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华
目的:观察探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探视的措施,对亲友的探视进行干预。结果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接受探视。结论探视干预有利于提高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何永英;刘鸿;唐根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早我院接受医治的52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的是后路椎弓根钉进行固定治疗。结果:对52例患者进行6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工作。5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至2个小时,平均使用了95分钟的时间;而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为150毫升至300毫升,平均出血量是220毫升。而脊髓的损伤评定主要是根据ASIA脊髓损伤来定等级,分为B级、C级、D级和E级,患者例数分别占有15例、12例、20例以及5例;而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例是10%至30%,平均占有20%;伤椎Cobb角是为9.1o至14.3o,平均有11.6o。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用于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临床效果佳,有效的帮助患者解除骨折处对脊髓以及神经的压迫,将椎管容积恢复原本状态,保护脊髓神经功能不受到伤害,此治疗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太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进行性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具有反复性特点,患者经常咳痰,较为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全身出现喘憋的现象。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护理研究已经深入开展中,并且形成较为常规的试验。特别是针对较为特殊护理容易被人遗忘,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要强化对慢阻肺患者易于忽视的问题开展相应的研究,争取慢阻肺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作者:黄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社区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2014.4-2015.4于本中心确诊为高血压的社区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A组使用常规健康宣教方式对其进行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指导。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差异较小,P>0.05;健康教育后,B组自我效能评分(34.67±3.24)分高于A组(29.81±2.67)分,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为更好地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可对患者实施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作者:袁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体位摆放及护理,强调术中体位摆放及护理在脊柱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总结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42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体位的摆放及护理。结果482例患者俯卧位脊柱手术体位均达到施术者的要求,躯干皮肤压红痕迹20例,颜面部受压肿胀12例,男性生殖器受压肿胀3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6例,非颈椎手术患者术后颈部疼痛、上肢麻木8例。结论脊柱后路手术中体位摆放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海莲;邹帆;干佳琪;钱晓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进行精准测定。方法:在(200mm×4.6nm,5μm)标准色谱柱条件下,以乙腈-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作为流动相,其比例为60:40:1,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实验研究显示,马来酸氯苯那敏进样质量浓度现行范围在6.37-42.50μg/mL之间,其测定条件为r=0.9995,n=5。此种实验条件下的RSD值为1.19%(n=9),测定可知平均回收率为100.18%。结论: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过程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精准测定,测定方式简便、高效,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行以综合心理社会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实施综合心理社会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和阴阳性症状评分。结果:两组行以干预前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与阴阳性症状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社会动能缺陷评分和阴阳性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 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行以综合心理社会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精神分裂疾病临床治疗的使用。
作者:王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待的108例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CT及X线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对比分析,观察早期CT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早期CT诊断灵敏率、特异率、准确率均高于X线,差异显著。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早期CT诊断,保证了检出率与确诊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者:李登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颅内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一组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颅内血肿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与对照组患者(36.00%)比较更低,P值小于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12.07±4.25)分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对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治疗后,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丁光红;胡元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术后护理患者共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为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自然的护理康复措施,并实施基本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基本护理,同时给予康复指导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伤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终的康复率达到了90.63%,而对照组患者仅为75%,相较于观察组明显偏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实施康复训练,可有效辅助患者各组织身体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露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接收的40例阿尔兹海默症患者,针对性吞咽功能障碍问题做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前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情况变化。结果:在洼田氏饮水试验护理前后等级评估上,护理后等级降低趋势较为明显,护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前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球蛋白与血清总蛋白等营养指标上,护理后显著要高于护理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有较好的防控改善作用,同时可以提升患者营养状态。
作者:王海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184例,随机对照分组,常规组、优质组各入选对象92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结果:优质组患者满意率、家属满意率、癌痛完全缓解率、病理性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攻击行为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冷侠;刘卫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妇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现状分析,旨在探寻解决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及方法,以提高妇科护理质量。方法:以某省级医院妇科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入院的160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80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安全对策,比较两组数据。结果:试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护理安全隐患研究,实行护理安全对策,能够提高妇科护理质量,减少妇科安全隐患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淼;李晶;崔琤;张曼玉;吕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微创腰麻(MAS)技术(25G笔尖式腰麻针直接穿刺法)与传统腰麻技术在肛门手术麻醉后穿刺点痛、头痛等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差别,观察微创腰麻技术用于临床的优越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择期行肛门手术患者60例,ASA I-II级,年龄20-65岁,性别不限,体重45-90kg.随机分成微创腰麻组(A组)和传统腰麻组(B组),每组各30人,两组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呼吸(RR)、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外周静脉通道,持续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常规鼻导管持续吸氧。取坐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选择L3-4单点法穿刺,两组均给予0.5%布比卡因7-12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A组用腰硬联合包(一次性)中的25G笔尖式腰麻穿刺针直接进行微创腰麻穿刺(不使用针内针技术),手持针尖近端快速突破皮肤,缓慢进针,如遇骨质,退至皮下重新调整方向进行穿刺,B组用传统的腰麻包(一次性)中的腰穿针(22G)进行腰麻穿刺。观察和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肌松效果及穿刺点痛、术后头痛、腰背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过程、创伤程度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穿刺点疼痛、腰背痛、头痛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 <0.05),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均缩短。结论:微创腰麻技术操作简单、起效迅速、微创实用、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确切、特别适用于2h以下的肛门手术、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在基层医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及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王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大黄敷脐配合腹部推拿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效果。方法将中风便秘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口服麻仁胶囊。观察组常规护理后采用大黄敷脐配合腹部推拿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效果评定,其中治疗组患者便秘治愈15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便秘治愈6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黄敷脐配合腹部推拿能有效治疗中风患者便秘。
作者:江茜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针对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于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所起到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择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当中接受治疗的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100名,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骨科护理模式,对实验组则行以循证护理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效果以及发作并发症的概率,对护理效果做以系统的分析并记录。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明显地好于参照组,呈现 P<0.05,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对于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来说效果比较好,能够降低并发症概率,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孙佩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生理盐水和牙龈炎冲洗剂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58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合并昏迷症状的患者,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29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牙龈炎冲洗剂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臭发生率和口腔炎症发生率较之对照组均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昏迷症状的患者,应用牙龈炎冲洗剂对其实施口腔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其口臭及口腔炎症的发生概率,具有非常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研究,已达到提高治疗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CT表现、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后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患者全部治愈,并且没有术后并发症产生。手术后患者在第一个月每周以及受术后第二个和第三个月每2周进行以此鼻内镜下换药,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冲洗,对于部分患者出现鼻内镜观察死角使用纤维鼻咽喉镜对其进行检查,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全身或局部都没有使用抗真菌药物。并通过统计可知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为100%。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真菌性鼻窦炎进行手术治疗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同时对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也很有帮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向阳;张云富;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认知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甲状腺瘤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应用认知护理方法,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瘤手术患者接受认知护理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珍珍;靳菲菲;毋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在内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3例。护理过程中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进行护理,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后,满意度86.79%(46/53),并发症发病率9.43%(5/53),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医护人员向患者进行安全教育,了解自身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就是知晓率)75.47%(40/53);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满意度33.96%(18/53)并发症发生率28.3%(15/53),知晓率52.83%(28/53),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知晓率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值差异为P<0.05,此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良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郝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