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跟骨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帆

关键词:跟骨骨折, 治疗方案, 研究进展
摘要:跟骨骨折的治疗应通过X线片和CT扫描结合Sanders分型对骨折情况进行评估,确定骨折位移大小,严重程度,骨折周边软组织受损情况等,以尽力恢复患者跟骨解剖结构及功能为原则.近年来随着对跟骨结构认识的提高及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各种治疗方案均已在临床中采用,并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本文综述了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和近年来的临床进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与DWI技术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螺旋CT与DWI技术应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诊治的50例肺部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在接受病理检查前均接受螺旋CT检查及DWI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影像学技术对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与DW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W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发现恶性病变患者ADC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检查及其ADC值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其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均优于螺旋CT检查,可作为肺部良恶性病变早期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延军;崔阿娜;李连霞;张延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MRI的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MRI诊断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本院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患者40例,其中30例为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10例为髌骨外侧支持带损伤,均接受MRI扫描,分析变现特点以及诊断价值.结果:30例内侧髌股韧带损伤的患者中2例Ⅰ度损伤,有22例Ⅱ度损伤,有6例Ⅲ度损伤;股骨附着部位出现损伤的患者有10例,出现率为33.33%;髌骨附着部位受损的患者有18例,出现率60%;10例外侧支持带损伤患者中10例患者中没有Ⅰ度损伤,8例为Ⅱ度损伤,2例为Ⅲ度损伤.结论:通过进行MRI检查可以将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的表现特点准确显示出来,髌骨内、外侧支持带的解剖因素是导致髌骨外脱位的重要原因.

    作者:郎岩;王勇;霍丙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对比分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的: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的过程中分别应用CT与增强CT,对比分析临床价值.方法:在2015年4月—2017年7月期间从我院选取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24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例,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CT扫描,而在观察组中应用增强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明显差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灶小种植面积、种植深度以及宽度方面,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CT,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诊断准确率也较高,为临床治疗也提供了更加重要的依据.

    作者:高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对比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接收80例患有小儿疝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各40例,对照组患儿对其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儿则对其采用微创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自主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等都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小儿疝气患儿采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式值得被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承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究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情况,为临床医学提供诊断经验,帮助患者尽快确诊,接受专业医学治疗.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资料120例,作为此次试验探究的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三组,每组人数均为30例.并对这三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试验,将三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彩色多普勒超声(US)组、MRI组以及US联合MRI组(也称为联合组),US组30例患者采取US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测,而MRI组则采用MRI的检测形式检查患者身体,US联合MRI组患者采取US联合MRI的检测形式.一段时间检测结束之后,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分析和比较得出有效结论.结果:对患者进行US联合MRI检查的患者乳腺癌患者其确诊率为93%,明显高于US组以及MRI组的78.9%和88.7%.而且对患者进行MRI的检查形式其奇特异度明显高于进行UD检查的患者,二组的数据结果分别为88.0%和64.0%.而且采用MRI检查的形式其误诊率也明显低于US组,两组数据分别为12.0%和36.0%.而联合治疗组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都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检测方式的其他两组.联合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7%、88.0%、93.0%,而US组这三者的数据分别为87.0%、64.0%、78.9%,MRI组这三者的数据分别为89.1%、88.0%、88.7%.结论:采用US联合MRI检查的形式对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度性和准确度,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式所带来的准确率更高,有利于帮助乳腺癌患者尽快确诊,进行专业医学治疗,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蒋凯峰;单海燕;王秀坛;杨雪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液体平衡状况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液体平衡管理策略

    目的:分析不同液体平衡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影响性,以佳液体平衡管理策略,改善ARDS预后.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96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8)液体正平衡管理,研究组(n=48)液体负平衡管理,在入住ICU前、入住ICU72h后监测氧合指数、血乳酸、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指数、APACHEⅡ评分比较,观察两组在液体净入量和生活质量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在ICU住院时间、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后72h血乳酸、EVLWI、APAcHEⅡ评分均降低,氧合指数均升高,上述指标两组入住ICU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中心静脉压、MAP上则改善不显著,观察组血乳酸、EVLWI、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改善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第2~7d在液体净入量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上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的液体负平衡管理能有效保护ARDS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王文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薄多层螺旋CT与脑灌注成像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超薄多层螺旋CT与脑灌注成像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诊治的2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伤后6h内对患者行超薄多层螺旋CT(MSCT)与脑灌注成像(CTP)检查,并于2~3d后进行MSCT复查,回顾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检查结果显示,CTP对于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等诊断效果优于MSCT(P<0.05);CTP病灶周围的低灌注区域要大于MSCT(P<0.05).结论:应用CTP诊断颅脑损伤,诊断效果更可靠,且能反映患者的脑组织灌注情况,优于超薄MSCT.

    作者:陈诏;涂忠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睡眠剥夺30小时对健康年轻医生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睡眠剥夺30小时对健康年轻医生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运用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对30名健康的年轻医生在正常的睡眠状态下以及30h的睡眠剥夺之后的磁共振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在睡眠剥夺的前后全脑功能与双侧的海马种子区域的连接变化.比较睡眠剥夺前后工作记忆任务测试结果.结果:同睡眠剥夺之前对比,在30h的睡眠剥夺之后:双侧的海马种子部位主要同右侧的后扣带回呈现正功能的连接;同双侧的中央后回则呈现负功能的连接.结论:对健康的年轻医生实施30小时的睡眠剥夺,实验者的学习以及记忆能力能力受到影响.

