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姜兴岳
目的:对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30例.参照组患者施予CT检查,实验组患者施予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准确度、特异性、灵敏度优于参照组患者的,两组数据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MRI检查有效率较参照组的要好(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董政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本文报道了一例1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使用利拉鲁肽的个案.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体重、胰岛素使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同时系统性回顾国内外利拉鲁肽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结果显示利拉鲁肽治疗7个月后,患儿体重无明显变化,胰岛素用量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回顾现有文献,国内外已有在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使用的相关报道,但尚待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王立;苏喆;赏月;张琴;张龙江;齐鸿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讨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实验组使用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诊断,对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相对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多方位重建技术对于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92例疑似急性阑尾炎病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均展开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以及多平面重建,对于CT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把CT诊断的结果同手术病理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所有患者中,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表明,急性阑尾炎患者一共为89例;通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均显示具有89例为急性阑尾炎,不一致是3例;多层螺旋CT的主要征象是:阑尾增粗肿大、阑尾穿孔、回盲肠壁增厚、阑尾结石以及阑尾周围炎;阑尾炎的位置是在回肠后位、盆腔位以及盲肠后位和回肠前位.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显著的多层螺旋CT征象,为了将阑尾及周围组织情况获得充分的显示,可以采取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具备良好的检出率以及灵敏度.
作者:生艳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5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患者均依次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在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率与常规心电图比较相对更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动态心电图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比较相对更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进行诊断,相比常规心电图更为可靠,可提供更多有效依据.
作者:许先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心电图(ECG或者EKG),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和无创性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电异常情况、做出准确的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中,心电图监护既是一项常规操作,对护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应针对患者的不同状况做出及时的处理,以提高的患者的病症诊断质量.
作者:刘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肿瘤患者骨盆放疗后MRI扫描T2高信号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4例不同部位的肿瘤患者在接受骨盆放疗术后进行MRI检查,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在43~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4岁,MRI检查选用常规序列:矢状位、横断位和冠状位T1WI、快速SE 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FSE T2WI(FS-FSE T2WI)、增强扫描(GD-DTPA).结果:MRI平扫+增强扫描辅以脂肪抑制序列对骶骨的衰竭骨折的诊断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蒋志勇;杨炼;王源;杨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的诊断中,应用数字X射线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本院诊断为不孕症80例女性患者的诊断治疗.对所有患者均应用数字X射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测的方法,主要观察患者输卵管的通畅性,子宫腔是否存在异常或者畸形情况,然后统计检测结果,对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造影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子宫异常18.75%,其中包括双角子宫2例,单角子宫3例,鞍状子宫5例,宫腔粘连2例,宫内充盈缺损3例.造影结果显示,34例为输卵管双侧通畅,10例为单侧通畅对侧炎症;12例为单侧通畅伴对侧梗阻,单侧炎症伴对侧梗阻9例,双侧炎症患者的人数为8例,剩余的7例为双侧梗阻.半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有25例顺利怀孕,占31.25%.结论:在女性不孕症的诊断中,应用数字X射线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可在尽可能降低射线对女性生殖腺影响的基础上对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能够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白英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在硬膜外镇痛泵导管固定中流程再造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实施手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188例,结合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9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无纺布纱布进行固定,观察组患者结合半透膜敷料和相应的无纺布胶布进行固定治疗,对患者的导管滑脱情况以及患者对镇痛作用的满意度.结果:观察患者进行硬膜外镇痛泵导管固定中应用流程再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导管滑脱情况,观察组的导管滑脱率为4.3%,对照组的导管滑脱率为1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对镇痛作用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对照组的镇痛满意度是87.2%,观察组的镇痛满意度是9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硬膜外镇痛泵导管固定中流程再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导管滑脱,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苏姗姗;王燕燕;隆新冉;高天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经化验室相关检查证实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患者54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27例.对照组在治疗前实施经腹部超声检查;研究组在治疗前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情治疗前诊断结果与化验室相关检查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2.6%,对照组为63.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情出现误诊和漏诊事件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能够大幅度减少误诊和漏诊事件,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耿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CTA成像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颈部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A检查结果,将诊断结果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符合情况.结果:表明CTA与DSA检查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CTA和DSA在检查颈部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CTA在诊断颈部动脉狭窄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翟清;陈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早孕期超声检查孕妇1120例,追踪其妊娠结局,并详细记录三尖瓣血流频谱、静脉导管血流频谱、鼻骨长度、颈项透明带厚度(NT);并观察胎儿胃泡、四肢、头颅、心脏等结构.依照父母意愿是否终止妊娠异常胎儿,对其余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中孕期,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1)继续妊娠情况:经早孕期超声筛查后,本组1120例孕妇中46例因严重畸形胎儿选择终止妊娠;本组50例双胎孕妇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胎儿;(2)孕中期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本组1120例孕妇中,继续妊娠孕妇1074例,经孕中期超声检查显示60例(5.59%)出现胎儿异常,其中包括:心脏畸形15例,泌尿系统异常12例,面部异常9例,中枢神经异常8例,肢体异常7例,其余异常9例;(3)本组1120例孕妇接受孕早期超声检查显示:异常胎儿80例,检出率7.14%;经孕中期超声检查1074例孕妇显示,异常胎儿60例,检出率5.59%.孕中期超声检出率5.59%与孕早期检出率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05).结论:临床中对严重性、早发性异常胎儿早孕期进行超声检查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早期超声诊断结果并不能取代中孕期超声诊断.
