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甫文;郭彩霞
自1996年以来,我科应用阔筋膜夹层修补鼻中隔穿孔6例,均获成功.
作者:桂训海;宋美荣;徐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适应证、并发症及手术疗效.方法本组43例(78侧)全部采用Messerkling's术式,视病变范围,鼻腔解剖变异情况切除钩突,摘除息肉.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开放筛窦,酌情开放额窦.同期处理相关病变.结果 43例病人总的治愈率为86.05%,好转率为9.3%,无效为4.65%,同期成人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治愈率为59.2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术腔粘连.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黎可华;邓元平;张建国;汪湘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病人男性,29岁,因鼻根部肿物8年于1999年12月20日入院.自1991年发现鼻根部有一软组织肿块,生长缓慢,无特殊不适.3年前在当地医院对肿物切开活检,但未明确诊断.术后肿物生长迅速.无视力下降、复视、溢泪、眼球突出、鼻塞、脓涕、头痛、发热等症状.检查:鼻根部软组织肿块,无破溃,肿块质韧,上平眉弓,两侧达内眦,下至鼻背及上颌骨额突;鼻腔内未见异常.鼻窦CT及三维重建扫描:各鼻窦正常,鼻根周围骨质无破坏,排除脑膜脑膨出,考虑软组织肿块.
作者:杨甫文;郭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临床资料:环咽吻合部狭窄病人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40~64岁,狭窄的原因均为喉癌行喉全切除环咽吻合术后所致,术后3~6年,无病变复发.7例保留会厌.狭窄部位:单纯吻合口部狭窄8例,吻合口加环状软骨或气管环狭窄4例,全部病人均带金属管,不能堵管.
作者:阮炎艳;陈文弦;李贵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对比研究国内部分耳鼻咽喉科专业杂志及本杂志发表的论著中统计分析方法使用率与存在的问题.方法详细、系统地分析了2000~2001年发表在本杂志上以临床医学为主的论著101篇.结果近2年来本杂志论著中统计分析方法使用率为65.6%.t检验和列联表分析方法(χ2检验)为常用的统计方法,使用率达35.1%.常见问题为论文中仅有P值而所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交待不明,用t检验代替F检验进行3组及以上组间的比较,用文字描述代替统计描述或(和)统计推断.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本杂志论文中统计分析方法使用率较高,但在正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方面还存在未用、少用或误用的缺陷.
作者:熊国强;邓瑞姣;肖健云;李冬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前方经斜坡入路提供椎基底动脉和脑干腹侧面相关显微解剖参数.方法对20具成人头颅标本,模拟经斜坡入路进行椎基底动脉和脑干腹侧面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经斜坡入路可充分显露椎基底动脉和延髓、脑桥腹侧面,而对基底动脉末端分支和中脑的显露,必须上抬垂体.右侧6例脊髓前动脉缺失(30%).结论经斜坡入路可以充分显露椎基底动脉和延髓、脑桥腹侧面.
作者:黄安炀;刘运生;陈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纤维喉镜下激光治疗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疗效.方法对随访2年以上的760例声带息肉(516例)和小结(244例)病人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声带息肉和小结一次性治愈率分别为96%、99%,未彻底治愈的20例声带息肉病人、3例声带小结病人经再次激光治疗后痊愈.结论纤维喉镜下引导激光是治疗声带息肉和小结的有效方法,具有痛苦小、反应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陈湘晖;赖金平;曹兆振;赵素萍;肖健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头颈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诊治. 方法对4例头颈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病是原发于神经干内的神经纤维瘤,主要病因为常染色体突变.结论尽早诊断,尽早手术,手术时须将受肿瘤侵犯的皮肤、皮下组织及肿瘤周围的组织酌情切除,以防复发.
作者:余宏;肖健云;赵素萍;刘季威;王承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病人,女,51岁.因反复头痛,右侧鼻塞、流脓涕,溢泪3年,加重3个月,于2001年10月8日以右鼻腔、右上颌窦占位性病变收住院.
作者:李先登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检测CK13基因5′旁侧在不同细胞中的报告基因活性,探讨CK13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及上皮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与CK13基因5'旁侧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报告基因分析的方法,构建CK13基因5'旁侧513bp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载体pCAT-Enhancer的重组体,并通过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导入不同细胞,检测该重组体报告基因的瞬间表达,探讨CK13基因5'旁侧报告基因载体在不同细胞中的活性.同时采用Northern-blot的方法检测这些细胞中CK13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CK13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与其5'旁侧活性的关系.结果不同类型细胞中的CK13基因5'旁侧报告基因活性不一,报告基因活性很低的细胞不表达CK13基因,报告基因活性很强的细胞明显表达CK13基因.结论 CK13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及上皮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与CK13基因5'旁侧活性明显相关.
