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伟
目的:研究CR成像系统检查用于颈椎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卫生院放射科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286例颈椎病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抽取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R成像系统检测,同时选择286例正常受检者,将其列为对照组,针对其影像学改变的发病机理,结合其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探讨CR成像系统检查用于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齿突与两侧块间距不等宽、齿突与枢椎棘突轴钳不重叠、左右旋转环枢关系异常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侧位片、前屈侧位片成角位移与水平位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成像系统检测方式应用于颈椎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检出其颈椎异常,对于加强早期监控,尽早判定关节错位及枢椎间位移变化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张要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核磁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病患当中的诊断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根据诊断的方法和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T进行诊断,而观察组则使用核磁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确诊的例数为23例,确诊的概率为92%;对照组确诊的例数为20例,确诊的概率为80%,观察组确诊的概率要高于对照组确诊的概率(P<0.05).结论:跟CT诊断相比,核磁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病患的诊断概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马雪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时视盘周围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改变情况.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NPDR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视盘周围RNFL厚度,并将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轻度NDPR患者视盘旁上方、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明显薄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重度NDPR患者视盘平均、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均明显薄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重度NDPR患者在视盘旁平均、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均较轻度NPDR组下降(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NPDR时,视盘旁部分RNFL厚度已经开始变薄,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变薄的趋势更明显.
作者:杨俊;陆华文;张嘉健;赵海金;赵夏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医学影像学是当今医学检查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对于肝癌的检测来说也是如此,使肝癌手术诊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使用影像学进行医学检查的手段都存在优缺点,因此,将其进行结合,配合临床表现等,有助于进行肝癌的诊断,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医学影像学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海宾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用64排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漏斗胸患儿术后右心功能改善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2017年诊断为漏斗胸并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漏斗胸患儿102例.漏斗胸患儿术前、术后都进行胸部CT及TTE检查,分析比较患儿术前术后CT指标:胸骨凹处与相应胸椎前缘距离值a、胸廓宽径大值b、Haller指数b/a;TTE指标:三尖瓣环径、三尖瓣环位移(TAPSE)及右室舒张末径(RVD).结果:漏斗胸患儿术前与术后CT指标中的Haller指数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患儿术前术后TTE指标中的三尖瓣环径、RVD和TAPSE也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利用64排CT及TTE评价漏斗胸患儿右心功能改善程度的可行性较好,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和运用价值.
作者:魏骊铮;何文姬;曹彦洁;王鹏;闵杰青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脑部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良恶性鉴定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间脑部肿瘤患者为分析对象,从中随机抽取72例,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所纳入脑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鉴定脑部肿瘤良恶性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经核磁共振检查诊断后,72例患者中有46例为脑部良性肿瘤,26例为脑部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所得进行对比,脑部良性肿瘤患者50例,脑部恶性肿瘤患者22例.在检出率方面,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鉴定与病理诊断差异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并无意义(P>0.05).结论:对脑部肿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方式检查,在肿瘤良恶性鉴定方面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具备无创、全方位成像、图像清晰和分辨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文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胸部结节病变患者68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结果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CT影像学表现,评价该疾病的鉴别、诊断特征,评价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结果中,出现误诊1.47%,漏诊2.94%,准确率为95.58,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典型胸部结节病影像主要表现出胸内淋巴结肿大、边缘光滑、边界清晰、不融合等,强化方式以均匀明显强化为主,但伴随环形强化、囊性强化,且强化程度也伴随中度、低度和无强化.结论: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术前经双源CT检查可获得清晰的病变影像资料,清楚观察病变,明确病变位置、大小、范围等特征,且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彭霞;王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病理结果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经病理确诊的8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75例,诊断准确率为93.75%,5例误诊,误诊率为6.2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各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由高到低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00.00%)、异位妊娠(96.97%)、急性盆腔炎(94.44%)、黄体破裂(90.91%)、不全流产(85.71%)、卵巢囊肿(83.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在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结合检查结果和患者实际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作者:潘丹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常规T2WI、T2WIFLAIR、T1WIFLAIR以及DWI扫描,记录ADC值,然后就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进行检测,通过对比两项AD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有21例处于急性期,6例处于超急性期,所有患者的DWI检测结果均显示高信号,ADC显示低信号,T2WI显示等信号与稍高信号,相对比正常组织的ADC,患侧ADC值明显较低,数据比较,组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测,可以发现其在病灶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可以有效区分多发脑梗死患者的新旧病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展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囊腔内带蒂肾周脂肪填塞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本院自2010年10月—2017年10月对50例肾囊肿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囊腔内肾周脂肪填塞术.结果:50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40min,平均30分钟.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囊腔内肾周脂肪填塞术是减少肾囊肿术后复发更有效方法.
