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娟;范丽霞;韩秀艳
目的 研究急性中耳炎期间咽鼓管管旁腺体中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表达,探讨咽鼓管管旁腺体在防止中耳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Ⅲ型肺炎链球菌悬液中耳腔注射后的不同时段的小鼠咽鼓管管旁腺体中SP-A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咽鼓管管旁腺体中均有SP-A的表达,中耳感染急性期的表达较对照组呈现出时间依赖性增强(P<0.05).结论 咽鼓管管旁腺体在中耳感染的急性期可通过增加释放SP-A清除病菌,在防止中耳感染上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郝丽丽;华清泉;吴展元;肖伯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认识,探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5月~2005年6月37例经鼻内镜治疗的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经病理确诊,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结论 上颌窦出血性息肉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鼻窦CT有助于对出血坏死性息肉明确诊断,经鼻内镜手术效果确切且微创,对于骨破坏及病变范围广泛者行鼻内镜-柯陆氏联合径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尤建强;邱建鹤;巢长江;薛海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鼻内镜手术是近年来鼻科学领域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方法,术后止血常使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时有渗血,拔纱条时出血多,填塞及抽取凡士林纱条病人痛苦大.我们通过观察采用凡士林纱条、胶原蛋白海绵、Merocel以及藻酸钙纤维4种填塞材料经鼻腔填塞的病人,通过对填塞期和抽取时病人的舒适程度、鼻出血量两个方面的观察,比较它们的痛苦程度和止血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宇勇;黄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胸大肌肌皮瓣在修复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转移灶残留或复发根治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鼻咽癌颈部转移灶残留或复发的病人,行根治性颈清扫术,对颈部皮肤缺损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 1例病人术后3 h死亡,26例病人均一期修复成功.1例术后发生乳糜漏,3例远端吻合口处有感染,5例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8例延迟愈合.3年生存率为52.4%.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转移灶残留或复发的挽救性手术应选择根治性颈清扫术;胸大肌肌皮瓣血供丰富,易成活,可取瓣面积大,能满足修复术后缺损的需要.
作者:付玉贵;彭解人;黄晓明;蔡翔;龚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悬雍垂的原发性肿瘤罕见,我们曾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病人,男,60岁.因自觉咽部异物感2个月,于2000年5月10日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觉咽部有异物感,无吞咽梗阻.
作者:赵学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 早期痊愈34例(91.9%),部分缓解2例(5.4%),无效1例(2.7%).无手术死亡,随访3~37个月,复发2例(5.4%).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大部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不遗漏三叉神经感觉根附近的责任血管,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徐凌;李玲香;郭璐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收住入院的105例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病人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同时纠正影响鼻窦炎的某些相关因素,如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钩突肥大、中鼻甲反向偏曲,腺样体肥大和(或)扁桃体炎等.结果 本组105例中,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鼻塞、脓涕、头疼等症状消失者71例(67.6%),鼻部症状明显减轻或改善者25例(23.8%),无效者6例(5.7%),加重3例(2.9%),总有效率为91.4%.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同时,也要同时处理影响手术疗效的其他相关因素.
作者:刘亚南;范崇盛;薛柯凡;张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上颌窦囊肿传统手术多采用上颌窦根治术,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其径路包括经窦口径路、下鼻道径路及唇龈沟径路.笔者采用唇龈沟径路鼻内镜手术加微波热凝治疗上颌窦囊肿31例(38侧),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凌辉;刘雪英;邹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和喉功能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及喉功能重建术16例.结果 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病人吞咽及发音功能恢复良好,11例病人拔除气管套管,5例未拔管.随访1~4.5年,2例术后同侧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术后对侧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术后1年肝转移死亡;无下咽局部复发者.结论 颏下皮瓣具有位置邻近、厚薄适宜、柔软、成活率高等优点,是适宜的下咽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黄文孝;喻建军;李赞;包荣华;陈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窦内镜手术后术腔未按时清理的矫正性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鼻窦内镜手术后因经济困难、工作忙等原因未及时清理术腔,致使症状加重被动复诊而行内镜下术腔矫正性治疗.结果 46例病人经矫正性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其中治愈30例(65.2%),好转9例(19.6%),无效7例(15.2%).结论 鼻窦内镜手术后术腔未按时清理的矫正性治疗可矫正鼻窦内镜手术后连续一定时期内未主动随访所致术腔的再生病变,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才盛;万龙;许回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耳廓假性囊肿为常见病,病因不明,治疗方法颇多,以穿刺引流较常用,疗效不一.作者于1998年10月~2005年7月采用平阳霉素穿刺灌洗加缝线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磊;汤伟;林均武;王绪增;李厚杰;渠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家兔鼻腔填塞膨胀海绵并植入细菌以制备急性鼻窦炎鼻源性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抽取5只处死,测量其右侧鼻腔前鼻孔上下径、内外径以及前鼻孔至上颌窦自然开口的距离,余25只分成模型组(10只)、单纯堵塞组(10只)和空白对照组(5只).将2.5 mm×5 mm×28 mm大小Merocel高分子膨胀海绵置入模型组、单纯堵塞组兔右侧鼻腔,同时向模型组兔鼻腔内高分子膨胀海绵中注射植入1 ml Ⅲ型肺炎链球菌悬液,单纯堵塞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10天行鼻窦CT扫描后将兔处死,分别取右上颌窦、筛窦窦腔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并将右上颌窦、筛窦完整取出,全组织包埋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除模型组1只于第4天死亡外,其余均存活.模型组家兔CT检查均示右上颌窦、筛窦腔不同程度浑浊化,鼻窦腔内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光镜观察可见窦腔大量中性粒细胞聚积,上皮变性,局部溃疡形成,黏膜内及黏膜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单纯堵塞组8只家兔可见类似的影像学改变,但病理学改变程度较轻,与模型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建立了家兔急性鼻窦炎的鼻源性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鼻源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奠定基础.