作者:李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效果.方法:以2015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B超诊断,而观察组患者实施阴道B超诊断.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1)观察组超声影像更清晰,且能完整客观、真实地呈现患者病灶情况,而对照组临床诊断图像较为模糊,不能完整再现患者病灶情况,容易导致误诊.(2)研究中44例患者中,行阴道B超诊断率达95.45%,而腹部B超检查患者有72.72%,观察组患者超声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阴道B超诊断,提高了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并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应在临床上采用与推广.
作者:盛大金;李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进行MRI与CT诊断,分析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计50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是此次研究的纳入时间,先后对患者进行CT与MRI诊断,分析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检出率.结果:MRI的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诊断检出率,P小于0.05.结论: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可以明确患者的病症类型.
作者:王书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新干预疗法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医院进行阑尾切除术的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把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新干预疗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运用SPSS(20.0)软件综合分析两组,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阑尾炎患者治疗中积极引入新干预疗法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疗效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借鉴推广.
作者:杨栋;马梓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5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作为Ⅰ组,前列腺癌患者27例作为Ⅱ组,全部患者均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相关影像学信息.结果: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和Ve(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患者Kep(反流速率常数)(0.74±0.65)min-1和Ktrans(微血管转运常数)(0.31±0.56)min-1均明显高于Ⅰ组的(0.28±0.09)min-1和(0.06±0.01)min-1(P<0.05);Ⅱ组患者早期强化率(127.24±6.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9±15.49)%(P<0.05),Ⅱ组患者动态扫描起始时间(35.56±11.24)s和大信号强度(146.78±62.45)%均明显小于Ⅰ组的(46.27±11.79)s和(1075.21±55.38)%(P<0.05).结论:1.5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准确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病例.
作者:刘秀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脐带异常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进行超声检查且发现可能为脐带异常的100例待产孕妇进行分析探讨.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再利用三维超声针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第二次检查,将二维检查结果与三维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术后随访.结果:二维及三维超声均能诊断出待产孕妇脐带异常,不过三维超声检查所呈现的图像更加清晰真实,利于常人理解.结论:三维超声检查能够呈现出非常清晰的图像,联合二维及三维超声能有效提升诊断脐带异常的准确性.
作者:陈贞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行CT和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手术探查结果来分析术前X线诊断和CT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临床诊断分析后可知,CT检查对患者肠梗阻部位诊断的确诊率达91.3%,显著高于X线片的80.4%;CT诊断法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的确诊率为91.3%,显著高于X线片的78.3%,各指标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X线诊断,CT在肠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更高,具体表现在对肠梗阻部位及确诊率更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曹奔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细胞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的的效果.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16例肾癌患者,其中7例患者为乳头状肾细胞癌,9例患者为嫌色细胞肾癌,全部患者都采取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诊断效果.结果:将两种肾癌病人ACT值进行比较,比较发现数值差距比较大,在进行基本对比后发现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皮髓质期乳头状细胞癌I型ACT值是(26.41±8.13)Hu,乳头状细胞癌Ⅱ型是(35.52±8.57)Hu,数值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比较显示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细胞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清楚了解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值得应用.
作者:孙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降低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在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人主动脉夹层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患者收集时间顺序分成A、B、C、D四组,各20人,给予每组不同的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4组的图像结果及CT值.结果:A组的CT值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C组的CT值与D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四组之间电压降低后图像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不显著,A组的辐射剂量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辐射剂量分别高于与C组和D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64排螺旋CT对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要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奚永强;王丽;刘成瑞;蔡庆斌;李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