作者:林功标;肖健云;赵素萍;田勇泉;邱元正;王承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科于1998年6月和1999年8月先后在鼻内镜下对2例慢性泪囊炎并泪囊瘘管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小春;严斌;黄海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耳色素与爆震性听损伤的关系.方法利用耳蜗铺片、石蜡切片、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爆震前后白化豚鼠和杂色豚鼠耳蜗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对爆震前后白化豚鼠和杂色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进行测定.结果白化豚鼠的耳蜗形态损伤和听功能损伤均较杂色豚鼠严重.结论爆震后白化豚鼠耳蜗形态学损伤及ABR反应阈的改变均较杂色豚鼠明显.提示内耳血管纹色素颗粒与爆震性内耳损伤有关,机理可能为色素颗粒参与调节爆震后内淋巴液中钙离子浓度的平衡及参与清除爆震后耳蜗产生的氧自由基.
作者:朱明;黄以乐;李兆基;周水淼;张素勤;吴皓;吕春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兔甲状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寻找适宜的软骨细胞.方法分离培养兔甲状软骨细胞,用倒置显微镜、电镜及组织学方法观察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功能及生长增殖能力.结果①原代软骨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第4代有一半变成梭形,第6代绝大部分变为长梭形;②原代软骨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阿新蓝染色阳性,具有合成和分泌糖胺多糖的功能;③第3代软骨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强于原代,第5代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第9代几乎丧失增殖能力.结论体外培养的兔甲状软骨细胞保持了其体内的基本特征,第3代软骨细胞适合用于软骨组织工程.
作者:杨彩荣;梁传余;李胜富;郑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例1,男,52岁.因持续声嘶2年于1999年7月就诊.纤维喉镜检查见左侧声带靠近前连合处有8mm×7mm×6mm大小暗红肿块,表面光滑,基底部宽.因病人体胖,颈部粗短,舌体肥大,加以肿块靠近前连合,虽用力上提支撑喉镜,仍难以暴露肿块,遂终止手术.3d后在表面麻醉下试行间接喉镜下摘除肿块,亦因暴露不良而失败.随即改用纤维喉镜引导间接喉钳摘除肿块.手术方法:病人取坐位,经右鼻腔(较宽畅侧)导入纤维喉镜至口咽部,嘱病人拉舌,右手持间接喉钳,将其自口腔伸入咽部,纤维喉镜下窥及喉钳钳口后,再将其伸向喉腔,同时指示助手推进纤维喉镜,保持钳口在纤维喉镜视野内,窥清声带肿块,钳夹其基部,提起肿块并确认钳夹准确后,予以摘除.检查声带缘创面平整.术后声嘶明显改善.病理诊断为喉淀粉样变性.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朱从月;张庆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医用生物蛋白胶(简称FG)在耳鼻咽喉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耳鼻咽喉科手术446例,术中应用FG进行手术创面的覆盖、止血和术腔填充,观察术后出血和创面愈合情况以及FG与术腔周围组织的相容性.结果 1例术后第7d出现排异反应,6例分别在术后第3h和第2d创面出血,其他病例全部如期愈合,无出血、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FG对耳鼻咽喉科手术创面的止血,覆盖保护和预防感染效果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张学辉;黄健男;利伟军;彭树文;陈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临床颈静脉孔区影像学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9侧颈静脉孔区及相邻结构制成3个方位(横断、冠状位及矢状位)的薄层断层标本,观察各重要神经、血管在各方位上的出现范围、走行与毗邻关系.结果在横断断面上颈静脉孔连续5~6个层面显示,冠状断面连续7~8个层面显示,矢状断面连续10~11个层面显示.对重要层面的结构作了描述.结论生物塑化薄片对颈静脉孔及相关神经、血管能够连续显示并准确分辨,对颈静脉孔区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鼻腔后部出血止血较困难,传统的后鼻孔填塞止血,效果虽好,但是病人痛苦大,尚可致中耳感染.我科自1997年5月至今用丹麦产弗莱氏尿管替代治疗鼻后部出血,取得了满意疗效,并克服了上述缺点.
作者:李德炳;王槐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鼻咽癌CT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8例鼻咽癌进行了CT扫描分析.结果 28例中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出现CT像异常改变.结论 CT对帮助诊断鼻咽癌和观察放疗前后鼻咽腔局部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忠;李红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底肿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5例颅底肿瘤病人采用3D-CTA检查,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彩色SSD法、大强度投影法(MIP)及透视法等方法重建图像.结果所有肿瘤灶均被3D-CTA所显示,并显示了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轮廓的三维结构.3D-CTA特别清晰地显示了肿瘤、Willis环的大血管、静脉窦和颅底骨相互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特别是肿瘤对脑血管的压迫移位以及肿瘤破坏颅底骨质的情况.这些资料均被手术所证实.结论 3D-CTA对颅底肿瘤术前评估有其独特的价值,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尤其适合于血供丰富的实质性颅底肿瘤.
作者:胡锦清;沈建康;凌华威;赵卫国;林东;张仲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伴有慢性中耳炎病史的颞骨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导手术证实的双侧巨大颞骨胆固醇肉芽肿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胆固醇肉芽肿在MRI T1、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及不增强或仅轻微周边增强,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论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诊断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颞骨气房引流通畅是治愈关键.
作者:傅敏;蒙翠原;宋新汉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