作者:卫红齐;李泽卿;王秋萍;薛飞;季俊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病人,男,21岁,因反复咽喉痛、咳嗽4个月,声嘶、气喘1周于2004年11月24日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病人出现咽喉痛、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按咽炎治疗无效,数天后无意中发现喉结消失.
作者:骆献阳;赵德安;吴俊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病人,女,39岁,因右颈部肿块3个月入院.3个月前病人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一肿块,不红不痛,未引起注意,近1个月来肿块逐渐增大.入院检查:颈前正中偏右平舌骨水平有一约3.5 cm×3 cm×3 cm大小肿块,质中,固定,边界欠清,皮肤未见瘘管,咽部黏膜光滑,未见膨隆.
作者:游全贵;梅乐;饶裕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喉鳞癌Ki67抗原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标本Ki67抗原表达,同时检测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细胞病理分级Ⅰ级与Ⅱ级间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发生存组与复发死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组(临床Ⅲ、Ⅳ期)Ki67表达高于早期组(临床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型组与声门型组喉癌组织中Ki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抗原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与肿瘤原发灶位置无关.Ki67高表达是喉癌重要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判断喉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何培杰;肖宽林;李筱明;周梁;陆洪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济宁市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情况.方法 通过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5000人,确诊为变应性鼻炎98例,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结果 98例变应性鼻炎病人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21~73岁;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者41例(41.8%).结论 变应性鼻炎有近半数者合并支气管哮喘,其发病率为41.8%,提示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季念英;王建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的内容及如何进行护理配合.方法 评估病人自觉症状的严重程度,了解病人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掌握病人对治疗内容的了解程度.阐明手术加手术后随访加综合治疗这一治疗模式对治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强调治疗过程的长期性、系统性;对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指导,制定详细的出院后治疗内容.结果 95%(95/100)的病人对手术治疗效果的期望值基本接近客观实际.所有病人都认同手术加随访加手术后综合治疗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理模式,90%(90/100)病人基本了解出院后治疗内容,87%(87/100)的病人严格地执行了手术后的随访和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94/100).结论 准确评估疾病症状,正确的健康宣教,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详尽的出院后治疗计划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获得优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作者:吴碧红;屈桂荣;肖孟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果糖对鼻腔手术后病人血糖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和对照的研究方法.满足方案入选标准并获得知情同意的鼻腔手术后病人共60例.术后1~2 d开始空腹静脉注射5%果糖注射液(研究组)或5%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500 ml,连续3 d.观察用药前和用药中血糖和胰岛素、胰岛素C-P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同时观察用药中血尿酸和乳酸.结果 按计划完成本研究60例,无淘汰病例.对照组和研究组在输注研究药物中血糖的变化幅度3 d的平均值分别为(2.39±2.34)和(0.32±1.53)mmol·L-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输注5%的果糖中,血胰岛素和胰岛素C肽的变化值分别为(7.9±21.5)μU·ml-1和(312±264)pmol·L-1;对照组相应的结果是(14.6±19.8)μU·ml-1和(524±212)pmol·L-1.对照组输注葡萄糖胰岛素和C肽升高的幅度显著大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果糖中两组的血乳酸和尿酸结果相似.结论 适量静脉输注果糖对手术后病人血糖和胰岛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王晓云;黄魏宁;殷萍华;王利一;杨弋;刘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32例(35眼)采用德国Storz公司0°鼻内镜及手术器械行泪囊鼻腔造孔术,下泪小点植入硬脑膜外麻醉用硅胶导管,留置于中鼻道3~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随访30例(32眼),27眼泪道通畅,炎症消退;3眼术后泪囊造口处粘连闭锁,经鼻内镜下开放泪囊造口,泪道恢复通畅.2眼泪道阻塞,检查泪囊造孔处通畅,行泪道冲洗多次,1眼泪道恢复通畅,1眼仍有阻塞,经再次置管处理,恢复正常.结论 该术式具有创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操作简便等特点.术后随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鹏;李士新;孙德义;甄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是黏膜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常易与鼻息肉混淆而误诊.该病复发倾向大,呈破坏性生长方式,易恶变,故应予以高度重视.现将我科1998~2004年收治的12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报道如下.
作者:齐娟;范丽霞;韩秀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