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护理中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

包黎群

关键词:产科, 健康教育, 传统护理,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72例产科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系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86例产妇,常规组采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系统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系统组产妇与常规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产妇采用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治疗效果,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减少医院与产妇的纠纷。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34例护理人员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实施中的效果以及自身的教育能力。结果目前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缺少正规健康教育培训,教材短缺,内容局限,方法和形式单一和观念局限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健康教育规范化。结论护理人员要在多渠道、多范围的接受正规的培训,有助于自身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使健康教育越来越规范化,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为其提供健康教育意义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继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9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前者实施基础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显著,P<0.05;护理期间,干预组的舒适度为91.7%,高于对照组(55.0%),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痛苦程度,提高其舒适度与满意度,改善临床疗效,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孙彩霞;苟腊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性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在40岁以下者占75%,无配偶者占69%,文化程度为高中和初中的占80%,工人及无业者占79%,病程为1年以内者占85%,入院1个月以内的占46%,攻击行为相关因素为幻听21%、幻视6%、被害妄想35%、关系妄想15%、夸大妄想6%、嫉妒妄想10%、被控制感7%,其中幻听及被害妄想占了56%。结论精神疾病患者中幻听、被害妄想为引发攻击行为主要的因素,完善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攻击行为对患者自身及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术后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术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指定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测人员于术前、术后、随访过程中完成105例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工作,记录不同时期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105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CA15-3、CA125、CEA、TPA等各项检测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3年有效随访可知CA153+CA125+CEA+TPA检测乳腺癌患者发生转移灵敏度高达100.00%,显著高于CA15-3、CA125、CEA、CA15-3+CA125等检测结果灵敏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53、CA125、CEA、TPA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为临床医生确诊乳腺癌疾病及掌握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随访过程中根据CA153+CA125+CEA+TPA联合检测结果可及时准确的判断病情转移情况,使乳腺癌患者尽早确诊疾病并积极治疗,保障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胜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高血压联合治疗的临床实践

    目的:探析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社区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缬沙坦联合治疗,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束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期间,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硝苯地平缓释胶囊和缬沙坦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不良反应少,还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且患者的依从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

    作者:方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不稳定型骨折的救治及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不稳定骨折的救治及手术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骨盆的32例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骨折脱位术后的固定效果以及愈合状况。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分析患者行走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骨折脱位都得到较好的复位固定,随访发现,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理想。大部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行走能力未受到影响,有一例患者出现了跛足,经检查发现为神经损伤所致。讨论不稳定型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对于该种骨折,需要及时稳定骨折部位,清理合并伤,并在适当的时机实施手术进行内固定,以期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损伤程度。

    作者:胡宏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6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4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人数相等的原则,均分成两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33)与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n=33)的效果展开探讨,具体以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对比参数。结果从护理满意度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97%,75.76%,(P<0.05).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6%,21.21%,(P<0.05).结论为了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建议对临床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作者:陈会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20”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120”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分析。方法本院在2014年4月~2014年12月对院前急救护理采用常规管理,自2015年1月~2015年9月对院前急救护理通过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提升护理内容,比较护理风险防范前后的效果。结果护理风险防范后的护理差错率为0.2%,较护理风险防范前的2.0%显著降低(p<0.05);护理风险防范后的护理投诉率为0.6%,较护理风险防范前的4.8%显著降低(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防范应用于基层医疗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娟;向新荣;谈惠丽;董群雁;田文秀;罗绍坤;刘金鑫;王菲;肖梅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加肠炎康200ml、锡类散1支传统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用平板电脑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灌肠管改用14号双腔气囊导尿管,灌肠液中再加入利多卡因0.1g配合不同体位进行灌肠,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舒适度、保留时间、及治疗的有效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病人感觉舒适,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参照组48例,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97.9%高于参照组75.0%,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梁丽娥;林惠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构建我国药品流通渠道新模式的设想

    由于近段时间出现的有关毒疫苗的事件,这使得我国各大医学机构对我国药品的流通相比于以前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于我国的现状来说,药品的流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流通的环节比较多,秩序也杂乱无章,还有一些寻租困难的问题。而且在我国现在发挥在那过程中出现的毒疫苗时间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因为对于药品的流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较为合理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有的药品流通问题。

    作者:及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对脑梗患者康复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对优质护理干预在脑梗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式进行调查,同时对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取70例脑梗患者,患者均为2012年2月~2015年2月间入院治疗人员,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4%,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05.3±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升脑梗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筑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就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5%,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7.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既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也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林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乳癌术前后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在乳癌患者手术前后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04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乳癌患者中抽取7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别编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路径实施药物指导、生活和环境护理等干预,研究组以常规干预为基础,实施人性化护理,并将两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作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地要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也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乳癌患者手术前后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能促进患者机体康复,还能够发挥心理康复治疗的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颜李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的法医临床学鉴定研究

    目的:探究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室受理的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36例。基于回顾性方式下,对法医临床鉴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36例案例,由于外伤所诱发的颅内出血包括32例,非外伤直接所导致的包括4例。通过法医临床鉴定,4例病例与自身疾病存在联系,8例病例表现为轻伤,23例病例表现为重伤,1例病例死亡。结论基于法医临床鉴定作用下,外伤是导致外伤后颅内出血的关键因素,少数病例外伤后颅内出血与其他因素存在联系。在临床鉴定过程中,强化对外伤原因的分析,联合其他因素,为临床学鉴定可靠性提供保障。

    作者:董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40例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分析

    目的:提高我院医疗水平,提高血液检测速度,避免患者重复采血,降低我院采血的不合格样本,对40例不合格样本进行分析。方法从2015年6月到9月期间的在采血出现拒收的40例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记录出现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在40例血样样本不合格中凝血为9例、溶血11例、凝血剂使用不当4例、送样不及时8例、样本量少5例、其他原因为3例。结论采血样本不合格得原因有很多,其中凝血和溶血现象占全部样本50%,凝血和溶血多事是因为采血时处置不当引起的,另外送样不及时有8例,占总体的20%,凝血剂添加不当4例,这也是我院可以避免的样本不合格情况。所以按照相应的结果显示,我院需加强采血人员的素质培训,同时加快验血的速度,减少样本等待监测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优良的医疗服务。

    作者:高艳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为临床儿科护理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60例在我院儿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的类型及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在本次研究的90例患儿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为给药错误,其它的原因还包括坠床、跌倒、延误检查、药物过敏等。此外,儿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士的学历、职称以及工作年限也有较大关系。讨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护士的工作培训,严格选拔,加强管理机制,从而降低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郭彩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0例以及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8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分别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和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特征: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痰菌阳性等临床表现进展更深,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抗结核治疗效果:观察组中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其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血糖控制尚可和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其疗效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而早期积极控制血糖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岳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学生膳食营养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已被社会公认。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还有学生自身的。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平衡膳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维持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而科学的体育锻炼的同时给予足够的营养补充,更有利于身体的迅速生长和健康发育。

    作者:谢静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病科患者用药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调查老年病科患者安全用药情况,分析不安全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成立3名护士组成的调查小组,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老年病科住院患者124名,建立调查档案,对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的用药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对调查结果归纳、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结果老年病科患者的用药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结论医务人员、患者自身以及家属的共同努力,才能消除老年病科患者用药不安全因素,降低老年患者的用药风险。

    作者:黄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