    作者:郭玉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TLIF单侧或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TLIF单侧或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9月间来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患,共有54例,所有病患均于Mast Quadrant通道经椎旁多裂肌入路实施TLIF单侧或双侧固定治疗,其中单侧有34例,双侧有20例,分析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患均顺利完成具体的手术操作,且未转为开放手术,单侧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手术总费用均低于双侧病患,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TLIF无论是单侧治疗法还是双侧治疗法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均可帮助病患改善临床症状,而单侧固定比双侧固定治疗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短,可降低手术费用.

    作者:童自国;刘明亮;蒲世周;张明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牙周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护理,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比对照组患者高出20.00%,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牙周病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可以加深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作者:王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螺旋形胫骨骨折经X线、CT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关于螺旋形胫骨骨折,应用影像学方法确诊疾病的探讨.方法:选取33例来我院进行骨折疾病诊断与预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的X线检查,以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CT检查下的所有患者,确诊率较高,较之于x线检查,数据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手段在临床骨折疾病的确诊中,应用价值较高,误漏诊率较低.

    作者:曹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劣差异

    目的:研究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进行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组(43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43例),采用SPSS19.0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3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以下称穿刺组)手术时间(45.2±7.1)h、住院时间(13.3±4.9)d明显短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组)的(129.3±10.1)h和(21.4±6.3)d,穿刺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和脑积水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术组,穿刺组术后3月ADL分级明显优于手术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在老年高血压脑患者中应用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可以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张忠;曹显宇;罗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进修等几医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接诊的子宫脱垂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和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脱垂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Ⅰ度子宫脱垂发生率为4%,Ⅱ度子宫脱垂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Ⅰ度子宫脱垂发生率为16%,Ⅱ度子宫脱垂发生率为14%,对比均有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P<0.05.结论:对子宫脱垂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彭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在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检测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1年4月—2017年5月,所有患者都采用超声进行检测,然后采用CT进行排查,对比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彩超检测后,检测出阳性患者19例(79.16%),后期经CT检测后,阳性患者19例(100.00%),故采用彩超对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病情的检测率为100.00%.结论:采用超声对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的准确率较高,对动脉瘤的治疗有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高蓉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抗癫痫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抗癫痫药物超说明书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门诊处方987份,结合收集的处方信息查阅相关文献,对处方中的设计药物的适应症、给药途径、剂量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在987张处方中,患者性别男性635例,男性占比64.3%,女性352例,女性占比35.2%,患者年龄在16~32岁之间,平均年龄23.3岁,3岁以下患者数量为56例,占总患者的5.6%,其中服用新型抗癫痫药物超说明书处方药物排序,丙戊酸、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卡马西平,按照说明书规定使用患者511例,超出说明书用药512例,超说明书用药患者占52.0%;在超说明书用药种类中用法用量占比高为44.0%,其次为用药人群、适应症、其他,分别为42.0%、7.0%、6.0%.结论: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癫痫患者中超说明书使用抗癫痫药物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孙景存;张洪亮;王春秀;郭丽;张娟;杨达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夹层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

    目的:探讨夹层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方法:选取230例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医院治疗的夹层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进行胸部扫描,然后对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出来的图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将诊断的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结果方面,多层螺旋CT的检查结果与DSA的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在诊断患者的主动脉夹层的累及范围、腔内血栓、血管壁钙化以及血管壁破裂等情况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螺旋CT扫描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夹层动脉瘤患者病情进行评价,对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病变的范围进行定位,此种技术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国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谈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乳腺肿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经过病例学诊断之后,根据肿瘤性质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良性组(29例)和恶性组(2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进行诊断和检查.结果:在微钙化、内部回声不均匀、回声衰减、边界不清晰等特征以及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评分方面,恶性组和良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良性组肿块SR值为(2.53±0.98),恶性组肿块SR值为(5.76±2.74),通过比较可知,良性组显著低于恶性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可以通过对肿瘤组织微血管评估,获取诸多信息,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高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试探索使用外固定架在治疗创伤骨折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具体临床治疗效果和由此总结出的临床经验.方法:从本院自2012年6月—2016年8月所接诊的相关病症患者中选取200名患有创伤骨科四肢骨折的患者作为抽样对象,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100名患者使用外固定架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100名患者使用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数据,比如手术时间、具体出血量、相关并发症等进行严格记录比较,总结实验所得出的经验.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在(21.52±3.61)分钟,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大约为(273.61±27.56)毫升,患者切口长度(1.49±0.57)厘米,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22.63±3.49)天,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大致为21.95%,各项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外固定架治疗法在对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时,比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显著优势,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到健康体征,应该在临床上得到大力推行.

    作者:林昊;任红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分析

    目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患者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共计选取48例患者,均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就诊时间段:2016年1月开始,2017年1月停止.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是两组,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实行不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组间数据,计算出相关性χ2、t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清总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总蛋白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田建军;邓龙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每组各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抗生素西药药物治疗、内服中药联合外洗的方式治疗,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慢性盆腔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药联合外洗方法进行治疗比采用单纯的西药抗生素治疗副作用更小,大大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俞永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