分别为89.1%、88.0%、88.7%.结论:采用US联合MRI检查的形式对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度性和准确度,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式所带来的准确率更高,有利于帮助乳腺癌患者尽快确诊,进行专业医学治疗,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蒋凯峰;单海燕;王秀坛;杨雪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取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47例)、对照组(43例),前者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者予常规护理,对比与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肛门的排气时间为(1.39±0.35)d、住院时间为(7.33±1.72)d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患者的康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恢复较好.

    作者:李娇;金秋霞;兰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在附睾炎(急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急性附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普外泌尿烧伤科确诊的38例急性附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诊断,总结其诊断效果与优势.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示显示,病变位于左侧者21例,位于右侧者13例,位于双侧者4例;存在附睾尾部增大者25例,弥漫性增大者7例,头部增大者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急性附睾炎中诊断效果确切,有助于清晰显示附睾结构、大小、形态等,同时可直观患者病变处血流动力学表现,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依据,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白蓉;韩静;魏云;周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脂肪肝患者治疗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应用及价值评估

    目的:评估脂肪肝患者治疗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宣教,基于此,观察组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随访1年后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率90.0%(45/50)、治愈率70.0%(35/50)与对照组71.11%(32/45)、62.22%(28/45)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治疗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价值显著,即可提升患者治愈效果,并促进其病情早日康复.

    作者:张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