作者:张俊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直肠癌DCE-MRI参数与其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直肠癌患者55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DCE-MRI扫描,并对患者病理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与DCE-MRI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调查.结果:在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方面,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Ktrans值逐渐降低,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Ve和Kep值两项值同样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但经过数据分析,两项数值与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Dukes分期程度的增加,Ktrans值逐渐升高,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和Kep值两项数值与直肠癌Dukes分期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CE-MRI可以将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直接显现出来,且DCE-MRI参数与患者的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评价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随机对照分析将增强CT应用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文加入研究的数据来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医院予以诊断及治疗的62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按照抽签法开展分组,一组纳入31例,试验组采取增强CT诊断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CT诊断方法,计算及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不良反应总统计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80.65%),P<0.05,显示数据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统计值(0.00%)相比对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3.23%),P>0.05,未显示数据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临床诊断中采取增强CT技术呈现较优诊断效果,展现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张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评价高血压偏头痛微循环改变及对中医证候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高血压偏头痛患者(肝阳上亢证型10例、非肝阳上亢型10例)与10名健康对照者,行DCE-MR检查,使用Omni-Kinetic软件分析每组颅底肌肉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肝阳上亢证偏头痛组、非肝阳上亢证偏头痛组与健康组Ktrans、Kep及Ve均存在差异(P<0.05);但肝阳上亢证组与非肝阳上亢证组Ktrans、Kep及Ve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增强效果无差别(P>0.05).结论:DCE-MR能客观评价高血压偏头痛患者微循环异常,但并不能完全区分肝阳上亢中医证候分型.
作者:郭敏;张惊雷;苏子华;蒋翠花;吉爱艳;王睿;黄德健;霍介格;彭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及指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接受超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28例为观察组,另选常规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超声检测两组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骨侵蚀程度及活动期前后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结果: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滑膜增厚及关节腔积液、骨侵蚀,观察组35.71%的腕关节出现滑膜增厚,32.14%指关节出现滑膜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中,60.71%可检出低速血流信号,57.14%可见关节腔积液,10.71%可见骨侵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及指关节情况,对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均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董春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利用CBCT对盆腔肿瘤调强放疗患者首次摆位误差进行研究.方法:对接受强调放疗40例盆腔肿瘤,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获取X轴、Y轴和Z轴的摆位误差共120个,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为(1.8±1.5)mm,Y轴为(1.1±0.8)mm,Z轴为(4.6±2.9)mm.其中Z轴误差大,大值为11mm;Y轴误差小,大值3mm;对误差>5mm给予纠正.结论:应用图像引导放疗(IGRT)的CBCT技术可减少盆腔肿瘤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有助于确定CTV(临床靶区)外放边界,减少治疗副反应.
作者:沈恩龙;时飞跃;陈飞;赵环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具体的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按照国家对放射源的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其护理技巧,不断优化放射源管理措施,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保证,促进核医学科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顺利开展.结果:通过放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护理人员娴熟的护理操作,不仅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治效率,还降低了核素污染率.结论: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是促进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降低核素污染的重要任务.
作者:刘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择72例于我院接受放射检查与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6例.其中参照组应用常规检查或介入治疗护理方式,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护理不良事件.结果:实验组病房环境、术后康复、护理技巧、沟通交流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坠床、造影无效、血管痉挛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参照组(25.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形式在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方面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水平,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高源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增强CT和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肝癌病人,通过不同的影像成像方法,分析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中的检测能力.结果:肝脏增强CT与肝脏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中的影像学结果各不相同,明显强化的高回声动脉相为富血供肿瘤的癌灶患者80例;缺乏血供型的肝癌患者14例,其中在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等回声的患者10例,无强化的4例.肝脏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在肝癌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肝脏超声造影比肝脏增强CT在肝癌中的诊断正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文哲;邢国靖;王延珍;田鹏;翟玥;李季;许梦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旋切技术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86例乳腺肿物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术,共旋切肿物282个,恶性肿物4个,良性肿物278个,总结手术后结节的病理,术中、术后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旋切术是一种可视化的微创手术,需要把握好适应症,操作仔细、预防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便捷、准确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育生;于春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并归纳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将40例因肩关节疼痛来我院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我院磁共振扫描仪器采用的是柔性线圈,患者均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归纳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结果:仰卧内旋位检测会导致影像质量重叠,一般采用仰卧外旋位或仰卧中立位进行检测.线圈缠绕过紧、扫描次数、扫描序列、扫描参数等均会影响磁共振扫描的影像质量.结论:线圈缠绕过紧、扫描次数、扫描序列、扫描参数等均会影响磁共振扫描的影像质量,一般通过改变检测体位、避免线圈缠绕过紧、增加扫描次数、适当调整FOV等措施来调整影响质量,采用脂肪抑制技术抑制脂肪和运动伪影.
作者:裴锐昌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